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山河易主
作者:明夜泊霜      更新:2023-08-31 13:56      字数:12807
  &34;李定国?这是何人?&34;

  诸多平行时空发出了同一个疑问。

  纵观清军入关以来,不过短短一年,已先后将大顺和南明逼到绝境,李自成身死,弘光皇帝被俘,大半个天下几乎被推平。又做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等人神共愤之举,凡诸夏血裔,都恨不能生啖其肉。

  可他们便是再恨,又如之奈何?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使命。要想改变明末百姓的处境,终究只能靠他们自己。以镜中所展现的形势来看,众人本以为大局已定,却不想突然又冒出个李定国。

  许多人顿时又打起了精神。

  &34;好!堂堂汉儿,岂能屈膝侍从北虏?屠刀虽利,却杀不尽我汉儿反抗之心!&34;&34;江山代代有英豪,李定国得如是哉?&34;

  众多大明天子尤为期待。

  &34;秦有章邯,汉有皇甫嵩,唐有郭子仪,天下倾覆之时,我大明亦有忠臣!&34;

  【天启元年,陕西某处农户家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诞生在明末天灾人祸频繁不休的岁月,能够平安长大已是幸运。】

  【长到十岁这一年,天下义军已是风起云涌,无数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用一条不值钱的命向朝廷发出怒吼后。年仅十岁的他加入其中,成了义军的一员,甚至因为样貌不凡被首领张献忠收为养子。】

  【此后,他追随张献忠转战天下,功勋赫赫,随着张献忠于建立大西政权,24岁的他亦凭借多年的战功被封为征西将军。】

  【这一年是崇祯十七年,明末最关键的历史节点。大明覆灭,崇祯身死。满清入关,李自成兵败。昔日一心推翻大明的大西军开始转移目标,成为抗清的一员。】

  【两年后,张献忠北上抗清,不幸身亡,他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三位义兄弟不得不收拢大西

  军残部,第一时间南下。时局艰危之际,四人团结一心,击溃了追击的清军,并让大西军重新振作起来。】

  【面对清军掀起的腥风血雨,孙可望倾向于远走海外,他却坚决要求遵守张献忠所留遗命,留在这片土地上,联明抗清。】

  【——定国安邦,或许拥有这个名字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他真的要定国安邦!】当李定国的真正身世披

  露出来,一群大明天子齐齐愣住,期待的表情化作愕然。说好的大明忠臣呢?

  &34;……这李定国竟出身义军?&34;唐太宗李世民一语道尽了众人的心声,惊讶过后,他眼中好奇更甚, &34;想来是一位草莽英雄!&34;

  前有李自成,后有李定国。对比崇祯皇帝与弘光皇帝,草莽英雄显然更加了得!

  【此时的南明,又是什么情况呢?】

  【随着弘光皇帝被抓,潞王朱常涝投降,南明朝廷完成了一轮更新换代——唐王朱聿键登基继位,世人称之为隆武皇帝,他所统治的南明朝廷也被称为隆武政权。】

  【不得不说,在一群猪一样的大明藩王中,唐王朱聿键的存在简直鹤立鸡群。】

  【由于祖父偏心,父为叔鸩,朱聿键虽贵为王孙,却自幼经历坎坷与磨难,长大后终于如愿为父报仇,一举杖杀两位叔叔。崇祯九年,清军直逼京师,他更是不顾国朝禁令,以藩王之身招兵买马,率军千人北上勤王,尽管被崇祯皇帝勒令返回,途中却和起义军打得有来有回,有胜有负。后果则是被愤怒的崇祯皇帝贬为庶人,圈禁高墙,受尽折磨,苦苦煎熬了七年。】

  【虽历经苦难,一腔壮志却未消磨。当江山倾覆、社稷危亡,他没有学其他藩王一般摆烂,而是选择励精图治拯救大明。】

  【一方面,他改变了南明“借虏平寇”的政策,选择联络各地抗清义军,无论大顺军还是大西军,积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他极力消除党争,摒除门户之见,但凡抗清之才,都能量才取用;此外,他还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算是崇祯皇帝以来,能力最为突出的一位君主。】

