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4 章
作者:小时你个渣渣      更新:2022-04-13 14:06      字数:11436
  崔义之来的时候, 叶芷清和风清正要吃暖锅。

  在下大雪的天里,坐在暖烘烘的内室, 吃上一锅热乎乎的火锅, 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

  而且今年因为叶芷清在上林苑建了个玻璃暖房, 暖房里不少反季节的果蔬也被送了过来, 这暖锅就又比以往更丰盛不少。

  在知道崔义之拜访后,叶芷清和风清相视一眼, 想了想这暖锅实在不好移动,叶芷清干脆叫魏紫去把人带到正院来。

  “姚黄, 你去让厨房把所有的吃的再送份过来。知会完,你们就自己先吃火锅去,这里不用留人没事。”

  “好嘞。”姚黄爽脆地应了一声, 立即去了。

  一刻钟左右, 崔义之到了。

  他一身雪扑扑的,看来外面雪还挺大。

  魏紫帮他将外面的裘衣取下挂上后, 就离开了这里。而崔义之看着中间桌子上摆着的盘盘碟碟, 也算明白为何自己会被迎来正院了。

  按道理来说,一般迎接客人都在外院, 能来内院的,大多都是关系极为亲近之人。而他和贤王夫妇的关系, 似乎谈不上“亲近”二字。

  “崔大人来了?请坐。”风清表情不喜不怒,仍旧和寻常上朝时一样,淡漠而疏离。

  “多谢王爷、王妃。”崔义之非常配合的在下首坐了下来。

  “你赶上了好时候,”叶芷清好像不知道他们两之间的关系, 笑道,“正好上林苑把暖房里的菜蔬送了过来,我们正要品尝呢,你就到了。”

  崔义之扫了一眼,确实很多只有春夏才有的东西。

  “下官这回确实走运。”

  “那走运的崔大人,今日来找我们夫妇是为了何事呢?”叶芷清率先涮了一卷羊肉。

  别看胡妈妈体型笨拙,但是这刀工相当精湛,从这切得轻薄的羊肉卷中就能窥见一斑。

  羊肉在沸腾的暖锅里不过几瞬的时间就熟透了,再放到酱碟里一蘸,搭配鲜美的酱汁,一口包下,异常满足。

  “自然是为了下官妹妹的事。下官此次前来,是希望贤王妃能出手相助。”崔义之站了起来躬腰道。

  “这事是归三司管,我目前只是司农寺的一个小吏,又如何能帮忙?”叶芷清道。

  “这点王妃您不用担心,杨大人那边已经同意您在刑部担任此次和离案的差使。”崔义之道。

  叶芷清有些意外,但仔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

  崔义之为了他的妹妹,什么都豁出去了。如果杨道应还要阻止的话,这无异于亲手把崔义之推开。

  “既然崔大人你都已经准备好了,我再推辞,也说不过去。”这意思,也就是答应了下来。

  “多谢王妃。”崔义之眼底如释重负。

  “现在正事说完了,可以安心享用美食了吧。”叶芷清道,“这些食材为了我们跨过季节的限制,我们可不能辜负了它们。”

  崔义之的到来,算是提前通气。

  大年初四,建德五年第一次大朝会。

  在这么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上林苑把已经成熟了的良种当做祥瑞,连带着盆一起送入了宫中。

  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叶芷清亲自将良种一点点挖开。

  经过叶母和徐妻精心养护的豆薯没有辜负她们的期望,当初的一枚土豆被分成三块种入,如今一连串的豆薯被成串的挖出,最后竟然堆了一小堆。

  叶芷清为防止说造假,特地先清除周围的泥,豆薯周身的须络都尽量保存着。

  这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面对产量如此之多的良种,所有的朝臣都忍不住往盆里瞅。

  他们的怀疑已经被事实打消了一大半,剩下的就是这东西如果真的能吃,那对百姓们来说,这确实是大功一件。

  “当初不是说只有一枚良种,为何我们见到的三株?”有人问。

  “钱大人你有所不知,这良种虽然只有一个,可是却能分成好几个小块。只要每一块上面有芽孔就行。”叶芷清解释道,同时还拿了最大的一块豆薯出来,“比如说这枚豆薯,上面的芽孔不少,能够分成六七块种苗出来。”

  “按你这么说的话,那这次收获的这些,岂不是能种一小块地?”

