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奚桃源揽客卖盐菜 夫妻店…
作者:雨润梁      更新:2023-07-29 20:14      字数:3568
  不到俩月,自西门外渡口进城的人都知道,喜来客店有白喝的茶水、米汤。

  进城的从家里带几个馒头,从城里出来的带几个烧饼,事先算计来这里就着茶水、米汤下饭。

  人渐渐多起来,进店吃住的人却未见多。

  奚桃源让媳妇腌了大坛的盐菜,两文钱一小碟儿。

  农户们平日在家吃饭舍不得多放盐,进一回城,就着不要钱的米汤,吃一碟盐菜便当作奢侈一回。

  奚桃源媳妇本就是心眼儿灵活的人,便萝卜、白菜、芫荽、黄豆、胡瓜、后秋的嫩茄子等等各腌一坛,让喝米汤的人挑,一律两文钱一小碟儿,没想到多的时候一天能卖出四、五百文。

  奚桃源想靠着店墙,对着马路搭个棚,这样下雨、下雪人们仍可来避雨雪、打尖,却因是官家的地盘,不敢操办。

  “姐夫是官家人,你何不去求姐姐,看她能否相帮”,媳妇出主意道。

  奚桃花和小翠都挺着肚子在家养着,小翠还能干这干那,奚桃花却是浑身没一处不难受,痛苦不堪。

  郝云的伯母找来郎中看,郎中道:“确是没好法。人之先天、后天皆不同。一样的胎儿,不同的母体千差万别,只要胎稳,就忍一忍吧。”

  郝云伯母说:“虽说肚子里的金贵,却也不能太惯着他。我怀你几个堂兄弟就是,好好将养着他,总给你出毛病;你要不惯着他,该干啥干啥,他反而老老实实呆着,痛痛快快地出来。”

  郝云寻了个有生育经验的妇女,在家做饭照顾,嘱咐奚桃花、小翠,一心一意给他生孩子,其它的事勿管。

  奚桃源拎着两只活鸡找来,奚桃花道:“你何不省下给我两个侄儿吃,姐这里啥都不缺。”

  奚桃源:“他俩已过了馋嘴的年纪,姐和小翠妹妹倒是要常吃些大鱼大肉。”

  小翠道:“谢二爷关照了。”

  奚桃源:“往后不能叫二爷了。你是我姐夫的二房,我姐的妹妹,应叫二哥才是。”

  奚桃花问:“客店还能维持否?”

  奚桃源指手画脚将想法一说,“若摊子能摆得下去,其他食客够个本钱,便能维持。只是一到雨雪天,桌便摆不出来,自然一文钱都得不着。若搭个棚,又怕被官家抄了,白忙一场,还要赔了耗费。”

  奚桃花:“爹娘老实了一辈子,刚动了些心眼儿,便被官家抓个正着,失了老本儿,要不你与大哥不致如此艰难。”

  奚桃源苦笑着,“说起官家,几日前税吏来,我和媳妇端茶倒水说好话,定了每月一钱五。谁知还有城防、道路、学捐、赈灾等杂七杂八,合到每月三、四钱银,全家一年的肉食、年底的新衣裳全没了。实在干不下去,便歇了,再想它法。”

  奚桃花叹口气,“你姐夫虽仁义,却是无多余银两往家拿,我与小翠眼下花销又大,真要盘算着过日子了。我说与你姐夫,看他有无办法。”

  郝云是真变了。

  遇到奚桃花之前,他就像一只不愿呆在窝里的鹰,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阴云密布,他都要冲上去翱翔,他觉得平阳城的每一块砖都离不了他的守护。

  而眼下,家中两个娇妻、加上肚里的娃,才是他的心思所在。

  他也知道,老高自当上副指挥,银子捞得不亦乐乎,但他赖得去理会。

  他一直认为自己与老高、赵俭不同,他不愿挣那样的银子。

  每日回到家,见两位娇妻挺着肚子迎出来,郝云美得就像看两座开满鲜花、结满果实的花果山,呲着雪白的板牙,笑得合不拢嘴。

  今日回家,见佣人刚把两只鸡拾掇好,锅里炖着,地上一堆鸡毛还未清理。

  “若要吃鸡先告知我,我让他们收拾干净了带回。”

  奚桃花道:“是桃源带来的,他找来求帮忙。”

  郝云:“何事?”

  奚桃花:“他那店开着有些吃力。税捐重得不剩银,想在墙外搭个棚,雨雪天也能卖些盐菜赚几文,却怕被官家抄了,犹豫着不敢操办。”

  郝云:“咱家正需人手,让你弟媳来帮忙,每月给她一、二两,胜似卖那几坛盐菜。”

  奚桃花:“爷,妾知你好意。那客店只要能维持,便是他一家四口儿往后的衣食。好歹是我亲弟弟,爷也见过、查过,是个老实人。你若能说上句话,便动动嘴,帮他一回。”

  这一日半前晌,汾河渡口往和义门的官道上行人稀少,喜来客店内外也安静了许多。

  奚桃源和媳妇把桌椅摆到墙根处,往锅里添满水烧开,下了一升半米,米汤在锅里慢慢咕嘟着。

  奚桃源呆呆地向北望。

  初冬,平阳城内外已落满了冷意,眼前天蓝地黄,远远望见自己乡里的那一片土屋。

  想着自己就十亩田,以后两个男娃一人五亩,指望田,无论如何是活不下去。

  城门那边过来三个骑马的,奚桃源定定地瞅着,原来是老高带着两个差役。

  直到近前下马,拱了下手,高声道:“老弟,买卖做得不错啊。”