  【时任首辅的黄道周便对隆武皇帝给出了高度评价:&34;今上不饮酒,精吏事,洞达古今,想亦高、光而下之所未见也。”】

  隆武皇帝的出场,可谓“艳惊四座”。

  真要拿他与华夏数千年历史中的明君相比,他当然还排不上号。但放到南明,甚至将崇祯皇帝包括在内,他都数一数二。

  黄道周的评价无疑十分中肯。而崇祯皇帝朱由检默默低下了头。

  当初朱聿键举兵勤王,却被他直接关了起来,而今再看昔日的举动,只觉得十分可笑。他不管不顾抛下江山而去,反而是昔日受尽磨难的朱聿键为复兴大明而奋斗。

  r /既然错了,那就要改。

  他苦笑一声,挥了挥手: “传旨,释放朱聿键,复其王号,迎入京中,共商国事。”

  事到如今他是明白了,手下那帮大臣不可信,反倒是曾经百般猜忌的朱聿键,恐怕才会真心为大明着想,与他携手同心。

  圣旨一下,群臣侧目,纷纷出言。&34;陛下,按祖制,藩王不可……&34;

  朱由检完全不理他们。

  “死”过一回,他算是彻底想开了。大明都要亡了,还管什么祖制?倘若朱聿键真能力挽狂澜,他退位让贤又何妨?

  无论如何,还有更糟的结果吗?

  【由此观之,隆武皇帝无疑具备中兴之主的气象。遗憾的是,一切已经太晚了。】

  【——尽管励志复兴大明江山,隆武皇帝朱聿键面临的却是内有郑芝龙大权在握、架空皇帝,外有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坚决不肯承认隆武政权的困局。】

  【值此清军肆虐中原,江山支离破碎之际,南明犹不能团结一心,何言复明?】

  【内外交困,朱聿键依旧没有放弃,而他的努力似乎获得了回报——李自成去世后群龙无首的大顺军余部竟然被说动投奔而来,改名为忠贞营,李过被授龙武将军,李自成之妻高皇后被封为贞义夫人,朱聿键也不反对他们继续称李自成为先帝。】

  【大顺军余部的加入让隆武政权兵力大增,明军四处出击,一度获胜,奈何猪队友太离谱,竟坐视忠贞营损失惨重,先胜而后败!随之而来的就是清军的大举进攻,满清铁骑一路扫荡,直达仙霞关!】

  【一旦仙霞关破,南明便危在旦夕!】

  【隆武朝廷人心动荡,有屈膝投降者,亦有如黄道周这边明知必死仍率众北上,以身殉国者,更多的人又开始坐观成败。意识到继续留在福建只会沦为郑芝龙的傀儡,朱聿键决意亲率禁军离开,谁知关键时刻,暗中降清的郑芝龙给出了致命一击——他打开仙霞关,任清军攻入福建,朱聿键在汀州被李成栋追上,遇害身亡!】

  【他的宏图大业,至此烟消云散!】

  “哎呀!”

  眼看隆武皇帝就这么没了,众人连叹可惜。历代大明天子更是大失所望。&34;有大志,有恒心,有胸襟,有气魄,难得的中兴之君苗子,就这么夭折了。≈

  34;

  对方前半生的经历如话本主角般曲折,倘若当上皇帝之后真能力挽狂澜收复河山,必然又是光武帝刘秀一般的传奇人物。

  只可惜,传奇刚刚开始就已告终。

  &34;……这才隆武二年啊!&34;

  想到弘治皇帝也是登基两年就没了,众人不免叹气:“这南明的皇帝怎么跟走马灯似的,连个两年都撑不住?

  “隆武皇帝也是南明能力最强的君主,接下来又会是谁?该不会又是个草包吧?”

  【上天给了弘光皇帝最好的局势,他却交出最差的答卷。隆武皇帝空负雄图壮志,轮到他上位时,面对的局势又太坏太坏。倘若南明朝廷不以血统而以贤能拥立天子,使隆武皇帝得以第一时间上位,从容收拾旧山河,或许南明还有几分希望。遗憾的是,命运偏偏要如此玩弄世人!】

  【隆武二年,南明最有抱负的隆武皇帝朱聿键含恨而逝,隆武政权崩灭,其弟朱子聿奥于广州继位称帝,桂王朱由榔亦在梧州宣布监国,再次上演二王相争的戏码。清军作为裁判为这场竞争画上了句号——李成栋攻破广州,朱子聿绝食而亡!】

  【这下好了,不用争了。南明上下顿时只剩下唯一的选择——永历皇帝朱由榔。】

  【哦,还有一个逃亡海上的鲁王,这不重要,永历皇帝才是当时所公认的正统。】永历皇帝的出场果然令人大失所望。

  &34;不出意料,果然是个草包!&34;

