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人殉制度 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
作者:木南斐      更新:2023-05-29 08:36      字数:5129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胸膛起伏不断,听到他和朱祁钰的种种对比,想要开口反驳,可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尤其到最后他赐朱祁钰谥号为“戾”,将其改过来的人,竟是他的儿子?!

  这叫他情何以堪!

  为什么为什么就连他儿子也要如此?!

  朱祁镇心中不是没有答案。

  甚至早就有了回答可是他不想承认,也不甘心就此承认。

  但他再怎么不甘心,还有用吗?

  【朱祁钰上位后,景泰年间,前后共八年时间。】

  【时年不仅有土木堡之变后的各种影响,还有天灾。】

  【内地出现水患,灾区连连,可以说是饥民遍地,堪称内忧外患。】

  【这些都需要国家去应对和治理,而《明史》记载——“自正统中,刘球以忤王振冤死,鉴继下狱,中外莫敢言事者数年。至景帝时,言路始开,争发愤上书。”】

  【庙堂之远,兼听不到,庙堂之高,望之不达。】

  【而广开言路,则使得这些事情能够得以上达天听,如此,朱祁钰针对内忧外患之局面,才能采取一系列措施。】

  【比如针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朱祁钰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同时还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等,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民生。】

  【所谓一环扣一环,上行下效,国家才能得以更高效运转起来。】

  “快,把这时间记下来,会发生水患。”

  朱棣立即叫人记下这些事项,若是可以,完全能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以及措施。

  同时朱棣又不禁叹息一声。

  上行下效,这词用得好,为帝者不作为,其下者又如何效仿及作为。

  若是再有如王振那样的专权宦官,恐怕只多得是谄媚之人。

  【政治上,除了广开言路,朱祁钰还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贤臣,吏治就此为之一新。】

  【如内阁有王文等人,文臣武将有于谦,郭登,范广等人,就连其任用的太监成敬,史书记载其为人谦逊,虽然受到朱祁钰重用,但并不揽权,这一对比朱祁镇重视的王振,真可谓是差距明显。】

  【还有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

  【朱祁钰还重新组织了新的戍军,景泰三年,戍军兵力增加了5万人,并被改组成10个团营,以及建立了统一指挥制度,并且加强了京师武将监督戍军的作用,比如对戍军的监督从由宦官负责,到扩大为整个京师的官僚集团。】

  【另外于景泰七年,兵部武库司设立“准样图”,从此明朝武器制造和发放有了标准管理。】

  【同时还清理了一批违法军官,军事上多有整顿及改变等。】

  【还有从景泰元年开始,明朝各地就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再加上贪官污吏的盘剥,西南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民变,之后朱祁钰启用刚明廉直的王翱担任两广总督,平定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

  【总之,朱祁钰时期的基本问题是恢复稳定,而他确实也做得很好,就如军队的改革已经恢复了边境的稳定等。】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不禁点头点头再点头,看看这用的都是什么人,再看看朱祁镇用的都是什么人!

  就算也有刚明廉直的大臣在,可当出现一个害群之马时,其影响就不可忽视!

  现在朱元璋只要一想起那土木堡之变中死掉的数十位大臣,他这心啊,就心痛得要死!那得是多大的损失?!将近六十位的文武大臣,甚至做到那英国公位置上的,不得是元老级人物了?

  结果竟然都死在了土木堡之变中,这所造成的后果,朱元璋都不敢深想下去,一想就痛心不已!

  【尽管有朱祁镇和孙太后的废帝诏书,痛斥朱祁钰败坏纲常,变乱旧制,不孝,不弟,不仁,不义等但后人自有判断,在后世评价中,更多是对朱祁钰的认可和赞同——】

  【“景泰数年中,敬礼大臣,宽恤民下,赏罚亦无甚失。”】

  【“宣宗以社稷人民付正统,正统不能守;付景泰,景泰能守之。”】

  【“帝为多难为之主,乃能任贤选将,而危如一发之宗社转而为治。”】

  【“英宗被虏而明犹全盛,景帝之不负祖业,不涉阴险,实明宗社之福也。”】

  【近现代,我们的历史学家也说过:“景帝是个好皇帝,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能揽下朱祁镇闯下的烂摊子,能将危难的帝国给扶持起来,任贤用能,单这一点,就没有任何可指摘的地方。】

