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三十三章(视频)
作者:九沓      更新:2023-04-06 04:12      字数:7080
  【卢怀慎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反对姚崇,和他的佛教思想有关。卢怀慎认为,蝗虫也是生灵,蝗虫的性命也是性命,不可大肆捕杀,否则就是有违天和,会给国家招来灾祸的。这种慈悲论在当时也是十分盛行的。】

  【也难为卢怀慎反复下了多次决心之后,犹犹豫豫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毕竟他向来只是一个会说:“姚公说的对”的伴食宰相。】

  【姚崇的战力稳定输出,他抓住了重点,直接了当地说:“蝗虫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蝗虫是生灵,你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蝗虫死掉,所以你忍心看着百姓一个接一个死掉吗?你如果真的怕杀蝗虫会被佛惩罚,那你大可放心,杀蝗是我姚崇做的,与你无关,上天降祸也都是降在我的头上,并不会牵连于你。”】

  【姚崇这话说得巧妙,先是用人命大于蝗虫之命来推翻卢怀慎的慈悲论,接着用激将法,将自己放在了舍己为人的大无畏角度,卢怀慎如果继续坚持他自己的慈悲论,那便会得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高下立见。】

  【我们之前说了,卢怀慎之所以能坐到宰相的位置上,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处理政务的能力,能帮李隆基排忧解难,而是因为他品性高洁,光站在那里,就是一根标杆,起到了给所有文武百官树立榜样的作用。如果此时卢怀慎继续坚持己见,不顾百姓的性命,心里想的只是能否保全自己,他还会是这个标杆吗?卢怀慎只是没什么能力,但是他并不傻,所以最终他还是闭嘴,不再继续反对姚崇。】

  [哈哈哈,姚崇他不仅不信鬼神,他还不信佛。]

  [他真的,我哭死,好坚定的唯物战士。]

  [卢怀慎这个反抗也没有什么力度。]

  [再次感叹姚崇的嘴巴真的很厉害。]

  [信佛可以理解,但是把动物的命放在人命之前就有点离谱了。]

  [卢怀慎有些分不清主次了。]

  宣政殿前,卢怀慎看着天幕,再次深感灭蝗一事上,自己出言反对姚公,到底还是做错了。

  于是他再一次作了长揖:“是我糊涂了。”

  姚崇赶忙又伸手给卢怀慎扶了起来,客套道:“卢公仁慈。”

  他又补充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如今蝗灾也过去了,卢公不必介怀。”

  张说将此尽收眼底,又翻了一个白眼。

  李隆基刚刚见这尴尬的气氛,正准备说些什么,没想到这尴尬气氛又自己消融了。

  想来还是他的这两位宰相选的好啊,不闹矛盾,相亲相爱。

  说到底,还是他有眼光。

  【姚崇不仅仅将灭蝗的政令发布出去,并且还将灭蝗的情况作为一项衡量刺史工作的标准,赏罚分明,这样以来,各州刺史都不敢耍什么心思了,只能老老实实干活。所以尽管这个蝗灾持续了两年之久,但确实没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粮食产量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总结一下,姚崇的“十要事说”以及他对吏治的整顿,还有治理蝗灾,是他的三个功绩。我们从中能看到,他有一种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精神,踏实,务实。于宏观之上,他将整个朝堂的状况尽收眼底,根据当时政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十要事说”,在微观上,他又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更加详细的四条政策以整顿吏治。】

  宣政殿前,一向稳重的姚崇激动起来。

  来了来了,开始总结了,开始总结他的功绩了。

  他姚崇的功绩,这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能看到。

  姚崇坐在案几前,不知道是双手交握好,还是以手拿笔更好。

  他若是拿笔记下天幕之言,会不会显得他有些虚荣?

  罢了罢了不记了。

  大家都在看他,他感觉到了。

  哎呀,这么多长久注视他,甚至于仰望他的目光齐齐汇在一起,确实让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姚崇脸上没有表情,刚正不阿的模样,背却挺地更直了。

  他仔细品着天幕的话,三件功绩,“十要事说”、整顿吏治,治理蝗灾。

  只是为何只总结到了治理蝗灾?

  他的功绩仅仅三件吗?

  就是治理蝗灾,也是前两年发生的事情了,如今蝗灾基本结束,政局也稳定下来,他能感觉到陛下对他越发信任起来。

  在这样的信任之下,他当然会更尽心辅佐于陛下,他必然能创造出更多令人仰望的功绩。

  天幕难道不说说他未来做的一些事情吗?

