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纵横话术
作者:喂狗的猫      更新:2023-03-18 13:27      字数:4036
  <div id="tet_c">看着手中的快报,丘志清只能感慨。

  这些人的神通广大。

  怎么说?

  弘农郡,杨奉,率兵从风陵渡,渡过大河,偷袭河东。

  此时河东兵力空虚,宗浪无力抵挡,只能借着安邑,城高池深,勉强抵御杨奉的进攻。

  虽然没有了白波贼,可杨奉的舞台,依然还在。

  在这个汉末的大舞台上,谁都有资格,上来表演一番。

  至于镇守潼关的杨定,不用说了,能让人从潼关底下的风陵渡,渡过大河,袭击河东,那就算不是投敌了。

  也是废物一个,难堪大用。

  最让丘志清无语的是,上次在蒲坂城蒲津渡,搞事情的。

  叫王定,太原王家人。

  这次在潼关风陵渡搞事情的,叫杨定,不会又是弘农杨家的吧?

  思及此,丘志清瞥了一眼,正一脸和善笑意看着他的王允。

  心中顿时便明了三分。

  这些人,真真是,手伸的好长!

  “使君貌似有什么紧急之事,需要处理,不若我等改日拜访,如何?”

  看着王允这副,我完全是替你着想,你可不要不识时务的样子,仿佛全不知情一般。

  “司徒哪里的话,些许小事,怎能抵得过陛下的安危。”

  确实是不算什么大事,河东有宗浪镇守。

  不过击退杨奉,可是将杨奉挡住,等到上党的援兵,还是不成问题的。

  至于粮草问题,徐荣岂会不考虑?

  早在他们出发前,便预设了两条粮道。

  一条,便是走河东郡的蒲津渡,这是大家都熟知的,也是最方便的一条道路,另外一条,便是走平阳郡的龙门渡。

  龙门渡位于汾水,与大河的汇入口。

  正好从晋阳,便可以将军粮顺河而下,运抵军中。

  只不过相对于此,河东的运输较为方便。

  这才将河东郡作为此次作战的大后方。

  王允亦是没想到,丘志清会说出这番话,不由心中担心,不知道,是否那边出了什么问题,没能攻入河东腹地。

  断了丘志清的粮道。

  至于为什么不担心丘志清在关中就地劫粮。

  并不是说相信丘志清人品。

  毕竟这个年头,纵兵劫掠,动辄屠城,这才是常态,这种野蛮暴戾的手段,直至清军入关,太平天国时期。

  仍然时有发生。

  只是到了北洋军阀混战之时,才少了不少。

  哪怕是常凯申围剿各个苏区之时,屠村亦是不少见。

  后世所谓世界灯塔,哪怕步入千禧年,依然没少干。

  只不过大家都隐藏的比较好而已,因此才有了那句流传千百年的话: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乱世,是英雄们的舞台。

  却是逼迫着无数无辜的百姓,一起上台表演,沦为他们的背景板……

  因此,王允也是不相信丘志清的节操的,虽然之前,他也对丘志清吸收流民,善待,安置难民等举措有所耳闻。

  不过在王允看来,那些都是为了发展地方。

  也是为了满足自己,以及皇帝的钱货需求,才会如此。

  而今在关中,丘志清自然不会在乎关中百姓的死活。

  纵兵劫掠,也是应有之意。

  他之所以不担心,是因为关中百姓,经过董卓这两年的搜刮,都成穷鬼了,已经没有什么油水可压榨了。

  因此他才断定,只要断了丘志清的粮道。

  他便一定会回返河东,稳定局势。

  此时见丘志清并非如他想象中一般,火急火燎。

  让王允有些怀疑,他们计划的成败,亦或是,丘志清正在和他们虚张声势。

  此时,原本正在唇枪舌剑的贾诩,张汛等人,也停下了友好的交流。

  静待自己的双方大佬发话。

  而樊稠,却是自从进来之后,便一直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仿佛他就是一个,过来保护王允,和贾诩的保镖一般。

