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没想到吧,命大
作者:八街九陌      更新:2023-03-27 04:52      字数:3538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管仲摇头,他亲眼看见公子小白的外衫上,沾染了血迹。况且,他射中的部位,并非寻常带勾搁置的部位。

  公子小白不可能活。

  天幕玉屏的话语被他们三人听到后,心思已经是百转千回,而事件自然也会发生变化,这次公子小白大抵是真的被他射中了。

  这样思及,管仲迅速驾车赶往鲁国曲阜。

  鲁王听闻齐桓公是公子小白,保不齐会控制着公子纠,传回公子小白身死的消息,或能转还。

  【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快马加鞭赶回临淄,而管仲和公子纠则以为大事已成,慢慢悠悠,好几天才到达临淄城。】

  【公子小白在齐国,有“国”“高”二氏的拥戴,还有隰朋等人的支持,所以他继承国君之位异常顺利。当管仲和公子纠到达时,便被告知齐国已有国君。】

  【有时,真的是天意不可违。管子神射,却偏偏射中了小白的带勾。】

  当管仲快马加鞭回到鲁国时,果然听闻了公子纠被软禁的消息。

  他自请面见鲁王,鲁王心急如焚,脸已经黑成锅底了。

  当他看见管仲时,第一时间是惊讶:“你怎么回来了?”

  管仲竟然没有和桓公小白一起去临淄,反而折返。

  一旁的士大夫施伯也傻眼了,明眼人都知道如何选择是最好的,偏偏管仲这人作了最离谱的抉择。

  “公子纠尚且在鲁国,管仲哪有不回的道理。”

  施伯摇摇头,不由向管仲一揖。

  鲁王不解,问道:“你可知,天人言,桓公乃公子小白。”

  管仲拿出一只箭簇,道:“公子小白已被我射杀,并非射中带勾。吾亲眼见他外衫染红,口吐鲜血。”

  “如今,桓公,只能是公子纠。”

  鲁王和施伯听完人已经呆愣在原地,心想你管仲可真是个狼灭。他们也听过管仲早年间的事迹,不能说不仁不义,只能说算不上什么君子。

  这时候能有这样从一而终的抉择,他们倍感离奇。

  管仲看着鲁公和施伯略变的神色,也知道这二人心中所想。

  他管仲的确没有那般高义,他只是需要一个肯让他施展拳脚的君主罢了,而这这位君主,无论是公子纠还是公子小白,对他而言都是一样的。

  如此一来,他更愿意相信自己的选择。

  鲁王回过神儿来,随即点点头。

  “那,事不宜迟,寡人派兵车三百乘,亲自护送二人归国。”鲁王扶额,这一天之内,被这反转的形势搞得心力交瘁。

  而且方才天幕也说,是他们慢慢悠悠才坏了大事。虽然如今小白已死,但依旧不得放松警惕。

  “曹沫为护送将军,秦子,梁子为左右。”

  鲁公解除了公子纠和召忽的软禁,亦命管仲退下,准备随时动身。

  施伯见管仲离开,却并未随之退下,而是低声向鲁王言道:“大王,管仲其人,不可放回齐国。要么留之,要么杀之。”

  若是从前,鲁王当然不信施伯的说法。可现在管仲的才能,那是受到天人认可,可使君主成为一方霸主的人才。

  鲁王皱眉,问道:“那寡人,该当如何?”

  施伯拱手,建议道:“若大王不弃,鄙愿前去相劝。”

  鲁王摆手:“那管仲,为公子纠杀了公子小白,可见其衷心,如何能愿意留在鲁国呢?”

  施伯又作一揖,面露决然:“不愿,便杀之。”

  “这…”

  “今日之仁,便是后日之祸。”

  - -

  公子纠被放出之后,听闻前因后果,心中大为所动。

  管夫子,竟然能为他做到如此地步。日后登得君位,必然倾己力报之。

  “管兄,高义!”召忽听闻,心中也赞服不已。

  “不必,多言。收拾行囊,随时启程。”管仲摆手,他也不知为何,心底总有一种不安。

  这时,传来一阵叩门之声。

  是一名小侍,他说施大夫有请,邀管夫子一叙。

  召忽思虑片刻,深觉事情不对,出手相拦:“管兄…”

  “无妨,我与施大夫一叙便回。”

  管仲其实已经料想到这一遭了,并非他自视甚高,而是因天幕玉屏的谶言。如若他是鲁王,也不回就这么轻易地放自己回去。

  管仲由小侍从引着入内,施伯已经为他沏好了茶,满目笑意邀他上座。

  “施大夫。”管仲拱手,并未与他多客套,随后径自而坐。

  “管夫子今日之举高义,施某钦佩。”

  管仲轻笑:“施大夫,有话不妨直言?”