  姚崇如钢铁一般面无表情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丝龟裂,他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此时姚崇的儿子姚彝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天幕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倪若水,什么卢怀慎,不是他爹,不感兴趣,不想听。

  姚彝提前与他的夫人说好,等天幕讲到了重要的地方,就把自己喊起来。

  接着将厚毯子一直盖到脖子底,躺在摇椅上就睡着了。

  在天幕说到“总结一下”的时候,姚彝夫人觉得,这大约就是重要的内容了。

  于是他把姚彝给晃醒。

  姚彝一头雾水,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但是耳朵已经开始工作了。

  “三个功绩。”

  “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精神。”

  “踏实,务实”

  姚彝瞬间清醒。

  哦呦哦呦,这是在说他爹呢!

  这是天幕对他爹的总结是吗?

  这天幕是要被全长安城的百姓都看到的是吗?

  陛下是否也会看到?是的吧?

  虎父无犬子啊!

  希望陛下也看看他,他是姚崇的儿子,他也不会差的!

  此时,与姚彝一并兴奋的还有姚异,他手舞足蹈快乐的不行。

  这样功绩显著的人,是他爹啊!

  感觉这样的爹可以保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不,不单单是衣食无忧,他还要过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奢靡日子。

  他爹声望越高,他就能得越多的钱呀。

  姚异只觉得喜悦的情绪在心中积聚,越来越多,溢出胸腔,马上便要喷薄而出。

  快乐!

  【开元四年,在蝗灾结束之后,李隆基对姚崇的信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之前我们便说过,他们君臣之间,着实难遇。姚崇为李隆基尽心办事儿,李隆基对姚崇能差吗?当然是不能的。有一次姚崇生了病,李隆基见不到姚崇抓心挠肝,仅仅一天就派了几十个人去探望病情。姚崇不在,政务落到了源乾曜的身上,源乾曜是姚崇的新搭子,并不是卢怀慎干的不行,开元四年的时候,卢怀慎因病辞官,不久后就去世了。】

  [一天派几十个,李隆基他真粘牙啊。]

  [也可能是记载的时候为表达李隆基对姚崇的信任,搞了些夸张的手法。]

  [这段时候他俩感情好是真的。]

  [前面的我建议你轻易不要说他俩感情好。]

  [有反转吗?]

  弹幕的注意力还是在姚崇和李隆基的关系上,但是宣政殿前,看着天幕的人,注意力就不在于此了。

  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卢怀慎傻了。

  天幕说什么了,他没看错吧?

  开元四年,卢怀慎因病去世?

  他是卢怀慎没有错,开元四年,就是今年啊?

  天幕说他要死了?

  古人的

  生死在后世人眼中是必然发生事情,后人们知道他们生于几年,又于几年去世,他们知道太多太多历史人物的死亡日期,对后人来讲,这是历史,这是已知,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那只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几串阿拉伯数字符号。

  可对于古人来说,这是当下,这是未知,这是他们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的事情。

  那不是书册之上寥寥几笔的文字,那是他们实实在在,正在走的人生。

  因此,不仅是卢怀慎震惊迷茫,宣政殿前的众人都唏嘘不已。

  李隆基看着天幕,又看了看这个当了一辈子标杆的卢怀慎,最终叹息,挥手让宫人为卢怀慎多添了热汤与毯子。

  姚崇走到卢怀慎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眼中隐约有了湿意。

  这是日日与他一同处理政务的同僚啊。

  他品行高洁,愿意慷慨资助身边落魄的朋友,性子淡泊不那么激烈,尽心做好自己的事情。

  姚崇越想心里越发难过起来。

  更难过的是张说。

  他十分懊悔。

  他真是不应该!他刚刚还阴阳怪气,他跟姚崇结下梁子,与卢怀慎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真该死!

  张说痛心疾首,端着自己桌上的热汤就要去给卢怀慎道歉了。

  卢怀慎将大家的善意一一接收。

  他反复思索了一会,最终还是释然了。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天定的规律,这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佛家的思想让卢怀慎在灭蝗的时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顶撞了姚崇,佛家思想在此时,也让卢怀慎坦然接受了这个消息。

  生命是无常变化的,生命却也是无穷无尽的,正如滔滔洪流不可遏制,又如翻涌的波浪,无时无刻不在变动。

  生未尝可喜,死也未尝可悲,不过是从这扇门,走到另一扇门罢了。

  此时卢怀慎的心境比往日任何一刻都要通透,他坦然一笑:“生死如一,身死未尝不是生,诸位不必难为。”

  文武百官心里难过更添一分,他们这群人还要一个将死之人来安慰。

  同时心里对卢怀慎更高看一眼,从古至今能坦然面对生死的,实在太少。

  此时姚崇的儿子姚彝看了看天幕,不屑一顾,卢怀慎,就是经常跟在他爹后头的那个小老头?

