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 93 章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2-03-17 18:22      字数:3309
  这场冷战持续了整整五天, 最后消弥于在傻儿子身上。

  魏时除了抱孩子之外,还会亲孩子, 左右也就是这么几年的时间,等大了, 哪怕是父子之间也做不出来这么亲密的举动。

  小孩子的模仿力强, 不到一岁的远哥儿被抱在爹爹怀里的时候, 先是被他爹亲了一下, 之后又礼尚往来,回给了他爹一个湿漉漉的吻。

  小娃娃身上还带着奶香味儿, 口水也是真多, 这一口糊脸上,当爹的不光觉得被亲的地方湿乎乎的, 而且还听到声响了。

  得,这也就是小孩子, 非但不会让人觉得讨厌,反而打心眼儿里欢喜。

  不过再怎么欢喜, 脸上带着口水的感觉也是不太舒服的, 魏时一边把儿子递给夫人, 一边拿出帕子来擦脸。

  远哥儿早就伸着小手揽住娘亲的脖子了, 刚刚亲过爹爹,这会儿又去亲娘亲的脸颊了。

  这孩子。

  魏时瞧着夫人脸上的口水印, 直接就笑出了声, 原本是拿出来给自己擦脸的帕子, 转了个弯, 先把夫人脸上的口水擦掉。

  刘枫脸都是红着的,一边笑着,一边捏了捏儿子的小脸蛋。

  “都跟着你爹爹学坏了。”

  这话魏时可是不认,小家伙亲人是跟着他学的,但跟‘坏’扯不上关系。

  而且托这小子的福,他跟夫人之间的气氛总算是没那么僵硬了。

  雨过天晴,不过,下过雨的地方,总是有痕迹存在的。

  夫妻相处,即便是双方都没有要争强好胜的意思,可有时候也会像下棋博弈一样,有人退就有人进,有人进便意味着有人退。

  大婚之后,魏时几乎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很好说话,买宅院、送礼、管家……这些基本上都是刘枫说了算。

  唯独这一次在儿子身上,一步都不肯退让,两相僵持之下,刘枫先退了一步。

  这就不光是远哥儿接下来一年多的时间安排了,不管是魏时,还是刘枫都清楚,这基本上就意味着儿子未来的教养,基本上都是当爹的做主,连衣食起居都要把控。

  刘枫也知道,儿子还是由当爹的来管更好,她现在就盼着什么时候再生一个女儿,女儿的衣食起居总不能再像儿子那么严格了吧。

  看着这父子俩每天定时定点的日常饮食起居,她都觉得累得慌。

  尤其是夫君,读书的时候忙也就算了,做了官竟也不得空闲,自个儿的事儿向来都是亲力亲为,不爱让旁人伺候,照顾儿子也是这样,能自己动手的地方就不用旁人。

  除了每日当值的时间之外,还要翻看医书,跟着老师学习水利,儿子每日吃多少、吃什么东西、睡了多长时间……这些都要过问,还有那隔三差五的画作,儿子还未满一岁呢,画像就足足已经有百十张了。

  要知道她和夫君大婚两年,夫君亲自给她画的画像,才不过十二幅而已。

  跟儿子比起来,时间上多了一倍,画像却少了十倍,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沾了自家儿子的光。

  哪怕是亲儿子,也让人有些意难平啊。

  同为家人,魏时还是尽可能的想要做到公平的,除了给夫人和儿子画画之外,也给姨娘画过几幅画像。

  还有一张全家福,是他把另外三个人画上去之后,单独留了个位置,对照着铜镜,再把自个儿画上去的。

  要说意境,还真没有几分,万万不能拿出来给旁人瞧,追求的不过是神似,留给自家人翻看,尤其是儿子,长大以后再看自个儿小时候的画像,别有一番意趣。

  今年年底,跟去年比起来,对百官来说还是不一样的,每三年一次考评,每三年有一次可以调职的机会,今年年底就到了要考评的时候。

  魏时入职满打满算也就一年,可他们这一届新科进士相当特殊,是开恩科录取进来的,任职的时期上跟其他人对不上,但是也要跟着考评,总不能为了这一届的进士,单独弄一个考评的时间。

  所以哪怕入职只有一年,也照样是要接受上司和吏部的考评,而且跟其他官员一样,也拥有调职的机会,不过调职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

  就只有这么一年的功夫,立马换个位置,升迁或平调都不太可能。

  魏时已经打算再在户部呆三年,三年之后再想着走走关系,从户部调出去,就算是师伯今年年底就致仕了,也得要如此。

  在吏部的考评没有出来之前,沈涛就已经上了致仕的折子,年迈致仕,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事情皇帝一般都是要挽留一二的,这也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是君主给臣子的一份体面。

