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第二十章(直播)
作者:九沓      更新:2023-04-06 04:11      字数:3332
  【当然,这里我得提一下,史书也确实有一处没有抹去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可能为同党的信息。】

  【根据《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五》记载,“太平公主与上官昭容谋草遗制,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皇后知政事,相王旦参谋政事。”】

  【我们可以看到,婉儿和太平公主共立遗诏是写在正史之上的。有很多人要疑惑了,为什么之前史书上多处对二人的关系肆意涂抹,怎么偏偏在这里就不再避讳二人的关系呢?】

  这句话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弹幕十分活跃。

  【是啊,为什么呢?】

  【李隆基他良心发现了?】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的,是不是司马光编撰史册的时候查到了什么资料,所以有所保留?】

  【我觉得不是啊,司马光是宋朝人,宋朝对女子的束缚不用我多说了吧?怎么可能说婉儿的好话。】

  【唉,证明她们之间关系的证据,能在正史上留下一点点也是好的。】

  宣政殿前,张说和姚崇又背着李隆基唠嗑。

  姚崇看着天幕上,后人对此的各种猜测道:“张大人对上官婉儿多有欣赏之意,想必张大人应当知道。”

  张说眼睛一瞪,这老登这时候都不忘要在陛下面前害他。

  可以欣赏上官婉儿之才,若笼统概括为欣赏全部,陛下如何想?那不是断他的官路吗?

  张说避开姚崇给他挖的坑,把话又推回去:“上官婉儿之才天下文人皆欣赏,姚大人这是觉得上官体不行?”

  “再者,至于这史册为何保留着段,我想姚大人心里也清楚万分。”

  李隆基虽已经习惯了被天幕掀飞,但心中不可避免仍有不爽。

  他注意到了后头两个大臣的交头接耳,鼻子喷气:“朕不知道呢,不如张大人为朕讲讲。”

  一时间,张说与姚崇安静如鸡。

  【因为这里是政变的一处关键点,这里无法凭空捏造虚假事实,也无法用春秋笔法进行混淆视线的涂抹。】

  【这里若不写明二人之间的合作,那么就无从解释唐睿宗为何要追封婉儿,也说不通太平公主在在政变还未发生之时就在拥相王登基一事上的功劳。】

  【最为重要的是,婉儿捧着遗诏来见李隆基这件事,是当时在场所有参与政变的功臣都亲眼看到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婉儿在军前拿遗诏向李唐皇室投诚。】

  【其实大家仔细品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史书只是单纯在说二人共立遗诏的事实,至于二人的关系,史书上只字未提。】

  【加上史记在其他位置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所有相处的证据全部抹去,读书的后人其实很难从这一句话中,去联想到什么。】

  【事实上,史官做的也十分成功,如果这份深埋地下一千三百年的墓志铭没有被发现,那么所有人都会认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关系不怎么样。】

  直播间的观众议论纷纷。

  【幸好这墓志铭出土了,成为研究历史的一手资料。】

  【考古的一大作用就是纠史啊,被史书上抹黑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说到史书,我是真想嚎一句,新旧唐书不一定可信,毕竟成书时间已经离那个时代那么久了,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是的,史书编撰肯定要受到当时执政者政策的影响的。】

  神音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

  【说到新旧唐书,我得再说一句,新旧唐书上对婉儿的描写是真的不怎么样,秽乱后宫的大帽子给她扣上了。】

  【《旧唐书·上官婉儿传》原话是这么说的:“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又以昭容上官氏素与三思奸通,扣索之”。】

  “淫/乱”、“奸通”二字牢牢抓住了众人的眼球。

  能来到这个直播间中关注上官婉儿的,有大部分是女性。

  直播间要炸了。

  【古代已经开始流行造黄谣了吗?】

  【宋朝那些个污蔑女性是史官真让人无语,没错,说的就是你欧阳修!】

  【婉儿她一生无子啊!空口说瞎话之前能不能看看事实啊?】

  【古代避孕就做的那么棒了?这可真稀奇。】

  【婉儿一个事业型女性,污蔑她荒淫无诞男宠泛滥,就好像她靠的是荒淫无诞坐到那个位置上的一样。】

  【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女人就得三从四德才是最好。】

  【史书上给她打的那些标签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这次的弹幕来的比之前的几次都要更为猛烈。

  天幕之上,弹幕弹出的速度令人咂舌。

  宣政殿前沸腾了。

  那些默不作声降低存在感的百官全都有了嘴巴。

  在李隆基呵斥之下,安静如鸡的姚崇和张说也都开了口。

  就是李隆基他本人,瞪圆了眼睛看着天幕好像是看到了什么让人难以接受的离谱事情。

  “这这,这太离谱了。”

  “怎会如此?宋朝究竟是哪个朝代?宋朝的史官怎么这样?”