  “应该差不多。”叶芷清道,“不过在这之前,这东西究竟能不能吃,微臣还要继续给诸位大人们验证一下。”

  说完,叶芷清叫旁边伺候着的宫侍把最大的那块豆薯放进大殿中的火盆里。

  “等下,”一直存在感都比较低、五位辅政大臣之一的沈老出言阻止道,“这个太大了,换个芽孔少的小些的就成。”

  叶芷清差异地看了眼沈老,顺从的换了另外一枚只有婴儿拳头大小的豆薯。

  本来在烤豆薯的过程中,大家可以继续议事。只是沈老道:“再大的事,也没有良种重要。良种若是能成,事关天下万民和千秋百代。此事在前,我们多等等又何妨。”

  于是,大殿里稍微等了一刻钟左右。

  此时,伺候着的宫侍也悄悄去取了一些银勺过来。

  豆薯熟后,叶芷清等稍微凉了一些,便亲手掰了一小部分下来,第一个试吃。

  在她试吃完毕后,见她没有半点异样,另外一半豆薯这才由宫侍验毒后,再送到幼帝的面前。

  幼帝用银勺品尝了以后,接着再是两位太后和五位辅政大臣。

  在他们试完之后,幼帝道:“这良种唯道软糯,口感极佳,产量又如此之高,确实担得起‘良种’二字。”

  幼帝夸后,辅政大臣们跟在后面也是一通夸。

  对他们而言,良种在产量如此高的情况下,味道还能如此之好,已经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若是百姓们都能种上的话,赋税应该不至于变成猛虎。

  “良种如此优秀,这给天下百姓带来良种的功臣可得好好赏赐才行。”幼帝道。

  这话众臣没有异议。这种功绩,必然会青史留名。他们如果阻拦,这估计得被骂一辈子。

  于是,叶芷清一行人,包括上林苑苑守,都得到了嘉奖。

  除却金银布帛的赏赐之外,几乎所有人都提了一级,叶芷清提了两级,变成从七品上林苑令。

  虽然职位范围还没有从上林苑离开,但是职位已经是苑守之下,相当于上林苑三把手之一。

  “谢主隆恩。”叶芷清等人跪谢后,退出了大殿。

  他们品级太低,大殿之上没有他们的位置。

  出了大殿,上林苑苑守满脸喜色的对叶芷清感谢道:“这次微臣都是沾王妃您的光。”

  他做的事情并不多,只是处处给行方便,不想得罪人罢了,没想到临到晚年,竟然还能因为这事再进一步。

  “这话可不对了,如果不是苑守你处处行方便,良种的事也不可能顺利。陛下此次论功行赏,这都是你该得的,谈不上什么沾不沾光。”叶芷清笑道。

  她一直觉得,想要做好一件事,光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有时候有些人做好份内的事,那就是最大的帮忙。

  苑守心中快慰,他自己心里也清楚最大的功劳来于谁,但这不妨碍他同时为自己看人准确而自得。

  “那王妃可愿今天中午赏个脸,微臣想做东请大家吃顿饭。”苑守道。

  “行啊,这么大的喜事,也确实要痛饮一番。”叶芷清没有拒绝。

  他们两人出宫后,宫外徐远志夫妻两个正等着。

  不是谁都能够进宫的,这次良种,只叶芷清和苑守出面献上,其他人则入宫的资格都没,只能在外面等候。

  见到叶芷清出来,徐妻用力一拍丈夫胳膊,“快!王妃他们出来了。刚刚交代给你的话都记住了吧,无论什么结果都要请客。”

  徐远志揉了揉被拍得发疼的胳膊,面不改色迎了上去。

  “王妃,良种……”

  “良种很好。”叶芷清看着他笑道,“你们的差事办得很好,陛下龙心大悦,赏了不少好东西给你们。另外,你和令夫人官升八品,成为上林苑丞,以后专门负责良种事宜。”

  听到这话,徐妻不如捂住了嘴,眼里满是惊喜。而徐远志却直愣愣的,一时间竟然不知该做何表情。

  还是他的妻子在旁边踹了他一脚,他才反应过来,道:“下官在清风楼订了宴席,还请叶大人和苑守大人赏光。”

  徐妻也跟着道:“叶夫人下……下官已经让人去请了,现在应该已经到了。”

  “你们原来都已经安排好了,那我却之不恭。”叶芷清心情也很不错,对于同事之间的聚餐,她还是挺期待的。

  苑守则有些懊恼道:“徐大人你想的比我周到多了,我本来还想今天中午我来请客呢。”

