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8 章
作者:痒痒鼠      更新:2022-03-19 10:30      字数:5473
  第178章

  重阳节一过,广东的事项都进行顺利,四爷带着一家人来到小琉球海域和福建省海域,除了继续和日本一方扯皮以外,还要忙乎大琉球的事情。

  当然,一边招募水师士兵,一边整顿这一带的沿海,也在进行中。

  按照四爷的意思,直接将大琉球并入大清国。

  “不知道,大琉球那边是什么意思?”

  四爷在心里默默地思考,看完手里有关大琉球的风俗民情、服饰医药乐器宗教等等都是这两百年来和中原学,除了每年朝北京派遣学子之外,更是受到福建特别是泉州的影响巨大。

  除了佛教、道教、新兴的基督教之外,东南沿海一带的妈祖、拿公、拿婆、临水夫人、陈尚书等神亦为琉球人所崇敬。凤狮崇拜、石敢当、端午节、祀灶君公、正月初四接神等风俗多与福建相仿,包括琉球人的墓状如龟甲,也是从闽南传过去。

  恰好福建巡抚陈瑸来见四爷,两个人就直接讨论起来。

  “下官认为可行。”巡抚陈瑸的态度是支持。

  “据下官所知,琉球人的日常活动,都和福建类似。其所学习的语言,严格地说就是‘福州的官话’。汉字是琉球王国官方文字,文书、外交条约、正史、琉球士族的家谱等,都用汉文书写。”

  “而他们现在形成一个‘两属’状态,国家里的人都缺乏真正的国家归属感和安全感。我大清国接纳他们,乃是天时地利人和,恰恰好。”

  四爷沉吟不语。

  琉球人的人心归属问题,也是四爷担心的一个事情。琉球的地理位置重要,万不能落入日本手里,而日本这百年来在琉球花掉的心思,已经让部分琉球人对日本有了认同感。

  巡抚陈瑸等候片刻,偷瞄一眼小四阿哥,心里暗乐。

  亭子里没有人说话,四周安静,唯有一阵隐隐约约的琴声传来。

  一阵秋风吹来,落叶纷纷,一种秋天特有的,静到人心灵深处的安宁在亭子里弥漫开来,陈巡抚干脆也坐下来安心等候。

  小四阿哥听着他阿玛和福建巡抚说起大琉球的事情,好似没听到一样,魂飞天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四爷回过神来,原来是下人送茶点上来。

  芽毫金黄,香高味甜,条索细小俊秀,色泽乌润,正是福建的正山小种。四爷和陈巡抚一起用茶点,轻轻抿一口,就是一脸享受和满足。

  四爷看儿子一眼,“感叹”地说道:“味醇厚甘爽,喉韵明显,汤色橙黄清明、红浓绚丽,细细体味其香、蜜、柔……这正山小种,不亏是红茶中的‘祖茶’。”

  陈巡抚发现四爷的用意,非常乐得配合。

  “采自武夷山深处,天地精华所长,一芽一叶都是精挑细选,有当地的茶农用松针或松柴精心熏制,闻起来是非常浓烈的香味,配合煮茶的水,泡茶人的手艺,喝起来更是‘香高而不过于强烈,水细而含蓄,滋味隽永醇爽……’”

  “谁能想到,当年只是作为加工绿茶出来的‘次品’,现在居然是闻名中外。”

  四爷“郑重”地点头。

  “茶有茶道。草加人加树,才是茶,才是我们的茶道。福建红茶现在大量出口,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内,却是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

  “陈巡抚作为福建的父母官,可以将福建红茶推广到大清国的各个地方。这样秋冬季节里的午后,空闲来一壶红茶,几份点心,配合丝竹之乐,焚香插花,却是可以。”

  说着话,四爷还热情地招呼陈巡抚用点心。

  陈巡抚哈哈哈笑。

  “王爷言之有理。秋冬季节,来一份红茶更好,养生暖身解腻。下官却有将福建、广东、小琉球的红茶推广出去的打算。”

  顿了顿。

  “王爷这里的点心好,瞧着就好看。”

  四爷也是笑。

  “没有什么技巧,就是花样凑趣,小孩子喜欢。”

  “陈巡抚回去的时候,可以带一份回去。”

  “下官谢王爷。”陈巡抚大方地接受。

  …………

  四爷和陈巡抚两个用着香喷喷的正山小种红茶,用着温热香甜的小点心,一边聊家常,一边说着大琉球的事情,弘晙阿哥的心神终于被吸引。

  小耳朵动一下。

  大琉球?

  小鼻子翕动几下。

  红茶的花香气!

  玫瑰花的味道!--

  红豆糕的味道!

