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青春 美好的青春岁月
作者:醉鱼仔      更新:2023-09-05 15:34      字数:3194
  第一笔钱到账,学校就预备按照分成发下去,学校四成,苏月四成,老师和其他学生两成。

  不是所有的老师学生都能分到钱,而是按照贡献程度分,比如姚稷、白曼曼、池余、乔蕊、熊凯乐,他们五人是第一批加入进来的,后期也一直在帮忙,当然贡献最大。

  然后是张慧王雨几人,以及于老师他们三个班主任和苏月邀请来的萧丛云、余明光、周琳。

  再就是之后参与进来的其他同学,还有帮忙审核习题册的老师们。

  教导主任和梁校长两人也应该算在内,他们怕放假学校学生太多,万一出什么事,一直都在学校陪着,而且后期习题册的售卖,和其他学校的练习,他俩也没少操心。

  但两人都说不要,说他们是领导,不算老师。

  这就不应该了,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老师,按贡献算,又不是按身份算。

  苏月说:“这是一个错误示范,要是你们不要,那以后其他负责教辅书的老师是不是觉得要向你们学习,也不要这份补贴?再说领导不也要生活吗?暑假本来可以休息,耽误了你们时间,就应该有补贴啊。”

  梁校长想了想,觉得她说的话也有道理,他可以个人发扬精神,但不能以此来要求别人,这种要求不仅包括主动要求,也包括道德绑架。

  最后他们也跟老师一样,按实际的算。

  老师学生们没想过还能分钱,像于老师他们三个班主任,他们在学校值班,都是自发行为,是为了学生好。

  后来人越来越多,其中也有老师私下里抱怨过几句,毕竟是放暑假,好不容易能歇歇了,把他们又薅来学校干活。

  他们的家人也有意见:“一天天工资没有多少,事不少!”

  谁想到学校突然说,假期来学校几天,就有几天补贴,这不是意外之喜吗?

  学生们就更惊讶了,他们是学生哎,还能拿到钱?

  说是帮忙整理,可整理的习题册就是给他们自己用的,而且整理途中,他们不会做的题,苏月他们还给讲解。

  这种好事,他们不额外交钱就算了,还发钱?!

  要说拿的最理所当然还是姚稷、萧丛云、余明光、周琳四人,还有苏月,他们五个才是真正来帮忙的。

  不过除了苏月姚稷,剩下的几个也挺惊讶,都是学生,谁正经挣过钱呀?

  哦,进入国家队的奖金除外。

  几人拿着发给自己的钱,颇有些不知所措,周琳说:“开学生活费都够了。”

  余明光也说:“够我买书了。”

  对萧丛云而言,这笔钱就更是及时雨了。

  自从老师们插手他爸管他的事,他爸丢了面子,后来就直接回老家了。

  这次他拿了物理科目金牌,他爸跟他的关系缓和了一些,后来他又想插手他保送的事,萧丛云这次没有再忍,反驳了几句,跟他爸彻底闹翻了。

  他爸放话:“好,你长大了,有本事就别用我的钱!”

  萧丛云心里也说不上是不好受还是松了一口气,但上大学也有补贴,他手里还有教育局给的奖金,他也想过,大不了省着点用,等他上完大学,就能自己拿工资了。

  现在多了这一笔钱,手里突然就宽松了。

  苏月坐在桌子上,看着大家高兴的样子,也开心地晃了晃脚。

  她突然有了个想法,大学里的同学那么多,也可以给三中出试卷出习题呀。

  这样,三中能有新的教辅资料,同学们也可以有额外的补贴,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

  苏月的想法倒是和梁校长不谋而合,梁校长正计划把教辅资料这事继续做下去,而三中的师资力量不够,没法出更多合适的习题,要是大学里有学生愿意,相当于给学校找了外援。

  而且都是名校的大学生,他们出的题,自带卖点。

  梁校长想想都乐了,他说:“月月,你们要是有同学愿意出,就让他们联系三中,我们按出的题目给分成,保证不亏待大家!”