  “苑守大人又何必着急,暖房的工匠们也是功臣,不如让他们一并过来,你和徐大人一起请客好了。”叶芷清道。

  工匠们并没有得到赏赐,不过他们有建造暖房的手艺,想来接下来应该不愁外快。

  清风楼的一座宴席变成了三桌,工匠们在知道徐夫人也跟着升了官之后,不免多打听了几句。

  “这女子也能当官的话,老许你也能让你女儿来试试了。”有人道。

  叶芷清在旁边听后,不免注意了一下。苑守是个惯会察言观色的,知道她对这事有兴趣,当即在旁边解释道:“许师傅是漆匠,家传的,拿手绝活就是漆制的好,宫中大殿的不少刷漆的地方就是许师傅他们家做的。到了这许师傅这代,一直没个男丁,家里只有女孩儿。

  许师傅本想收徒,将衣钵传承下去,但是他的小女儿在制漆方便却很有灵性,比起许师傅收的徒弟都要好。许师傅回头退了,他这个位置现在还没确定留给谁,正考虑着呢。”

  叶芷清又看了眼隔壁桌喝酒的老头,微微颔首,没插手这事。

  酒酣宴畅之际,外面来了人。魏紫也在席间,她知道后,先悄悄去了外面。

  没一会儿,她再次进来,趁着大家在聊天的时候,在叶芷清耳边低语道:“姑娘,杨阁老派人来请您过去。”

  杨阁老,杨道应?

  叶芷清心知,崔义之的事看样子也是今天一并到了。

  “我知道了。”叶芷清道,然后对苑守等人道:“府中临时有事,我得先走一步了,诸位还请尽兴。”

  苑守忙道:“叶大人您放心,这些客人都交给下官,您尽管忙去吧。”

  徐妻也道:“叶夫人我们会安全将她送回府的。”

  叶芷清这才朝着他们点点头,带着姚黄魏紫走了。

  出了酒楼,来接她的马车,叶芷清长长出了口气。

  崔义之说是求她出手相助,相应的也是在给她机会。这件事若是处理好了,会是另外一个惊喜。

  ……

  马车到刑部之后,叶芷清被领着去了办事处,一进里面,杨道应正在看着卷宗。杨道应两侧,七八个官吏都坐在那,看他们的身上的袍服,大多品阶不低。

  “下官见过诸位大人。”叶芷清现在只是从七品小官,但她同时又是超品外命妇,除却圣人和太后,面见其他人都可以不用行大礼。

  杨道应手里卷宗未放,眼皮掀起看了面前的人半晌,才道:“叶大人来了,请坐。”

  话音落下,旁边已经有大员给叶芷清搬了椅子。

  在边上看到这一幕的小吏们不由咋舌,他们这是连搬椅子的资格都没啊。

  见叶芷清坐下后,杨道应就开门见山,“叶大人应该知道恭王妃和离一案的事吧。此案崔侍郎力荐叶大人为辅审,不过本官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担起这个职责,所以有些考核就很有必要。不知叶大人你可否准备好了?”

  杨道应的三角眼总免不了给人一种阴恻恻的感觉,叶芷清觉得他管着刑事,也不是没有理由。

  “下官已经准备好了。”叶芷清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事实上,从恭王妃第一次请旨和离时,她就已经在准备着了。

  想要沾手这事,最起码的《大周律》肯定要过关,再接着就是一些经典案例得要剖析清楚。前面的,需要她自己去奋斗,后面的有风清在帮着,也算是勉强过了关。

  她不是全能型的人才,又是半路出道,在这方面做不到专业,不过料想杨道应应该不会过分为难她……

  “那就好。在场一共九位大人,一人出三道题,你只要答对一半,本官就应了崔义之的请求。”杨道应道。

  “是。”

  ……

  与此同时,崔义之正在自己的桌案前办公。

  他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很多事情要和新人交接,因此分外忙碌。

  前来交接他的官吏见他如此,不由提醒他道:“杨阁老已经在考叶大人了,崔大人你也不去瞧一瞧?”

