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137 太子之权
作者:近日光      更新:2023-05-29 13:50      字数:3617
  【咱们先从朱高炽得太子之开始分析朱高炽的权利之路。

  首先,朱棣登基两年才立朱高炽为太子,还是在文官四次上书要请求册立皇太子,朱棣才定了朱高炽。

  第一次,永乐元年,群臣上表求立太子,明太宗朱棣拖延的理由是,“国家建储,自古所重”,言下之意,这是件大事,得好好想想。

  明太宗朱棣还说,“今长属当进学之时”,意思是朱高炽正是学习的时候,不着急立太子,关键此时的朱高炽已经二十五岁了,就放在现代也大学毕业独立工作了。】

  朱高炽听神迹说当年之事,面上仍旧没有波澜。

  “太子可是怨朕。”朱棣问,同时目光未离开天幕。

  “父皇说的都对,儿子何来怨恨。”朱高炽道。

  朱高炽说这话的时候,天幕上仍旧没他的心声。

  “不是,这天幕就欺负我一人?”朱高煦不高兴了,凭啥就显示他一个人的心思!

  朱棣的眼刀再次落在朱高煦身上,朱高煦闭嘴。

  【朱高煦】:天幕就是欺负我人老实。

  “二哥,你若老实,还有老实人?”朱高燧无情吐槽。

  【到了永乐三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明太宗朱棣推辞的理由是“长子德业未建”。

  瞧瞧明太宗朱棣这话说的,朱高炽身体肥胖根本不可能去战场,武上是无法建功立业了。

  至于文上,一个皇子怎么建功立业?】

  朱高炽仍旧很淡定的听着。

  但是另一时空的李承乾却替朱高炽心酸,明摆着大明皇帝看不上他这个太子。

  那时的明太子朱高炽是多委屈呀。

  与之相比,李承乾觉的自己之前的委屈算不上委屈了,起码自家父皇承认自己的太子之位。

  “倒是我生在福中不知福。”李承乾感叹。

  【到了永乐二年,群臣再次上表求立太子,这次连藩王们也一并上表。

  可是明太宗朱棣还是犹豫,最后他询问解缙的看法,解缙先说了朱高炽仁厚,随即又提了一嘴好圣孙,朱瞻基。

  终于,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尘埃落定,相比太子李承乾还有太子朱标,同为嫡长子的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得来的真不容易。】

  【李泰】:那他也是长子,占尽先机!

  李泰的心声以弹幕出现在神迹上,虽然他如今不是太子了,但是心里还有点想法。

  同样都是胖子,命运竟然如此不一致,李泰感觉自己生不逢时,他若生在大明朝便好,一出事就是嫡长子,下面的两个弟弟还蠢钝如猪,丝毫没威胁。

  见自己嫡次子李泰的心声,李世民心中默默的叹了一口气,将李泰从储君之位的名单里给划去了。

  【虽然明太宗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但咱们来看看明太宗朱棣对朱高炽多为严苛。

  明太宗朱棣下令,“凡百官朝谒东宫,偕进偕退,不许独留私见。”

  意思是任何官员都不能私下见太子,以防官员和太子结党营私,可见此时的朱棣还是很防备太子朱高炽的。

  这条指令朱棣可不是随便说说,有次武官李谅早朝后私见太子,立即受到弹劾。

  除了方才的指令,朱棣还下了一条指令,“皇太子令旨如所启事或差讹,随即纠覆。”如上所言,朱高炽下的任何命令说了不算,明太宗朱棣可随时改之。

  如此看,朱高炽这个太子之位坐的,既没有自由也没有太多权利。】

  【朱高煦】:这么惨,还不如我。

  【朱高燧】:大哥真能忍啊,这太子,我当不得。

  二人齐刷刷的看向朱高炽,之前是只见朱高炽的风光,但未见他背后的隐忍心酸。

  在朱高煦和朱高燧印象里的太子是朱标那样的。

  【朱高煦】:父皇如此小心眼。

  朱高煦又看见自己心声被挂在天幕上,他整个人也是一个大无奈。

  【倒不能说明太宗朱棣小心眼,毕竟坐到一国之君这个位上,自然要防备。

  历史上又不是没造反的先例。】

  “说的不是咱们唐朝,吾可是正八经的禅让。”李渊立马跟上一句。

  李世民……

  大可不必掩饰,为大唐天下,他李世民不怕留下污名。

  【而且明太宗朱棣的情况还很特殊,他御驾亲征,时常不在京城。

  如此自然要对权利多加管束,若是后方起火,大明王朝便要葬送于此。

  自古皇家多凉薄,既然为帝为储君,就不是简单的父子关系,更是君臣关系。

  作为父亲可能不会防备儿子,但是作为君主就必须防备太子,要不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朱高炽点了点头,对此无异议。

  朱高煦不可思议的看向朱高炽,“大哥,你当真一点怨念没有?一点都没?”