  嗤。

  生死天注定,随他去吧,不是很关心。

  【姚崇请假休息,政事都落在了源乾曜的身上,他每每去跟李隆基汇报工作的时候,李隆基都要提姚崇。李隆基听到顺遂自己心意的,就说:“这是姚崇让你这么做的吧?”如果听到不那么对自己胃口的,就很嫌弃:“你怎么不跟姚崇商量商量。”这其实不是李隆基挑刺,因为李隆基的感觉是对的,那些令李隆基满意的政见确实是源乾曜跑去罔极寺咨询了姚崇的。】

  [哈哈哈老双标人了。]

  [不过这也是能说明,姚崇跟李隆基是有默契在的。]

  [有默契也没用啊,姚崇两个儿子太拉胯了,爹在前面呼呼跑,他们在后面使劲拖后腿。]

  姚崇的两个儿子,姚彝和姚异虽然不在同一处,但此时齐齐拧眉质疑:“嗯?”

  姚彝十分暴躁:“天幕在说什么屁话呢?”

  姚异对天幕的话不敢苟同:“什么叫我给我爹拖后腿?我这儿子再贴心不过了!”

  姚彝骂完了犹不解气:“天幕这是污蔑,污蔑!嘴张她身上,她能随便说,她是亲眼来看到我拖后腿了吗?”

  姚异也气愤:“后人真是不知所谓,什么都能拿出来乱说!”

  姚崇看到天幕上的弹幕说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心里一凉,

  悄悄往李隆基那里看了看。

  李隆基看起来完全没有注意到这小事的样子。

  姚崇努力稳了稳心神。

  这弹幕是跟随着神音所说的内容走的,只要神音不把他两个儿子扯出来,陛下就不会再想起来这件事。

  【源乾曜什么要去罔极寺找姚崇呢,因为那个时候长安的房子比较贵,姚崇没有买房子,就住在了罔极寺。罔极寺其实不是一个好的地方,冬天十分冷,夏天蚊虫多。姚崇这回请了长假,可怜了源乾曜天天要绕长长的一条路去找姚崇,于是源乾曜干脆和李隆基说:“我觉得姚公住在罔极寺不妥,罔极寺不是一个什么养病的好地方,不如让姚公去四方馆住吧。”】

  【李隆基一听,觉得这源乾曜终于说点他爱听的话了,这四方馆好啊,四方馆离他更近了,让下人去探望姚崇肯定更方便。最重要的是,他的姚爱卿离他更近啦!】

  视频在李隆基的脸上贴出一个表情包,配文是:开心jpg

  [哈哈哈哈真有意思。]

  [要是姚崇能一直当宰相就好了。]

  [看到这里感觉姚崇和李隆基都很可爱啊。]

  [这才是宰相的样子啊,真不知道最后的那个李隆基是怎么找的,摸黑找的吗?]

  [我弱弱说一句,姚崇长久当宰相也是不行的……]

  【这是皇恩浩荡了,姚崇肯定不能一口答应下去,否则显得自己十分不含蓄。所以姚崇推辞了一番,跟李隆基来了一个简单的拉扯。姚崇说:“这四方馆是接待外来使者用的地方,设施都是最好的,我住进去不合适,更何况这四方馆里全都是档案,不合适,真的不合适。】

  【李隆基怒了,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李隆基霸气回道:“合适,非常合适,四方馆的建造就是为了国家政务,让你住进去,也是为了处理国家政务,能有什么不合适的呢?要不是制度不允许,我还想让你住进宫里来呢!”由此可见李隆基对姚崇的宠信了。】

  姚崇听天幕逐渐把事情说向了陛下对他的礼遇上,心完全放了下来。

  他对自己和陛下的关系还是十分有信心的,不仅有信心,他还认为自己与李隆基或许可作为君明臣贤的典范。

  姚崇两手交握,只希望天幕再说一些他未来会有的功绩。

  人至不惑之年,只求一个稳当,天幕说什么,他照着做便可以。

  他姚崇必定要将贤臣之名,远播与当下,流传千载,在后世永存!

  李隆基看着姚崇,也是越发的满意。

  这是他亲自请来的宰相,自他登宰相位,一心为了江山社稷操劳,尤其是治理蝗灾,更是把黎民百姓放在了心上。

  他李隆基在做皇帝初期就能将这君臣之间的佳话传到后世去,这实在不能不令他心中鼓舞。

  不就是一个小小的四方馆吗,住,可以住!拿来给他的姚爱卿住!

  看来天幕很公正,若是他做了好事,天幕也一定不会吝于夸赞,他一定要坚持下去,希望天幕能多来一些这样的褒扬故事,不仅讲给他听,还要讲给所有的文武百官听,最好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也都来听一听!

  姚崇与李隆基隔着百官,久久对视。

  其中所饱含的深情自不必言说。

  长安城的百姓也的确在听。

  有小部分对政治并不感兴趣的,看一眼便回去睡觉了,但更多对政治感兴趣的,扒着眼皮强撑困意都要把这天幕给看完。

  “哦呦,姚宰相是个好官儿!”