  “崔湜虽说不得有天降之才,但也是才名远播,人人熟知的才子啊?”

  “是啊,崔湜是上官婉儿提拔上来的,那是知遇之恩,怎会被说的如此不堪?”

  后宫之中,一众妃嫔怒火中烧。

  “难得有一女子能走到那个位置,为什么不如实将其写在史册!”

  “有功有过皆可记录在册,只求史官照实写出。”

  “千年就出了一个婉儿啊,她走到宰相的位置不容易,能有巾帼宰相的雅名也不容易。”

  “是啊,轻飘飘的一句淫/乱,一句私通,就把婉儿的才能全部抹去了。”

  赵丽妃气红了一双眼,她对王皇后道:“我们去求陛下为婉儿正名吧?上官婉儿,怎会被后人说成如此不堪的模样?”

  王皇后看着赵丽妃的几欲流出泪的眼睛,又看着站在赵丽妃后面,一众附议的妃嫔。

  她看了良久,最终只说了一句:“后宫不得干政。”

  上官婉儿她是政治家,不是妃嫔,她们为此事集体去求陛下,那便是干政。

  一句后宫不得干政将地位等级划分地如此清晰且残酷。

  更何况,陛下,他毁了婉儿的墓。那是政治惩戒。

  陛下之于婉儿的态度已经再明确不过了。

  陛下登基初期,在这样敏感的时候,她们如何能为婉儿正名呢?

  王皇后转过身看着天幕,满心愤怒和无力都压在心里最深处。

  她是女子,可她也是皇后,她不能眼睁睁看着身后那群妙龄姑娘们齐齐送死。

  长安街上,有些游手好闲之辈看着天幕,你撞我一下,我撞你一下。

  “看到了吗,上官婉儿私通。”

  “嘿,真新鲜呢。”

  “什么宰相也不过如此,要我说女子就该好好在家里相夫教子才是正经。”

  花边新闻永远比事情的真相更夺人眼球。

  但,这世间永远有人更想知道真相,永远有人更相信真理,永远有人愿意去维护正义。

  沈佺期愤怒推翻面前的桌子,指着天幕唾星四溅:“这是污蔑!这是污蔑!那是素手称量天下士人的女子!”

  “他们根本不懂,他们根本没有看到上官婉儿人人挤破了脑袋只为得上官婉儿一句称赞的盛景!”

  “他们哪里

  知道,上官婉儿她一句话就能让一个寂寂无名的才子成为整个长安炙手可热的红人呐!”

  “写史不考究史实,他们究竟在写些什么?!”

  文人们觉得自己的手腕已经被握的不太行了。

  甚是推崇上官体的才子更是要气得吐血。

  “后世编撰的史册究竟在说些什么胡话?”

  “大唐哪个文人不知道上官婉儿?”

  “只凭一支笔,怎可凭空污人清白!”

  “为官者最重要的不过是那清白,上官婉儿已然不在了,如何能让她连清白都不留下?”

  “如此史书,不看也罢!”

  宣政殿前的李隆基看着那群愤怒成各种模样的弹幕几乎要跃跃欲试跳出天幕,感受着后头百官窃窃私语中掩饰不住的愤怒味道。

  他吓得肝颤。

  李隆基能预料到,谁是这造谣的罪魁祸首,谁就将承受千夫所指的骂名。

  不管这骂名会持续多久,但是现在,就是得挨骂。

  按照天幕回回掀翻他的习惯,这次是不是又要来一个掀翻他的大动作了?

  怎么办,他是谁,他在哪里,他该做什么?

  李隆基恍惚摇着头,甚至想摆摆手。

  不是他啊,这回真的不是他啊!

  他毁墓他承认,可是他真的没有造黄谣啊?

  顶多就是为了名声干点把太平公主做的事安在自己脑袋上,他全招了行不行。

  这什么《新唐书》《旧唐书》的究竟是哪个后辈写的?!

  这史官造谣可是爽了自己,苦的是谁啊,苦的是即将背锅的他啊!

  李隆基在心里为自己掬了一把辛酸泪。

  谁能救救他,这回真的不是他干的t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