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骚操作 朱祁镇时期的大臣们:“???……
作者:木南斐      更新:2023-05-14 14:07      字数:9514
  一场和“雪乡二圣”差不多结局的战事

  雪乡二圣宋徽宗与宋钦宗!!

  那两个可是被俘了啊!

  还有郭敬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

  此人不就是跟在他身边的郭敬?

  这样一算,竟是做到了四朝元老级太监。

  好!可当真是好样的!

  不过最是好样的,还是当属他那个好重孙!!

  朱棣只感觉一股子血气冲向了脑门,简称气血上涌,怒气勃然!

  身旁一太监已经满脸骇然惊惧的趴跪了下去,至于那朱祁镇

  找不到当事人,于是朱棣视线下意识一转,转到了他大儿子朱高炽那边——

  然后就想把朱高炽揪过来。

  结果话还没开口,便又听天幕继续道——

  【结局是这样,不过战事过程和宋朝的“高粱河车神”——就是“赵光义事件”相比,也有那么点异曲同工之妙。】

  【若是再严格来说的话,“土木堡之变”的战事过程,大概比“高粱河车神”还要不怎么样。】

  【毕竟“土木堡战神”这个称号,比“高粱河车神”这个称号听起来,确实也是要更“强”一点,是吧?】

  是、吧

  竟然还是个“结合体”!!

  这是一个顶个啊?!

  朱棣现在岂止是气血上涌那么简单,简直是恨不得咬牙切齿了!

  宋朝那几个丢人现眼的皇帝,结果他大明这是一个就能把对方给比下去了是吧?!

  朱祁镇很好,朱祁镇!!

  一旁朱高炽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又擦了擦额角冒出的汗,颤颤巍巍小声提醒道:“还有那个奸臣王振”

  是两个,可以算成两个人

  这样是不是感觉好那么一点了?

  好好个屁!

  朱棣瞪了一眼朱高炽:“从你儿子那里,就也挺欣赏那王振!”

  朱高炽不敢说话,就敢在心中腹诽一两句,心想那不也是你大孙子嘛,再说这宦官太监掌权之事,真要深究起来

  算了算了,他可不敢多言。

  怕被打,于是只好委委屈屈,硬生生挤出一抹笑容来。

  “儿子知道了,儿子会好好教导瞻基。”

  一定多打几顿他大儿子的屁股蛋子!

  【瓦剌贡使冒领赏物,原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因为王振与瓦刺早有勾结,也接受也先的贿赂,所以瓦刺贡使冒领赏物,他都装作不知道。】

  【但是正统十四年二月这一次,王振却一反常态,叫礼部按实际人数发给赏赐,又轻率地将瓦剌贡马削价五分之四,仅付给瓦剌索求诸物的五分之一,于是瓦剌贡使没有得到满足,愤怒而归,并添油加醋地向也先作了汇报。】

  【也先于是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4路,大举攻明,并亲率一支大军进攻大同。】

  【其后大同告急——】

  【瓦剌军来势凶猛,并且迅速向南推进,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几次交战失利,急忙向京师请兵救援。】

  【这其中也有太监郭敬从中作梗,遂致使明军大败,全军覆灭的原因。】

  【总之,也先军队锐不可挡,大同明军交战接连失利,塞外城堡,同样也接连失陷,明军几经接战,前线败报频传。】

  “郭敬!!”

  朱棣连连冷笑:“好,好一个郭敬!”

  “拉下去,斩了!”

  那颤抖着身体趴跪下去的太监,还尤为显得年轻,此时已经是恐惧到脸色青白,浑身发凉了——

  “不不!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啊!!”

  朱棣不去理会那胆寒惊惧的叫喊声,直接挥挥手,催促侍卫把人给拉下去了。

  宦官哼,宦官!

  【你说王振,一个落地秀才,只略通经书,后又为教官,中举人,于军事上有什么成就吗?没有吧??】

  【可结果呢,瓦剌过来打架,王振大概对自己的经历充满了自豪,明明根本就不懂军事,对瓦剌的军事进攻也没有足够清楚的认识,结果以为让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就能把瓦刺兵吓跑。】

  【是的,你没听错——王振为了侥幸取胜,冒滥边功,便在明朝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怂恿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还让朱祁镇以宋朝宋真宗亲征的事情为效仿榜样,以便可以由此在青史上留下美名。】

  历朝历代诸人:“”

  想什么美事儿呢???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气得直拍大腿!

