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三妹
作者:桃花露      更新:2023-04-17 03:48      字数:7645
  梁美英向来是个想到什么就要去做的, 不管什么只要她想, 她就理直气壮。

  闺女是自己生的, 让她们为了自己和儿子付出是天经地义的。

  三闺女也是自己生的, 哪怕因为超生送人,可是生恩也大于天, 要不是自己生她出来,哪里有她?

  所以她觉得自己理直气壮。

  过了些日子, 她照旧赶着小驴车去收破烂。

  生产队解散以后,农具、工具也都集体分, 她和另外三户人家一起分了一辆破烂的地排车,一头瘦驴。原本分了以后, 四户人家一起喂养一起轮流用, 可驴不比牛马这种大牲口。

  马和骡子可以拉大车, 牛也能拉车耕地,可驴在乡下真是不怎么讨喜。

  拉大车拉不动,耕地没用, 只能拉拉小地排车运个粪拉点草的。

  再加上梁美英会算计, 三天两头地就要闹事占便宜,惹得另外三家不爽。

  后来那三家就商量实在不行就把这驴和车卖了, 然后各家想办法自己花钱再买别的牲口自己用。

  生产队大集体一解散,这些多少年不能当家做主的农民不知道有多轻松,哪里还乐意几户人家被捆绑一起?都巴不得自己轻轻松松, 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尤其还和个大极品绑一起, 不但要被赚便宜,还要被连累名声呢,谁也不乐意。

  梁美英觑着机会,就压了低低的价格,用实际一半钱都没有,就把驴买回来。

  至于那个破烂的地排车,被她说得劈了当柴火都费劲,拉粪还漏,有什么用?当个搭头得了。

  那三家实在是弄不过她,连村干部都被她骂的给苏大宝上了户口,他们还想和她闹?

  所以,他们不过是挣扎了一下就答应。

  于是,梁美英就赶着驴车,开始沿村下乡地收破烂,破铜烂铁、玻璃罐子、破铺衬烂麻样之类的,只要废品站要的,她就收。

  她三闺女当初被送到隔壁村许家大村,离着傅家村不过是三四里地,平日里鸡犬相闻,种田都挨着,所以要见面也并不难的。

  她虽然从来没去看过,但是消息还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老许家一直没孩子,原本对三嫚儿还不错呢,但是去年人家生了自己的闺女,对三嫚儿自然就不行了。

  按照她的看法,既然人家能生闺女,肯定还会想生儿子,那三嫚儿就多余得很。

  虽然现在回来有点早,可好歹也七岁,能干活了。

  听说三嫚儿在老许家可能干,才这么点就带孩子、做饭、割草,要是把她要回来,正好使唤。

  虽然现在正忙秋收呢,梁美英还是趁着晌午的功夫赶着驴车去许家大村吆喝一圈,收了一口破得不像样子的铁锅,还收一些破烂儿,经过老许家的时候特意多停留一下。

  这时候都忙着收玉米呢,大人孩子地都忙,许家门前堆着一大堆玉米。

  不见大人,她看着一个瘦小的眉眼俊俏的小姑娘,费劲地背着一个小女孩子,正在忙活。

  她就假装口渴借碗水喝。

  许甜甜虽然自己很忙,带孩子、做饭,还得去地里给爹娘送,但是她还是热情地招待梁美英。

  梁美英就趁着她做饭的时候套话儿。

  很快她就断定三嫚儿在这家里很不快乐,被当个丫头使唤,但是这个傻丫头对她爹娘和妹妹倒是死心塌地。

  她顿时心里不平衡起来,这是自己闺女,凭什么对别人好,于是她就开始有意无意地说些附近村里的闲话,比如谁家有了妹妹和弟弟,大姐姐就不受待见,或者谁家女儿是捡来的,等爹妈有了自己的孩子,捡来的闺女就是眼中钉肉中刺。

  第一次她倒是也没多说,但是认识了许甜甜,以后她有事没事就来个路过。

  期间她见过许甜甜也有四五回,说了不少话,起码她觉得许甜甜已经承认她爹妈在有了妹妹以后对她不如以前好。

  以前爹妈很喜欢她,好吃的好穿的都给她,还给她讲故事,说让她上学,从来不打她。现在她只能吃粗面,再也不能吃细面,再也没做过新衣服,爹妈有空就跟什么也不懂的妹妹说话,再也不给她讲故事,看她的眼神都带着不耐烦以及嫌弃。

