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言谈间 长乐院日子
作者:女焱      更新:2023-04-26 17:34      字数:4495
  夏季的夜里,许多地方都是燥热的,园子里除了用冰的房间,也只有此处的湖边亭还有一丝清幽。

  康熙手上持着酒杯,眼睛环顾围绕着亭子的云纱,口中道:“白日此处尚未有云纱,夜里却为了吃酒而围上云纱,稍显奢靡。”

  “汗阿玛,您在儿臣幼时教导,凡事要物尽其用。园子里常备着东西,但我却无暇来园子里,云纱放久了毁了颜色,如今围在此处为汗阿玛挡蚊虫,何不算是物尽其用呢。”胤礽笑意温润,手上捻着一颗松子。

  康熙看着手上这只精致小巧的琉璃杯——不,是玻璃杯,谁能想到呢,有一日乾清宫的明纸窗户也能变成大片的透明玻璃窗,这生意为太子敛了多少财富,这尚未可知,可从玻璃方子收归户部所有后,去年的收入能让他这个皇帝都觉得欣喜若狂。

  这几年来,他看着自己一手养大的太子,都觉得分外陌生。

  明明时常看着,怎么就忽然长成了他无法想象的模样。

  同一片土地,他手下官员只会尸位素餐,太子的人就能发现红薯和土豆;同样的海队,太子的人就能带来无限的财富,带来丰饶的财宝……可是,太子明明是他一手抚养的,怎么会渐渐长成连他都陌生的样子呢?

  “如今,一些受到红薯之惠的乡村,已经有百姓立起了太子的长生牌位。”康熙似是偶然提及。

  “儿臣愧不敢当,若非汗阿玛支持,红薯岂能惠及万家。圣旨法令都是汗阿玛您传下去的,虽然一些偏远地方的愚民树的是儿臣的牌位,但人人都知没有汗阿玛,就更不会有如此千秋之功的红薯。”

  太子从来都是恭敬有礼的,却不妨碍康熙日益觉得如芒刺背。

  “……朕老了,将来都是你的。”

  这样的话,前世的胤礽听的还少吗。他笑着为康熙斟酒:“汗阿玛说笑了,您春秋正盛,大清还要在您的带领之下发展呢。”

  “朕?我带不动了。”康熙失笑,眼角的皱纹里却藏着深沉的无奈,“去年千秋节,胤禔和胤珴一起主持的那场阅兵典礼,让朕看到了八旗子弟前所未有的气势。”曾经看到太子递上的练兵折子,他还觉得无可置否,所谓的列队踏步等都是软功夫,面对敌人有何用?

  可没想到,那样冲天的气势,几千战士整齐划一的动作,响彻云霄的军令声,震撼的不止是前来贺喜的蒙古亲王和观礼的大臣,哪怕他这个帝王面上云淡风轻,实则早已笑得合不拢嘴。

  只是冷静下来后,他忽然觉得背脊一凉。

  太子何时成长为这般,他是如何想到的,背后出谋划策者为何人?明明他才是大清的领导者,为何会觉得自己逐渐跟不上大清前进的步伐了?

  第一次,他感受到的不是来自身体的衰老感,而是自己落后于发展的慌乱和挫败感。

  蒸汽机、纺织机、玻璃、外文书……这世界变化得真快啊。

  康熙迫切地想要抓住权势,所以对太子手下人明升暗降,对老八手下人进行抬举,不时和老八共用膳,在蒙古亲王面前盛赞老八……然而太子一直都是温润地笑着,似乎从不在意,又像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胤礽如今便是挂着那样温润的笑容:“汗阿玛永远是为大清发展掌舵之人,我不过是些微小技巧罢了,算不得何。”

  康熙似笑非笑,忽道:“我了解过你那几个正在读书的儿女。弘皙聪敏,弘晋温厚,另外三个阿哥要么才启蒙,要么尚蹒跚学步。只是,你那个二格格,学的东西似乎太杂太难了些。”他想到自己了解中知道的,一个六岁的孩子已经在学《史记》、看《三国》了,且不说她是否能看懂,单是这难度便能与比她年长几岁的弘皙相较。

  便是揠苗助长也不外如是了。

  男子学的东西,为何又教给女子,更何况……“据说你已经开始让她试着写文章了。”