  两个宦官太监,尤其是那王振!可真是该死!!!

  先前天幕说,瓦剌一直想找机会进攻大明,那岂不是早有所准备?!

  单看瓦剌军队来势凶猛,迅速向南推进一事,就应该知道这对于瓦剌那边而言,就不是没有准备的仗!!

  竟然还如此轻率!想得如此简单!

  怂恿皇帝御驾亲征,还没有充分的认知和准备,这这这简直是亲自过去给别人“送菜”!!

  但是王振这么说,朱祁镇就能答应?

  最起码也应该掂量——

  【要知道,明英宗朱祁镇平日里对王振可谓是言听计从,同时也幻想着,想像其曾祖父明成祖朱棣那样——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所以听到王振如此之言,也认为亲征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于是朱祁镇连和大臣们商议都不商议,直接做出亲征的决定,并宣布两天后立即出发。】

  【吏部尚书王直等人的确认为朝廷应该以守为主,也曾劝谏明英宗朱祁镇“不必亲御六师,以临塞下”,但谁让朱祁镇非是不听呢,于是在不知瓦剌军队主力方向的情况下,诏令迅速集结军队,两日内出兵讨伐也先。】

  朱元璋:“”

  这什么子孙后代?!脑子如此不清楚!

  还有——对一个宦官言听计从?!!

  呵,简直好样的!好样的!

  不过明成祖朱棣数入漠北,建立赫赫军功?

  朱元璋一怔,摸了摸下巴,往老四朱棣那边瞥了一眼——这是当了皇帝之后,还亲自深入漠北去作战?竟是如此吗??

  【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吏部尚书王直等群臣反对,偕同王振率大万御驾亲征。】

  【此次出征,诏下两日大军即匆忙集结启程,各项准备均不足,上下一片混乱。】

  【而且亲征诏书下达后,朱祁镇对于文武大臣的多次劝谏置之不理。】

  【除此之外,朱祁镇虽然名为亲征,但军务大事皆由监军太监王振决定,将领处处受王振节制,无法按己意指挥作战,而王振根本不懂军事,导致指挥接连失当,最终致使明军屡战屡败!】

  汉朝未央宫。

  刘彻和众朝臣听得连连摇头——

  也不是没人劝谏,这两个可真是够一意孤行的了。

  “什么都准备不足,还上下一片混乱,这两日内匆忙集结的大军,能有多少准备和实力?”

  刘彻冷嗤一声:“那太监王振不懂军事,军务大事竟然还皆由监军太监决定,如此儿戏,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明朝朱祁镇时期。

  听到此,朱祁镇和王振的脸色更是无法形容的难看,甚至还很没脸。

  尤其是王振,脸几乎绿了。

  感觉朝臣的目光又再次汇聚过来,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视线与打量其实此刻他内心已经安定不起来了,但不能露怯,也决不能让人抓住把柄话头——

  不就是亲征失利吗,那干脆就不亲征,再从头计议,这些大臣又能说些什么!

  他们——

  【以为这样就是初始的过程全貌吗?】

  【不不不,当然不止这么简单就算。】

  【太监王振和朱祁镇在两天之内凑合了20万大军,不过号称是50万,然后胡乱配些粮草和武器,就匆匆出发了。】

  【但与此同时——与朱祁镇和王振同行的还有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以及内阁大学士曹鼐,张益等100多名文武官员!是的,你没听错!是100多名的文武官员!!】

  【不过这么多文武大臣,却全都不能参预军政事务。】

  【是此种情况下——所有的一切军政大权,朱祁镇还要全都交给王振一个人专断!】

  这一瞬间,历朝历代诸人竟是绝大部分都不知该作何表情了。

  带着100多名的文武官员?!

  100多名?!

  为什么?这是要干什么?

  提前彰显胜利的功绩?让人亲眼目睹得胜的姿态??

