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视频)
作者:九沓      更新:2023-04-06 04:12      字数:6863
  天幕话音刚落,姚崇顿时觉得自己的气场有两米八。

  李隆基听天幕这么说,自然认为这是后人在肯定他的眼光。

  于是文武百官面前,众目睽睽之下,李隆基拍了拍姚崇的肩,高声赞道:“好!”

  “姚爱卿,朕的好宰相!”

  姚崇谦逊道:“这都是臣该做的。”

  百官看着眼热。

  姚崇这是亲口得到了陛下的赞扬,得到了天幕的赞扬。

  那是天幕,那是神迹,那是来自千年之后后人的评价。

  此生功绩在三千年后自然盖棺定论,在此时能得后人一句褒扬,那是荣耀啊。

  若这次的天幕也如上次一般,传遍了整个长安城,那姚崇的声望必将仅次于上官昭容。

  天幕的话不仅仅给了姚大人一个有才能的牌子,还给了他一个清白的牌子。

  陛下可以心无芥蒂任用他,这是将姚大人在陛下心里的位置又拔高了一层。

  李隆基满意看了看姚崇,又继续看向天幕了。

  姚崇欲往一侧看向张说,却发现张说该站的位置空空入也。

  欸?人呢?

  姚崇往后伸着脖子试图张望,最终在不远处,不显眼的角落发现了张说。

  他看着张说神情颇有几分呆滞,呆呆拿着笔,那纸上仿佛写着什么。

  姚崇放轻了脚步走了过去。

  张说实在是还没有从震惊中缓过来。

  他推测的规律难不成是错误的?这天幕此番过来就是为了夸夸那姚崇。

  假的吧?

  他不能接受。

  细微又熟悉的声音从身边传来。

  不知道是谁在小声说话。

  “姚崇是一个不错的宰相,上个视频已经提到了他的……”

  张说猛地抬头,只见姚崇那张放大的脸就出现在自己的脸前。

  张说吓了一跳,猛地往后退了两步:“姚大人这是作甚!”

  姚崇看了看张说手里的纸笔:“张大人上朝,还带纸笔?也幸好是天幕亮着,不然写字可困难。”

  张说转了个身,不打算理他。

  姚崇继续道:“我见张大人这是准备将天幕所说,我的事迹完完整整记录下来?”

  姚崇作恍然大悟状:“张大人勤勉好学之心感天动地啊。”

  张说带着几分羞愤,将身子又转了三十度。

  依旧不想理姚崇。

  但是姚崇并不管这些,他笑着:“不如张大人借我几张纸,我也来记录一下,若天幕指出我什么短处,我也好及时改正。”

  张说看了姚崇装模作样的模样,言简意赅:“不借。”

  姚崇心里畅快并不与张说计较,转身寻了个小太监,让太监找来纸笔给他。

  就在张说以为姚崇已经离开的时候,他拿着纸笔又回来了,他亲切看着张说,带着几分欢快:“如此,我便与张大人一同记录罢!”

  张说吃了哑巴亏往肚子里咽。

  【姚崇的“十要事说”可以说就是他的政治纲领,他登宰相位之后,逐步施行自己的政治纲领。他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整顿吏治。】

  【我们可以看到,“十要事说”中有多条与吏治相关,比如第三条的,对宠爱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

  天幕说到此,混在文武百官之中,被降职的姜皎吓得一个机灵。

  对宠幸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

  这难道就是陛下降职于他的原因?

  找到根源了!

  姜皎开始在心里飞快盘算自己干过的一些不能拿到明面上的事情,并且飞快思考如何做

  才能弥补自己的罪过。

  看来陛下心里如明镜一般啊!

  平时和他喝酒吃肉打马球的时候倒是没看出来,陛下能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本事。

  如此说来,最近自己在家认真处理政务才是对的!

  陛下隐藏得深啊……

  看来陛下心里果然没有拿他当好兄弟,皇帝就是皇帝,他日后一定得划清臣子与君主的界限,本本分分。

  李隆基听到这话,心里也是一个“咯噔”。

  对宠爱亲信的不法行为严加制裁。

  天幕是不是又在点他了?!

  上一次天幕说上官婉儿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先是逮着上官婉儿一通乱夸,接着话锋一转,说到他毁墓的事情!

  这回天幕也要来一个急刹,把矛头指向他?

  不能够不能够!他刚刚降了姜皎的职!

