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人麻了 赵佶他聪明体贴乖巧伶俐有木有……
作者:木南斐      更新:2023-04-28 15:43      字数:4633
  【说起来,司马光也没得意多长时间,他主政之后,没几年就去世了。】

  【然后紧接着,新旧两党就开始轮番主导朝廷。】

  【另外王安石变法虽然激进,而且新法主持没几年就被废下线,但也是真的确实将大宋的军事实力提高了不少。】

  【才几年的功夫而已,可见新法的确卓有成效,可惜就是没能继续下去。】

  【大概宋朝真的天命如此?不止是大怂,也是真衰啊。】

  赵顼咬紧牙关,与堂下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安石对上视线。

  新法必须要坚持下去!

  可是激进?

  那新法之中过于激进之处

  【新法图强,旧法求稳。】

  【高太后垂帘听政,废除新法,但其管理之下,这个时期的宋朝社会还是稳定且繁荣的。】

  【可宋朝社会的稳定繁荣,就像是一颗大金蛋,确实发光发彩,但这蛋,它壳脆啊,内里再丰富,没有能保护自己的能力,那只要遭受一丁点波动,就会有风吹蛋蛋碎的可能啊,所以这不就是“完蛋”了嘛。】

  “咳咳”

  刘彻以拳抵唇忍住笑:“这‘完蛋’一词倒是形容得贴切。”

  就是不知道这宋朝究竟会怎么“完蛋”?

  【之前提到过,宋神宗赵顼命不长,只活到38岁,但是,他生的儿子多啊。】

  【首先,在宋神宗赵顼之后,继位的是宋神宗第六子赵煦,其原名为赵佣,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才十岁,同年继位,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高太后临朝听政。】

  【尽管高太后垂帘听政之下,宋朝社会还是稳定且繁荣的,但高太后信用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进行“元祐更化”,并对刚即位的宋哲宗赵煦严加钳制,冷落宋哲宗赵煦,结果引发严重的新旧党争,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一直到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在宋哲宗继位后的第八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赵煦才开始亲政。】

  第八年,还是在那位高太后去世之后

  嬴政摇了摇头,可见这宋哲宗继位之后,所受掣肘确实颇多。

  恐怕等他亲政之后,必然有所反弹才是。

  果不其然,就听天幕继续开口道——

  【宋哲宗赵煦在亲政过程中,开始贬斥旧党,信用新党,由此开启“绍圣绍述”——】

  【即以“绍述”继承神宗成法为名,于次年改年号叫“绍圣”,在此期间,神宗时期的新法逐一恢复,反变法派被贬官流放,于是史称这一时期为“绍圣绍述”。】

  【在终于亲政之后,宋哲宗赵煦逐渐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得国势再次有所起色。】

  【而在绍述后,执政的新党在军事上对西夏再采取强硬政策——】

  【一方面在沿边诸路构筑了一道长达千余里的防御工事,一方面在重开的战事中打退了西夏的进犯。】

  【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的第二次平夏城之役,宋军击败西夏三十万敌军,这是宋朝和西夏历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从而迫使西夏主动求和,宋夏新疆界确立。】

  【这前后一共两次的平夏城之役,最终使得西夏得以臣服。】

  【其后《宋史》也评说道——“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

  【这足以标志着宋哲宗赵煦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

  【而除此之外,在军事上,宋哲宗还重启河湟之役,最终收取了青唐地区。】

  【总而言之,整体上客观而论,和宋神宗赵顼一样,宋哲宗赵煦也的确是宋朝历史上少有的,拿得出手的皇帝之一。】

  大概是从一开始停下来的后遗症哪怕是听到这里,赵匡胤的心也一直悬着,没能放下来。

  可这宋哲宗赵煦,怎么听,怎么看,确实是个拿得出手的皇帝啊,连天幕都这么说,怎么到最后,宋朝还是气数将尽?赵匡胤心下惴惴不安,又突然想起之前天幕所说的“衰”,难道——

  【宋哲宗和他爹宋神宗一样,相比于其他宋朝皇帝,拿得出手是拿得出手,但是他早死这一点,比他爹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宋神宗38岁去世,宋哲宗更早,才二十五岁就病逝了。】

  【所以说,赵光义的血脉是不是真的有毒,能有点作为的皇帝都早死,还一个比一个死的早。】

  【也不知道是宋朝命中带衰,还是赵光义命中带衰,甚至一直影响到后代之中。】

  赵光义

  赵光义听着自己都怀疑自己了,他这是不是报应啊?难道真的是所谓的报应???