  “那么,施某也就不拐弯抹角了。齐鲁是邻邦之国,此次公子纠回国继承君位,更是让齐鲁两国结交甚好。”

  “不知,管夫子愿不愿择佳木而栖,选择事于大王。”

  管仲皱眉,面露难色,却并未答话。

  “我知管夫子有疑虑,如若管夫子愿事大王,鲁国愿效仿天幕玉屏中人所言,拜您为相国。”

  鲁王像是肯听人话的样子吗?会听从他的意见而制定国策?

  管仲佯装为难,答道:“可以,但有一条。我为公子纠之师,必得亲自送公子纠回国,才能放心。”

  施伯也想过管仲诈他的可能,但护送车马,皆是鲁国之兵师,谅管仲也翻不出花样来。

  二人谈话完毕,管仲推开门,见两名大汉手持兵戈站在门外,不由倒吸凉气。

  如果他刚才是拒绝,是不是此时已经血溅三尺了。

  - -

  三百乘车马,浩浩汤汤,直奔齐国临淄。

  【公子小白继位,鲁王怎能服气,他还想着公子纠继位时,他能跟着掺和点齐国内政呢。所以鲁王拍板,直接跟齐国干吧!】

  【软的不行来硬的,鲁王决定用武力扶公子纠上位。】

  【当时他们一行人正好来到乾时这个地方,便在这里安营扎寨。】

  【这里我们提一下,其实最开始,齐国是有和鲁王商议让公子纠继位的,不过后来公子小白提前归来,这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事件。】

  鲁王听着天幕的话,面色愈加阴沉。现在好了,全天下都知道他鲁公要干涉齐国内政,面子往哪里搁!

  若非公子小白已经身陨,齐国还能同意公子纠继位?

  他现在也顾不上什么天幕神临了,只想一块石头将那惹事生非的玉屏敲碎喽。

  【在乾时,管仲曾向鲁王建议,趁公子小白刚刚继位,地位未稳,趁乱攻击一举取胜。】

  【但是鲁王不听,因为先前就是管仲告诉他公子小白已死,才让一行人放慢行程,最终错过了公子纠登得君位的最佳时期。所以鲁王认为管仲是个无能之人,才不肯听他的。】

  【最终当然是,鲁军大败,齐军乘胜追击,取得了鲁国境内的汶阳之田,驻军于此,以此为齐鲁边界。鲁国未敢有异议。】

  鲁王听完这些话,一时怒火攻心,竟有些眩晕

  管仲见状,连忙进言:“大王不必忧虑,如今齐国无主,公子纠为不二之选。他日公子纠继位,必然会记得大王的恩情。没有天幕所言的干戈。”

  这突然的怒火倒让鲁王突然清醒了几分,他忽然想到,这管仲到底射没射公子小白,万一是诈该如何?

  不过,前去但是乘兵马,大多数军士都瞧见了,应该不会有错。鲁王当即又放下心来。

  他现下已经不想管什么内政不内政了,赶紧把公子纠这块烫手山芋给送走,齐鲁从此秋毫不犯也就罢了。

  - -

  此时,另一边。

  公子小白中伤之后,拖着最后一口气到达临淄。医者搭救,竟生生将人自阎王那给拉了回来。

  医者取出箭矢亦感叹不已,若是再偏那么几分。恐怕就没有天幕中所言的霸主“桓公”了。

  说来也怪,这管仲明明什么都听见了,却还是射了公子小白一箭。如今这般,管仲若是再落下公子小白手中,能不能活命,可就说不准了。

  齐国的“高”“国”二氏族听闻天幕所言,又见公子小白脱离了性命之危,便与各士大夫商议着,扶公子小白继位。

  毕竟,天命不可违也。

  “公子,休息吧。”鲍叔牙劝道。

  公子小白摇头,他在受伤的时候也听见了天幕所说的话。

  “如今,鲁王和兄长必然在赶来临淄的路上,他们见我未死,必然不再犹豫,攻进临淄。”

  鲍叔牙点点头,这也是他的忧虑。如今若要应对,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带兵提前埋伏下去。

  让鲁国没有喘息还手的机会。

  【鲁国败了之后,自然是对齐国予所予求。】

  【鲍叔牙知道管仲的才能,向桓公推举管仲。所以这时候必得把管仲讨回来才行。】

  【之后,齐国命令楚国杀了公子纠,交出管仲和召忽,否则就攻打鲁国。】

  【鲁王也许看不清,但施伯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坚定的认为,齐国要回管仲,绝对不是想杀他,而是想要任用他。所以主张杀了管仲,将尸首送去齐国。】

  【最后,是鲍叔牙设计,让鲁国相信,桓公恨管仲入骨,一定要生杀管仲才能解恨。管仲这才得以回到齐国。】

  鲁王,公子纠,召忽此刻都将这些话听在耳中,几人尴尬不已,面色一会青一会白。

  好在已经接近临淄城,这场因天幕引起的闹剧应该很快就能结束。

  临淄守卫见车乘无数,自然不令其进入。

  “鲁国按约定,护送公子纠回齐国继承国君之位!”

  “公子小白由国高二氏拥持,已继承国君之位。”

  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