  草莓夹心的味道!

  弘晙阿哥心中微动。

  眼睫毛轻轻抖动一下,眼睛微微睁开。

  他阿玛和陈巡抚对坐一张小圆桌,桌子上,除了一茶壶,几个茶杯,一些文书之外,还有三个画功精美、做工精致的高足粉彩点心碟——

  碟子里几份刚出炉的小点心。

  夹心马卡龙、红豆糕、玫瑰糕,加上一壶正山小种的红茶,这自然就是顶级的秋日下午茶享受。漂亮的小碟子和色彩缤纷,形状可爱的小点心相映成趣,呼吸间更有一份甜香扑鼻,人看着就眼亮、心悦、手动。

  弘晙阿哥当然也是心动,想要手动动。

  心动就行动。

  可是,阿玛是故意的。

  弘晙阿哥气呼呼地鼓一鼓腮帮子,莫名委屈地吸吸鼻子。

  福建巡抚陈瑸,大约五十岁的样子,一身藏青色的便

  服,标准的汉家文人气质,身形消瘦,精神矍铄。

  他乃是广东海康人,沿海务农家庭出身,康熙三十三年高中进士,康熙三十九年任古田知县,先后做过小琉球主政、四川提学道、小琉球的台厦道等等官职。

  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深入民间,明查暗访,审理案件,释放前任官员无辜扣押的囚犯……人人称赞。尤其他在小琉球5年,革陋规,禁酷刑,恤番民,重教化,施政得体,民心向化,小琉球动荡的局面安定下来。皇上就曾经说过,“……沿海务农之人,为官也不忘根本。既不是要做什么世家大族,又没有门生故吏。天下人都称赞他清廉,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哪能得到这么崇高的声誉呢?而他还有才能办大事,国家有这样的官吏,实在是天下的大好事……”

  有功且清廉,从湖南巡抚到福建巡抚,堪称一名“苦行头陀”。这就是天下人对他的评价。

  更难得是,他身为一方巡抚,还是心系家乡,这次广东改革他不光是大力支持,还提出几条行之有效的建议,发动家乡人大力支持,带头捐款资助家乡的堤坝修建……

  弘晙对他的印象非常好。

  可是弘晙刚要和他打招呼,又想起那个“公鸭嗓子的变声期”,心里一“酸”,那个难受得来——

  伤心难过之下的弘晙阿哥,拿出他从玛法、阿玛这里学来的本事,“装模作样”的做派非常到位,陈巡抚没有发现,但是四爷对儿子的一举一动,眉毛一动都知之甚详。

  --

  四爷眼角余光看到儿子的动静,差点没忍住笑出来。

  四爷非常“厚道”。

  和陈巡抚又聊了不到半刻钟,大致定下来萨摩藩和大琉球的事情,吩咐人给陈巡抚每样打包一份点心,细细地写好做法加上一套花样模具,站起身来。

  走到儿子的小榻边,俯下身。

  额头贴着儿子的小额头,笑着问道:“弘晙和阿玛一起用茶点?”

  弘晙……

  生气。

  就见生气的弘晙阿哥气呼呼地碰一下阿玛的额头,眉眼耷拉,腮帮子也是气鼓鼓的。

  四爷“……”

  这是还在闹别扭?

  应该是担心自己的小嗓子?

  四爷笑哈哈地抱起来儿子,坐到小圆桌上。

  “距离晚膳过去一个多时辰了,弘晙饿不饿?”

  弘晙一头埋到阿玛的怀里,更是委屈。

  四爷赶紧“真诚”道歉。

  “是阿玛错了。阿玛不应该自己先用茶点。”

  “弘晙再陪阿玛用一用,好不好?”

  弘晙阿哥埋在阿哥怀里的胖脸蛋儿,一脸傲娇。恰好下人又送上来一份新鲜出炉的茶点,甜香气扑鼻而来……

  弘晙阿哥表示,他还在生气,他还在伤心。但他不能和美食美茶过不去。

  …………

  一场静谧温馨的下午茶时光,

  父子两个算是和好,咳咳,弘晙阿哥单方面的想法。

  晚食过会,弘晙阿哥练完大字,给他玛法写完信,又给京城的叔伯、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人写完信,洗漱过后和他阿玛撒娇耍赖。

  父子两个笑闹一场,气顺一大半,又在阿玛重之有重的保证下,心平一大半。

  小别扭地睡去。

  四爷和四福晋守在儿子的床前,等到儿子呼吸绵长,面容平静,才是放下一半的心事。

  夫

  妻俩个回到自己的寝殿,四福晋忍不住说道:“这样也不是办法。”

  “现在哄着他,等他到了九岁,真要去打西部,怎么办?”

