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结束
作者:牛奶花卷      更新:2022-03-19 02:51      字数:2455
  第三百四十四章

  桂花婶和张柔带了不少好吃的到了农庄。

  到了农庄, 自然要去山头看看的。

  野猪已经成谜案了, 反正没发现过踪迹。

  沈二哥猜测, 即使有野猪,估计刨树根那阵子因为人太多,动静太大, 给吓跑了。

  “这树也太少了。”张柔还以为一千多棵树得很多呢, 结果连十分之一都没种满。

  要把整个山头都种上, 有些任重道远啊。

  “你们谁说说,这批树苗如何,现在能看出来活多少了么?”张柔也是在借机观察。

  就跟上学那会老师选择班级干部,也要看候选人是否有主动性。

  五个人推推搡搡的, 最后出来一个, 是个年轻男人, “禀主子,我们挨个树苗查看了,有一百多棵不怎么好,不过好好伺候着也说不准, 得等半个月, 要是不长新芽,那就是不成的了。”

  张柔点头,原来现在还不能知道成活率, “你们都是种过栗子树的,一般情况下,种十棵树能活几棵就算挺好的了?”

  那人弓着身子继续回答, “十棵树能活七棵就顶顶好了。”

  张柔算了下,也就是说这一千多棵树差不多要死三百多,还真不是小数目。

  “那你们要精心伺候着,咱们又是草木灰又是粪肥的,要是还死很多,我可是要处罚的。”张柔看他应了“是”,心里有些满意,“你叫什么?”

  “奴叫李铜锁。”

  张柔点头,示意她记下了,摆手让人下去。“娘,你看在那里盖房子?”

  桂花婶正在摸小树苗,心里嘀咕着,两年的树苗这么小啊。就听到女儿问她房子的事,“我哪里懂,你问问你沈大哥他们。”

  沈大哥走了过来,“婶子、柔妹妹,之前我们也有商量过,觉得这处就不错,不但能看栗子树,还能看田地。”

  张柔看了看方位,是坐北朝南,那就没什么问题了,“沈大哥,能不能打口井,他们吃水方便,还能烧树。”

  山头上虽然有股地下水的泉眼,但是水流太小了。

  到时候可以挖深一些,看能不能做池塘。

  养鱼、养莲藕。

  “能打。我们院子不就有么。”沈大哥给了肯定答应。

  几个仆人不知道怎么高兴好了,主子真是大方,不但给盖新房,还没打井。

  他们不知道,张柔还打算给他们修厕所呢。

  “既然地方已经选好了,你们自己平出来一块房基地,然后赶紧打土坯。你们现在七个人,就盖两间房好了,再盖个库房。”之所以要盖库房,张柔也有考虑,无论是装粮食还是以后装栗子,都是需要一个临时仓库的。

  将活儿吩咐下去,张柔就不管了,别说有沈大哥他们帮忙看着,就是没有,他们也不会偷懒的,因为盖的房子是他们自己住的。

  不好好盖,吃苦的也是他们。

  之后沈自秀就开始了农庄、城里两头跑。

  汇报盖房、打井的进度,还有树苗生长情况。

  盖房就要打土坯,有沈家仆从帮忙,土坯不到三天就够了。

  之后就是晒,两面都要晒透,需要三四天。

  最早那批土坯很快就晒好了,盖房子就开始了。

  也不用选日子。

  而且这房子盖的出奇的快,只三天,房顶都糊上了,只等再干干,就盘炕安门窗了。

  到了这里,就得找专业人士了,盘炕师傅和木匠。

  至于打井,为了省钱,他们先是自己挖,等挖出水了,再请打井的给弄。

  不过需要买一些青砖。

  房子盖好,井打好,那边旱田就该收了,然后水稻也该割了。

  农庄那边一直在忙,桂花婶和张柔没过去,因为她们实在帮不上什么忙,而且沈自秀还隐晦说了下,那些男仆有些衣衫不整,所以就更不方便了。

  不过在城里,她们做了不少火锅底料,这样大家吃饭最起码会更有滋味。

  饭吃的好,干活才能更有力气。

  收割完毕,粮食晒过之后就都拉进了张府,张府现在地方大,再多几倍也装得下。

  张柔和桂花婶早就商量好,自家粮食是不卖的,因为仆从不少,这些粮食还不够呢。

  粮食不卖,税却是要交的。

  就算山头没有任何产出,税却是一分不少。

  好在山头属于荒地,税不算高。

  即使这样,因为亩数多,也交了十两八钱银。

  里外一算,她们第一年种田是亏本的。

  而且不做改变的话,未来两三年都会一直亏。

  至于那些豪门大族为什么田产那么挣钱,最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交税。

  她们家是没希望了,又不让女子科举。

  所以只能老老实实交税。

  不过明年可以试试稻田养鱼,她去过农家乐,吃过那鱼,味道很鲜美,好像不但鱼好吃,好像还能提高产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她还知道稻田蟹。

  那个也好吃。

  不过熙朝人并不是那么爱蟹,估计是嫌弃没肉吧。

  所以首选还是养鱼,养鲫鱼。

  希望能成功,她也没别的野望,把税银挣出来就可以。

  农场没活了,沈自秀就开始操持他那个商队了,第一次就是试水。

  所以他只打算带五个人,其中就有沈二哥。

  这样两家的仆人足够了,用不着外人。

  这样就很迅速了。

  很快就出发了。

  桂花婶对于男孩子出去走走,且直隶并不算远,路上也安全,还是很支持的。

  就带着张柔烤了不少面饼,还做了不少肉肠和肉脯。

  当然火锅底料也不能少,这样路上的伙食就不算差了。

  张柔把她的羊毛褥子贡献出来了。“三哥,你们第一次走商,不一定把握的那么准,弄不好要夜宿的,我这是羊毛的,很是抗风。不过我就这一个,你和二哥分吧。”

  到底谁用她就不管了。

  沈自秀心里甜丝丝的,“不用担心,我很快回来。”

  张柔想起一件事来,瞄了瞄桂花婶在装东西,听不到她们说话,“三哥,东西弄回来,先放农庄,然后你来接我,我得试做一下,成功了才能卖出好价钱。我娘那儿你先别说,她不知道这个菜谱。”

  她是打定主意两头骗的。

  在沈自秀这儿,就说菜谱是国公府的。

  到了桂花婶那儿,就说沈自秀弄回来的时候,渔民说了简单做法,比如蒸、煮。

  至于复杂的,像粉丝生蚝、生蚝煎是她进一步创新的。

  编的多圆溜。

  作者有话要说:  晚安。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