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眼红
作者:桃花露      更新:2023-04-17 03:48      字数:5755
  按照她前世的一些阅历,应该是82年初加强对投机倒把的打击活动, 年底就已经放松。

  现在是冬至月, 很快就要进入阳历年, 就算是83年。进入83年以后, 全国各地的公社、生产队陆续就有解散的, 没解散的很多也徒有其名跟解散差不多。

  到84年,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就彻底解散, 恢复了乡镇建制, 农村也实行承包联产责任制,包产包干到户。

  没想到今年初本公社没宣传这个,到了年底才开始,这是慢半拍还是怎么着?

  得到消息的邵老太、章老太、柳淑兰几个也凑一起商量,她们有些担心公社会对他们代销社开刀。

  而傅民友最近去市里还没回来,所以她们必须自己应付这个问题。

  柳淑兰有些担心,“咱们是不是铺得太大了?”

  以前家里就是小本生意, 小打小闹,不管城乡都没人查他们,现在他们等于是开铺子、开小工厂, 经营规模大起来, 盈利也多起来, 说不定就触犯了规定?

  听那说法就是赚一千块就要坐一年牢呢,其他的只需要坦白从宽, 罚点款象征一下就拉倒。

  苏盈想了想, 道:“咱们别担心, 如果真的有问题的话,公社革委会的人早就来了,他们一直没来,反而直接在大街上吆喝,我觉得不像是要整我们的样子。”

  在她看来,更像是走个过场?

  上级有任务分派下来,不得不做做样子?

  邵老太毕竟和他们打交道多,对那些干部不是那么畏惧,她道:“我去问问看。”

  苏盈就说跟她一起去。

  临走之前,她把家里的账本拿出来扒拉一遍,然后带着和邵老太去了一趟公社。

  见到周社长以后,她主动说是来报账的,把他们的营业额以及利润都报上去,然后主动要求交税。

  虽然有营业课税政策,但是这时候的个体私营业主的情况并不适应于此,所以他们大部分是不交税或者没有明确交税规定的。

  苏盈是想反正早晚都需要申请营业执照,不如现在一起办理,到时候有了营业执照,按照规定交税,那他们就是合法的,不会再被当成投机倒把。毕竟现在个体私营还是被人看做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被很多人看不起的。

  她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公社的社长周传仁惊讶不已,这么小的小姑娘居然还懂这个。

  邵老太道:“小周,怎么,不给我们办?”

  周传仁忙道:“婶子你误会,办,肯定办。就是咱们县没有工商局,得去市里才行。”

  省工商局是79年就开办的,但是地方工商局却没有紧随其后,毕竟也不是所有地方都紧跟政策的。

  听他这么说,苏盈就断定公社干部们果然是敷衍一下,并没有真正要像之前那样打击投机倒把。

  毕竟文化运动已经结束,很多政策都已经改变。

  她也松了口气,先在公社帮着申请一下,填表格,等傅民友回来再给他们代销社起个正规的名字,然后就可以尽快申请营业执照,按照规定缴纳税收,这样就变成合法的经商者,不会再有被人查出罚款坐牢的危险。

  本来她以为在公社备案过,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柳淑兰回家一趟从村里带回来一个不好的消息。

  他们村里那些帮忙做草编货的人家都被大队干部点名威胁,有的还要罚款,所以很多人竟然开始退出不做了。

  “人家公社干部都不管。”邵老太很生气,“你们这个大队干部有问题。”

  章老太也这样认为,“之前咱们合伙的时候,雪梅爸爸就说过,咱们不让干部们入伙,就是怕他们到时候有想法,要干涉咱们。这会儿我看怕是这么回事。”

  柳淑兰有些不解,“婶子,不会吧,每次大队干部们对咱们都很客气啊,还鼓励我们好好干呢。你看我家现在不上工,都是花钱买工分,大家也乐意的啊,怎么还能背后针对我们呢?”

