123. 第123章 下一步 自然是江州。……
作者:衣青箬      更新:2023-08-28 14:13      字数:6687
  “虽然早知道明将军运筹帷幄、胸怀天下,今日一见,仍旧叫人惭愧啊!”姬长恩十分感慨。

  他没想到,明月霜等待的所谓“时机”,竟然是这样的。

  并非天赐,乃是自主。

  尤其是炸掉江心巨石这一点,当真是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能为也。

  叫人想不服气都不行。

  到底也是一州之主,他只需略一思量,就知道明月霜建这支水师,并不全然是因为楚州,而是放眼天下。而这份筹谋,是从两年前就开始的。

  如此眼光、隐忍和手段,让姬长恩确信,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

  若不然,现在焦头烂额的,就该是自己了。

  如今楚州虽然还有些许乱象,但大局已定,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定了下来,不再为已经过去的事而嗟叹,开始期待起未来。

  这么想着,他不由看向窦娥,有些期待地问,“不知主公尊驾是否也会到此?”

  这就干脆利落地改口了。

  如果可以,他当然是希望明月霜也能到楚州走一趟。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看一看,于楚州也只有好处,若是能再将楚州纳入红巾军未来的规划之中,他便再无遗憾了。

  窦娥一听这话,面色顿时有些古怪,“咳……短时间内,主公恐怕是不会来了。”

  谁叫明月霜晕船呢?这条最简短迅捷的路不好走,从陆路绕过来就太费功夫了,短时间内是不会有这项行程安排的。

  见姬长恩目露失望,她又安慰说,“姬公不必忧心,将来总有机会的。你不知道,若非是俗务缠身,咱们主公是很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的,待天下大定之日,以楚州的山水清丽、人文秀致,又是水网稠密、物产丰富之地,还愁主公不想来吗?”

  姬长恩改了口,窦娥便也随之改口,语气也亲近,张口就是“咱们”,俨然已经将他视作自己人。

  “那倒也是。”提起楚州的好处,姬长恩也不由得露出了几分自豪之色,笑了起来,想了想,又说,“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如今本来也该是先由我率领众人去洛京拜见主公的。”

  从之前几个州的经验来看,归降之后,他们都会解了职务、长居洛京,姬长恩自然也不例外。

  他如此自觉,窦娥待他自然也更客气了。

  他是个好人,还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好人,眼睛里也看得进天下和百姓。这样的人,纵然是明月霜,也会高看几分。

  红历五年二月初一日,姬长恩正式对外宣布了楚州加入红巾军之事,并主动移交了一切权力,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交接仪式,功成身退。

  从此以后,楚州就是红巾军的一部分了。

  楚州的日子不算难过,但普通人也不过勉强糊口而已。一乱起来,百姓们便陷入惶恐不安之中,听说红巾军来了,更是人人翘首以盼。

  如今天下还有谁不知道红巾军的日子好过么?但凡舍得抛弃故土,又能想到办法的人,都会设法偷溜到红巾军的地盘上去。

  那些去不了的,偶尔也难免想想“红巾军要是能打过来就好了”这种念头。

  如今红巾军真的打过来了,大部分人都没有什么抵抗之志,所以才会有这般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之势。如今连姬长恩本人都已经表态,剩下那几块仍在负隅顽抗的地方,自然也坚持不了多久。

  很快,楚州全境便都被攻下,姬长泽等几位反叛之人,也被石香姑命人捆了,押到姬长恩面前。

  这些人倒也能屈能伸,一个个都对着姬长恩哭诉起来,求他网开一面。

  姬长恩看了他们良久,终究还是没有开口求情,而是叹道,“如今楚州的事,已不是我做主,按照红巾军的规矩和律法来办便是。”

  他已经给过他们机会了。

  姬长恩不知道自己开口求情,明月霜是否会给这个面子,更不知道若是当真成功了,这些人会不会像他们此刻许诺的那样老实,他本就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不敢赌。

  哪怕只有一个人作恶,也可能会影响到明月霜以及红巾军众人对楚州的印象,从而影响到楚州人的风评和待遇。

  于是石香姑就按照红巾军的规矩,搞了个公审大会。而这些人,没有一个经得起细查的,他们自己、家人、族人和姻亲,在楚州纠结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能干的坏事几乎都干过,可谓是恶行斑斑、罄竹难书。