  倘若皇上一点都不挽留,直接就把致仕的折子批了,那要么是做皇上的不懂俗礼,要么就是皇上对要致仕的臣子厌恶至极,以至于一点体面都不留。

  沈涛算得上是皇上的心腹了,所以皇上要挽留他,也在意料之中,致仕的折子打回来之后,沈涛又重写了一份递上去,再次被打回来。

  好吧,君臣之谊就体现在这些事情上,皇上要多给他一些体面和荣耀,沈涛自然是承情的,这样的事情,不光是文武百官看在眼里,连史书上都会记一笔。

  没人会不乐意。

  沈涛是真以为这是皇上给他的荣耀,直到第三份致仕的折子呈上去之后,再次被打回来了。

  再一再二不再三,看来皇上不是在做面子情,而是真不打算让他致仕。

  但是在此之前,皇上又确确实实给他透过口风,依照他现在的年龄和精力,已经不适合在户部继续干下去了。

  去个清闲的衙门养老,还真非沈涛所愿,至于户部这一块,也不知道皇上打算把谁调过来,毕竟有三皇子在,资历浅的人怕是压不住。

  刘钰临行前,刘纪两家的婚事就已经相看的差不多了。

  纪家在本朝也曾经兴旺过,只可惜子孙不肖,虽没出什么纨绔子弟,也没出什么败家子儿,可就是没有读书的天分和定性,到纪风锦爷爷辈儿的时候,家里连个做官的人都没有了,好在是并不缺少家财。

  纪风锦也是担负着全家人的希望,他这一辈的纪家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重振家族。

  男孩儿如此,女孩儿也是如此。

  三岁开蒙,而且都是把先生请到家里来,女孩儿也是如此,幼时跟着兄长一块念书,再大一些便有女先生教导。

  琴棋书画都是学过的,当然称不上精湛,但也可以拿出来充充门面。

  纪风锦是嫡长子,也是纪家唯一的儿子,下边有三个妹妹。

  大妹妹只比他小两岁,男子的婚事能拖,女子的婚事就不能拖了,所以纪家的长女已经出嫁了。

  跟刘钰相看的是纪家的嫡幼女,只比刘钰小了两个月。

  在正式定亲之前两个人还真没见过面,但是对方的画像却是瞧见过的。

  刘钰能应下这门亲事,也是因为相信自家娘亲,按照他娘的话来说,纪家不是那种江河日下的家族,也不是一两银子都要掰开花的农家,多少还是有些底蕴的,纪家的女儿便是娇养出来的。

  懂诗书、会弹琴、会画画、会下棋,如此便能称得上是才女了。

  刘钰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女子的画像他也瞧见了,相貌清秀耐看,身材纤细,很像是话本子里描述的才女。

  当娘的也挺满意,纪家姑娘她是亲自去瞧了的,也跟小姑娘坐一块聊过。

  跟儿子想象中的才女还是有挺大的区别,琴棋书画确实都学过,说话很是文雅。

  但是绝非那种吃花喝露就能饱的清高女子,言语之间还是挺务实的,必然是办不出来整日煮茶弹琴这种事儿。

  不过,配小儿子是绰绰有余了。

  自家孩子什么德行当娘的能不清楚吗,纪家姑娘已经是他能挑到的最符合标准的了。

  人家能跟刘家结亲,一方面也是因为刘钰出生刘家,一辈子都不会缺少家财,同样也有人护佑,在这京城里头不至于被旁人欺负了去。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魏时,武将跟文官走的不是一个路子,在仕途上刘家能给纪风锦的帮助不多,但是魏时就不一样了,同年的进士,一个状元,一个传胪,还是可以守望相助的。

  更何况魏时后边还跟着沈家。

  刘夫人心里明白,这门亲事能够结成,一部分也是沾了女婿的光。

  她倒是很看好纪家,老一辈的人虽然读书不怎么样,但是脑子清明,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在没落的情况下守住家财,纪风锦也是个心里头有成算的。

  不怕人心里头有成算,怕的是那种庸庸碌碌,上赶着给人扯后腿的亲家。

  两家算是口头上有了约定,不过年前这段时间实在是太赶了,刘钰又得回老家参加县试,所以才把六礼定在了年后。

  也就是县试结束后的三四月份里,那会儿不光是县试结束了,新一届的会试和殿试也结束了,不管是魏时,还是纪风锦,都不能再顶着新科进士这个名号了,只能算是往届的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