  最关键的是,自从去年有了妹妹,她也开始挨打。

  在梁美英的挑唆下,她意识到爹妈还想要弟弟,但是因为计划生育,家里不能再生。

  如果要生弟弟,就是超生。

  这时候梁美英就抛出对许甜甜来说不亚于重磅炸/弹的消息,“甜甜,你不知道呢?我悄悄告诉你,你可千万别问人,你其实是你爹妈捡来的,所以他们对你越来越不好,你现在占着他们家名额呢,没有你人家可以再生一个,有了你他们就得超生……”

  丢下这么一个有毒的消息,梁美英就乐滋滋地离开。

  等再一次见到许甜甜的时候,那都是秋收结束,她整天赶着驴车去收破烂。

  回来的时候,就在许家大村外面的沟里看到许甜甜正在割草。

  她喊道:“甜甜。”

  许甜甜猛地站起来瞪向她,目光再不也不是从前的纯真,而是充满了怨恨。

  梁美英一眼就看到她脸上的巴掌印,虽然褪得差不多,可脸颊上那两道,分明就是挨巴掌留下的。

  可见打得很厉害。

  她打二嫚儿也是家常便饭,自然有经验的。

  “哎呀,她打你啦?”

  许甜甜冷冷道:“你别装好人了。”

  梁美英赶紧道:“我怎么还装好人,我是为你好,三嫚儿,我可是你亲娘……”

  “我亲娘早死了!”许甜甜咬牙切齿的,拎着筐子就走。

  梁美英气得骂道:“你这个死丫头,不知道好歹,我是你亲娘还能害你?你以后见了我要叫娘,别没大没小,仔细天打雷劈你。”

  自从以为大闺女被婆婆给拐走,说她坏话挑唆和她离心,她就再也维持不住以前甜言蜜语哄孩子的耐心,也或者她只对大闺女和俩儿子有这个耐心,对其他人是没的。

  “他们要是对你不好,你就来找娘,娘不嫌弃你……”

  梁美英再一次失算,没想到三嫚儿和她想的不一样,原本觉得三嫚儿和二嫚儿一样好拿捏,哄两句就听自己。

  本来看着三嫚儿动摇了,养父母也打她,觉得三嫚儿肯定会忙不迭地投入自己的怀抱,求自己救她。

  哪里知道死丫头居然这么倔,直接翻脸不认人了。

  这件事梁美英咽不下这口气,回村以后,没少骂咧咧的抱怨,很快就传遍全村以及外面。

  而许家父母知道梁美英去忽悠自己养女之后,也是愤怒得很,加上自己现在能生育,也想生个自己的儿子,可养女占着一个名额,正郁闷呢,日常自然也是抱怨得很。

  原本觉得漂亮懂事的养女,现在突然就觉得厌烦腻歪,怎么看怎么碍眼。

  尤其是许母,想梁美英家把闺女送人然后借种生俩儿子,而自己给别人养了闺女,却没了生儿子的机会。

  这样一来,心有不甘,难免就会在言语和行为上带出来。

  之前觉得养女带孩子、做饭、做家务乖巧懂事,现在却觉得是个吸血鬼,喂不饱的白眼狼,自己家养她,她却和亲娘家接触,在自己家里怎么看怎么格格不入。

  时间一久,开始的抱怨就成为了斥责、谩骂,甚至责打。

  于是村里人就发现原本爹娘疼爱的许甜甜,突然就变了个人,整天耷拉着脑袋,穿得破破烂烂的,脏兮兮的,身上整天带着伤痕,看起来就和一个小乞丐一样。

  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有些人不忍心,也会劝劝许家父母,却换来一通有儿子不能生要替别人养闺女,闺女还白眼狼不感恩的哭诉。

  最后,村里人也不再管,也没人再叫她许甜甜,在养父母跟前,称呼就是“嗯”“嫚儿”“小白眼狼”,村里人也叫她“那个嫚儿”,小孩子们也都笑话她,热衷于猜谜“苏家不要许家多余,猜是谁”“弟弟不是亲的,嫲嫲跑了的,猜是谁?”“忘恩负义的嫚儿,是谁?”