  顺着这些人往下查,整个楚州都被彻底地整改了一番,风气为之一新的同时,各项政策也随之落实了下去。

  不过这些已经跟姬长恩没什么关系了,这时,他已经跟着窦娥来到洛京,再次见到了明月霜。

  因为变乱,楚州几乎没什么跟红巾军谈条件的机会,但明月霜待他们这一行人,却颇为优容,特意命人帮着他们在洛京安顿下来,还跟姬长恩长谈数次。

  没有了身份的限制,她们能说的话题就更多了。

  说大黎,说天下,说局势……说得多了,姬长恩便也渐渐放开了心怀,觉得自己的遭遇,算不得什么了。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少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

  “以后也还会有吗?”姬长恩颇有些困惑地问,“难道这种事,就没有个法子彻底解决?”

  现在再提起这件事来,他已经不怎么伤心了,反而可以心平气和地去思考。

  背主、投敌、反叛……这样的事,在最近这几十年内,实在是发生得太多了。身居人下的时候,手握大权就蠢蠢欲动想要噬主,等自己成功上位,又会被下一个野心勃勃之辈取代,形成了一种十分令人讽刺的循环。

  姬长恩一度以为,那是因为这些人的品德有问题。

  如秦霸那样的人,出身草莽、不知礼教、自私狭隘、残暴刻薄,会走上这样的道路,也不稀奇。

  所以他始终觉得,自己跟他们是不一样的。他是个仁爱的主上,对下一向宽和,而他们楚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始终保持着上下和睦、其乐融融的表象。

  尽管后来姬长恩也知道了,表象只是表象,内里并非如此。

  但他还是无法想象,竟然会有这么多人背离他的意志。

  虽然这场兵变,在红巾军的镇压下,显得更像是一场虎头蛇尾的胡闹,根本没有造成任何严重的后果,但还是给姬长恩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也让他忍不住生出了几分茫然。

  难道是我还不够好吗?还是我对他们不够好?为什么圣人推崇的道德仁义,在这片土地上延绵了上千年的治世良方,却根本解决不了这样的困局?

  这个疑问存在他心里很久了,怎么都想不通,如今就想借机问问明月霜的看法。

  而明月霜也没有让他失望,给出了答案,“制度的缺陷,妄想用情义和道德来约束和弥补,怎么可能成功?”

  “制度的缺陷?”姬长恩一怔。

  他很少从这样的高度去看待事情,但是对于这些词语,倒是不算陌生——红巾军的报纸,天下还有人没看过吗?

  “是啊。”明月霜说,“这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朝廷和藩镇如此,皇室与世家如此,藩镇与部将,又何尝不是如此?

  俗话说,“心怀利器,杀心自起。”

  在武力操于人手的时候,就等于是上位者失去了主动权,想要靠仁义道德,或者恩情关系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和平,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姬长恩闻言,若有所思,“那难道要将军队收归中央吗?”

  光是想想,他自己就觉得那样做太荒唐了。

  众所周知,军队是用来戍边的——西州也好,楚州也罢,亦或是北边的凉州、云州,南边的江州,这些藩镇之所以是强藩,那都是为国戍守,一仗一仗打出来的。

  所以也难怪他们恃功而骄,毕竟这都是自家用命拼来的。

  但若将军队收归中央,边境又的安宁又如何维系?失去了四面的屏障,那中央朝廷的安稳也无从谈起。

  如果仅仅只将编制放在中央,军队仍然在地方,那就不过是一纸空文。

  “姬公见事极明。”明月霜说,“这样的办法,不过是饮鸩止渴。”

  盛世大唐结束之后,后来的宋明吸取它的经验,都采取了相同的“重文轻武”政策,而它们的结局,也是殊途同归——

  从此以后,因为中央集权,这片土地上再也没有出现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这种长期分裂、各自为君的局面。即便王朝更替,也会迅速一统。但与此同时,被打压到极致的军队,也无力应对草原异族的铁蹄。

  两次中原皇帝被草原民族俘虏,两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强固然不能江山永固,弱自然更是自寻死路。

  “重武轻文,会因为内部分裂而亡国。重文轻武,又会因为外部忧患而亡国。难道就没有一个办法,能平衡这文武之道吗?”姬长恩没有经历过明月霜所说的这些历史,仅仅只是听到她说出的假设,就让他忍不住着急起来,身体微微前倾,有些急切地追问。

  明月霜笑了,“一家一姓的王朝,还想千秋万代吗?”