  &34;怎么又是内斗?南宋好歹有本钱斗,南明哪来那么多本钱让他们折腾!&34;“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在众人的指指点点中,永历皇帝为大家奉上了一场精彩的表演——

  【面对清军的大举攻伐,刚继位的永历皇帝效仿宋高宗赵构,展开一场千里大逃亡,一路跑一路失土,简直不堪入目。】

  【屡战屡败,失地失民的永历政权,本已是岌岌可危,清廷却突然送上了一波反向助攻——永历二年,不满清廷待遇的降将李成栋、王得仁与金声恒突然反水,发动起义,叛清归明,迎奉永历皇帝为主。】

  【人在家中坐的永乐皇帝稀里糊涂收复了一片河山。换个有能力的君主或是团结的朝廷,必能抓住机会扩大优势。永历朝廷却是给他们机会都不中用,一堆乱七八糟的操作下来,

  白白浪费了大好机会。昔日追随清军大杀特杀的李成栋三人,换了个阵营却被清军大杀特杀,纷纷兵败身死。不久前才收复的大片江山,再度易主!】

  【如此危局中,南明朝廷依旧沉浸于内斗不可自拔,永历皇帝更是只知逃跑,对百姓不管不顾,本可继续坚守的城池他也不做丝毫部署。有志之士纷纷失望不已。李来亨甚至干脆带领忠贞营离开,与民间义军队伍组成“夔东十三家”,独自抗清。】

  【人心离散、风雨飘摇之际,以孙可望为首的大西军为永历皇帝送上了惊喜——】

  【此时,距离张献忠身死已经过去三年。孙可望四兄弟早已率领大西军残部成功入主云南,在当地扎下根来,踏踏实实种田。这一种就一发不可收拾,孙可望那非同凡响的内政天赋顿时大放光彩。不到三年,就将云南之地经营得风生水起。】

  【——他废除大西国号,许诺&34;共扶明后,恢复江山”;又重整制度,涤清史治, &34;重廉吏,除贪酷”;还“立登闻鼓,凡政有不便于民,许地方头人赴诉,立即除之;有可以便于民者,立即行之”;并采用营庄制,降低百姓负担的同时又为军队争取到了足够的军饷……在孙可望的悉心经营

  下,云南第一年秋收就“倍于曩昔”,次年更是&34;大熟,百姓丰足”,第三年,云南已是“大有年,兵民安乐如初”。而经营民生的同时,军事方面他也没落下,不知不觉,便已养出十万雄军!】

  【放眼天下,清军之外,谁堪匹敌?】

  对南明朝廷的批评,大家已经说腻了,话题偏移: “永历皇帝还是有点东西的。”&34;至少运气比前几任好多了啊!&34;

  先是李成栋三人主动归明,又有大西军这个强援送上门。说到大西军,孙可望在云南耕耘数年的成果简直令人刮目相看。

  一介流寇,竟然还有这样的本领。岂不是让那些尸位素餐的朝廷官员无颜见人?当水镜之中孙可望的使者传信而来,更是令人惊诧:永历皇帝这运气逆天了?&34;送上门的强援还能让他跑了?&34;汉高祖刘邦语气肯定, &34;区区一个王号而已。&34;

  然而永历皇帝似乎不这么想——

  【永历三年,永历朝廷危在旦夕之际,坐拥云南、手握雄军的孙可望派遣使者,联明抗清,唯一的请求不过是“秦王”的封号。南明

  朝廷却争执不休,迟迟不决。】

  亮堂堂的水镜中映出一方混乱的朝堂。只见永历皇帝缩在位置上一言不发,而朝臣们吵作一团,不断有人站出来大声反对,甚至弹劾那些赞同封秦王的大臣。:

  &34;可望贼也,不可以封。劾畏知为贼游说,请收之!&34;&34;可望名虽向正,事非革心,朝廷毋为所愚!&34;

  &34;滇与忠贞皆国仇也,厥罪滔天。公大臣,偏欲与此辈交结,何意?&34;

  ——大西军与大顺军与我们皆有国仇,罪恶滔天,身为大臣与之交结是什么意思?好家伙,好家伙!