  秦王宫。

  蒙恬皱着一整张脸和王翦对视一眼,两个武将都在彼此的脸上看到了“一言难尽”四个字。

  之前赵高那厮就已经让他们很想要唾骂,还有宋朝那几个皇帝也是如此——可原来人比人,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听到此,嬴政脸上更是一言难尽。

  打仗带着武将就算了,带那么多文官是要干什么?上战场歌功颂德?!

  还是为了增大鼓舞士气的筹码?

  但有这么增大的吗?!

  汉朝未央宫。

  刘彻等文武大臣们:“”

  怕不是疯了吧?!

  刘彻以为让一个不懂军事的太监掌管军权,就已经够儿戏的了,没想到还有更儿戏的事情!

  事实证明,的确是他太“孤陋寡闻”了!

  卫青和霍去病等武将更是一脸怒意。

  他们想了一下,若是作战在外,让一个宦官掌权指挥,怕不是要憋屈死!

  而其他文臣也是难以理解,行军打仗,带文臣干什么?

  带也可以,带那么多干什么?!

  这明朝的朱祁镇和那王振,真的是脑子有问题吧?

  唐朝李世民时期。

  一路听到这里,贞观君臣终于是“绷不住”了——

  100多名随行官员,这哪里是去打仗?

  如此儿戏,如此仓促!“郊游”还差不多吧?!

  怎么能如此轻率和胡乱作为?!将外出行军打仗当成什么了?!

  李世民紧紧皱着眉:“这种行为,当真是叫人一言难尽,无法苟同!”

  众臣点头,谁说不是呢?!

  他们根本无法理解这种行为存在的意义!

  又岂止是明朝之前其他朝代诸人难以理解,明朝朱祁镇时期之前——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以及朱瞻基等人都尽是不能理解,也无法理解,更不能接受!!!

  朱祁镇!这脑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明朝朱祁镇时期。

  此时朝堂之上已经是一片哗然。

  被点到名字的文武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不可置信!

  还有没被点到名字的文武大臣们,他们左看右看,数着朝堂之上是否有一百人之多,怕不是他们也都在这次随行亲征的官员之中!而且此次出行,竟是只能听王振指挥?

  连武将都是如此?!听一个不懂军事的太监指挥作战?!

  那结果得是什么样

  哦对,结果天幕之前已经给出了“范本”。

  那他们这些跟随出征的官员呢?

  英国公张辅深深望向脸色尽变的朱祁镇和王振,同时听着天幕继续开口道——

  【此次出征,准备仓促,组织不当,于是明朝的大军出发不久,军内自相惊乱,未到大同,军中就已然缺乏粮食。】

  【而且还不断有人死亡,僵硬的尸体几乎铺满了道路!】

  【同时还要再加上连日风雨,人情汹汹,于是还未到达前线,军心就已经不稳!】

  【这时一些随驾官员,见到此种情景,便再次请求朱祁镇启程回军。】

  朝中大臣立即细听——

  回去了吗??

  【回去是不可能回去的,毕竟朱祁镇和王振的目的还没达到。】

  【而且王振一听,甚至大为恼怒,于是为了杀一儆百,特罚谏阻最力的兵部尚书邝埜,以及户部尚书王佐跪于草地之中,直到天黑才准起来,再后来,王振的同党彭德清也以天象谏阻,结果王振也不愿意听,仍然逼着大家继续前进。】

  兵部尚书邝埜:“”

  户部尚书王佐:“”

  同党彭德清:“”

  人:呵!!!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脑瓜子嗡嗡的,也算是真切体验了一回血压升高的感觉,而且越听越是难言,也越是对他所设立的东厂观感复杂!

  宦官如此专权,尽管有皇帝的原因,但如此给予宦官权利果真是弊端太大!

  现下他还有更改挽救的机会,但这王振这王振可是真的该当死罪!

  所以之后呢?

  究竟又是如何导致的那种结果?