  邵老太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财帛动人心,更何况咱们生意越来越红火。叫我说就是你们大队书记和大队长的问题,没有别人。”

  一个村里的事儿基本都是这俩人说了算,要不是他们下令,不会如此。

  他们就给傅民友拍电报,让他看看早点回来。

  结果傅民友在市里一时走不开身,因为徐知青帮他联络了一个大生意,如果谈妥就可以给一个国营大厂供货,据说他们做的是出口生意。

  如果能接下这笔订单来,那价格可以翻倍,订货量也更加集中统一。

  所以傅民友就让跟着他的俩人先回来,一个叫傅民青,是他本家的弟弟,一个叫傅长得,是本族的侄子。

  这俩人都二十七八岁左右,正是壮年且稳重的时候,赶路的时候不管白天夜路都不发怵,是傅民友搞运输的得力助手。

  他们在公社住了一宿,第二天就回村,想跟大队干部交涉一下。

  哪里知道,他们刚回村就被大队扣留,说他们投机倒把,从事经济犯罪行为,所以要给他们抓起来。

  夏婆子亲自跑到公社来报信,让大家一起拿个主意。

  邵老太领着苏盈又去了一趟公社,结果公社现在也没办法。

  因为各大队不是公社的下属单位,他们是指导关系,而非从属关系,所以在一些问题上公社也不能直接命令大队。

  尤其这个经济犯罪的问题,毕竟上头现在正在开展打击投机倒把活动,他们公社敷衍了事,却不能要求大队也必须如此。

  好在代销社是开在公社的,大队管不着,可人家出发村里的社员们,公社就不能干涉。

  邵老太道:“小周啊,你还是得给我们想个办法,我们可是合法经营,我们要报税的。”

  她觉得苏盈说的报税很牛逼,可以拿来当挡箭牌。

  果然周传仁道:“婶子你别着急,等开会的时候我去县里和市里探探情况。”

  因为傅民青和傅长得被扣押,公社的货就挤压在那里发不出去,到时候要麻烦。

  所以必须要回去处理一下。

  苏盈分析过,他们的生意最麻烦的就是那个大队书记。

  她还特意跟老人们打听了很多大队书记的发家史,尽量知己知彼。

  村支部书记傅松年,当初文哥的时候靠着当反对派发家的,斗翻了以前的村支书,他当了村革委会主任,一做就是十几年的村书记。

  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他们家自然攒下丰厚的家底。

  可以说他们是村里最有钱的,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家里院子都是水泥地,南屋还是砖瓦抹水泥的平房。

  别说村里,就是公社这样的房子都很少。

  原主的记忆里也有关于傅松年的一些记忆,他从上台那一年开始,二十多年如一日的掌管傅家村,直到80年代末传给他工农兵大学毕业的小儿子。

  虽说村干部都是村民们选举的,但是其中操作很灵活,一般都是谁想当了就会先在全村串联拉票许诺,那些大家族聚集的村落,只要家族认可的人当选就格外容易。

  所以傅松年要让他儿子接班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苏盈觉得傅松年不直接针对傅民友,却针对那些帮工的,估计是不想和傅民友闹翻,而是提一个醒,让傅民友主动拉他入伙。

  邀请他入伙时不可能的,傅松年这个人绝对不是好相与的,如果让他入伙,不出两年他们就都会成为他的员工而非合作者。

  不管用什么办法,苏盈和嫲嫲都觉得不能让傅松年掺和,夏婆子听章老太的,她觉得儿子也会这样想。

  否则一开始就让傅松年出钱入伙了。

  夏婆子和柳淑兰当天先回去,苏盈决定第二天陪着嫲嫲回村一趟,看看能不能跟大队书记和大队长通融一下。

  一直被要求好好上学、听讲、做作业的壮壮终于发声,“我要和你们一起。”

  苏盈:“你是小孩子回去也没用,还是跟姐姐在这里好好上学。”

  雪梅也劝他,“盈盈说得对,我们帮不上忙回去添乱,还不如在这里好好上学,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就是帮最大的忙了。”

  她已经被苏盈洗脑成功,苏盈一直给她灌输这种理念,遇到事情的时候,如果能力不够就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让大人分散精力照顾他们就是帮很大的忙。

  壮壮不说话,只是抿着嘴,微微抬着下巴,一副你不懂的样子。

  不争辩,用沉默坚持自己的意见,这是他在小姐姐疑似不理睬他以后自己觉醒的技能,据他观察很好用。

  果然,章老太道:“壮壮是上学的男孩子,说话有分量一起也行。”

  壮壮瞄了雪梅一眼。

  雪梅:“盈盈,你看他那得意样!”