  “哎呀,你不知道,当时蝗灾波及到汴州,我阿姊就在那里,原来是姚宰相坚持要治理蝗灾,他真好。”

  “姚宰相心里是惦记我们的。”

  “希望所有的

  官儿都能像姚宰相这样才好。”

  有些欲参加科考步入官途的,此时看到天幕更是激动。

  这就是他们为官的典范啊!

  道德上以卢宰相为标杆,在仕途上,还是要以姚宰相为榜样啊!

  宣政殿前众人都在为李隆基与姚崇之间的君臣情而感怀,

  源乾曜看着天幕,心中振奋。

  不为陛下与姚公,而是为他自己。

  他要当宰相啦!

  天幕说的,不会有假的,他要当宰相啦!

  源乾曜心中快乐马上要显露在了脸上,嘴角动了动十分想上扬。

  但他忍住了。

  不合适,现在笑还不合适。

  毕竟在他之前的卢公因病去世,这天幕要讲的重点在姚公,也不在他。

  不能笑不能笑。

  源乾曜把嘴角强制性耷拉回去。

  现在的感情处理非常微妙,不能想着自己,既要为卢公的因病去世而难过,也要为姚公和陛下之间的君臣情谊而开心。

  考验他的时候到了,一定要恰当将这复杂的感情展示在脸上!

  此时,有眼力见儿的大臣已经出列拍马屁了。

  “恭喜陛下得姚宰相这般贤臣。”

  好话自然不嫌多。

  众人看到姚崇和陛下笑意加深,一个两个全都出列了。

  “恭喜陛下!”

  “贺喜陛下!”

  “恭喜姚公!”

  “贺喜姚公!”

  夜深了,天转冷。

  所有大臣为站起来附和一声,钻出了盖在身上的薄毯,都站了起来。

  他们一个接着一个都冻地打哆嗦,但宣政殿前的气氛是火热的。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李隆基与姚崇两个人的视线再次汇聚到了一起。

  李隆基欣慰:不愧是朕的好宰相!

  姚崇感怀:感恩陛下知遇之恩!

  高高挂在天上的天幕是不能感受到现场火热的气氛的。

  【但姚崇是不是真的会一直受到这份宠爱呢?其实是不能的。】

  姚崇和李隆基的脖子齐齐僵住。

  火热的泡泡被钢针瞬间戳碎,风簌簌吹过,宣政殿前,一片冷寂。

  姚崇和李隆基本能看向天幕。

  李隆基感觉天虽冷,但他要冒汗了。

  天幕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他之后难不成干了什么糊涂事,误杀了一个贤能的宰相!

  救命,谁能来管管以后的他啊?

  这都干的是什么荒唐事儿啊?

  他就知道天幕对姚崇大夸特夸不是什么好事,原来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求求了,千万不要是他干了什么坏事了。

  他会被天幕骂死。

  他不仅要被天幕骂,文武百官也要骂他,谏诤制度刚刚完善,百官嘴皮子都厉害呢。

  李隆基在心中双手合十,虔诚祈祷,以后的他千万不要脑子发昏,干了什么对不起姚崇的事情,千万不要。

  姚崇双眼发昏,快站不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

  他那两个儿子难不成要暴露了?

  不能够吧?他两个儿子那蠢材还能被记到史书上去流传后世?不要闹了,这怎么可能呢?

  难不成是他自己干了什么事情惹怒了陛下?

  不能够,不能够,他跟陛下关系好着呢,荣宠加身,陛下怎会恼他,不会的。

  难不成他两个蠢儿子真的暴露了?

  姚崇汗涔涔,想了想第一回天幕背刺陛下的模样,连拉起衣袖擦擦汗的力气都没有了。

  【坏就坏在他

  那两个儿子身上。姚崇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姚彝,一个叫姚异,我们之前说到卢怀慎死在了开元四年,姚崇的长子姚彝也死在了那一年。】

  远离长安的姚彝一个弹跳从躺椅上蹦起来。

  刚刚听完卢怀慎死讯,说着生死天注定,随他去吧,不是很关心的姚彝,此时眼睛要冒火了。

  他两手握拳对着天幕挥了又挥:“我正值壮年!谁死了?你说谁死了?你再说一次!”

  天幕当然听不到他讲话。

  姚彝得不到回应更加生气了,他鼻子快气歪了,感觉胸腔之中的怒火将他团团围住,他的五脏六腑就像胀了气一般,他甚至想对着天幕拳打脚踢:“你才死了,你听到了吗,你才死了!”

  宣政殿前。

  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李隆基完成了完美的情绪转变。

  他痛心疾首看着姚崇。

  原来他这回真的没干坏事,可是他的好宰相,背弃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