  奚桃源夫妇忙还礼。

  老高那张黑黄脸,奚桃源怎么看,怎么没底,总觉得他话里、笑容后面藏着阴谋。

  但人家客气地过来,下了马,不能不理。

  笑回道:“差爷这个时辰来小店,喝口茶吧。”

  老高端详着奚桃源的表情,笑道:“茶是自然要喝。郝爷交代了你的事,我与郝爷生死弟兄,自要亲自过来看看如何操办。你见过我,知我是谁。”

  边上一个差役:“这是我们刑捕司副指挥高爷。”

  奚桃源原想应付几句,老高便走了。可人家点明是过来帮忙的,哪有冷淡下去的道理,忙让媳妇回去沏上好茶。

  老高道:“不急,先看看。”

  背着手,前后左右打量了一会儿,“按说,官道两旁是官家的地界,你这样摆将出来,当要收税。若将这里搭上棚,过不了几日,官家就会派人拆了。”

  奚桃源心道:你是来说废话的。

  老高看出了他心思。

  心道:这个人有些愚啊,先是杨伯雄做姐夫、后是郝云,都是平阳城一等一的人物,怎的在此弄这么个小店辛苦度日。我专门来帮他,连讨喜的话都不会讲。

  老高原来不知杨伯雄与奚桃花这回事,但后来郝云的一番操弄,却是不能全瞒了别人。

  老高自然是最早知道,郝云将杨伯雄遗下的二房和丫鬟都纳了。

  奚桃源那回到衙门找杨伯雄,被老高问清了来路。

  昨日,郝云交代老高,去看看奚桃源的税捐和路边摊是怎么回事,若不费事,就给他操办了。

  老高当然要全心全意来办。自己在刑捕司做什么,郝云岂能不知?大家心照不宣,各取所需吧。

  老高道:“老弟,我今日就是来看看怎样帮你。你放心,有我在,再难的事也不是事。”

  老高里外又看了回,“外面搭棚,过路人雨雪天进棚避一下,若三九天北风一吹,这个棚子却是呆不住人。不如北面墙里外都搭上,冬天进了院向阳背风,夏天院外背阴凉快。”

  奚桃源:“高爷见地甚好。只是没有官家允许,兄弟不敢到外面搭这棚。”

  老高意味深长地看着奚桃源笑了笑,瞪大眼睛,“我让你搭起来,你便能搭起来,断无人来寻你麻烦。”

  奚桃源:“可是……”,嘴里想说“无凭无据”,又咽了回去。

  老高:“可是啥哩,你想让官家给你一张公文?没人给你写这种东西。你自顾盖了,我老高让你盖的东西没人敢动。”

  回到店里坐定,老高端起茶品了品,“我看这店客人也不多,外面的小食摊卖些甚样吃食?”

  奚桃源:“甚吃食也不卖,米汤、茶水都是白给过路人喝的,只他们在此吃干粮,从我这里买两文一碟的盐菜赚几文。”

  老高嘿嘿了几声,“那也赚不了几文钱,你这课银是如何定的?”

  奚桃源:“可不是艰难,杂七杂八的,一年得近四两,年底不亏便是好,剩不下。”

  老高茶杯往桌上一放,“我看出来了,你就是搭起棚,也是艰难。这么办,你这里办个赈粥点,税捐全免了,每月还能从户房领米,若他人问起,你便说每月往里贴米。”

  奚桃源道:“实话与高爷讲,每月确是往里贴一、两斗米,加上烧柴,一年得小三石。”

  老高道:“那就更不用讲,名符其实了。只是你要讲,每年往里贴三十石。我事先为你打好招呼,到时来核查,莫要讲错。”

  奚桃源:“高爷大恩情。午间在此吃些小菜,容在下敬杯水酒。”

  老高呵呵一笑:“免了。这回你棚也搭了,税捐也免了。赈济粮一旦在户房挂了帐,你报三十石,官府补一半,便得十五石,加免去的税捐,够十亩田的佃租了。”

  像是天上突然哗啦啦掉下了钱串儿,奚桃源觉得日子一下见了光亮,连连作揖道谢。

  老高:“郝爷交办的事,我必是给你办好,其它事也随时可找我,到了衙门口,记得跟门禁报你的名号,我才知道。”

  送走了老高,奚桃源心道:高爷突然变得这般热心仗义,还不是因了姐姐和新姐夫。

  也算不得新姐夫,马上,自己就要当舅舅了。一时觉得光阴像书,在平阳城一页页地翻过去。

  过了几日,户房来了两个小吏,自称来勘验赈粥点。

  店里、店外看了几眼,坐下喝茶,褡裢里取出纸笔、帐簿,奚桃源夫妇一旁陪笑立着。

  一个小吏道:“我兄弟二人来为你办赈粥点,先讲好,收两钱的磨鞋底银。”

  另一个道:“这点儿花费比起你们所得,甚都不算哩。莫以为这两钱银是我们兄弟吞了去,都是见者有份的勾当,你们背后都有老爷靠山,我们岂敢为难你们。”

  奚桃源摸出两钱银子递过去,两个小吏问了一阵,在公文簿上又写了一阵。

  然后,在店门外的墙上描了个大大的“赈”字,用绳比着,画了内外两个圆圈儿,再把圆圈涂黑。

  给了奚桃源一件酱色短号衣,上面缝着“赈粥”字样。

  道:“户房的牌号不够了,已将你登记在册。月初你穿上号衣到户房去领粮,报你喜来客店的名,他们帐上有。”

  奚桃源问:“请问差爷,每月能领多少米?”

  一个小吏道:“这时节当发得少,开春时发得多。给你记得是三十石,十五石迟早都能领回来。”

  送走了两个小吏,奚桃源和媳妇相互看了看,心领神会地一笑。

  十五石米加免去的税捐,差不多有十三两,足够他们过得宽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