  苏盈想傅松年的确把男人读书就能当半个家这句话挂在嘴边的,所以他的儿子孙子读书以后如果考不上或者去县里公社也谋不到差事的,最差也能在村里当个小干部。

  “好吧,壮壮请假一起回去,雪梅就好好上学吧,靠你给我们补课了。”苏盈郑重其事地跟雪梅拜托。

  小孩子嘛,你很认真地拜托他交给他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激发他的责任感,会更好地完成的。

  果然,虽然雪梅很想跟着一起回家,可既然苏盈拜托这样重要的任务,她自然要好好完成。

  否则到时候盈盈和壮壮考不好,那可是她的责任。

  “好的,我会好好听讲,回来给你们讲课的。”

  邵老太听着啧啧称奇,这三孩子个个与众不同,苏盈跟大人一样从不当自己是孩子甚至让大人也忘记她是孩子还会对她产生信任和依赖感。雪梅虽然没有盈盈那么出彩,但是却比绝大部分普通孩子都做的更好,就像忠诚的守家人一样。壮壮则永远都不知道害怕和害羞,从来不服输不承认自己是小孩子做不了事,家里有点事儿就冲在前头。

  他们这个代销社也真是奇葩,傅民友在外面跑,柳淑兰村里公社两头跑,代销社是老婆子和小孩子坐镇,大家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

  这么想着,她都觉得自己也变得孩子一样年轻起来。

  “没事儿的,你们就回去看看,他要是不好说话,咱们大不了来个釜底抽薪。”

  雪梅好奇道:“嫲嫲,怎么个釜底抽薪法?”

  邵老太看向苏盈。

  不等苏盈说话,壮壮道:“这还不简单?咱们就把生意都转到公社来,大不了不招村里的工,全招外面的。”

  苏盈看着他,别是芯子也被穿了?虽然是书里设定好的人物,原主就是那种逆天聪明能干的,可是……真正生活在其中,朝夕相处,她还是有一种如此梦幻不真实的感觉。

  壮总裁,请你低调地注意一下你的年纪好嘛?

  第二天一行人回傅家村。

  冬至月,一般生产队没什么活儿,只有一些散工招募能干的去做。

  今年大队召集社员们修整一下村里的道路。

  因为村里大部分都是土路,连阴天下雨的时候会泥泞不堪,排水不畅,所以要把村里的排水沟以及路面修整一下。

  这一次修的是村后一条东西街,要求两边挖水沟,中间铺煤渣碎石等,这样也就不怕连雨天会泞得没法走。

  苏盈和嫲嫲回家的时候,二嫚儿在炕上看孩子,看她们俩回来,二嫚儿高兴地跑出来,“嫲嫲,姐,你们回……”不等说完,她脸色一变,兴奋的表情也变得冷淡下去,然后蚊子哼似的叫了一声,转身回去看孩子。

  章婆子看了一眼,知道老头子和梁美英去修路不在家。

  她进屋瞅瞅,顿时冷哼一声,原本她觉得梁美英也就是把鸡蛋、米面等搬到自己屋子里去,哪里知道梁美英居然干脆换了屋子。

  看来生儿子功劳的确很大,老苏头也很配合。

  家里两间卧房,其实东西间都是一样的,甚至因为东间外面有棵香椿芽的缘故,东间采光反而没有西间好。

  但是当地的习俗,谁当家谁住最上房,也就是正房的东间,这是当家的象征。

  梁美英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章婆子也就是冷笑一声而已,倒没有如何,反正她带着孙女出去就不打算回来的。