  天寒地冻,百草枯折,许甜甜挎着筐子拿着草耙子去搂草。

  冷、饿加上难过,她回家得有些晚,一进门就挨了劈头盖脸一通骂。

  “你不知道回来做饭?不要回来看妹妹的?这么晚回来,是想让我们伺候你呢?你当你是大小姐呢?”

  “你回来这么晚,没有饭吃!有本事你就去找你亲娘吃饭。”

  这样的场景,重复上演,回来早了,被骂偷懒,回来晚了,被骂躲懒不做饭,反正怎么也不好的。

  总之,三顿里总有一顿是没饭吃的,有饭吃的时候,也基本是吃不饱的。

  这日天降大雪,许甜甜在院子里就着冰碴子水给妹妹洗拉尿的衣服和褯子,满是冻疮的手全都裂开口子,化脓流血,她却冻得不知道疼。

  毕竟只有在暖和起来的时候,生冻疮的手才因为痒而无比难耐。

  疼还是可以忍的。

  许母带着女儿在热乎乎的炕上织毛衣,织好来年清明节以后可以穿。

  这时候外面传来敲门声。

  许甜甜去开门,来人是村长大爷,身后还跟着一个异常漂亮的小姐姐,小姐姐皮肤白得直耀眼,让许甜甜眼睛发晕。

  许甜甜忙低下头,开门让两人进去,却忍不住偷眼看那个小姐姐。

  她可真漂亮,一下子都把黑乎乎的门楼给照亮了。

  苏盈看了一眼这个三妹,出生就被送人,在养母有了自己孩子以后遭嫌弃,怎么看都是自己前世的翻版。

  前世自己还是幸运的,有外婆。

  这一世她希望许甜甜不用再重蹈覆辙,因为在原主的记忆里,这个三妹在有了妹妹和弟弟以后,过得并不好。没有上学,虽然自己够努力,去打工赚钱,但是钱都被养母拿着补贴弟弟。就这样,还是动辄被说忘恩负义、白眼狼、没良心。因为她是养女,不但要养父母,还要补贴妹妹和弟弟,自己在农村过得苦哈哈的,却要拿钱供城里读书的妹妹弟弟挥霍,甚至还得负担起赡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责任,舅妈一旦要不到钱,就会直接骂她没良心……

  她朝着许甜甜笑了一下。

  许甜甜顿时自卑得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手都没地方放。

  苏盈塞给她一把糖,“我们找你爹娘。”

  许甜甜不敢接糖,跟烫手一样,慌忙请他们进去。

  苏盈并没有立刻跟着村长过去,而是和许甜甜在院子里说话,看了看地上那一大盆衣服,冬至月的天里,冻得硬邦邦的,还有许甜甜那双冻烂的手。

  一时间她没说话,许甜甜拘谨得一句话说不出来,两人就那么吹着冷风。

  苏盈示意她到屋檐底下站着,这样她差不多可以听见屋里村长和许母说话。

  许甜甜的事儿,是夏婆子去镇上跟章老太说的。

  章老太听了以后,先跟邵老太和苏盈商量,觉得可以给许家一些钱,让他们对许甜甜好一些。

  苏盈自然不同意,觉得还是得把妹妹接回来。

  只是他们知道许家肯定不会放人,因为当初梁美英就想把孩子要回去,许家说了,闺女是自己养大的,死也是自己家的鬼,苏家别想要回去。

  所以,得给钱。

  可多少钱才能让许家满意,这个得找中间人试探一下,最合适的自然就是许家大村的村长。

  苏盈和壮壮跑一趟镇政府找周传仁镇长帮忙。

  周传仁因为李家和李朝阳的关系,这两年跟他们保持着亲戚般的关系,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忙,他基本都给解决的。

  于是周传仁先趁着镇上开会的时候,找许家大村的村长问问情况,再让许村长出点力从中周旋,争取把这件事简单解决。

  今天苏盈就是跟着村长来谈这事儿的。

  过了差不多十几分钟,许母声音高亢起来,“村长,我们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不可能给人的,我们又不是卖孩子,多少钱也不行的……”

  紧接着就是极尽刻薄地奚落以及诉说自己带孩子的辛苦,花了多少钱,多不容易,现在苏家想要回去……不可能,片刻又改口没那么容易……一开始说不卖孩子,多少钱不行,后来就说少了三千块别想。