  看着这群只会争权夺利、上战场屁用没有,还特爱站在道德高地义正言辞指责其他人的庸臣,朱元璋只感觉心火直冒。

  &34;孙可望狼子野心……&34;

  秦王可不是一般的封号,索要这个封号,绝非人臣所为!但朱元璋气的不是这个。他气的是,永历皇帝为什么拖拖拉拉不肯给?难道不知道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34;气煞咱了!便是再不情愿,也该知道此时必须仰仗孙可望的势力吧?收复山河才是当务之急!那满清都知道先给吴三桂封王,等到将来彻底稳天下再削藩呢!&34;

  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蠢货后代?!平行时空的其他人亦是呆若木鸡。

  南明朝臣的表演差点让他们看傻了。

  ——拜托,也不看看如今的大明是什么情况?这时候你们还有资格唧唧歪歪吗?——你们该不会是满清派来的卧底吧?

  汉高祖刘邦发出大无语的声音:“想当年与项羽争霸时,韩信索要齐王之爵才肯出兵,乃公还不是说给就给了……南明满朝君臣,都是一群不懂变通的废物不成?&34;

  一旁的萧何垂手不语,默默微笑。

  是啊,当时给了,后来韩信人就没了。虽然对韩信不厚道,却是明主风范!

  他认真点头,字字发自真心:“陛下英明!世上又有几人能如陛下一般?”镜中画面变换,接下来的“剧情”更加魔幻。令他们直呼&34;这世面我真没见过&34;——

  只见无形之手三两笔勾勒出一个火柴人,头上还顶着一行字:庆国公陈邦傅。

  这个火柴人左右张望了一阵,

  鬼鬼祟祟摸出一卷圣旨,又掏出一支笔,然后,他俯下身, &34;吭哧吭哧”在圣旨上书写起来。

  最后,他卷好圣旨,一声召唤,又一个火柴人出现,头顶名称为「中军胡执恭」。「中军胡执恭」接过圣旨出发了,两条简单的曲线化作道路在他脚下向前蔓延。路的尽头,新的火柴人从天而降,他的头顶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孙可望。他恭恭敬敬接过圣旨,顿时笑开了花,头顶冒出个大大的气泡:“我是秦王了!”

  “呼啦”一声,一群火柴人从四面八方冒了出来,簇拥着他欢歌载舞,大肆庆祝。

  【当翘首以盼的孙可望从朝廷使者手中接过圣旨,得知自己如愿以偿获封秦王,顿时高兴不已,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紧跟着,又一封圣旨的到来给了他当头一棒。永历朝廷竟然封他为平辽王?】

  【——说好的秦王呢?】

  【一番沟通过后,孙可望才知晓第一封圣旨只是庆国公陈邦傅的自作主张,也就是矫诏,永历朝廷根本不想封他为秦王。然而他早已宣告天下,接受了百姓的恭贺,此时若是出尔反尔,岂不是丢尽了颜面?孙可望只能选择再次致信永历朝廷,希望皇帝能将错就错,真正封他为秦王。】

  【——这个请求却迟迟没能获得同意。永历朝廷又一次争执不休,陷入了僵局。】

  镜中人都不禁发出真心实意的疑问:

  【试问此时的南明朝廷,除了一块朱家的牌子还有什么?朝廷都快被灭了,一个王爵都舍不得封,是要抱着牌子入土吗?】

  【这样的朝廷,不灭才是怪哉!】

  &34;啊这,好一出闹剧……&34;&34;孙可望这算是被耍了一圈?&34;

  水镜之外,众人啼笑皆非,表情五颜六色。待听得仙人发言,都不禁连连点头。&34;迂腐不化,抱残守缺,都该入土!&34;

  &34;这南明也就只有正统的牌子还拿得出手,区区秦王,他要就给他啊!&34;

  南明的混乱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内斗成这个样子还没被灭,南明是有点东西的啊!&34;疯了吧这群人,一个王号还当宝贝似的。一旦南明灭亡,还有谁稀罕?&34;汉武帝刘彻大手一挥,豪气十足。

  “别说是封王,就算他要裂土都没问题,给

  他就是了!大半个天下都落入虏手,此时谁能御虏平敌,谁就是南明的功臣!&34;

  ——至于什么封王之后尾大不掉,孙可望欲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你们这群马上就要国破家亡的家伙该考虑的东西吗?