  “没什么好看的。”崔义之手里动作不停,“谁都知道,叶大人是我求来的。她既然答应了我,那肯定会尽力而为,我又何必多此一举。”

  “崔大人很信任叶大人哪,”那人道,“不知情的人,还真不会想到你们其实是生死仇敌。”

  崔义之将手里的卷宗往那人面前重重一放,道:“这些都是我整理出来还未解决的案子,以后就辛苦赵大人你了。还有,我算是有些明白为何大人你在刑部这么久都还没挪过位置了,非黑即白、是敌非友,大概只有未出世的年轻人才会这么单纯吧。”

  那人被怼的一时说不出话来,气氛瞬间冻住。

  将手里的事情大概交接完之后,崔义之朝着外面走去。

  刚出门,外面就有小吏过来通风报信:“崔大人,叶大人那边通过了。”

  九个人,二十七道题,答对一半就算过。这会儿问题其实还没问完,不过叶芷清已经对了十四道,那后面答不答都已经过了。

  “真的?”崔义之当即塞了笔银子给那小吏,“辛苦了,去喝点酒暖暖身子。”

  “好的,多谢崔大人。”小吏笑着退了下去,而崔义之则往官衙办事处快步走去。

  等他到时,杨道应正带着人离开。崔义之避到了一边,心里却是涌出一抹难言的感激。

  杨阁老对贤王不喜,他若是非要阻止叶芷清手伸到刑部,那今日的考核就不会怎么顺利。

  但是杨阁老却还是退了一步,愿意帮他一把。这份情,他无论如何,都会铭记于心。

  “人已经走远了。”叶芷清双手揣在兔毛兜里,走到崔义之的面前提醒道。

  崔义之站直了身体,见影壁处果然无人后,这才又对叶芷清道:“我妹妹的案子,还请叶大人多多费心。”

  “我只能尽力而为,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准备一笔银子。”

  崔义之不解:“怎么?”

  “回头你就知道了。”叶芷清道。

  ……

  和离案放在三天后的下午审,主审叶芷清也见过一回,那是一位和杨道应有相同气质的老头,看面相挺刻薄的,脸上也没什么多余的表情,“刻板”两个字写在脸上。

  回到家后,叶芷清问风清对这人了解有多少,风清印象也不深,“据说这人几乎没有办错过案,因为他只严苛的按照大律来。”

  “看来确实是个非常古板的老头。”叶芷清有些头疼道。

  次日,她亲自去了一趟恭王府。

  和贤王府的生机勃勃不同,恭王府要萧条很多,不仅仅是府邸上的,里面的下人也给人一种疲懒之态。

  “让你见笑了。”恭王妃自嘲道,“在这种地方,留下来都是在熬日子,所以请不要怪他们。”

  “我明白。”叶芷清道。

  毫无希望地活着,无异于行尸走肉。

  “去我院子里吧。”恭王妃道,“昨夜又下的雪,我刚采完梅蕊中的新雪,你就来了,这茶和该是你的。”

  “那我却之不恭。”

  恭王妃的院子距离正院不远,和院子外面相比,里面又是另外一个世界。

  枯藤制成的秋千上堆着雪,旁边的石桌上还放着棋盘。角落里的竹子被砍了些许,变成了屋檐下的竹帘。

  进了屋,桌子上摆着玉石鱼缸,里面有几尾游鱼正吐着泡泡;桌案的一侧,放着半人高的美人壶,里面插着半开的梅枝。

  “恭王妃过得雅致。”看到这一副景象,叶芷清就觉得,就算没有和离成功,恭王妃也一样会过得很好。

  “不过是闲来无事,瞎折腾罢了。”恭王妃道,“不过我却没有想到,最后来帮我的人,竟然会是你。”

  她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有些复杂。

  当日叶芷清成亲,她去添妆,为这也是不想让那些珍宝落入让她恶心的人的手里。

  “这是崔大人的请求,我很难不动心。”叶芷清道,“你知道的,若是能得崔义之一个人情,或许将来我们能省下很多麻烦。”

  见她谈到哥哥,恭王妃的眼睛里有一丝落寞,“听说我哥哥他上元节后就要离开京城了?”