  明朝朱祁钰时期。

  听着那一句句评价他的话,朱祁钰不禁泪洒出来。

  戾,郕戾王这一个字,一个称谓,简直是扎在朱祁钰身上的无数针刺,让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也不禁想,是否他人都是如此认为?可他的侄子恢复了他的名声,也有如此之多认可他的人

  足够了,这就足够了。

  他不敢说自己全无过错,但至少有人能认可他的功绩。

  【自古帝王功过兼有,朱祁镇有功吗?他当然也有。】

  【但为什么现在大多数人一提起朱祁镇,就不禁嗤之以鼻,还不是因为总体来看,朱祁镇就是过大于功的,单单一个土木堡之变,就能将他钉在耻辱柱上,还有其复辟之后的那些作为,让人诟病的地方太多。】

  【朱祁钰有过吗?他当然也有。】

  【比如更换太子之事,就是出自朱祁钰的私心,但这要说有多可指摘的地方,又能上升到什么层面上去?】

  【朱祁钰做的是不地道,但他当了皇帝,自然是想自己儿子当太子,用他人评价的一句话就是“易太子者,情也”,而且朱祁钰也挺搞笑的,为了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他想出的办法竟是拿钱偷偷贿赂诸位大臣。】

  【嗯倒是挺有想法的。】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钰:“”

  虽说他还没做这种事,但现在听着,也是难免有些尴尬。

  【不过朱祁钰有一点和他父亲朱瞻基一样,就是为了立朱见济为太子,废立了汪皇后,将朱见济生母杭贵妃扶上了后位,因为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但其实朱祁钰只是以此为借口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汪皇后反对废立太子朱见深,打的是“不应当”的旗号,但当然也有她自己的考量在内——】

  【比如汪皇后没有生下儿子,如果朱见济被立为太子,那她的处境就尴尬和危险了。】

  朱祁钰:“”

  这不知道该怎么说。

  尤其是在知道朱见深为他恢复了名声之后,朱祁钰现在对这位侄子的观感不可能坏到哪里去。

  再加上他的儿子,在册封为太子一年后就夭折

  这让朱祁钰心底不得不产生了几分纠结和犹豫。

  【所以是非功过,哪有那么明显的界限之分,但究竟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谁人心中都能掂量清楚。】

  【一个土木堡之变,给之后的大明埋下了多少隐患?】

  【就那乱战中死去的数十位大臣,使得朱棣时期留下的肱骨能臣班底所剩无多,而后朱祁镇复辟,又斩杀于谦,王文等,废罢贬黜那么多大臣,再一次使得朝廷局势发生变化,明朝之后,文强武弱,竟是和宋朝差不多了。】

  “什么?文强武弱?!和宋朝”

  朱棣瞬间脸色一变,他知道土木堡之变会留下隐患,可是这留下的隐患实属是让他太难以接受了!

  那宋朝重文轻武是什么下场?明朝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又会是如何?!

  【朱元璋时期就确立了文臣统军制度,只不过未成气候。】

  朱棣:“”

  竟是从文臣统军制度起??

  【结果好嘛,一场土木堡之变后,“得益于”朱祁镇的“功劳”,开始了文强武弱的道路。】

  【甚至到最后还演变成了崇文黜武。】

  【再加上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几个“奇葩”皇帝,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成熟鼎盛。】

  朱元璋:“”

  他骤然吸了口气,又是他?

  不不明明是土木堡之变的影响更大!

  【若是说宋朝的“重文轻武”之路,是比较平缓的一条线,偶有上下起伏,也不太大的话,那明朝的文臣统军制度,以及土木堡之变后的文强武弱,还有崇文黜武等,就是一路高歌前进,不过到了明末,啪一下又下去了。】

  【毕竟这种“高歌前进”,所谓爬得越高,摔得越惨,于是明末武官又有所起来,但是总体而言,反正也已经晚了。】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名的武将。】

  【这里不欲讲太多,有个想法,等之后某个专题的时候,不如请各朝代都出来“比量比量”再说。】

  历朝历代诸人:“???”

  什么比量?比量什么?

  【比如各朝代奇葩皇帝,败家子皇帝,末代皇帝等?】

  【导致帝国衰落的皇帝奸臣?】

  历朝历代诸人:这种不用比!!