  上次天幕透露了,韦安石后来被贬有姜皎的关系后,他害怕天幕背刺,直接一劳永逸,将姜皎降职了。

  李隆基提心吊胆等了又等,天幕没有扯出他。

  【除了第三条,还有第六条,不任命亲属出任公职,以及最后一条,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无人看到地方,李隆基小心呼出一口气。

  暂时把心放下了。

  此时他无比庆幸自己的谨慎,在上次天幕提到的时候,他迅疾做出了反应,积极应对,及时堵住天幕的嘴。

  以后他也要做到如此迅速!

  【针对整顿朝堂之上的乱象,以及激发吏治活力,姚崇分别做了两项举措。】

  【在整顿朝堂乱象之上,姚崇坚定自己的政治纲领,禁止斜封官。什么是斜封官呢?正常来说,一个人想步入仕途,是要走科举的道路的,朝廷官员一般由吏部任命,斜封官则是皇帝越过了吏部,直接批准任命的官员。斜封官这一称呼,是对这种非正常程序任命官员的一种蔑视性称呼,他们不走科举正途,也没参与什么政治活动,没有功绩。】

  【我们既然说到姚崇坚定要求禁止斜封官,那就是说明,李隆基是想搞搞斜封官的。】

  【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把斜封官放在现代,那就是你在全力以赴日夜兼程准备高考的时候,旁边有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出现,你问他你为什么不学习呀?】

  【他淡淡看了你一眼,轻飘飘道:“我保送。”你敬仰的目光看向他,认为他一定学习很好吧?或者是参加什么国家级世界性的比赛获得了荣誉?结果发现他的成绩还没有你的一半。】

  【所以当时官员对于斜封官,还是不那么愿意接受的。但是无奈,那是皇帝亲自任命啊,有意见,憋着。】

  李隆基气还没喘匀,就又吊上来了。

  他就知道,又扯上他了!

  文武百官齐齐看向李隆基。

  怎么这事儿他们不知道?

  他们之间,难不成还有斜封官出现?

  大家不都是一同走的科举之路吗?谁弯道超车?谁少走了好几年的路?

  究竟是谁?

  怀疑的气氛于宣政殿门前滋生,百官不敢说话,但是不满的气息似乎能凝成实体,直接就要冲破天际了。

  李隆基心里苦。

  他此前是有这个想法不错,但是被他的好宰相姚崇悬崖勒马,给制止了呀!

  玉帝菩萨,天可怜见,他冤枉啊,他只是想想,他没有真的去做这件事。

  已经两年多,朝堂之上再也没有斜封官出现了。

  李隆基本能往身后看向他的好宰相姚崇。

  朕的姚爱卿,快来帮朕说句话呀?

  朕的姚爱卿,朕现在十分需要你!

  朕的姚……爱卿?

  嗯?姚爱卿呢?

  李隆基转头没有看到他的好爱卿。

  人呢?去哪里了?

  姚崇与张说站在一排,两个人比着速度奋笔疾书。

  他们前头的官员看到了李隆基如实体一般的目光,自发地往两边散去,给李隆基留出了一个两人行的过道。

  姚崇和张说就这么暴露出来了。

  李隆基放轻脚步走过去,好奇歪头看他们写些什么。

  他半眯着眼睛小声读了出来:“当时官员对于斜封官还是不那么愿意接受的。但是无奈那是……”

  “那是皇帝亲自任命啊,有—意—见—憋—着—”

  两个人奋笔疾书的宰相百忙之中抽空抬头看了一眼。

  哦,是陛下!

  二人仓皇失措,齐齐跪下。

  快瞧瞧陛下都念了什么?

  皇帝亲自任命,有意见憋着。

  两个人一同悔恨只顾着笔端上的攀比,忘记注意身边的人了。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李隆基看着他们写的内容,不大高兴。

  写天幕先前之语便罢了,这一句为何写进去。

  他努努嘴道:“你们将天幕之言记录下来是为何意?”

  张说这回聪明:“学习,向姚大人学习。臣愚钝,以笔记录姚大人功绩,日日看,时时学。”

  李隆基看向姚崇:“那你呢?”

  姚崇回答:“天幕所言的功绩,臣将其发扬光大。若是指出臣的不足,臣更要记下来,以用来时时警醒自己!”

  姚崇被张说带着顺口说出了这些话。

  说完后,脑子反应过来,只觉得不好。

  刚刚天幕说的可不是他的坏话,是陛下的呀!

  姚崇低头,额角冒出冷汗。

  李隆基理所当然不高兴了

  要说这天幕说的谁的坏话最多,那必然是他李隆基的。

  他的臣子尚且知道要把自己的错处记下来,他李隆基居然不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众目睽睽,又是在天幕之下,李隆基忍住自己的脾气。

  他虽生气,但是他也从中得到了启发。

  减少天幕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件事情,不能等到天幕结束再开始,而是在天幕开始的那一瞬间,就有所准备行动了。

  比如这个谦虚好学的自省行为——记笔记。

  哈,不就是写字吗,他也会!