  姬长恩又是一怔。

  红巾军……红巾军当然是不一样的,和任何一个一家一姓的王朝都不一样。即使姬长恩还没有看到她们的结局,但是这话从明月霜口中说出来,还是十分可信。

  她们在走另外一条路。

  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

  其实这一点,从一开始红巾军出现的时候,所有人就都看出来了。

  只不过一开始大家都没放在眼里,以为仍然是那种旋起旋灭、不成气候的农民起义。后来倒是开始重视了,更看重的也是红巾军的高产种子,红巾军的土地改革,红巾军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政策……

  直至今日,与明月霜面对面交谈,姬长恩才意识到,这种不同,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家一姓的王朝无法千秋万代,万家万姓的红巾军……可以吗?

  姬长恩不知道,也注定看不到,但这依旧不妨碍此刻他的心里激荡起无数波澜。

  ……

  这一次出征,对明月霜来说,是准备工作比实际行动更难。

  虽然红巾军一贯的战斗理念皆是如此,唯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胜率。但这一次,她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依旧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好在一切都是值得的。

  楚州是产粮地,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物产极多,能够相对平和地过度,而不伤害当地的民生,自然是好事。

  况且拿下楚州,她的天下大计便又更进一步了。

  下一步,自然是江州。

  仗着如今的消息传递不易,石香姑的水师只在楚州停留了一小段时间,等能接手各项工作的人过来,就立刻扬帆起航,直奔江州。

  而明月霜这边,少不得也要配合一下,在正式开展之前,将战斗副本的第四章开启。

  【是否确认将江州设为敌对势力?】

  【是】

  看着地图上仅剩的两处红色,明月霜心满意足地关闭了阵营地图。

  然后随手打开个人面板看了一眼。

  姓名:明月霜

  年龄:24

  领地:西州,洛州,云州(部分)凤州(部分),华州(部分),淮州,徐州(部分),齐州(部分),楚州≈ap;ap;gt;

  子民:25770134≈ap;ap;gt;

  称号:红巾军主,用兵如神,识人之明,爱民如子,离经叛道,擎天之柱

  声望:18370924(红巾之主)

  拿下楚州之后,子民和声望的数据又提升了许多。明月霜原本觉得要攒够三千万声望不太容易,现在看来,似乎也没有那么难。

  不用给卡牌人物升级,暂时明月霜也不打算抽新的卡牌,这一次的清点便很简单了。

  关闭游戏界面,她正准备出去转转,就听出版社那边来人,说新一期的报纸样刊送来了。

  这一期的报纸,头版就是徐芙等人所作的《瞿塘滟滪图》了。这幅画的尺幅很长,即使是多人创作,也耗费了不少时间,不过紧赶慢赶,总算是赶在了楚州之战的消息传来之前画完。

  但是因为报纸排版问题,又一直耽搁到了现在。

  明月霜此刻拿到报纸,才知道为什么会拖了那么久。

  这幅画长达一米多,是用画面的形式,讲述了红巾军炸毁江心巨石的经过,一共有滟滪回澜、测量数据、正式引爆、江水浩荡、以及崖边碑亭五个画面组成。

  要把这么大的画印在报纸上,直接缩印肯定是不行的,很多细节都会模糊了。但分幅刊印,又感觉少了点什么。

  最后是报社这边咬牙增加了成本,直接用一米多长的纸,一比一印刷,再折叠起来,有点像是明月霜后世看到的那种杂志折页大图。

  这个方案她完全没有参与,是下面的人自己想出来的。

  可见人类在这些事的创造力上,都是一样的。

  因为额外增加了许多尺幅,所以这份专刊不仅非常厚,而且定价也比之前贵了几倍。出版社那边虽然下定决心,觉得这是红巾军的荣耀时刻,就算赔钱也必须要做精品,但压力还是很大的。

  把样刊送到这里来,也有点讨主意的意思:如果明月霜喜欢这种排版,那她们就能顶住压力干了。

  明月霜的回答是找人给她们增加了一点预算。

  不过她并不觉得这份报纸会亏本。毕竟如今天下人人都在翘首以盼,想知道这一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虽说有姬长恩的配合,但在红巾军抵达之前,楚州就已经四分五裂,姬长恩说话也不管用了。红巾军却还是气势如虹,不到一个月就尽收楚州之地,叫人不能不好奇。

  何况这幅画非但是名家之作,画的也是前所未见的稀罕景象,恐怕就算是单独出画片,也有人愿意买。

  既然如此,索性就印得更精美些,以便用来收藏。

  下面的人得了指示,又有了更多的预算,自然是卯足了劲儿地赶工。

  送走了人,明月霜起身走到地图前。以前她不懂,为什么战争戏里总是要在墙上挂一幅大地图,但当自己身处其中时,明月霜只能说……真香!