  【或者拯救帝国倾颓的帝王能臣?】

  【还有究竟哪个朝代的能臣武将最强?】

  汉朝未央宫。

  刘彻直想抓着卫青和霍去病两人举手:这种可以有!

  他骄傲挺胸,完全没在怕的。

  秦王宫。

  嬴政也是来了精神,这岂不就是所谓的人才盘点?

  肯定有朕现用之人,但或许也会提起他还未曾挖掘到的人才??

  这个好!这个有用!朕很需要!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就更不用说了,嘴角挑起一抹笑,根本没有任何顾虑。

  到时候就来吧。

  【再说回来,别忘了这些事情的引出,是由于明朝的宦官专权——】

  【朱元璋废立宰相之职,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还建立了内阁,只是内阁从一开始只是非法定的咨询机构,但在后来,逐渐发展演变成了明朝的行政中枢,内阁之臣被称为“阁老”,权利逐渐增大,地位日益尊崇。】

  【这项制度也是有利有弊,也是明朝文强武弱的展现和影响之一。】

  【还有朱见深继位后,又设立了西厂,不过西厂权利甚至大过之前的东厂,还比锦衣卫权力大,所以可想而知,又是个专权的,于是没过几年就惹众怒,又被朱见深给废掉了。】

  【这算是朱见深的一大槽点,不然他可以争取明朝前五的好皇帝。】

  【毕竟朱见深除了为帝时期的种种功绩外,不仅恢复了朱祁钰的名声,认可了其功绩,还给于谦平了反,说一句做的不错,完全不为过,但西厂的设立,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反正中间这一个朱祁镇,算是明朝前前后后最差劲儿的一个皇帝了。】

  【和朱祁镇相比,朱祁钰的那些过错又怎能比得了。】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已是说不出话来,脸色灰败又难看至极,再看朝堂之上众多文武大臣

  那些人脸色的神色,以及眼中显而易见的决断之意简直让朱祁镇心惊胆寒不已!

  骤然间,朱祁镇又想起于谦之前说的话——

  请太/祖皇帝或太/宗皇帝决断

  到此,他还有何余地可言?!甚至连辩白的余地都没有了!

  而就算他现在想做些什么,这些大臣会甘愿吗?会听话吗?

  更何况此时还有瓦剌之危机未解,如果他这时候稍有异动,恐怕迎接他的,是比等待决断还要更难以接受的结局朱祁镇左看右看,竟是毫无退路可言了?!

  这种软刀子割肉一样这一瞬间,朱祁镇双眼一翻,竟是终于承受不住晕过去了。

  朝堂之上众臣见状,虽是一惊,但反应过来后,叫太医的叫太医,而其他人

  王文立即开口道:“陛下身体有恙——”

  随即众臣朝向朱祁钰:“先请郕王代为监国!”

  刚被掐着人中醒来的朱祁镇,在听到众臣这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声音后,再次双眼一翻,又气血攻心晕了过去。

  晕过去之前,他脑海中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完了!!!

  至于那王振之流,早就被带下去处死了,否则这些人还留着干什么?

  明朝其他时空,同样的事也在发生上演,或许会有所差异,但结果大差不差。

  朱祁钰那样令人遗恨的结局,再也不会出现。

  朱祁镇或许不会直接死去,但他会看着朱祁钰一直坐在那个位置上。

  看着朱祁钰如何将盛世延续下去,如果将倾颓挽救回来细数全朝上下,当没有多少人愿意站在朱祁镇身边,而是捍卫在朱祁钰身边时,朱祁镇才深觉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

  且先不说对于朱祁镇和朱祁钰的抉择,朱元璋和朱棣等人欲在天幕结束后如何做,现在天幕仍要继续往下去讲。

  其实这也不用过多言明,就像天幕之前说过的——是非功过,自在人心。

  他们心中当然也是有一杆秤在的,所以这最终抉择如何,那还用说?

  而现在天幕所讲的内容——

  【明朝制度的弊端又何止海禁政策,以及提高太监地位,导致宦官专权所带来的种种影响等。】

  【让我们再回到朱元璋这里,讲讲对女性有关的,对社会影响深远的相关制度。】

  【比如朱元璋又重新恢复的人殉制度。】

  【简直就是历史的倒退!】

  朱元璋:“!!”

  竟又是说到了他这里?!

  以及历史的倒退?!

  天幕这是又要开始批判他了吗?

  为什么感觉这一次批判会比前两次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