  ——收复山河之日,再考虑不迟。

  【封王之事迟迟不决,南明朝廷已在清军的强攻猛打之下日益衰微,永历四年十二月,逃至南宁的永历皇帝终于答应封王,依旧不是秦王,而是不伦不类的冀王。】

  【南明朝廷既这般不识时务,孙可望又不是精忠岳飞,当然要给他们一顿毒打。】

  【永历五年二月,孙可望派人到南宁“护驾”,将南明君臣统统控制了起来,又将之前反对封他为秦王的大臣杀得一干二净,几乎沦为孙可望傀儡的永历皇帝再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得不封他为秦王。】

  【一年后,被清军逼得逃无可逃的永历皇帝投奔孙可望,成了个彻彻底底的“囚徒”。至此,大西军与南明朝廷终于“不分你我”,建立了“抗清联合统一战线”!】

  【——反攻的号角已经奏响!】

  【——以“定国安邦”为名的男人走上了历史舞台,将抗清的怒涛推上了高潮!】李定国终于再次现身了。

  被仙人盛赞的男人,该是何等风采?众人翘首以盼。

  【永历六年四月,李定国进军湖南。】

  【早在一年前,孙可望便派冯双礼由黔入湘,攻占沅州,与清续顺公沈永忠对峙。李定国的到来打破了持续近一年的僵局,一场大战下来,清军近乎全军覆没,沈永忠求援无望,被迫北遁,一路逃到岳州,而明军趁机攻城略地,收复失地,短短两个月,便将湖南大部分州县尽数收复!】

  【这份战果并未让李定国满足。】

  【他将目光投向盘踞桂林的孔有德。】

  【作为三顺王之首,早在崇祯六年,孔有德便率军投降后金,还为后金带去了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及匠人,罪莫大焉!】

  【多年来战功赫赫,早养成了孔有德骄横的心性,与他有隙的沈永忠在李定国手中丢盔弃甲向他求援时,他完全置之不理。】

  【然而,当李定国来到他的地盘,如飓风般歼灭全州清军,杀死全州守将,一举攻克全州,收到消息的孔有德终于坐不住了。他亲率军队直奔严

  关,企图扼险拒守,却被李定国打得满头是包,狼狈而逃!】

  【李定国紧追而来,率军包围桂林。】

  【四日后,桂林城破,纵横疆场十余年的定南王孔有德心灰意冷,绝望自尽!】【而李定国踏着他的尸骨名震天下!】

  火焰熊熊燃烧,只见镜中披头散发的孔有德哀叹一声,一把火将其掠得的珠宝付之一炬,他的妻子则一根白绫了结了自己,只惨笑着给儿子留下最后一句遗言:

  “苟得免,度为沙弥。勿效乃父做贼一生,下场有今日耳。”镜头逐渐拉高,将桂林城囊括在内。

  只见李定国率领的大明军队浩浩荡荡开进城中,如猫抓老鼠一般,将城中所有屈膝投靠清廷的大明降臣统统生擒活捉。

  其中包括一个老熟人,他的名字是陈邦傅——顶在他头上的这三个字让大家一下子就将此人与不久前的火柴人对上了。这不就是那个假传圣旨,封孙可望为秦王的南明庆国公吗?这才几年,就变成满军之臣了?

  【值得一提的是,陈邦傅父子被押送贵阳后,孙可望亲自下令剥皮擅草,一个叫李如月的御史却上疏弹劾孙可望“擅杀勋爵”,永历皇帝留中不发,他却不依不饶将抄写的奏疏交给了孙可望的手下,简直是找死。】

  【孙可望果断成全他,让他享受到了与陈邦傅父子一般无二的待遇——若当时南明朝廷都是这等官员,无怪乎灭亡!】

  ???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李如月顿时败坏了大家的心情。原本看李定国高奏凯歌,众人正热血沸腾,如今却仿佛一盆冷水都能浇下,珍馐美味之中却吃出了一只苍蝇。

  平行时空的历代朝堂上,眼看周围的武将望向自己的眼神都不对劲了,尤其是汉唐时期的文官,他们心头郁卒无比,只觉自己的名声都脏了——不不不,我们不一样!不是所有儒生都是这个德行的啊!

  对于李如月的行为,他们只有一句话可说: “求仁得仁,夫复何求?”

  ——自取死路,怪得谁来?