  于是李隆基招来高力士:“给朕的纸笔也拿过来。”

  “朕更应从后人之言中学习,更应自省。朕将神音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贴在书房,日日看,日日学,日日省。”

  此言一出,果然文武百官看李隆基的眼神都不一样的。

  这是明君!

  不因天幕上的是逆耳之言便捂起耳朵,反而虚心寻找记录,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好皇帝!

  有李隆基这个皇帝,以及姚崇和张说两位宰相带头,宣政殿前的其他人也都动了起来。

  “臣也想向姚宰相学习,请求陛下赐纸。”

  “臣也请求赐纸。”

  “请陛下赐纸。”

  于是几个小宦官抱着厚厚的纸与成捆的笔过来。

  一时之间,宣政殿前飘满了墨香。

  诸位官员拿出考场卷上作答的精神,奋笔疾书。

  有些记性好的将天幕刚刚说的话默了下来,有些记性不好的就写得磕磕绊绊。

  记性不好的看向周围人:“给我看看,我抄一下。”

  记性好的转过身,将手里的纸藏好。

  开玩笑,谁知道陛下会不会将他们写

  的收上去看看啊,做学生的时候朝课业便罢了,这东西可不行。

  记性好的坚定拒绝:“不给看。”

  此时,豳州,四王之中的申王开始恐慌。

  两年前他前往豳州,当一个不需要处理政务的快乐刺史。

  但这样的天幕让他无法快乐起来。

  斜封官儿,这是他替府里的录事求的那个斜封官儿吗?

  完大蛋,这事儿不是已经揭过了吗,陛下不会因为这个天幕,又降罪于他吧?

  一时之间,申王把自己的肠子打了一个有一个结。

  【在开元二年,也就是公元714年,李隆基的二哥申王请求给自己府内的九品录事升个官儿,升的也不多,从九品到八品,录事到参军。】

  李隆基擦汗:天幕竟将这等小事儿扒出来了。

  申王李成义害怕:陛下会不会旧事重提?这实在是天要亡他!

  百官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事儿,没提拔成嘛,他们知道,这还要多亏了姚大人。

  姚崇心中窃喜:天幕一定又要夸我了。

  张说拳头硬了:天幕怎么又要夸他?!

  【说到李隆基这个二哥,他不像李隆基的大哥,因为让位始终在李隆基心里占据一席之地,也不像李隆基的四弟五弟,有随李隆基参与先天政变的功劳,说起来,也比较平凡。】

  平凡的申王快流下了眼泪:求陛下爱我。

  【但是他虽然没什么功劳,但是也没有什给李隆基惹麻烦呀,并且从九品提到八品,这事儿确实不算大事儿。所以李隆基同意了。】

  【但是李隆基同意了,姚崇不同意啊。】

  【他这“十要事说”才刚刚提出不久,整顿吏治之心那么明显了,他大刀阔斧正准备干出点儿什么政绩,若这官儿真提成了,他这政治纲领也就没有任何说服力了。】

  【于是姚崇当机立断:我不同意。姚崇把李隆基答应他的“十要事说”又拿了出来,提醒李隆基,此举虽小,但影响甚大,若执意如此,就是走向吏治败坏的道路。】

  【李隆基听到这话,自然也不敢再乱封官儿了。而文武百官看到李隆基连自己的二哥都拒绝了,那些想走斜封官路子的人,也就逐渐歇了心思。可以说姚崇在这件事上直言纳谏,分析利弊,坚持纲领,十分果敢。开元之初能有这样的贤臣,不能不说是大唐的幸事。】

  姚崇听到此话,虽低头写字,但腰杆挺得笔直。

  张说与他站在一道,越写心里越苦。

  李隆基写完天幕这话之后,用朱笔画上着重号,并且附上小字:不许斜封官!

  高力士是有眼力见儿的,他不仅为李隆基准备的纸笔,连颜色不同的朱笔都拿来了,此外他还令小宦官抬了一副小些的案几过来,李隆基盘膝坐在垫子上,颇有几分认真的模样。

  李隆基自认为自己是一个体恤的好皇帝,不能光自己坐着享受,还要考虑到百官站着已然很累了。

  于是他大手一挥,宣政殿前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一个小坐垫。

  漆黑的夜里,明亮的天幕下,饱受困意和疲倦折磨的文武百官们揉着发酸的腿,心里十分感激李隆基。

  此时,邓州的姚彝乐得拍大腿。

  黑夜之中,他亢奋不已。

  “好,好!好!!”

