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前世番外(二)
作者:咎书      更新:2022-03-19 04:58      字数:3987
  前世番外(二)

  章和二十一年, 展岳受君恩深重,升任五军都督府左都统领一职。然, 不至一年, 帝崩。

  那年的雪下得又快又厚,除夕的时候,京里积雪的高度, 就几乎要没过人的脚踝了。

  展岳这年没在京里守岁,西北局势不稳, 突厥隐有再犯的趋势, 陛下派他去了西北监军。

  西北大营临近塞外,到了冬天,黑夜变得尤其长,一阵阵冷风刮得人刺骨生寒。展岳夜里没事, 遂披了件冬衣在帐外溜达。

  天气虽冷, 可西北的夜空极为好看,低低地垂在小山前,连月光都仿佛是触手可及。

  有位亲兵见都督一个人站在帐外, 忙机灵地递了一件锦衾过去帮他披着。

  展岳微楞,片刻后才道:“多谢。”

  亲兵恭敬地连说了几声:“都督客气了。”

  他大着胆子问:“今儿是除夕夜, 都督在想家吧?”每一个年首年末的日子,意义都是不一样的, 它象征了思念和团圆。

  展岳神色如常, 他慢条斯理地系上衣带, 不答反问道:“娶妻没有?”

  亲兵嘿嘿地笑道:“娶了。”

  他边说, 边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有些憨厚地咧开嘴答:“媳妇在我出来前有了身孕。算算日子,现下也有五个月了,不知道回去的时候,能不能赶上孩子出生。”

  展岳正低着头,他的衣带还没系好,面上的微笑掩了一半在锦衾里。

  他淡道:“很令人羡慕。”

  亲兵怔了怔,这才察觉出自己好像说错了话。

  展都督虽然也娶了妻,但是其夫人未能生养,细细算来,两人成婚也要有六年了。偏偏听说都督与夫人琴瑟和谐,都督府里连一位通房都没有。

  亲兵意识到,似乎不该在都督面前,说起孩子的事儿来。

  他亡羊补牢地说:“其实……其实有孩子也麻烦得紧。若是个男娃,小时候肯定得调皮捣蛋,咱们从军在外,万一看顾不好,他来日要是长成了一个纨绔,那真还不如不生。若是个女孩儿,以后嫁出去,从夫从子,日子过得也很艰辛。”

  展岳笑了下,他心思剔透,哪里猜不出亲兵的意思。他眉眼平和,轻轻地拍了下亲兵的肩,只说:“你是有福的。”

  亲兵干干地笑了下,刚想再说点什么安慰都督,展岳却抬脚走了。他的背影干净利落,一如他的人。

  昨儿夜,西北也下了雪,展岳的黑靴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积雪上,只有“簌簌”声传来。

  亲兵若有所感,恍惚间忙追了过去,都督却已进了账里。账里除了展岳以外,还有镇守在西北的安定侯,以及各个副将参军。

  听账里响起了话语声,亲兵也只好眼看手、手对脚地站在帐外守着。这一夜,他对许多事儿都不记得了,只是都督那一声轻描淡写的“你是有福的”,一直响彻他耳边。

  转眼到咸安一年的十月,新帝登基已近两年了。

  这两年里,陆续发生了不少事儿。新帝初临朝,于朝政上很是大刀阔斧,许多先帝在世时的老臣都糟了贬谪。

  首当其冲的就是江南裴氏一族。

  裴氏是孝昭惠皇后的母族,又与宁王和大长公主乃是连舅亲。新帝即位,裴氏倒霉是能想见的事情,只是任谁都没想到,新帝会这样急不可耐。

  宁王于咸安一年的二月与世长辞,听说是招了庸医过府,误食丹药,等太医赶到的时候,宁王已经药石罔效了。

  因为宁王一事儿,新帝格外加恩与裴氏,给了已逝的裴老太爷一个“文正公”的谥号。

  历朝历代里头,只有极少数的名臣能被加封为文正公,这还是从唐朝魏征起,开的这个先例。

  在本朝,上一个得此殊荣的,尚是太宗皇帝在世时。裴家上朝谢恩,新帝也笑着宽慰了他们几句。

  至此,新帝的肃清朝政似乎告了一段落,裴氏也隐隐有再起荣耀的兆头。

  张先因为去年他媳妇生产时,都督送了一件珍贵的玉麒麟来。为了这,许多人觉得张先已经能算是展都督的心腹了。

  恰好这日五军都督府有事,都督府的同仁们便怂恿了张先来禀告。

  其实展都督不是一个不好相处的人。只是这些时日,他眼神总是深不可测,仿佛平静的表面下,在涌动着风起云涌。

  一般人不敢来贸然打扰,为了那个玉麒麟,张先只好走这一趟。

  那天的夕阳已经将要落山,天色苍茫,暮色四垂。门房进去通禀了一声,张先便跟着人一起入了都督府。

  在张先的记忆中,那一年都督很忙。陛下在朝政上任性,总要人为他解决后顾之忧。

  加上突厥确有再犯的意图,展都督一人身兼大任,几乎忙成了一个见头不见脚的大陀螺。

  就在张先来找展都督的前一个时辰,他才刚睡下。

  张先来了以后,是展岳的乳兄刘琦招待的他。刘琦跟在都督身边最久,在外头行走时,比他们这些亲兵要更有面子。

  两人相互见了礼,刘琦客气道:“我家大人好不容易睡安静了。您看,能不能等个一时片刻。”

  张先忙说:“不碍事儿,我等多久都无妨,自然是都督先休息,更为要紧。”