  水镜中的镜头再度转到李定国身上。只见他坐镇桂林,派出兵马四处扫荡。一幅虚幻的地图以它为中心缓缓向着四周展开,原本被清军占领的一座座县城又被重新染上了属于大明的色彩,令人心潮澎湃。

  【八月十五,李定国收复梧州,一举收复广西全省,取得了空

  前辉煌的战果!】

  【他本可稳定广西,继续扩大南明控制区,却收到孙可望的调兵令——原来,明军的连番胜利令顺治皇帝大为震惊,敬谨亲王尼堪已经统领八旗精兵南下,就在赶往湖南的路上。于是,孙可望赶紧派李定国率军北上湖南,以应对南下的尼堪大军。而他这一走,桂林顿时被清军重新占领!】

  说到桂林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镜中人不禁叹了一口气,语气中染上了几分遗憾。

  【南下湖南的尼堪才走到半路,就收到孔有德兵败身死的消息,立刻调转方向直奔广西,日夜兼程抵达衡州府,与李定国的军队迎头相撞,便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李定国假装不敌,不断诱敌深入,彻底将尼堪骗入了事先设下的包围圈。】

  沙尘飞扬,旌旗招展。随着李定国一声令下,但闻镜中杀声震天,早就埋伏好的明军一拥而上,将清军杀得四散而溃。

  【曾经攻破南京,俘虏弘光皇帝的敬谨亲王尼堪在混战中一命呜呼,魂归地府!】

  &34;好!&34;

  &34;彩!彩!彩!&34;

  无需更多言语,街头巷尾,最简单的欢呼声已足以表现无数人对他的狂热赞美。

  平行时空的张献忠更是大吃一惊。

  他先看孙可望,又看李定国,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两个养子都如此了不得。尤其是李定国,简直

  已是明末第一军神了。

  这让他不禁发出了自豪的笑。

  &34;好!干得好!咱儿子就是有本事!&34;

  【不到半年,先诛定南王孔有德,又灭敬谨亲王尼堪,李定国以辉煌的战绩打破了清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连顺治皇帝都因此发出悲叹:“我朝用兵,从无此失!”】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更是不吝盛赞:&34;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34;】

  【从此,李定国的名字,成为了盘旋在清军头顶挥之不去的噩梦,无数抗金义士追随的旗帜。满清铁骑在他的兵锋之下颤抖,汉民百姓视他为收复河山的希望!】

  镜中人的声音慷慨激

  昂,镜外的看客却纷纷点头,并无几人出声反驳。即便是历代名将,如霍去病、岳飞,都目露赞赏之色: “安邦定国,名副其实!”

  李定国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倒不足以震动他们,但对方在明末那个特殊时期的意义却无人能替。试想当满清铁骑踏遍河山,却有这样一个人横空出世,向世人宣告,清军不过如此,该是如何鼓舞人心?

  这样的人,如何不值得世人敬仰?

  【无数人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以为复兴大明自今日起,后方却闹出了幺蛾子。】

  【——李定国取得衡州大捷之际,孙可望亦在湖南亲自指挥军队攻克辰州,大获全胜。这对兄弟本该戮力一心,扩大战果,奈何孙可望器小易盈,一心凌驾于众人之上。】

  【自称国主的他,一向将永历帝朱由榔、安西王李定国,与抚南王刘文秀三人视作有可能推翻自己统治的最大威胁。尤其是后两者竟然一直与朱由榔关系密切!】

  【此次出兵反攻,明军本是兵分两路。刘文秀收复四川后,又在保宁轻敌受挫,孙可望便趁机夺了他的兵权,发往云南闲住。谁知又听闻李定国连歼二王,复地千里,孙可望更是妒火中烧,甚至密谋除去李定国,又何谈挥师北上,收复河山?】

  【最终,收到消息的李定国引军西走,撤入广西,与孙可望分道扬镳,再不相见。天下人期盼的“复兴大明”成了一场空!】

  &34;功败垂成啊!功败垂成!&34;&34;孙可望怎么突然来这么一手…&34;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众人大惊失色。

  方才还在夸赞养子的张献忠立刻竖起眉毛指指点点: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大事未成先起了内讧,事情就办不成了。&34;

  孙可望羞愧地低下头,一方面不敢相信自己未来的作为,一方面内心悄悄腹诽。……说的好听,您当初不也是和罗汝才闹翻了吗?无论众人如何失望,孙可望与李定国的分歧已成定局,镜中盘点继续——

  【分道扬镳后,为避免与孙可望继续发生摩擦,李定国将战略目标锁定广东,同时,他也找到了一个新的合作对象——活动在福建一带的抗清义军郑成功所部。】

  【郑成功是何许人也?郑芝龙之子郑森,被隆武皇帝赐予国姓,名曰成功。郑芝龙降清,惟他不肯投降,从此起兵抗清。】

  【既然与孙可望恢

  复湖广并力东进的计划彻底落空,那就与郑成功共谋大业。李定国想得很好,现实却不如预期。由于郑成功误期,第一次进攻广州以失败告终。不久后,李定国挥师二十万,再攻广州!】