  高位上的赵匡胤已经头晕目眩的捂住了脑袋,他就知道他就知道!!!

  果然他就不该抱以期待吗

  两次!两次宋朝有可能起来的机会!

  结果两任皇帝竟都是早死的命这就好像眼前给你吊着根胡萝卜,可不是驴不愿意走,而是压根就没驴可走!

  他现在连骂赵光义的心情都没有了,只剩满怀的痛心啊,揪心啊!!

  抓心挠肺的,甚至想捶胸顿足

  唐朝李世民时期。

  “这宋朝皇帝”

  李世民也是很无言,这宋朝皇帝之中,怎么偏偏有作为的两个竟然都是早死?

  难道当真是这宋朝命中带衰?还是那赵光义的血脉

  李世民摇了摇头,想不出究竟缘何如此,只能叹息一声,暗道了一声可惜。

  【说起来,宋哲宗赵煦的身体一直很糟糕,少年时便有咯血等宿疾,再加上他所宠爱的刘氏,其一子一女接连夭折和暴病去世,这给宋哲宗赵煦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也由此加重了他的病情。】

  【另外宋哲宗后期还磕了许多丹药,这无疑会造成丹药中毒,从而导致病情反复,不断加重。】

  【而除此之外,史籍资料中对于宋哲宗病情的猜测,除了磕丹药加重病情这点外,还猜测他是纵欲过度,以及有肺部和肠胃的问题等,还有就是,宋朝的宫廷之中,极其喜欢用重金属汞来对建筑进行装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宋朝皇帝身体素质低下,甚至连生下的皇子也早早的夭折。】

  【就比如宋真宗赵恒自身也有疾病,并且身体每况愈下,宋仁宗赵祯身体状况也是不佳,上朝的时候极少说话。】

  【再加上宋朝皇帝自身也崇尚文学,很少习武,恐怕平时也不会多动动,所以又怎么可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一直住在有毒的宫殿之中,自身的身体素质又不强,所以宋朝皇帝体能差,子嗣基本稀少,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什什么?!

  他们住的宫殿有毒?!

  宫殿还能有毒?!

  宋朝时期所有皇帝都赫然吸了口气,惊骇得脸色变了又变,瞬间就坐立难安起来。

  皇子早夭,子嗣稀少,还有他们的身体不行,竟是与住的宫殿有关?!以及重文轻武对他们自身也有影响啊?这可真是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赵煦更是左右看了看大殿,心有戚戚焉,同时又五味杂陈——什么纵欲过度他的早死,还有他的儿子和女儿一时竟不知是该羞耻掩面还是该着急害怕。

  【所以说,宋神宗对于大宋王朝的影响之一,真的在于——他生了好多儿子哦。】

  【毕竟宋哲宗赵煦早逝后,儿子都没留下一个。】

  【那没有儿子能继承皇位,于是按照惯例,就只能从他的兄弟中挑选一个来继承——】

  【而这个任务,就交给了当时的向太后,即宋神宗的皇后——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向太后没有自己的儿子,她怎么挑都会是别人家的孩子,所以让这位向太后来为大宋挑选王朝的继任者,那怎么都是“公正客观”啊。】

  【结果可真是太“公正客观了”——】

  【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了。】

  【当时有两个人最有希望,其一赵佖最有资历,但眼睛不好使,于是这位向太后说了——】

  【不行!五官不正,三观能正吗?】

  【其二赵似血统最正,跟宋哲宗赵煦是一母所出。】

  【但向太后对两人的生母很有意见,所以这个当然也不能当皇帝!】

  【那到底要为大宋王朝挑选一个怎样的皇帝呢?于是向太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人选资历,血统都不够,但是没关系,她选的这位不仅会写字画画,关键是对她好啊,聪明体贴会说话,简直乖巧伶俐有没有!】

  【于是我们的宋徽宗赵佶,他终于登上皇位啦!】

  不不天幕你不要用这种语气说话!