  【瓦剌那边,首领也先听说朱祁镇御驾亲征,便佯装退却,然后引诱明军进入大同及其以北地区。】

  【到正统十四年八月一日,王振和朱祁镇顺利进入了大同。】

  【他们看到瓦剌军队北撤,果真以为瓦剌害怕亲征部队,于是就此继续坚持北进。】

  【但是兵部尚书邝埜等人深感途中未见瓦刺一兵一卒?->>此鹨皇福2皇鞘裁春谜淄罚峙峦叽瘫泄罴疲虼粟鲌冈俅紊险虑肭蠡鼐嵝淹跽癫灰型叽搪穹!?br />

  【但是王振仍然不听。】

  【一直到第二天,王振的同党,那位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对方把前几天前线惨败的情况密告王振,并说,如果继续北进,“正中瓦剌之计”,于是王振听了郭敬的话,才害怕起来,然后急忙传令,要求军队第二天撤出大同。】

  急忙传令,第二天就撤出大同?

  所以这是还没与瓦剌遇到开打,就要仓惶撤退了是吗?

  那军心能稳住?

  哦忘了,军心早已经不稳!!

  明朝朱元璋时期。

  马秀英已经在给朱元璋顺气了。

  “大妹子”

  朱元璋深吸口气:“你说这叫我该说些什么是好?!”

  这一个两个的子孙后代,怎么都是如此!

  还有那宦官专权,可真是该死!

  这么想着,想起那东厂是谁设立的,朱元璋还是没忍住瞪了靠在朱标身后的朱棣一眼!

  朱标轻咳一声,开口道:“大军已经撤退,之后发生那种事”

  “大概还是被那瓦剌首领也先追上来了吧,毕竟谁也不想——”

  【继率领100多位文武官员出征后,王振和朱祁镇的又一骚操作来了,主要是王振——】

  朱标:呃

  好吧。

  【大军不是往回撤吗,结果掉头回去,王振也是不走寻常路。】

  【怎么着呢?】

  【——就是他非要邀请朱祁镇到自己老家绕一下。】

  历朝历代诸人:“???”

  说什么?

  大军急忙回撤,要去哪里绕一下??

  【就是说——最初的时候,王振想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途经他的家乡蔚州。

  然后让朱祁镇驾幸他的府第,好向家乡父老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于是王振就下令取道紫荆关回京。】

  【而由于明军未与瓦剌接战,然后就仓惶退兵,此时军纪已然更加混乱。】

  【结果王振还搞这一出,简直是比儿戏还要儿戏,这是回撤军队?】

  【如此情状下,往回撤退的军纪又能好到哪里去,恐怕不止是混乱,也越发的松散起来。】

  【毕竟皇帝不急,太监也不急,那请问谁还能急??】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直想破口大骂!

  真是去你爹的“衣锦还乡”?!

  这王振逆贼,还能再离谱一些吗?!

  【就这样,明军走了40里路,但是走了40里路后吧,王振忽然想起,如果大队人马经过蔚州,那一定会损坏他家乡的田园庄稼,于是呢,王振竟然又改变主意,火速传令军队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行进。】

  朱元璋:“”

  “这王振——”

  【然后这时,瓦剌已知明军不战而逃,急忙整军来追,形势十分紧张。】

  朱元璋再次:“”

  瓦剌已经整军来追,明军竟然还要改道?!

  天爷,果然还能更离谱!!

  【在这个时候,倒也不是没人想要阻止——】

  【大同参将郭登,以及大学士曹鼐等向王振建议说——“自此趋紫荆关,只有40里,大人应该从紫荆关回京,不应再取道宣府,以免被瓦剌大军追及”,可是呢,王振怎么可能听别人的,于是他继续一意孤行,坚持折向宣府。】

  【然后明军迂回奔走,到8月10日才退到宣府。】

  【但是这时,瓦剌大军已经追袭而来。】

  明朝朱祁镇时期。

  朝中大臣尽是吸了口气!!

  尤其是被提及的几位大臣,简直无言以对,一言难尽!

  还绕道回乡,怕军队踩坏家乡田地,竟又迂回奔走?!

  真当外出行军是儿戏不成!