  “对。这一去,少说得五六年回不来。杨阁老也是想磨练他,这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唯一不太好的,可能就是你们兄妹得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相见了。”叶芷清道,“当然,你若是能从这牢笼里离开的话,你跟着他一起离京,那就没有离别的烦恼了。”

  “我真的能离开这里吗?”恭王妃看着叶芷清道。

  “这就要看你有没有那个决心了。”叶芷清没给予保证。

  有些事情,总得要既得利益者去努力。

  “我觉得悬。”恭王妃不介意泼冷水,“两位太后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荒谬的事情发生,而周礼……他更不可能让他的陪葬品离开。这里被困着的人不止我一个,我只能庆幸自己没有被逼疯。”

  “所以你会请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崔大人是吗?”叶芷清道,“既然如此,那我觉得这件案子你也没有必要挣扎了。你既然愿意这辈子都被困在这鬼地方,那就被困着吧。自己都不愿意从井里爬出来,别人再用力用的如何。”

  说完,叶芷清茶也不喝茶,直接站了起来就要走,“今天这一趟我开始白来了,我们三天后再见。”

  恭王妃没想到才聊到一半,两人就话不投机。眼看着叶芷清离去,她竟然连挽留的借口都没有。

  请旨和离,她确实是因为哥哥。

  她想让哥哥过得轻松一点,至少有些事情他去努力了。

  但是,这当中真的就没她自己的一点私心?

  恭王妃坐在那久久没动。

  ……

  三日很快过去。

  这次和离案非同一般,因此案审的地方放在宫中内廷,圣人和两位太后都在,辅政大臣来了两位。其余的闲杂人等都不在,只有主审官和辅审官,以及崔义之。

  殿内,几乎不在人前露面的恭王也出现了——他坐在轮椅当中,脖子似乎没有力气,脑袋也往另外一边倾斜。

  看他这样子,别说是在人前了,只怕连活着都很费力。

  至于另外一位当事人恭王妃则一身素雅,和恭王距离有三步远,自从进殿开始,看都没看他一眼。

  案审开始之后,主审一直在问话,叶芷清身为辅审则始终一言不发。

  有时候主审也会询问叶芷清的意见,但是叶芷清都只表示“听大人你的”。

  她这态度,与撂挑子不干无异。其他人什么心思不说,两宫太后至少是满意的。

  在她们看来,叶芷清就算再能干,终归也只是个女人,不敢过分去触及底线。

  而旁边,崔义之在叶芷清始终一言不发之后,也渐渐变了脸色。

  他是希望叶芷清来帮自己一把,而不是让她过来白白浪费这个机会的。

  杨道应见状,问风清:“叶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难得他给个机会给崔义之,叶芷清如此不靠谱,他自然也心生不悦。

  风清却道:“叶大人似乎并没有违规的地方。”

  杨道应这才作罢。

  ……

  此时此刻,内廷的动静也牵动着京城所有人的心。

  这件和离案说起来还是正儿八经的第一件诉讼和离案。

  半年前,大家只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一个女人怎么这么大胆,在丈夫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违背先帝旨意,提出和离。

  半年后,这件事变成一桩案子被送到刑部案审,虽然只隔了半年时间,但是这其中的一些含义却已经悄悄改变了。

  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已经成了真,外面的那些男人们还在大放阙词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不忠不孝。

  但在私下里,已经有不少大娘小媳妇都聚在了一起,默默的一起等待消息。

  “你们说,恭王妃会和离成功吗?”

  “很难吧。”

  “很难也不可能对么?”

  “是的啊。”

  “但愿能成功才行。”

  “……”

  这些声音非常的小,想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谁也不能怀疑她们心中的期待。

  上林苑,徐妻和叶母也在聊着这个事。

  “也不知道案子审得怎么样了。”徐妻道。

  叶母正在暖房里拔着草,“谁知道呢,但愿能成啊。”

  她们都是女人,只有女人才能体会女人的苦楚。

  这份苦,和身份地位无关。

  ……

  内廷。

  大殿里,恭王妃每听主审官说一句话,脸色就苍白一分。

  她一直都觉得自己想要脱离恭王府,没有半点机会。可是见到叶芷清直接放弃,心里却没有来的生出一股愤怒。

  这股愤怒在触及到周恭那冷酷的眼神时达到了顶峰。

  “……恭王妃,和离是你自己的意愿吗?”主审官此时恰好道。

  恭王妃听到时,愣住了。

  这是她自己的意愿吗?

  如果是以前的话,她绝对毫不犹豫的承认,这就是她的意愿。

  可现在,这份承认却有千钧重。

  是她的想法吗?

  恭王妃缓缓抬起头,她见到前方叶芷清正在冷眼看着她。

  那清亮的眼神把她照的无处遁形。

  她之所以请旨和离真的只是因为哥哥?不……她是为了她自己。只是她一直都不愿意承认罢了,所以用哥哥来当借口。

  “恭王妃?”