  很是尽职尽责的样子。

  不过此时,哪怕迟钝如他。

  依然知道,这便是到了丘志清决定之事。

  虽然依然端坐不动,可眼神还是忍不住往丘志清那边瞟。

  相对于樊稠的关心,已经王允的犹疑,倒是那位一直保持着和善微笑的贾诩,神色间,并无多大变化。

  仿佛事不关己,又如了然于胸一般。

  丘志清略微扫了三人一眼。

  心下便有了决断,河东郡,自然是要救的。

  毕竟城中可能没有什么损失。

  可乡间的村寨,那就说不好了,因此,退兵已成定局,当下是要看,能不能在退兵之前,捞点什么好处了。

  “既然陛下无恙,我等作为外臣,在此久留,也确实有些不成体统。”

  丘志清此话出口,王允原本有些僵硬的笑容。

  立刻重新绽放开来,看来,事情已经有了着落了。

  否则,丘志清不会如此轻易,便松口。

  而今,便是谈到退兵补偿事宜了,否则,岂非白跑一趟?

  “使君有什么困难,尽管提,相信陛下仁德宽厚,定然会给使君一个满意的答复,也不枉使君忠心救驾一场……”

  所谓提“困难”,自然就是提要求了。

  毕竟他在这,本身就是长安最大的困难。

  他哪还有什么困难可言……

  “如此,某可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当下某帐下,正缺一位贾先生这般大才,治理地方,有些吃力,不若让贾先生,

  留下如何?如此,一来可为并州带来更好发展,二来,也可为朝廷提供更多赋税不是……”

  王允本以为丘志清会和部下商议一番。

  而后再提出条件,没想到,丘志清一上来。

  便想把樊稠他们的智囊挖走。

  如此,王允自然是乐见如此的,要是没了贾诩这个智囊,就凭樊稠几个脑子里全部是肌肉疙瘩的家伙。

  还不是分分钟被他们玩的团团转?

  而且,丘志清的话里话外,都充斥着“可加钱”的豪横。

  这让本就不富裕的朝廷,怎能不动心。

  对了,王允认为,他现在就是朝廷,他王允,有这个资格!

  他不是听不出,丘志清话中的挑拨之意。

  可是这又如何?

  双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呀?

  反正损失的是樊稠他们这一方,得利的,却是三方,也有可能是双方,因为到时候,樊稠他们这一伙,说不得就是和他们一方了。

  对此,樊稠等人,自然是不同意。

  他此来,除了监督王允之外,便是保护贾诩的。

  奈何,王允和丘志清的对话,他是每句都听了进去。

  可大多都听不懂,感觉他们一直在闲聊,怎么一下子,便好似抛开所有成见,抛开所有利益纠葛,达成共识了一般?

  他还打算,回去之后,好好的问一下贾诩。

  看看他们到底是聊了些什么,别到时候直接把他们给卖了。

  樊稠虽然不够聪明,可这点倒是比较敏感。

  敏锐的感觉到,王允可能对他们不安好心。

  “不可,贾诩……贾先生乃是我等军师,怎可随使君前往并州,贾军师走了,我等该如何是好?不行,绝对不行!”

  这话就有些伤人了,是你们的军师,就不能另谋高就了?

  就连一向稳健的贾诩,都忍不住眉头跳了跳。

  显然是被樊稠这句话给噎着了,有些难受。

  当初要不是为了自保,谁会给你们几个,脑袋缺根弦的家伙,出谋划策,直接当朝廷的官员,他不香吗?

  不过沉稳如贾诩,却是并未对樊稠这番话,发表什么意见。

  仿佛他就是个没有感情的谋士,只为出谋划策的工具人一般。

  可适才的神色变化,还是被丘志清看在眼里。

  这波,应该不算亏。

  这种人,虽然在自己的阵营中,或许作用不大,可他要是搞起破坏来,那可就不那么美妙了,还是把他拴在身边为妙。

  详情可以参考曹操的遭遇。

  不仅折了贴身护卫,还把自己的长子,给搭了进去。

  而当时,张绣已然投降,愣是被贾诩给忽悠了。

  他的坏事能力,可见一斑。

  “樊将军此话不然,试想一番,如若陛下想要晋升将军为车骑将军,而郭李两位将军却是不许,试问将军,作何感想?”

  “他们敢!”