  赵匡胤只觉得心惊胆颤,不好的预感越发蹭蹭往上涌,完全没有任何想要“欢脱”的感觉!!

  如此语气,如此“点明重点”的感觉

  【说起宋徽宗赵佶,他眼睛是挺好使,但是架不住人瞎啊。】

  【别人身边有一两个大——奸臣就足够多了,他身边能有四个大——奸臣!】

  【而且分别还是两个宰相,两个太监——其中两个位高权重有发言权,另外两个能使劲吹“枕边风”,真可谓是完完整整的欺上瞒下,阿谀奉承,没一个好东西!】

  【于是呢,他们辅助着宋徽宗赵佶,一起将北宋直接推向了——灭亡的尽头!】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宋徽宗赵佶,宰相蔡京,高俅,太监童贯,杨戬。】

  【其中蔡京先后四次任宰相,任期达17年,四起四落堪称古今第一人。】

  【而高俅则官居太尉,相当于宰相之职,史料记载——“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其中“使相”就是指亲王,宰相等加节度使衔后的尊称,从这点可以看出高俅之职位相当于宰相。】

  【至于童贯和杨戬,这两个太监一武一文把持着朝政,简直就是大宋王朝的一种悲哀!】

  【哦,也堪称是北宋末年朝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赵匡胤猛地喘了口气,四个四个!

  竟然有四——

  【这是宋徽宗赵佶身边的四大奸臣,现在让我们再来说说宋徽宗赵佶身边的北宋六贼吧!】

  什什么?!

  赵匡胤猛地瞪大了眼睛,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

  这四大奸臣之外,还有北宋六贼?!

  【北宋六贼——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

  【其中蔡京与童贯是北宋末年响当当的“六贼”领头人物,得一塌糊涂,所以这两人也是宋徽宗身边的大——奸臣,遂与高俅,杨戬之流放在一起说,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其余四个人能好到哪里去!】

  【这六人在朝堂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私下滥用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再加上高俅与杨戬,起底八个人,再再加上一个宋徽宗赵佶,这北宋不灭他们手里,灭谁手里?】

  汉朝未央宫。

  刘彻听得简直目瞪口呆——四个六个八个!!

  还要再加上一个皇帝,还是起底八个人!不不,起底九个人了反正不管到底有几个,这宋朝到这里简直这到底是怎么聚集起来的这么一波奸贼佞臣啊?!

  这宋朝可真是个“完蛋”的蛋啊。

  简直恐怖如斯!!

  秦王宫。

  嬴政听着也是不禁面露愕然之色,然后摸了摸下巴——

  那他身边诸如赵高那等人,比之这宋朝不不,倒也不能如此作比。

  但不得不说,嬴政听到这里,心中竟诡异的有一丝“还好比不过”的欣慰与庆幸之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等大臣:“”

  房玄龄和杜如晦面面相觑,再次算了算奸臣人数,然后齐齐震惊摇着头。

  尉迟恭,程咬金等人更是听得目瞪口呆,程咬金更是拿手掰着算了算人数,四个,六个,八个

  然后看向李世民,依旧满脸震惊道:“陛下,这赵光义的血脉,到了这宋徽宗赵佶这里,是不是更命犯小人了啊?”

  李世民:“”

  他清了清嗓子,想开口说点什么,但静默两秒后,只能回答:“朕也不知。”

  这他能说什么啊。

  要是李世民深知后世之语,那就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此时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可真是槽多无口。

  再观宋朝赵匡胤时期

  赵匡胤已经不止是脑瓜子嗡嗡的了,他简直整个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