  “是!”恭王妃盯着叶芷清的眼睛道,“是我自己想要和离。我已经受够了被关在牢笼里的日子,我要与恭王和离。”

  上方,叶芷清听到她这回答后,终于笑了。

  “主审官大人,”叶芷清开腔道,“婚姻之事不可强求。恭王妃想要和离,就代表他们夫妻的情谊已尽,强行挽留,也只会让这一对佳偶变怨偶。若是让昔日的夫妻反目成仇,那可就本末倒置了。”

  “叶大人,先帝旨意难道你要违抗?”此时圣昭太后开口道。她语调不阴不阳,但显然情绪不太好。

  “回禀太后,”叶芷清朝着上面弯腰道,“这和离一事,既然已经成了案子,那一切就得按照大周律来,不能以个人的意志改变。若是一切都按照先帝旨意来的话,那今日完全没有廷审的必要了。”

  圣昭太后语气一凝,脸色大变:“那按照你的意思是,圣人的金口玉言也都改变是吗?”

  “太后,”主审官此时也开口道,“微臣以为叶大人说的对,若是所有的案子都以圣人都意志结束,那今日的廷审也就十分可笑了。同时,大周律法又以什么来让人信服?”

  “微臣附议。”杨道应和风清一同站起来道。

  两位太后被他们这一番表态给气得浑身发抖。

  说什么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这是在削皇室的话语权。连圣人的金口玉言都能改变,那她们的懿旨以后还会有谁去听?

  可偏偏眼下她们反驳不得,不然等一下她们面对的就不只是两位辅政大臣了。

  圣端太后咬紧了牙关,道:“继续廷审吧。”

  “遵旨。”主审官应完,又侧回了身,对叶芷清道:“按照大周律来说,和离必须得要有放妻书才行。”

  “如果恭王会写放妻书的话,那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案子了。”叶芷清道,“正是因为双方里的其中一方无法继续和对方过日子,所以才要请旨和离。这一点在律法上没有完善,是掌管刑法的人的失误。”

  这一箭扫射的有些远了,不过主审官却陷入了沉思。

  叶芷清继续道:“婚姻是夫妻两人之间的事,其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外人都无法知道。但是若其中一方已经无法忍受到和离的地步,甚至因为这件事而要案审,那就代表这段婚姻已经裂开了。强行让两个无法生活在一起的人继续生活,这只会造成更大的悲剧。非常不凑巧的是,据我所知,恭王妃因为此事,恰好有自勠倾向。”

  “什么!”崔义之惊得站了起来,他先是难以置信的看着妹妹,但接着脸上很快浮现出惭愧之色。

  至于其他人,表情没有这么丰富,不过意外却也都写在脸上。

  至于恭王妃本人,她见叶芷清一脸笃定的样子,不知为何,眼眶也跟着红了起来。

  “或许诸位以为,不守妇道的女子,就算是自勠也是活该是罪有应得。但是吧,人心情非常的复杂,当一个人有了自勠倾向之后,谁又知道她会走上什么样的绝路。

  俗话说得好,兔子急了还咬人,更何况是一个有手有脚有脑子还活生生的人呢。她会不会买通下人给恭王下毒,然后两人死在一起?又或者是再做一些其他疯狂的事情,反正她自己也没有了活下去的意愿,拉着别人陪葬,似乎也并不过分。

  只是这样子的话,因为一段不幸的婚姻,最后导致的是两条性命乃至是更多的人命。与其这样,下官以为,还不如在悲剧发生之前,让他们和离。”叶芷清道。

  主审官皱眉:“这些都只是你的猜测而已。”

  “并没有。”叶芷清说着,从自己带来东西里,取出厚厚一叠文信来,“这是刑部的一些案中,时间只是近两年,但是却有两百多宗杀夫自尽案。

  这里面的妇人无一是过得十分绝望,最后死的时候拉着周围的人垫背。这仅仅是近两年的时间,若是按照二十年来算的话,那肯定要翻十倍倍不止。同时这还只是在京城,至于其他的地方肯定更多。

  大量的人口死亡,这导致的问题会更大。相反的,若是这些妇人能够早一点得到解放的话,她们肚子里说不定已经怀了孩子。这些孩子就算一半是男儿,二十年后,也算能凑齐一支军队保家卫国。和离确实有弊端,但是我们不应该只看着这一点坏处,就无视那些更好的地方。”