  【这一回,他在战前进行了详细的部署与安排,并多次派遣使者与郑成功沟通,商定出兵时间。大军一动,果然势如破竹,一路直逼新会,欲与郑成功会师。意外却接二连三降临,先是李定国本人生病,一度无法亲临前线,其次是郑成功再次失信,迟迟不见踪迹,无可奈何的李定国只能亲率大军猛攻新会,围城三月之久!】

  【李定国苦等的郑成功没有出现,清朝援军先到了,激战过后,明军大败而走,一路撤回广西,本已收复的失地重新落入清军之手,李定国的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而他复兴大明的愿景,亦再度落空!】

  明太祖朱元璋连吃两颗护心丸。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许多人都要骂出声了:起起落落起起落落,这南明史真是搞人心态!

  转念一想,仅仅是旁观者的他们都被搞得心态崩了,如此失望,置身其中的李定国又该是何等的心情?失望了一次又一次,究竟是什么还支持着他一直坚持下去?

  有人不免责怪总是失期的郑成功。

  &34;孙可望有其私心,郑成功难道就没有私心?两次失期未至,意欲何为?&34;

  &34;南明嘛,内斗老传统了。”有心思细腻的人一口道破郑成功的顾虑, “他当初支持的应当是隆武皇帝,也就是唐藩,而李定国支持的是永历皇帝,也就是桂藩,一旦双方联合抗清,彼此之间如何处之?若奉永历为主,论地位,他绝不可能高过李定国,更紧要的是,性命安危也很难说。&34;

  须知,大明并不是没有这样的先例——于谦一腔赤诚,最终却死在他拼尽全力保卫的京城。由此可见,站队才是最重要的。

  &34;唉!&34;众人深感惋惜。

  只能说明朝的党争和倾轧无处不在,大明都完了,这一套腐朽的东西却没有亡。&34;李定国的一腔期许,终是付诸东流!&34;

  【败逃而回的李定国来不及继续部署抗清,就收到了永历皇帝传来的密旨。原来是孙可望已经迫不及待要自立为帝了。宛如惊弓之鸟的永历皇帝只能寄希望于李定国,而李定国没有

  辜负他的期待,收到消息便率军而至,将永历皇帝成功救出。】

  【永历十年,李定国迎永历皇帝入云南,李定国受封晋王、刘文秀受封蜀王,南明朝廷本还想与孙可望和解,天真地希望后者能够甘心就范,却不知独揽大权多年的孙可望已经心态失衡,岂肯俯首称臣?】

  【永历十一年,孙可望举兵十四万,讨伐云南,正式与南明朝廷决裂,结果却是兵败而逃,众叛亲离,沦为丧家之犬!】

  【走投无路之下,孙可望作出了一个令他晚节不保的决定——降清!清廷大喜过望,为表重视,

  大张旗鼓封他为义王!】

  【且不论华夷之分,想当初孙可望统兵十万,坐拥云南之地,欲求南明一秦王封号而不可得;而今孙可望兵败如山倒,身边仅剩数百人,甫一降清,便被封王。如此鲜明惨烈之对比,清廷之所以得天下,明廷之所以失天下,其中似乎可见一斑。】

  【既然获得如此高的待遇,孙可望自然也得为新主子卖力——于是,他拿出众多永历朝廷机密情报,又献上了滇黔地图,还与洪承畴一起,特意挑选出一批熟悉湖南、广西、四川、云贵地理的向导,甚至帮助清廷招降纳叛,可谓不遗余力。】

  【这时的他岂会想到,当满清势胜而南明势衰,身为叛徒的他也就失去了价值,当未来的他好不容易找到失散的弟弟,想借助政府驿传全家团聚,都要饱受弹劾,区区借债取利,便要被皇帝下旨训斥,最终不得不上疏辞去他的义王封爵和册印,就连他的死亡,都晦涩不明绝非善终?】

  &34;降清?孙可望居然选择降清?!&34;

  这一下可是大出众人预料。

  之前孙可望的所作所为都情有可原。无论是请求封王,还是架空永历皇帝,甚至出于忌惮防备排挤李定国……站在他的立场,他的所作所为,众人都可以理解。

  降清,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原谅!