  “什么文章啊,不过是几个粗浅的句子罢了。”胤礽摇头,眼中明显挂着笑,“瑚图里早慧,她想学什么,我都不曾拦着罢了,孩子愿意学,我又何必阻止?女孩儿家也就松快这几年,她喜欢看书便随她,未来抚蒙了,日子就不如在家松快了。”

  康熙目光深邃,他年纪虽长,但眼睛依旧如雄狮一般:“你不过两个女儿,都留京也是可行的。”

  “抚蒙日子艰难,留在京城却也差不离。”

  六年前因为范氏谋害皇太子一事,康熙震怒,天子一怒,流血千里。整个范氏在内务府的根系被尽数拔起,只是隐埋在内务府的诸多派系倒台中似乎并不醒目,在那之后,太子府内的一个格格养病、二阿哥到了年纪入玉碟,似乎都是寻常的事情。

  康斯四十一年,下嫁佟佳氏的温宪公主殁。除了跟随太后出游水土不服外,更有身边一等宫女如月与奶嬷嬷串通起来合计限制公主之故,如月与舜安颜暗通款曲,气煞温宪公主。温宪性情软弱,早年就被奶嬷嬷暗中把持,否则也不会在太子两世都英年早逝。

  上一世太子漠不关心,这一世因为内务府动荡、包衣内乱,所以才暴露出此事。

  说来也讽刺,德妃以包衣身份往上爬,背后的包衣家族不知给了她多少扶持;她可知道,她背后的包衣家族同样为了荣华富贵两世拖垮了她这个唯一活下来的女儿。

  温宪一事爆出后,内务府大换血,改用考核制,而德妃也默默数年深居简出。

  抚蒙的女子可有海蚌公主,留京的也有温宪,所以生活如何,还需自身硬。

  胤礽还是道:“大哥的嫡女尚且抚蒙,我有宜尔哈留京便是足矣。瑚图里性情坚韧,想必也能如恪靖一般,巩固我大清在蒙古的权势。”

  康熙的回应是轻拍太子手背,既然太子能看得清,不会随意行事,说明还是能看稳局势。大清和蒙古同气连枝,需要蒙古作为大清的一块屏障。

  只是……“你到底还是子嗣单薄,如今也只有三子。”三个小儿子最大不过五岁,能否长成还未可知。

  就像是老四的嫡长子,八岁那年病气来势汹汹,所幸近几年有西方解剖学的冲击,虽然最初被认为是邪门歪道,在朝堂和市井掀起轩然大波,但确实有所发展,救了老四嫡子性命。

  那日,他听说老四嫡子死里逃生之后,在他这个阿玛面前都冷脸的老四居然差点在太子送去的大夫面前落泪,虽然眼泪没掉下来,可却红了眼眶。

  可是千好万好……

  与之相对的可是皇权……

  皇帝在园子里,女眷们都不敢闲逛,元夕即使再想去看瑚图里学射箭,也忍在屋子里写食单。

  瑚图里忽然兴冲冲跑进来:“额娘,您快洗手,汗玛法叫你一起去用膳呢!”

  元夕笔尖微顿,将笔放在一侧,抬头看着因为奔跑而发丝湿润的瑚图里,有些征神:“你汗玛法叫我去用膳?”说得夸张些,她何德何能啊?

  瑚图里走过去,嘴巴嘟嘟:“额娘,您又在写那本《偶日杂记》,写了好多零零碎碎的东西了。”

  “是啊,额娘喜欢啊。额娘等着以后我们瑚图里帮我出书。”

  瑚图里顿时得意地挺起小胸脯:“额娘放心,包在我身上!以后瑚图里一定帮你出书!”

  “对了,皇上为何会让我共同用膳?”

  “汗阿玛考了我学问,我答得好,他就请我一起用膳,我就求了汗阿玛,我们一家三口一起用膳!”这一家三口自然指的是太子、她和瑚图里三人。

  对于此时的瑚图里而言,能和万人之上的皇上一起用膳自然是极为自豪的事情,她非常快乐地要与自己的阿玛额娘分享。

  即使元夕心里苦笑,面上还是热情道:“那额娘谢过我们瑚图里了。”转而让碧儿再赶紧为她挑几件低调的首饰,头上的宝石也换成温润的珍珠。

  瑚图里是不明白的,在她眼里,额娘只是换了一种美丽而已,依旧是非常高贵美好的。

  这顿膳食在花厅进的,多是康熙与童言童语的瑚图里搭话,太子偶尔补充和解释,元夕则全然当作不存在,低头默默小口小口地用膳。

  “……朕看你的学问在女子中算是不错的了,对《论语》的解读也尚可,只是若为才女,还当多在诗词上用心,算学、物理稍知即可。”虽然康熙通晓诸多西方科学,便是欧几里得的几何他也算的,只是西学嘛,务实可用即可,那些怪异繁琐的符号难免折腾。

  那些所谓的字母,奇形怪状的,若用天干地支来代替有何不可?