  就在两人说话的功夫,都督夫人也来了。

  这位夫人姓冯,出身不俗,几年前父亲就已经官至大学士,还兼任户部尚书。待文华殿的窦阁老致仕,想必就是冯阁老担任首辅,统领内阁了。

  张先从前没见过几次夫人,便躬身做了个礼

  。

  夫人礼貌地与他点了下头,她对刘琦道:“我炖了汤,等他醒来,喝一些吧。”

  刘琦颔首:“是。”

  都督夫人保养得不错,声音也很温和,听起来是个被教养得极好的世家姑娘。只是她与刘琦说话时,仿佛还带着疏离,不像平常的主母与下人一般。

  即便是她出声关心展都督时,也不似张先以为地那样亲近。

  张先刚想抬头,再瞧瞧夫人,却见都督府的仆从,急匆匆地领了宫里的一位伴伴来。

  这位黄伴伴是早年就跟随在陛下身边的,很得陛下信任,他既前来,必有要事。

  既然是宫里有差遣,刘琦也不敢再耽搁,只好亲自进房,将展岳唤了起来。刘琦道:“大人刚醒,伴伴有事儿,便进去说吧。”

  黄伴伴也向他道了声谢。

  张先听说都督醒了,干脆一同候在了房门口,打算等黄伴伴说完了,他便进去。

  然而,几人的脚后跟还没站热乎,却听屋里的黄伴伴惊慌失措地喊了一声:“都督!”

  内侍男不男女不女,声音都是如出一辙的尖细,何况是陡然的大声。“都督”两个字一下以极为锐利的音调,刺进了几人的耳朵里。

  刘琦、张先都心惊肉跳起来,刘琦当机立断地推了门进去,张先紧随其后,冯氏也跟在了他们后头。

  都督的屋子实在很干净,有着行伍之人专有的利落整洁。张先甚至觉得,这屋里一点儿烟火气都没有,遑论女子的温香。

  他还是一脚快踏近床边了,才发现自己踩在了一滴豆大的血迹上。张先大骇,忙抬头去看都督。

  展岳只穿了件素色的里衣,里衣的衣襟上,此时染了猩红的血迹,尤为刺目。

  黄伴伴一手扶着展都督的肩,一边急道:“快,快去请大夫来!”

  刘琦忙亲自去了,冯氏上前一步,着急地问:“怎么回事儿?”

  黄伴伴也不知如何是好,他惊恐道:“别说了,我尚是不明所以。我不过就说了一句话,眼下陛下还等着回信呢。”

  张先问:“您说了什么?”

  黄伴伴却缄口不言,他按着展都督的肩,用了些力道。

  张先自知,自己这个问题可能是触到了宫廷内闱的隐|秘,便赶忙闭上了嘴。一旁的冯氏也只是安静站着,她冷静地伸手,为都督将嘴边的血迹擦了干净。

  过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刘琦和大夫都匆匆来了。

  张先被清了场,他很自觉地在屋外守着,只听到大夫的声音断断续续地从里屋传出:“都督这几日,一直安寝地不好。适才大约是急怒攻心了,心口血没能缓上来。”

  “他最近不能受刺激,需得好生休息。”

  “急怒攻心”、“心口血”几个词很清晰地飘进了张先的耳朵里,他不由得起了好奇。

  展都督虽然不怎么爱讲话,但是自己跟了他几年,张先尚没见过他真正发过怒。

  有什么事儿,是会让他急怒攻心,连心口血都再也忍不住了?

  张先支棱起双耳,果然听到黄伴伴将刘琦拉到一边去,小声地交谈。

  黄伴伴的声音小,飘到张先耳里的话都是零零碎碎地:“……您看……有什么办法……陛下和太后都在等着。”

  刘琦的声音也很低沉:“是哪一位?”

  “大长公主……驸马和大人还是亲戚……也是为了这儿,陛下才差我来问都督一声。”

  张先刚想继续听下去,却见门忽然被人从里推开了。

  张先忙规矩地站好。

  夫人拿着帕子抹了抹眼,见到张先,她犹有气力地对他点了一下头,只是嘴角的笑容,很是寂寥。

  张先不解,夫人却抬头望了眼天色,今日的晚霞很绚烂,一不当心就能将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原来如此。”夫人缓了口气,她淡然一笑,好像是在自言自语一般,她再没有回头地走了。

  张先尤为奇怪。

  只是被这样一打岔,黄伴伴和刘琦的话却再也听不清了。

  几日后,嘉善长公主寰的消息传了出来。安国公府包藏祸心,被夺爵抄家,驸马展少瑛下狱,待秋后处决。

  陛下法外开恩,仍然令展岳任左都统领,展岳却自请连降三级,罚俸两年留任。

  与此同时,这个消息裹挟着前几日支零破碎的话语,终于在张先脑海里连成了一条完整的线。

  那日黄伴伴过府,是要告诉展都督“大长公主去了”,请他赶快拿出个章程来吗?

  大驸马和都督同样出身安国公府,驸马已被立为世子,安国公府这样胆大妄为,难免要牵连都督。

  但陛下初涉朝政,未来少不了还有要仰仗都督的地方,所以才先一步派了黄伴伴来通风报信。

  那么都督,也是因为听到了这个消息,才涌出一口心头血?

  张先的手脚逐渐僵硬起来,再回想起夫人说的那句“原来如此”,他方有如梦初醒的感觉。

  原来什么如此?

  张先不敢想了。

  这些年过去,都督在他心里,早已成了一把尖峰刀的刀刃。刀刃所向披靡,应是无所畏惧地。

  可原来,刀刃也会有惶恐流血的时候吗?

  张先望向月色,在那个西北的夜里,展都督清冷修长的身影,再次飘进了他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