  苏盈站在门口就能听见东间嗷嗷叫唤的孩子,她下意识地走进去,还没跨进东间门槛迎面扑来一股臊臭的味道,吓得她立刻往后退。

  原本炕上正歪着脑袋偷听外面动静的二嫚儿没料到她突然进来,受惊般立刻护着炕上的弟弟,生怕别人抢走一样。

  待看到是苏盈,她笑道:“姐姐,你来看看弟弟,长得可俊了呢,娘说和你一模一样。”

  苏盈余光瞥了一眼,就看到炕上一坨黑炭,翻着两只大白眼珠子,正骨碌骨碌地看她呢。

  梁美英不算黑,是健康的小麦色肌肤,曹木匠虽然不白,但是也不至于像非洲人。

  可梁美英这个儿子,真是黑得出奇,也不知道是不是她怀孕的时候吃差了什么东西。

  虽然对孩子没有偏见,可苏盈一下子就想起原主那个得了便宜还卖乖、忘恩负义的弟弟,顿时厌恶的情绪就将自己淹没,对他偏见是轻的,都没有仇视他。

  就冲着他被原主一把屎一把尿的带大后来又拼命赚钱供他读书、考大学、买房,可他在原主那般凄惨的时候还嫌弃姐姐离婚影响他娶媳妇,苏盈对他一生黑。

  尤其想到他翻着个大白眼珠子理直气壮地问姐姐要钱,嫌弃姐姐没给他凑够六十万,骂她窝囊废时候的嘴脸,她就有一种冲动。

  别说他已经是个孩子,哪怕是个受精卵,也照样歧视他!

  更别说什么让她想办法影响这个弟弟,引导他教育他让他走上正道,什么孩子是无辜的。

  她又不是圣母!

  让她养一个喝她血吃她肉还要推她赴死的孩子,估计她会忍不住弄死他!

  所以为了大家安全,为了她的幸福人生,她还是离他远点的好。

  她只余光瞥了一眼就厌恶地不想再看那个孩子第二眼,而是从挎包里抓了几块糖给二嫚儿,然后就去外面找嫲嫲。

  等苏盈和章老太走后,二嫚儿迫不及待地把糖抓在手里,飞快地塞了两块进嘴里,把两个腮帮子都鼓起一块才满足地嘿嘿笑。

  这时候壮壮背着书包从外面跑进来,“盈盈姐姐。”

  他进了东间,没看到苏盈,却看到二嫚儿正低着头嘎嘣嘎嘣嚼糖块。

  二嫚儿抬头只觉得眼睛一亮,壮壮真好看!

  他身上穿的不是乡下那种自己缝的棉袄,而是一件天蓝色的面包服,一个个菱形块,看起来洋气得很。

  他身上还背着一个书包,是二嫚儿从来没见过的书包,双肩背着,鼓起来像是一个盒子。

  真好看!

  她看得有些出神。

  壮壮转了一圈,得意:“好看吗?”

  二嫚儿充满了羡慕:“好看。”

  壮壮道:“本来你也有的,不过现在你没了。”

  说完他就跑出去找苏盈。

  二嫚儿呆呆地坐在炕上,心里充满了羡慕和渴望,她没有作者给的金手指,只是一个普通甚至略微有些笨的女孩子,根本没有雪梅和壮壮那种聪慧,但是这不妨碍她喜欢漂亮的东西。

  更不妨碍她会想到当初要是跟着嫲嫲去公社,那就好了,可以有肉吃,有漂亮的衣服穿,可以背这样好看的书包。

  都因为姐姐不回家,她必须回家看孩子,所以她不能去公社享福。

  她越想越委屈,开始吧嗒吧嗒地掉眼泪。

  这时候苏大宝嗷嗷哭起来,二嫚儿赶紧哄,可是不管怎么哄都不好,她急得要命,只得剥开一块糖塞进大宝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