  樊稠拍案而起,仿佛此刻,他真的要被封为车骑将军一般。

  不过这番作为,却是没有吓住在场之人。

  反倒是樊稠,自己有些尴尬起来。

  毕竟自己为了没影的事情,都可以愤怒至此,而自己,却是实实在在的,挡了贾诩的升官之路,将心比心。

  可见此刻,贾诩的心情,可定不甚美妙。

  樊稠下意识的看了一眼贾诩。

  面上依旧带着和善的微笑,低眉顺眼的样子,一如既往。

  可在先入为主的樊稠看来,这个笑容,在今日,并非如此和善的样子。

  讪笑一声,樊稠重新落座。

  他虽然心中还是觉得,有什么不妥之处,可以他不甚聪明的脑瓜,却是总感觉差了一点,具体是哪一点呢?

  贾诩虽然被樊稠适才称之为军师。

  实际上,他只不过是书记官而已。

  并非樊稠适才所说的军师那般恭敬。

  丘志清感觉,适才樊稠这厮,貌似没有听出自己的话外之意,于是不凡说的更加明确一些,好让他心中有个数。

  他相信,在樊稠这等人的心中。

  所谓的文人雅士,计谋韬略,统统没有兵马粮草来的重要。

  “樊将军,关中疲敝,而并州,近几年倒是风调雨顺,不若这般如何?只要是贾先生到了并州之后,比往年多出来的粮草,

  均与长安,对半分,将军以为如何?”

  “这……”

  樊稠有些犹豫了,毕竟这个事情,还真不好说。

  关中缺粮,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而今的大汉粮仓,是豫州,冀州,和徐州那一块。

  这也是为什么,定都洛阳的原因。

  关中河渠淤塞,多年无人清理,大片灌溉良好的农田,尽皆产量大降,再加上气候的变化,以及董卓迁都之后。

  西凉军的洗劫行径。

  让本就有所落寞的关中。

  显得更加的荒芜。

  因此,军粮也成了大家最为关注的事情,以前大家都喜爱的金银珠宝,反倒是显得鸡肋了许多,且大多都被拿去。

  向丘志清购粮去了,这就是董卓的眉邬之中。

  缴获并没有吕布想象中多的原因,也是王允与吕布不和的起点。

  至于后来的争权,把吕布赶出城外驻扎,这都是后来的事情。

  一开始,便是王允觉得,吕布这个莽夫,定然是私吞了部分董卓的财产。

  “是啊,樊将军,你想想,你们三人中,你原本的地位是最低的,底子也是最薄的,如若关中缺粮,最先倒霉的……”

  见樊稠还是有些犹豫,丘志清笑道:

  “樊将军如此可好,不若先让贾先生,在某军中稍歇,将军前去与其他两位将军商议一番,可好?”

  王允摇头道:“最先等不住的,并非郭李两人,他们定然不会同意……”

  丘志清:“……”

  ……

  樊稠求助的目光看向贾诩。

  贾诩默然不语,就这般,看着丘志清和王允两人。

  唱着双簧,一步一步的将樊稠给带沟里。

  看着樊稠浑浑噩噩的离开,回城和自家两位兄弟商议去了,浑然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丢下王允和贾诩俩人……

  见刚抽浑浑噩噩的掀开帐帘,走了出去。

  丘志清和王允相视一笑,开始端坐喝起了茶。

  贾诩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泛起惊涛骇浪。

  没想到,自己方才,只是不小心,露了一手。

  转眼便被眼前的两人学了去,近乎是在几句话之间,便将樊稠引导着,向他们预定的方向开始思考。

  同时不着痕迹的,便在樊稠心中,埋下了一根刺。

  而且是那种,拔都拔不掉,只会越扎越深的那种!

  毕竟怀疑的种子,一旦埋下,便会生根发芽。

  想要连根拔起,何其难也……

  “两位真是好手段,贾某服了,只希望王司徒,回去之后,将某之家人,送出城外,贾某不胜感激涕零。”

  “相信王司徒,不会令贾先生失望的,对吧?”

  丘志清看着王允,笑着接话。

  “自然,君子成人之美,某自然不会让先生久等……”

  “如此便好!”

  让张汛带贾诩下去休息,丘志清和王允,谈起了具体退兵条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