  康熙话语中的务实即可,瑚图里是不同意的,她用了一个浅显的曾经由元夕说服她的例子:“汗阿玛,额娘告诉我,十年前我们使用的胰子和澡豆与千百年来的相似,都是药材等物与皂角的混合物,因为昂贵,所以穷人家只能用草木灰。后来有人发现制皂在于碱化反应,所以才有了那么多一文钱的任由百姓使用的香皂。所以,看似枯燥的道理也是有用的。”

  这毕竟是家宴,对面又是个六岁的孩子,康熙便心情放松地与她争辩。

  “你说这是枯燥的道理,可是你口中的碱化反应不是最务实的吗,做出了无数香皂啊!”

  瑚图里意识到自己好像被自己绕进去了,不高兴地嘟嘴。到底还是个孩子,一时间只想争赢。

  “可是和海船一起进来的一本西学的书,说是一个叫牛顿的人发现了万有引力,解释了为什么苹果会往地下掉,还发现了星星的运转规则,所以英吉利的女皇给他封了爵位。可是这样的道理有什么用呢,不证明万有引力,难道苹果就不会往地下掉吗?可是如果没用,为什么英吉利的皇帝要给他封爵位呢?”

  康熙一顿,眉头一挑:“可是那确实没用啊。”

  “那为什么——”

  “因为英吉利的皇帝是女人,所以觉得一些看似高深的东西有用罢了。”

  瑚图里张着嘴巴一窒,像只缺少氧气的鱼,她想反驳,忽然间不知道从何反驳;她感受到康熙轻描淡写的话语中一种最纯碎的恶意,她说不清,却感受到那种直观的不适。

  一时间,她下意识看了一眼元夕。

  元夕安抚性得对着瑚图里一笑,她知道,这时候年仅六岁的瑚图里动摇了,而她作为母亲,这时候需要给予瑚图里心理上的支持。在这次宴席上,除了行礼之外,她第一次开口。

  “万岁爷,且容儿媳冒昧发言。”元夕道,“那位牛顿先生的学说里证明,万有引力是一种向下的力量。”她的手上拿下一只空酒盏,缓缓往下移动。

  “那么我找到一个力量,抵消这个引力,能否将此物往上送呢?”她把另一只手再托在酒盏之下,一只手用力大些,一只手用力小些,酒盏缓缓上升。

  “如果我给它的力量足够大而稳定,此物能否稳定地在空中保持运动呢?如今的蒸汽机带动纺织机运作,给了纺织机一个运转的力,现在庄子上研究的蒸汽机发动车辆,给的是向前的力,那如果给它一个向上的力呢?能否起飞呢?如果足够稳定,能否实现交通运输的作用呢,靠飞翔的力量,从京城到蒙古还需要多久?”

  康熙第一次正视太子这位侧福晋,从来这个侧室一直都是谦逊有礼的,虽然蛊惑了太子的心,但大抵没做错过事,如今这番话看似温和却让人感到振聋发聩。

  “儿媳以为,虽然常认为英吉利为海外蛮夷,但既然能建立起大国家,拥有那么多的海外殖民地,想必当地人纵使再愚笨总能有几个聪明人。既然有个全国性的科学院,女皇专门颁奖授爵给一个写书的文人,一定是因为那人写的东西总是有一定意义吧。有些道理需要时间才能证实,杜甫之诗在当时不被广为称赞,可是不妨碍如今我们称其为诗圣。”

  这也是为何华夏曾经的科学发展不起来的原因,实用主义是能促进国家发展,可科学、物理和化学看似枯燥无用,却是发展之基础。华夏曾经发展使用的原始科技靠的是口耳相传、师徒传授,科技藏于其中仍无人发现。

  瑚图里目光炯炯地看着元夕,她就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嫡额娘、和其他福晋侧福晋等都不一样!

  她的额娘是最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