  “好!”苏月说,“我回头把这个消息告诉同学们。”

  发了这笔补贴,大家就更认真了。

  姚稷他们四个一人一个科目,根据大家做题结果来整理易错习题集,而苏月给同学们上起了课。

  起因是大家问她问题,她讲解的时候,顺手画了那个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框架,同学们觉得这种方式有助于记忆,问她其他知识点还有没有。

  当然有,苏月想起当初给她爸妈整理的思维导图以及复习要点,原版留在了前进大队,可她脑子里还有呀。

  于是就演变成她在上面嗖嗖嗖画,同学们在下面吭哧吭哧抄,抄着抄着有不懂的提问,苏月顺口解答,慢慢就变成了苏月边画边讲。

  尴尬的是,苏月的身高不足一米三,黑板离地一米一,以前主要是讲,不怎么用到黑板,就罢了。现在笔记多,天天都要在黑板上写,上面的三分之一,她蹦起来都够不到。

  每次做的板书就跟上面有结界似的,可整齐的“一刀切”。

  苏月很无奈,她已经天天喝牛奶了,她妈也说她现在的身高在正常范围内的,只能怪和同学们年纪相差太远。

  某天,她走进教授,发现讲台上铺了厚厚的几层砖块,铺得平平整整,像是给讲台手动加高了一层。

  苏月再站上讲台,伸手就能轻轻松松在黑板上画了。

  苏月好奇:“谁想的呀?”

  大家都不说,等她背过身,有几位同学互相对上眼神,悄悄笑了。

  明明是暑假,三中的学习氛围却出奇地浓厚,本来一个班五十个学生,现在为了听苏月讲课,一个班愣是挤了九十多个同学。

  后来,有时候连老师也站在走廊上旁听。

  当然,也不是每天都是苏月讲课,有时候是同学们分析试题,有时候是同学们考试,还有的时候是自由活动时间。

  每到那时候,就有同学冲出校园,没一会儿,就抱回来一箱冰棍,大家一人一支,坐在教室里嗦冰棍。

  有一次,同学不知道从哪儿叫过来一车西瓜,站在楼下喊人:“大桥,兵子,快喊人,下来搬西瓜!”

  同学们乌拉拉全从教室里冲出来了。

  教室里没有刀,就有人特中二地以掌作刀:“啊哒!”

  劈得西瓜七零八碎,汁水四溢,最后一人抱着一块,蹲在走廊上,啃西瓜。

  还有一次,有人偷偷带了录音机来,让同学去前后门守着,然后小心翼翼地拨动播放键,录音机里传出靡靡之音。

  教室里顿时发出“哇”、“嘘”、“哎呀”各种声音,有人害羞,有人起哄,还有人看向自己喜欢的人,要是两人对上眼,就都红着脸躲开视线。

  白曼曼“哎呀”一声,一面捂住苏月的耳朵,一面指责道:“放的什么?还不关了!带坏小孩你知不知道?”

  放歌的人刚要反驳:“我哪儿带坏小孩了?”一转头看到苏月、姚稷两人,莫名心虚:“咳咳,你俩不许听啊!快,快,来个人把姚稷耳朵捂上!还有谁不满十六周岁,都自觉点,自己捂耳朵啊!”

  早已经听见的苏月笑得东倒西歪,哈哈哈,不就放的甜蜜蜜吗?

  我听过的靡靡之音,比你们听的尺度大了去了!

  教室里的动静太大,连老师也被吵来了,守在门口的两人忙报信:“风紧,扯呼!”

  讲台上抱着录音机的人“嗖嗖”两下,把录音机关了,蹿回座位上,佯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老师过来只看见满教室群魔乱舞,学生们都在那儿哈哈笑,老师能不知道有猫腻?只是不拆穿罢了。

  “不许胡闹啊!”

  等老师走了,带录音机来的同学才长出一口气,这录音机可不是他的,是他姐的,要是让老师收了,回去他姐能劈了他!

  逃过一劫,这同学又和大家嘚瑟起来:“这是最新款的,体积小,便于携带,电池还能用好几个小时!”

  就有另一个同学说:“这算啥,现在国外有一款叫p3的东西才高级,只有巴掌大小,能听歌,能录音,听说最贵的那种里面足足有上百首歌曲,还能往里面录英语课文,要是有一台p3,哪怕上下学路上都能听英语了……”

  “真的?都有这种高科技了?”

  “我骗你们干嘛?我一个表姐不是去国留学了吗?听说那东西在国可流行了!”

  苏月听到p3,耳朵就竖了起来。

  这才多久,p3都已经出来了吗?效率太快了吧!

  别人不知道,姚稷他们几个国家队的知道啊,这不就是苏月发明的那玩意吗?在国可流行了?怎么流行的?

  快,展开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