  天幕之言犹在耳畔:“有此贤臣,大唐之幸。”

  这话已然不像是一句对他爹姚崇的评价了,而更像是他自己的护官符。

  他已经能预见天幕结束之后,朝廷传来的升官调令了。

  坊州刺史姚弈兴奋搓搓手。

  他拿过身边切好的瓜果,塞了一嘴,满足咀嚼。

  经此天幕,还有谁不知

  他爹姚崇的大名,找他办事儿的人肯定很多。

  想着白花花的银子,姚弈更快乐了。

  【姚崇做的第二件事是整顿外戚,刚刚也有提到。外戚是借助裙带关系攀附而生的皇权伴生物。比如在唐隆政变之前,韦后权势滔天,军队之中的六个主要将领,全出自于韦家,或者是韦家的女婿。这种外戚关系在历代都是层出不穷的。】

  【举个例子,在开元四年年初的时候,王皇后的妹夫长孙昕,在亲戚关系上,是李隆基的连襟。他和御史大夫李杰产生了口角,长孙昕打算给李杰一个教训,让他认清楚自己的身份。于是他干了什么呢?】

  【他把自己的妹夫杨仙玉叫上,两个人一起在小巷子里堵李杰,两个人给李杰脑袋上套了一个麻袋,按住他就是一通胖揍!可怜御史大夫被打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天幕上,出现了三人扭打一团的画面。

  一人头顶粗布麻袋,一人骑在他的身上,用手死死捂住麻袋,另一人拿着大腿粗的木棒,邪笑着抡起棒槌,上去就是乱揍。

  二人团伙作案,一人被欺地毫无还手之力。

  天幕上,骑在被揍之人身上的那人嘴巴也没闲着:“往脸上揍,照着脸上来两下子!”

  抡棒槌的一个口令一个动作,伸出拳头对着貌似是眼睛的地方邦邦来了两拳。

  飘屏的弹幕笑成一片。

  【哈哈哈哈哈哈哈,博主从哪里翻出来的影视片段,真的好好笑。】

  【我之前在古言看到类似情节,我以为是作者胡诌的,没想到古人真的这样?】

  【原来古代也有职场霸凌?古代的霸凌这样明目张胆的吗?】

  【影视剧里那些严肃的文官瞬间都鲜活起来了呢。】

  【哈哈哈哈,他们的规矩呢?他们的体统呢?】

  【有辱斯文,真的有辱斯文呐。】

  一时间,众人都将同情的视线打到了御史大夫,李杰的身上。

  他们都还记得李杰年初的时候,鼻青脸肿来上朝的那日。

  有当日去外地办公没亲眼看上的,这会儿与周围人交头接耳。

  “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

  “啧,你是没看到,李大人那张脸,惨的呦……”

  “真像天幕上的那样?”

  “不止,远远不止,那日的李大人,一个脑袋肿成了两个大,话都说不清楚了。”

  百官唏嘘不已。

  御史大夫李杰经天幕提醒,回想起来不太美妙的记忆,他伸手摸了摸脸蛋,犹感觉一丝疼痛。

  李隆基也想起了这件事,说到底,是他连襟的错!

  他回头寻找李杰的身影。

  李杰站的并不算远。

  李隆基起身,走到李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是朕约束不力,让爱卿受委屈了。”

  李杰十分感动:“陛下盛名,臣无任何委屈!”

  李隆基点头,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接着期待看向天幕。

  这回天幕总要表扬他了。

  这是年初发生的事儿,他可没有向着自己连襟,他坚定地与他的臣子站在一处,妥善处理好了此事。

  天幕如他所愿。

  【御史大夫李杰被打的第二日,他穿着破烂衣裳,顶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脸就去上朝告状了。他说的也是不卑不亢:长孙昕和杨仙玉打坏了我不要紧,侮辱我也不要紧,但是他们撕坏了我的官服!他们辱的是陛下啊!】

  【我们通过第一个景致斜封官的例子能知道,李隆基是愿意听姚崇的话的,这回李隆基也是贯彻了姚崇的政治纲领,整顿外戚。他的连襟给他来了这样一个大动作,那简直是在打他的脸面,于是

  李隆基当即下令当朝杖杀长孙昕和杨仙玉,安抚李杰,并高度赞扬了李杰这一举动,这也表明了李隆基开元初期,抑制外戚专权的心。】

  李隆基心里终于畅快了。

  他记录神音之言的笔也停住了,仰头看着天幕,希望天幕像夸姚崇那样,也夸夸他。

  朕准备好了,来吧,夸朕!

  飘过去的弹幕却并未如他所愿。

  【哈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小耳朵,抑制外戚专权?李隆基还干过这事儿?他才最不配说这句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