  这些,其实是叶芷清有些夸大了。但是和离有利于人口增长,这是不争的事实。

  这个时代,因为战争损失的人口不少,特别是西部地方,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人口少的原因,而无法发展。

  主审官没有说话,他把这些卷宗全部拿了过来,又有小太监抱了一些区分给其他人。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只有翻卷宗的声音。

  下方,周恭见情况对自己不利,正要开口,却感觉自己的手被一寒。

  原来恭王妃不知什么时候靠近了他,手指甲正按在他的手背上。

  “和离成功不成功我都尽力了。”恭王妃淡笑道,“我早就知道,王爷你不想放过我。没关系,就算今天失败了,我明天还会继续。若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我确实不介意让你再痛苦一点。”

  周恭表情阴沉,“你以为就凭着这个,就能威胁得了我?”

  “你知道你的库房里还有多少银子吗?”恭王妃低声笑道,“怕是一百两都不够,成天也就只能是靠着内务府过活。但是我不一样,当初我带来的嫁妆,到现在都还好好的封存着。你说有了金钱的趋势,那些捧高踩低的下人,是愿意听你的话还是听我的?”

  周恭眼神一变,眼底又多了三分冷意。

  “不要用这样的眼神看着我,你不过是一个只能成天躺在床上的人,真要斗起来的话,你以为你能斗得过我?”

  此时此刻恭王妃眼神十分的可怕,虽然她的眼睛是在笑着的,但却十分渗人。

  她也想清楚了,既然走到了这步,不全力一搏,谁知道下次机会又在哪呢。

  “究竟想要怎么样?你自己看着办吧。”恭王妃说着,又重新远离了他。

  周恭还在惊魂未定,而上面主审官他们却已经把卷宗大概的看了一遍。

  主审官此时有些矛盾,和离其实并不成法,律法里也就只写了几句。很显然眼下这种情况,律法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想要判定也非常的难。

  “叶大人你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主审官道,“不过按照大周律法,需要放妻书才能和离,这点不容更改。”

  他要守卫的是律法的威严。

  “但是律法上面所写的情况并不符合当下,”叶芷清据理力争,“律法也不见得是面面俱到的,如果一切按照律法来的话,那岂不是会造成很多错案。”

  “那这么说,叶大人你是在质疑大周律了?”主审官阴冷的眼睛盯着叶芷清道。

  叶芷清大概明白,在这么一位老人的心中,律法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自己刚刚那一句话十有是激怒了他。

  但是,就算是21世纪,无论中外,都没有完全健全的法律,更别说在这个时代。

  “我不是在质疑,而且在提出疑惑。”叶芷清道,“大人,您在新部也已经待了这么多年了,难道所有的案子都能够找到匹配的法律吗?可据我所知,在你没有上任之前有不少案子,都是刑部的大人们通过人理判断的。眼下这个案子也非常特殊,大人您难道宁愿造成更大的悲剧,也都不愿意去完善律法吗?”

  就在两人僵持之际,歪着脖子的恭王突然开口。

  “我同意和离!”

  叶芷清当即扫了他一眼。

  “我愿意写放妻书。”周恭看着叶芷清,眼神带了些许的胜利,“我同意和崔氏和离。”

  他这么一松口,就这件案子而言,那很多事情也就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既然你同意和离,那这件案子就这么定了。”主审官当即开口,快刀斩乱麻,把这件事情给定了性。

  叶芷清笑了笑,没有发言。

  主审官这样,分明是不想她再继续多说。

  不过今天她说的也确实有些多,也是不能再继续开口了。太过激进,捅的篓子会很大,有很多事,还是得慢慢来。

  周礼一松口,其他人就算再有想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两宫太后带着圣人怒气冲冲的离开,接着杨道应和风清也走了,临走时,杨道应深深地看了一眼叶芷清。

  一刻钟后,叶芷清先行离开,不过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她一出来,看到周恭在前面等着。看样子是特意在这里等她。

  “恭喜你啊,”周恭歪着脖子道,“没有想到几年不见,你竟然能够死里逃生,还变成了王妃。我早就应该想到的,当初我突然变成这个样子,应该是你在捣鬼吧。”

  叶芷清神色不变,“微臣并不知道王爷你在说什么。不过这里不是我们久待的地方,王爷还是尽快离开比较好。”

  “本王在这里难道还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周恭暴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