  到此时,朝堂之上的氛围已然凝重紧张起来。

  暗潮涌动,但竟是谁都没轻易率先开口。

  朱祁镇心中不知该作何感想。

  听到这里,他脸上神色明明灭灭,于眼下的情况来看,本该是要有所决断才是,可还是犹豫不决。

  见此情况,朝堂之上的大臣们暗中对视,越发的情绪难辨。

  但与此同时,仍有人心中尚且不知该如何应对,只能听着天幕继续开口道——

  【瓦剌军队追来,朱祁镇终于慌了,然后急忙派恭顺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率兵断后,以掩护自己撤退。】

  【可结果,这些人都战死沙场。】

  【然后朱祁镇又派成国公朱勇等率骑万前去阻击——】

  【但是朱勇等冒险进军至鹞儿岭,陷入瓦剌重围,虽然英勇奋战,可仍旧寡不敌众,最终3万军队全部覆没!】

  如此情况下听到自己的名字,真是想不吸气都难!

  朝堂之上莫名僵持的氛围被打破——

  被提到名字的大臣不由得看向朱祁镇,又扫向脸色已然有些发白的王振!

  虽然君命难违,为人臣子,自当领命作战,可是这一切,明明都是可以避免的!他们的死应当也是可以避免的!!

  【其后,朱祁镇和王振等军队,在朱勇率军阻击瓦刺之时,加紧继续撤退。】

  【然后到了8月13日,朱祁镇的亲征军队一直退到了土木堡。】

  来了!土木堡!!

  “就是这里,土木堡啊。”

  刘彻挑了挑眉,所以这里究竟又发生了什么?

  【土木堡这里其实距离怀来城仅20里路程,于是随行的文武官员都主张进入怀来城宿营。】

  【可是】

  秦王宫。

  嬴政冷哼一声——

  怕不是又是那王振出了那“骚操作”??

  【——可是王振以为1000余辆辎重军车没能到达,于是害怕自己搜刮来的东西受到损失,便不顾朱祁镇以及数十万军队的安全,竟然传令在土木堡宿营。】

  历朝历代诸人:“”

  果然是如此!

  而明朝朱祁镇时期——

  朱祁镇:“”

  听到这里,朱祁镇瞬间看向了王振,脸色越发难看复杂。

  到此时,王振已然是跪了下去,额头冒汗:“不是陛下,咱家”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上章要求朱祁镇先行驰入居庸关,以朱祁镇保证安全,同时组织精锐部队断后拒敌。】

  【但是王振皆置之不理。】

  【于是没有办法,邝埜只能单身闯入朱祁镇的行殿,以请求朱祁镇速行。】

  【然而王振见状,却是怒不可遏,指着邝埜骂道——“你这个腐儒,怎么会知道用兵之事,再胡说八道,必死无疑!”】

  【结果就是,即刻命令士兵,强行将邝埜给拖了出去。】

  到这里,兵部尚书邝埜实在是没忍住,指着王振破口大骂:“奸贼!!”

  这奸贼合该当诛才是!

  【到了第二天,朱祁镇再想要继续行进,可已经为时已晚了,因为瓦剌军队早已经包围了土木堡——】

  【要知道,土木堡地势较高,旁无泉水,南面15里处有条河流,在此时也早已被瓦剌军队所占领,于是明朝数十万军队被围困了两天,两天完全取不到水喝,渴得嗓子直冒烟。】

  【然后没有办法,王振只好让士兵就地挖井,可是挖了二丈多深,也不见一个水滴,这使得明朝的将士们急得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各个怨声载道,骂不绝口,由此一来,军心也进一步涣散了起来。】

  【到此时,包围土木堡的瓦刺军队知道明军找不到水喝,且饥渴难忍,便准备把他们引出堡垒,一举歼灭。】

  【于是到了8月15日,瓦剌首领也先派遣使者到明军处假装与王振谈和,以麻痹明军。】

  【而王振见到也先派人来谈判,竟然喜出望外,一点真假都不分辨,然后满口答应下来!紧接着,再通过朱祁镇,让内阁大学士曹鼐去起草诏书,然后派两人去也先的军营谈判具体议和事宜。】

  “究竟是谁不懂用兵之事!!”

  朱棣满脸震怒之色,若是此时王振在他眼前,他真是恨不得亲自劈了此人!!

  这一步步的,竟是走到了如此地步!

  简直令人想要呕血的程度!