  “没有。”朱高炽回道。

  “我不信。”朱高煦立马否定。

  朱高炽叹气,一副你不信你还问什么的表情。

  【刚刚咱们唠的是明仁宗朱高炽刚得太子之位,权利的第一阶段。

  可以看出这个阶段所有的权利全把握在明太宗朱棣手上。】

  无权!

  憋屈!

  天幕上蹦出四个大字,予以总结。

  一旁被众人忽略的皇太孙看着天幕上几个大字,心疼他家爹爹。

  每次朱高炽回东宫总是乐呵呵的模样,朱瞻基从不知皇爷爷如此讨厌爹爹,明明皇爷爷对自己特别好。

  虽然此时的朱瞻基只有七岁,可他自幼聪慧,心智可不止七岁。

  【接下来咱们开始说明仁宗朱高炽为太子的权利的第二阶段,明太祖朱棣第一次出征,也是太子朱高炽第一次监国。

  在这个阶段,太子朱高炽的权利比第一阶段有所提升,朱棣开始放权,由此可见之前太子朱高炽的表现不错。

  这个阶段,朱棣下令,“惟文武除拜、四裔朝贡、边境调发,上请行在,余常务不必启闻”

  这么看明太宗似乎放了很多权利给太子朱高炽,对不对?】

  朱高煦点头,“对呀,这是把权利都给太子了么。”

  朱高煦又想起之前第一次北伐,他当时心里嫉妒死朱高炽,觉得朱高炽真是好命。

  眼见他家父皇在外拼死拼活的北伐,他却在家好命的当皇帝,凭什么!

  【朱高煦】:对!对!对!

  【李承乾】:好似…

  李承乾不太确定,但看起来明朝皇帝的确放了不少权利给朱高炽。

  李承乾有种明太子终于熬出头的感觉。

  【实则不然,咱们来看看明太宗朱棣有什么权利没有放给太子朱高炽。

  首先是最重要的兵权,例如军队的调遣权等,朱高炽手中的兵权甚至不如汉王朱高煦,兵权有多重要咱就不多说了。

  其次对朝中大臣犯罪的处理权限、官员的任免权限,这项权利直接限制了朱高炽拉拢臣子的可能性。

  说白了,再如何巴结太子也无用,升官降罪与否都在明太宗朱棣。】

  【举个例子,太子朱高炽斥责刑部尚书刘观,这个刘观虽有能力但生性贪婪,说的直白点是个贪官。

  朱高炽斥责贪官,本是有理,但是明太宗朱棣提点朱高炽“文武群臣皆朕所命,虽有小过,勿遮折辱,亦不可偏听以为好恶。”

  重点是“皆朕所命”四字。

  这并不代表明太宗朱棣昏庸无道,而是他对太子朱高炽权利的限制,永乐八年,刘观遭贬。

  由此可见,朱棣对朱高炽的权利管制多言,现在大家还觉得明太宗放了很多权给太子朱高炽么?】

  朱高煦沉默了,他看事情只看表面,更深层次的他半点没想。

  【朱高煦】:好像不是很多。

  【李承乾】:这…

  李承乾再次替朱高炽感到无比的压抑,甚至比自己被臣子管教劝谏时还要郁闷。

  “他是如何承受如此压抑?”李承乾自愧不如。

  【除此之外,别看明太宗朱棣在外北伐,但是对朝堂的事情他却了如指掌。

  出征不久,明太宗朱棣便下令六科将太子朱高炽批阅的所有决策,一条一条详加记录。

  每件事处理都要有理由有依据有结果,明太宗朱棣要抽查复核。

  现在大家还觉的明太宗朱棣是太子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么?】

  【朱高煦】:姜还是老的辣,爹永远是爹。

  朱高煦不由感叹,之前他对太子之位特别渴望,可今个听神迹把背后那些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说。

  朱高煦忽然觉的当太子没什么好的,不如当将军。

  【而且,永乐八年,明太宗朱棣凯旋归来,朱高炽也随之结束了他第一次监国。

  明太宗朱棣并没有对其表扬,而是对太子朱高炽在监国期间下发的命令予以否定并改之。

  并且把改的结果张榜公布于众,等于向全大明的臣子否定了朱高煦第一次监国。

  如此让朱高炽抑郁成疾。】

  听到这,朱高煦不由的起了一身鸡皮,当时他代入的是自己的视角,光去幸灾乐祸,觉的太爽了。

  但要是代入他大哥的视角,朱高煦忽然觉的自己要喘不过气了。

  此刻,朱高炽只是默默的叹了一声气,头顶上终于再次出现了心声。

  【朱高炽】:那时候吃胖了不少。

  朱高煦???

  朱高燧???

  “大哥,你…是不是被咱爹给打击傻了??”朱高燧开始担心朱高炽的状态。

  反正要换成他,估计得疯。

  “这你还不反,大哥,你牛,你真牛啊。”朱高煦第一次真心叫朱高炽大哥。

  朱棣看向神迹,道了一句,“最是无情帝王家。”

  虽对不起儿子,但对得起帝王之位。

  【接下来咱们继续说说太子朱高炽权利之路得第三个阶段,继续被打压敲打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