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诸葛三分天下 伯温一统江山
作者:穴鸟      更新:2023-03-15 12:35      字数:1763
  洪武八年(1375年)正月下旬,刘基感染了风寒,朱元璋知道了之后,派胡惟庸带了御医去探望。念义和明月两人知道后,起身到刘伯温家乡,看望。

  “爹娘,你们怎么来了。”鸿远说道。

  “我们过来看看你师父,顺便看一下你。”念义说道。

  “那好,我带你们去看望师父。”鸿远说着,前面为念义和明月带路。

  “伯温兄,好久不见。”

  “是念义和明月来了,快坐。”

  “身体怎么样?”

  “多谢你和明月挂念了,还是老样子。只是人老人,感染风寒不太容易好。”

  “大哥不是派御医过来给你看病了吗?怎么还不见好转。”

  “御医开了药方,不过近期觉得肚子里好像有一些不平整的石块挤压在一起。”

  “会不会大夫把药抓错了?”

  “我想不会,只是这次来的人是胡惟庸,是他奉陛下之命带御医过来的。”

  “伯温兄是怀疑这药方?”

  “恩。鸿远,把药方拿过来,让你爹瞧一瞧。”

  鸿远拿过药方给念义,念义看了一下,眉头紧蹙。

  “爹,这个方子有什么问题吗?”鸿远说道。

  “方子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有一味药严重过量。”

  “哪一味?”

  “黄芪。这味中药的好处是补中益气,治疗身体气虚,但是发热的患者服用不易身体退烧,御医不可不知这其中的道理。”念义思索着说,转向伯温问道,“先生有没有乏力、多汗的症状?”

  “以前没有,现在越来越加剧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鸿远让你师父停止用此药。”

  “好,我这就吩咐下人。”鸿远说着,就出了门去,明月也跟了出去。

  “念义,我怎么觉着明月心中有事?”

  “唉,一言难尽。”

  “是不是慕容老爷家出事了?”

  念义把慕容老爷家的事说了一遍,说“有些事情,我也没有办法。”

  “唉,你已经尽全力了。”

  “明月自从那件事后就变了一个人,经常发呆,我又做不了其他的,只能呆在她的身边。,陪伴着她。”

  “只能如此了。”

  谈话次月,刘伯温抱病到应天觐见朱元璋,婉转的向他禀告胡惟庸带着御医来探病,以及服食御医所开的药之后更加不适的情形。朱元璋听了之后,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要他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使刘伯温相当的心寒。三月下旬,已经无法自由活动的刘伯温,由刘琏陪伴,在朱元璋的特遣人员的护送下,自京师动身返乡。回家后,拒绝亲人和乡里为他找来的一切药石,只是尽可能的维持正常的饮食。念义和明月再次去看望刘伯温。

  “爹,你快劝劝师父用药,这样下去怎么成呢。”鸿远哭着说道。

  “伯温兄,听小儿的劝告,服药吧。”念义说道。

  “念义,你知道我心中的苦闷。到应天去讨个说法,但是只得到了一些宽心养病的安慰话,这怎么不让我感到心寒。”

  “你可与他打天下,不可与他坐天下。伯温兄,你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我早就想到了,只是心存不甘,所以特意去了一趟,想不到,真是自取其辱啊。”

  “唉,这都过去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安心养病,其他的先不管了。”

  “心里堵得慌,这药怎么能喝得下去。”

  念义自知没有办法劝说,就闭口不言。

  “念义,我有一事有求于你。”

  “我小女今年二十三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平日里被我娇生惯养。给他介绍了几个年轻后生,她都看不上眼。我看着鸿远这个孩子不错,他和小女投缘,我想撮合他们两个。但想到小女比鸿远大好几岁,就害怕鸿远嫌弃。”

  “哎呀,这是好事啊。昕儿懂事乖巧,明月特别喜欢她呢。鸿远,你说是不是?”

  “爹,师父,你们”鸿远害羞地不知道说什么,就转头走了。

  “念义,那你看这事儿,鸿远他?”

  “伯温兄啊,这么久了你还不了解这孩子的品性啊,肯定是答应了呗。”

  “我就没有什么遗憾了。”刘伯温说道。

  没过几天,刘伯温去世,享年六十五岁。六月份葬于乡中夏中之原。刘鸿远守孝一年,第二年年中,与念义、明月、刘昕返回应天。徐达、常遇春是念义出生入死的兄弟,刘伯温则是他难得的知己。伯温一去,念义还能与人言?

  补记: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对于刘伯温,世人评价很高。作者很欣赏他在临终前夕,对于次子刘璟说的一番话:

  “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法律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法律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