  然而更让朱棣想要呕血的事情,竟然还在后面——

  【瓦剌首领也先为了迷惑明军,假装撤退,故意将土木堡南面河水让出,暗地里则作好埋伏,只等明军争水大乱之机,出兵全歼,而王振看到瓦刺军向后撤退,竟真的以为瓦刺军真的要议和,遂不加分析,轻易下令移营就水。】

  【于是饥渴难忍的军士得令后,一哄而起,纷纷奔向河边。】

  【然后正在明军争相乱跑之际,这时候,瓦刺伏兵就此四起,明军由此直接溃不成军!】

  【瓦剌铁骑进入明军阵中,大喊着脱掉盔甲,丢弃武器者不杀,但是明军很多/裸/体而死。】

  【而除了这些将士们,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驸马都督井源,平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陈埙,修武伯沈荣,都督梁成、王贵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邝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曹鼐】

  【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邓栗,翰林院侍读学士张益,通政司左通政龚全安,太常寺少卿黄养正、戴庆祖、王一居太仆寺少卿刘容,尚宝少卿凌铸,给事中包良佐】

  【中书舍人监察御史大理寺副马豫,行人司正尹昌钦天监夏官正刘信等等,一共五十二名跟随朱祁镇远征的群臣,皆死于与瓦剌的混战之中!】

  【最终只有大理寺右寺丞萧维桢,礼部左侍郎杨善,文选郎中李贤等数人侥幸逃出,然而明朝高级文官就此损失惨重!】

  明朝朱祁镇时期——

  随着天幕的声音,被念到名字的大臣们:“”

  虽然他们还站在这里,但为什么感觉像是死亡名单!!

  哦是了,的确是“死亡名单”

  而活着的,仅剩的数位大臣,也并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

  明朝高级文官损失惨重!!

  就算他们活下来,可是大明大明今后该如何?!

  一时间,所有大臣看向朱祁镇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而王振,呵,已然是活不了的存在。

  明朝朱棣时期——

  朱棣听到此

  那一个个响起的大臣名字,他们的官职!往上累加的人数!简直犹如一个个重锤敲击在朱棣脑袋上!

  五十二人从征的数十位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还大多数都是高级文官!!

  朱、祁、镇!

  罪魁祸首该当是你才对!!

  如此作为,被一个太监牵着鼻子走,那还当什么皇帝!

  明朝朱元璋时期。

  朱元璋已经不止是顺气了,已然叫了太医过来把脉和针灸,他真怕把自己给气死!

  那些大臣们那么多大臣!

  这是要撅了朝廷的根基啊?!

  这简直简直气煞他也!

  其余历朝历代诸人:“”

  在听到这里后,震惊又难以言喻,就知道,带那么多人,如此松散又仓促的军队,果然还是出事了。

  但是这代价也太大了吧!

  而且还不止如此,他们还记得——

  【到最后,朱祁镇见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等待就缚。】

  【而王振,也算是恶有恶报,惨死于乱军之中。】

  死得好!!

  然而那朱祁镇果然是被那瓦剌所俘虏了!

  再回到明朝朱祁镇时期——

  众臣也是于心中怒骂那王振死得好!

  果然是恶有恶报,活该至极!!

  然而他们的陛下

  听到突围无望,朱祁镇索性跳马,盘膝而坐虽说是等待就缚,但如此行为以及表现,倒也不算是辱没了——

  【关于王振的死,也有说是于混乱之中,护卫将军樊忠在朱祁镇身边,用棰将王振给捶死的。】

  【同时还说——“吾为天下诛此贼。”】

  【但据朱祁镇自己的回忆,王振是因为自责致使明军战败,引刀自刎。】

  朱祁镇时期的大臣们:“???”

  回忆什么?因为什么?!

  【而且在朱祁镇被俘回来之后之后的之后,因为过于思念王振,便下诏为其正名,并以香木为王振雕像,祭葬招魂,然后还在京城智化寺北院为王振建立旌忠祠,以祭祀王振的亡灵。】

  朱祁镇时期的大臣们:“”

  在此之前的历朝历代诸人:“”

  【土木堡之变说到这里,关于朱祁镇“土木堡战神”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然后可还有“叫门天子”呢。】

  【这次土木堡之变使明军不战自溃,可还不是结局。】

  !!!

  他们竟是差点忘了!

  “叫门天子”?竟是还有一个叫门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