  叛国叛族,天下人尽可诛之!

  更何况他投降之后还如此卖力为新主效劳,俨然又是一个吴三桂、洪承畴!一时间,无数人谩骂出声。

  平行行空,尚未降清的孙可望得知未来不得善终的结局,整个人当场破防。“降降降,降个屁啊!老子要抗清!”

  ——只看仙人对李定国的高度评价,想必接下来众多汉民百姓都

  会汇聚到后者的旗帜下,既然如此,为何不能一试?

  ——做个不得善终的叛徒遗臭千古,还是拼死一搏光耀千秋,似乎并不难选。而年轻的孙可望已经呆住了。

  此时的他同样不能接受未来自己的选择,只想要当场将那个孙可望开除出籍!在张献忠和李定国等人的注视下,他指天发誓: &34;咱要是降清,叫咱不得好死!&34;与此同时,镜中的孙可望俨然已经成为满清的忠实走狗,此情此景,何其荒谬。

  【孙可望降清,南明局势大变,李定国一跃而上独掌大权。但战场上用兵如神的他却于政事上捉襟见肘,此外,他的胸襟略有不足,不能做到对自己的部队和孙可望的旧部一视同仁,也无法与昔日的兄弟刘文秀携手共进,以至后者竟郁郁而终。复兴大明的重担,从此压在李定国一人肩头!】

  镜中夕阳欲坠,将李定国的身影映照得格外孤寂。偌大的江山宛如不可名状的巨山,其阴影将他的身影彻底笼罩在下。

  他背负着这座巨山缓缓前行。

  沉郁的暮色中,镜中人幽幽吟道:

  &34;凛凛孤忠志独坚,手持一木欲撑天。磨盘战地人犹识,磷火常同日色鲜。&34;

  【当清军三路南下,席卷而来,李定国已成为南明最后的擎天之柱,他只能目送永历皇帝逃向蜀地,孤身抵抗满清大军。】

  【逃往蜀地的永历皇帝做了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换了个方向逃向缅甸。李定国也在做他这辈子最擅长的事——征战沙场。】

  【尽管奋力搏杀,可大势之下,昆明终究失陷,李定国在清军的追杀之下一路直达磨盘山下。见此地地势特殊,他心头一动,停下脚步,决心与清军殊死一搏!】

  【李定国料敌于先,设下三道埋伏。志得意满追击而来的吴三桂果然中招,不知不觉已经陷入两

  道埋伏,一旦过了第三道埋伏,等待清军的将是“山巅举炮,首尾横击”!】

  【就在这时,明光禄寺少卿卢桂生却突然叛变,将埋伏悉数相告,吴三桂立刻下令前锋后撤,蓄势待发的明军只能开打。一场精心准备的伏击最终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惨烈厮杀,双方都死伤惨重,尸体漫山遍野!】

  【不久后,李定国率残部转入滇南,病重而去,奋战一生的理想终成梦幻泡影。】

  【

  李定国身死的那一刻,南明的灭亡便已注定,相较于只会逃跑的永历皇帝,晋王李定国才是后人心中复兴大明的希望。】

  【世道不公,他揭竿而起,反抗大明统治;满清入关,他奋战至死,只为收复河山。半生反明,半生抗清,两厥名王,天下震动!奈何壮志未酬,山河易主,千百年之后,后人读史,岂不惜之叹之?】

  【未逢明主,不得天时,徒之奈何?】

  咚!咚!咚!

  接连不断的丧钟之音敲响,水镜之中一切画面迅速淡去,白雾聚拢又散开,再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赫然是一方古老祠堂。

  &34;老草坡前草树香,磨盘诸将墓堂堂。残碑读罢呼雄鬼,生死都从李晋王!&34;

  【当李定国在磨盘山殊死相搏,当郑成功、张煌言、李来享为复兴大明出生入死时,永历皇帝已抛家舍国、背井离乡!】

  【直到两年后,吴三桂领兵进入缅甸,这位南明天子才被俘回昆明,得遭缢杀。】

  【而此时,李定国早已病逝,郑成功退守台湾,张煌言心灰意冷隐居海岛,两年后被满清所获,他面无惧色,坦然受戮!】

  【巍巍大明,彻底覆亡!】水镜之中映照出一方血腥的刑场。

  四周皆是剃发易服之人,唯有张煌言依旧着汉人衣冠,他举目四望,长叹一声。&34;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