  这时候三千块钱可是一大笔巨款,因为许家总共存款也不超过两百块。

  许甜甜不敢置信地看着苏盈,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儿,原本对梁美英的愤怒现在却提不起来。

  她虽然害怕,可平日里还是忍不住会听人家议论,那些人除了说老苏家借种生儿子,老婆子大年纪还跑了,老头子死了,自然也会说老苏家几个不一样的闺女。

  其中就有那个聪明伶俐还会做生意的老大。

  这就是自己的亲大姐。

  她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告诉自己,想的,想跟着大姐走的。

  可养母要三千块,天啊,三千块,她连五块钱都没见过。

  苏盈看着她冻得满是裂口的脸,看着她面色不断地变化,悄悄剥了一块糖塞进许甜甜的嘴里,柔声道:“你放心,以后姐姐不会再让你受苦。”

  嘴里的糖真甜,甜得她心里的那些怨恨委屈似乎都要化了。

  “你怪姐姐来晚了吗?”

  苏盈问她。

  她摇头,不断地流眼泪。

  苏盈拿出棉布帕子给她擦擦,“看,脸都裂口了,别哭,该疼了。”

  说着苏盈就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友谊牌香脂,打开挑了一坨在手心里揉搓开,轻轻地按到她的脸上,再把她的手也揉揉,然后把那盒香脂放在许甜甜的口袋里。

  有点怪的香味儿在鼻端飘着,许甜甜小时候也擦过的,那时候娘也给她擦,自从有了妹妹,她就没机会擦了。

  屋里村长还在劝,最后都带上火气了,“我说你也别那么贪心,三千块,你要不要去抢?”

  镇长都亲自委托他这事儿,他能不尽力吗?

  这婆娘咋四六不懂,叫他说乡下养这么个闺女,从小到大,加上吃穿用的,也花不了两百块钱。

  要个百的,也不少,而且叫他说,干嘛把事情做绝了?

  你又不想养这个闺女,嫌弃人家,巴不得丢了,那还不如就还给人家,痛快的,人家也记着好,这以后当两家亲戚走动,细水长流的,还能亏了你?

  现在多少人家跟着那阿窝公司赚钱呢,你们家要是表现好点,以后当亲戚,那还能少了?

  真是蠢到家的婆娘。

  村长心里这样说,却也不想全说出来,毕竟这事儿越难办,许家父母越难缠,就越显得自己有功劳,以后苏家还不得更看重自己?

  到时候去公司给儿女谋个职位,那也能说得上话不是?

  这时候要去县里毛巾厂干活,可是要交九百块钱才能进去,等于三年白干,三年以后才能拿工资呢。

  很快许父许母就叫了邻居等人开始哭诉这事儿,要他们给撑腰,一定要苏家给三千块钱才能把闺女带走。

  可这事儿却也不是她那么一厢情愿的,毕竟邻居有些是愿意帮忙的,但是有些却是不希望他们发达的。

  本来大家都一样,穷得叮当响,突然你家得了三千块成大款,那不是显得我们无能?

  所以看热闹的多,真给他们撑腰的少,甚至还有人说风凉话,觉得他们家不厚道,竟然想卖孩子。

  这一切都在苏盈的预料中,因为来之前她给了村长一百块钱,托他帮忙,事成后再给他两百。

  三百块钱不少,但是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这个麻烦,值得。

  如果她自己和许家交涉,最终也能交涉下来,多花钱倒是无所谓,但是期间肯定更加耗时耗力曲折难缠,让人心力交瘁。

  她托了村长帮忙,就等于在许家大村有了群众力量,不至于自己家人直接和许家交涉那么势单力薄。

  许家父母还是不松口,叫嚣着,“他们家大人呢,让个孩子来做什么?”

  苏盈笑了笑,“婶子,叔,不怕你们笑话,我们家现在就我和嫲嫲俩人,我们家的事儿,我做主。”

  “你们家做生意呢,三千块钱还是少的呢。”

  “婶子,我们家做生意,可生意不是我们的。我们这几年不种地,吃住穿全在镇上,一年赚个一两百块也基本都填进去。不过你放心,我和嫲嫲感激你们,愿意给报酬。要不你看这样,我把我们家所有的积蓄两百块,又借了两百块,再管村长大爷借一百,先给你们五百。另外,我再写个五百的欠条,明天和后年两年还清,你们看如何?”