  这种看着天下地图一块一块变成自家地盘的感觉,天下应该很少有什么事能比得上了。

  虽然游戏地图上也可以看到,但是把地图挂在抬眼可见,而且是每个走进这个房间的人都可见的地方,与众人同乐,感觉还是不一样的。

  “主公在想什么?”见她对着地图沉吟良久,公孙谨不由问道。

  明月霜摸着下巴说,“等这份报纸传到江州,那边估计也开战了吧?”

  ……

  江州的第一战来得比明月霜预想的更早一些。

  而且并不是跟石香姑的水师打。

  红历五年四月,在红巾军攻下楚州的消息刚刚传到江州,引得整个南黎上下震动不已之时,下面忽然来报,说青州地方出现了一支叛军。

  一开始,这件事并没有被温靖和他的大臣们所重视。

  毕竟青州才刚刚打下来没多久,而江州攻下这里之后,先是配合秦霸打红巾军,后来又调转枪头,配合红巾军打秦霸,之后又趁着赵元睿南下,去打淮州……

  不管战争的结果如何,这样的连番征战,耗费必然是巨大的。

  可不是每个势力都像红巾军那么会经营,他们要打仗,国库里没有足够的钱粮了,那就直接向下摊派征收。

  像凉州这种一直都是军镇、管理严格的地方还好,普通百姓的服从性很高,也有十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钱粮本来大部分就都在官府手里,直接拿来用就是。

  江州却不同,这里商业繁华,文风鼎盛,风气开明,人们的想法自然也就多了。

  正常的税收都有人想方设法瞒报不交,更何况是这种战时摊派?

  温靖本身就是在江州大族的支持下上位,这里的土地又大都属于这些家族,他不敢在江州原本的地盘上搜刮太过,青州就倒了大霉。

  几次搜刮,弄得这里民不聊生,本来就差的日子,彻底过不下去了。

  所以这里隔三差五就有一支叛军。

  不过穷乡僻壤的泥腿子,没有钱粮支持,即便举旗起事也成不了气候,之前都是如此,现在自然也一样。

  何况现在江州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红巾军和楚州的战事上,自然更不会在意这一场小小的叛乱,随口吩咐下面的人镇压了便是。

  谁知这次的叛乱,却跟之前都不一样。

  下面派了一次又一次的兵,非但没有剿灭他们,反而像是去送资源的,把他们给养肥了。

  等温靖这边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这支叛军已经占据了一座城池。更糟糕的是,听说叛军成了势,青州民众不是主动去投,就是也跟着举旗响应,一时之间,整个青州,竟是全都乱了起来。

  虽然这里是新占之地,不影响江州的根基,但是有这么一支叛军在旁,到底还是叫温靖有些睡不着的。

  而且有一件事,虽然大家都不会承认,不过都心照不宣:从红巾军出现之后,对于这种起义势力,各方都难免有点阴影。

  于是温靖再次派遣大军前往青州。

  他只给了一个命令,那就是彻底将这些乱民镇压下去,哪怕屠城,也要断了这作乱的根子!

  然而恰在这时,石香姑的水师也终于到了。

  大军还未开拔,又被温靖留了下来。他有一种非常糟糕的预感,总觉得红巾军恐怕是要对江州动手了。而江州军,是已经在红巾军手里吃过败仗的,士气可想而知。这一战的结果,非常不乐观。

  这种时候,自然是把大军留在身边更有安全感。

  至于小小乱民,若是这一次的危机平稳渡过,自然有的是时间去收拾他们,若是无法渡过……那也不必在意他们了。

  与此同时,针对水师驻扎在江州边境的情况,温靖也给红巾军那边发去了谴责的文书,又叫人在报纸上刊登了许多文章,预备从舆论上压制一下红巾军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