  许村长等人都说这孩子会办事,公道。

  “甜甜娘,你可赚了,自己家养个孩子也卖不了两百块呢。你给人家养了六年孩子,净赚一千块,真是划算的生意。”有人嫉妒眼红看不惯的就开始连嘲带讽起来。

  许母还是不甘心,觉得应该给三千块,这样可以给娘家一千块。

  要是只有一千块,那……娘家那头要是要,她只能拿两百块,怕是兄嫂不乐意呢。

  不过许村长的意思一千块已经很多很多了,给你就接着,太贪心,万一人家不要这个闺女了,你是想砸手里还是咋的?你不是还想自己生儿子?养女走了户口空出来不就可以生了?

  毕竟,之前为了生儿子,可能一分钱都不要就得想办法把闺女送走呢。

  这么大的闺女,除了原家,人家谁也不乐意要。

  所以现在能赚一千块,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

  在村人们的冷嘲热讽以及村长的周旋下,过了几天许家终于还是答应了,先拿五百块,接下来两年再给五百块。

  苏盈这些天一直住在村长家,走的时候她亲自接了妹妹,对许家父母笑道:“谢谢两位帮忙照顾我妹妹,从今天开始我妹妹就改回姓苏,从此跟许家没有瓜葛。”

  如果许家父母不要钱,她也会给一千块,然后大家当亲戚走动。

  可既然他们闹成这样,那她自然还是要把丑话说在头里,免得以后有事没事许家父母就要去找妹妹。

  叙叙旧、走动一下,或者帮点力所能及的可以,但是妄想把住一棵摇钱树那趁早拉倒。

  如此,以绝后患!

  苏盈就地写了一封酬劳书,大意就是许家帮忙养妹妹六年,给酬劳一千块,请村长和诸位邻居作证。

  以防万一,免得以后他们还打什么主意。

  她干脆利索地解决这件事,当天就把妹妹带走,坐马车回镇上。

  许村长都暗暗咋舌,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跟他们搞好关系,以后也能跟着发财。

  路上,姐妹俩坐在马车上,盖着一床被子。

  苏盈给了妹妹一堆糖,“小妹,你想继续叫甜甜还是改个名字?”

  三嫚儿摇摇头,“姐,我……我不知道,你说呢?”

  苏盈笑道:“我觉得你名字挺好听的,你笑起来甜甜的,要是你想的话就还叫甜甜,以后就叫苏甜甜。”

  三嫚儿咬着唇拿不定主意,她习惯甜甜这个名字,却又有些憎恨这个名字,可仔细想来似乎又有些不舍的……

  跟过去告别,哪怕是后来冰冷的已经不能叫做家的家,在她心里,曾经也是温暖的家。

  割舍,也不是那么容易。

  她抬头看到天上大朵大朵的白云,自从家里人不喜欢她以后她就喜欢看云彩,觉得自己是没人要的像云彩一样飘来飘去,亲爹娘、养父母,都嫌弃她。

  她喃喃道:“姐,你说我像不像那朵云彩”

  苏盈看了一眼,笑了笑,“像,谁还不像朵飘零的云呢,身不由己又挣扎不已。”

  赶车的村长:……这孩子几岁了?

  苏盈又笑:“你就算是朵云,也是软软的,大大的,棉花糖一样甜的云。”

  三嫚儿立刻道:“那我叫苏云吧。”

  姐姐说回去镇上要改户口,然后让她上学,正好改个名字。

  苏盈笑道:“好啊,那你小名叫甜甜,大名就叫苏云。”

  苏云羞涩地笑了一下,“有姐姐来救我,我觉得我真的好幸运。”

  苏盈微微一笑,揉了揉她的头发,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她围上。

  你最幸运的不是我来救你,是你……经历了这些懂得珍惜,懂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家里人不用担心你不努力,因为你已经懂得要想脱离苦难,就要自己努力。

  多少有天赋的孩子,因为贪玩、叛逆,厌恶父母逼着读书而误入歧途,自毁前程,一生潦倒,等幡然醒悟,再回首却已是百年身,来不及,徒留叹息。

  好在我们以苦难的过去为基石,可以无限地向上努力,人生必然就会有所不同。

  她揉揉妹妹的头发,笑道:“就算我们被人嫌弃过,抛弃过,我们也不必怨恨。我们只需要努力,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那些曾经嫌弃我们的抛弃我们的,再也追不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