  四爷轻叹一口气。

  自家福晋担心,他又如何不担心?可他能怎么办?

  四爷脱去外衣躺到床上,语气低沉。

  “暂时只能这样。”

  “九岁的事情,到了那时候再说吧。”

  四福晋没有四爷的乐观,一脸愁容。

  “怪道那个‘苏东坡’说‘惟愿孩儿愚且鲁’。”

  “别人家的孩子能去战场,我的孩子也没什么不能。可事关弘晙,我这一颗心,总是提着……”

  说着说着,四福晋的眼泪出来。

  想起外间守候的嬷嬷下人,抬手捂着嘴,没有哭出声。

  四爷眉心一皱,一边拿床边的毛巾给妻子擦眼泪,一边安慰道:“不会。我和你保证。你要相信我们的弘晙。”

  顿了顿。

  “而且,这‘惟愿孩儿愚且鲁’,可不是你这个意思。”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当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中获罪,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侍妾朝云生下一个男孩儿,这首《洗儿戏作》即为此孩儿所作。愤激之词,貌似游戏笔墨,其实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苏轼的心声。

  四爷发现妻子有了兴趣,眼泪收住,细细地解释。

  “这是一种游戏笔墨和言为心声的悖反之词,有人欣赏,有人不认同。黄庭坚先生就曾经因此评价苏轼先生好骂……”

  “后来南宋文人朱松,朱熹的后人,说:‘……有子添丁助征戍,肯令辛苦更冠儒。’也是激愤于当时南宋的情况,认为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没有用武之地,希望孩子将来投笔从戎。”

  四福晋微微愣怔,好一会儿,才轻轻点头。

  “我都明白。”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北宋黄庭坚先生对苏轼先生嬉笑怒骂的文风不以为然,又有感于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因文获罪,所以谆谆告诫外甥不要步苏轼后尘,以免蹈其覆辙。

  集大成而绍绝学的大儒朱熹的儿子,朱松先生,却因为当时南宋的风雨飘摇,不光欣赏赞同苏轼先生的“游戏笔墨”,还发出“有子添丁助征戍”的呐喊……

  无不说明,家国

  天下,先有国后有家;无不说明,作为一个皇家人,注定背负的责任。

  四福晋躺下来,表情平静,眼睛却是没有焦距,语气也是黯然。

  “苏轼先生才华横溢,才能出众,更难得一心为国,一心为民,清廉本分,本应该受到朝廷的重用,为国家做出更多事情。朱松先生这般饱学之士,也是。”

  “我明白。”

  既然儿子注定要背负这些,让天下有心报国的饱学之士都可以一展所长,那就

  不能和普通的皇家小孩子一样长大,不能和他自己的心愿一样,长大后做一个大清国最大的纨绔,最美的美男子……

  四福晋想到她儿子的心愿,想到她曾经对儿子的期望,眼泪又出来。

  四爷……

  听得愣住。

  看得愣住。

  这都哪里和哪里?

  他只是随口说了一句。

  福晋就给他的话按上这么多大道理。

  可是此情此景,四爷也不好说,他没有这个意思啊。

  “福晋不用担心。我们弘晙还小那。不用考虑这些。”四爷干巴巴地重复安慰的话。

  “而且我们弘晙的性子,你还不知道?他啊,不会让自己累到的。”

  他儿子,将来……那也是几千年来的独一份儿。

  说实话,说到这里,四爷倒是更担心,儿子将来和那个极其爱美的路易国王学习。

  想象就可怕。

  --

  “时辰不早了,睡吧。万事有我。”

  “嗯。”

  夜色宁静。整个福建港口都陷入睡眠中。

  可能,对于每一对父母来说,孩子对他们的意义都大过他们自己吧。

  不光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还是他们遗憾的弥补、意志和梦想的延续,几乎是他们的一切。

  而对于四爷和四福晋夫妻两个来说,国家大事再难,也没有儿子的事情揪心。他们都只希望儿子安康无忧地长大,一生快快乐乐到老,顺遂喜乐。

  天穹挂月,流萤似火。

  四爷和四福晋也进入梦乡。弘晙阿哥在睡梦中露出一个笑儿,应该是做了好梦。

  可能是梦到他穿上小皮夹征战四方的威风凛凛?

  …………

  弘晙阿哥跟着阿玛、额涅留在沿海,一留就是大半年,每天就是这样“开开心心”。

  从广东到福建,到浙江,再到江苏沿海,山东沿海,直隶沿海……一路北上,清查沿海各地方政务和财务,肃清当地贪赃枉法、欺凌横霸等等不平事,打压各大沿海世家,大力开发新型技艺,收拢各地方的小型私家港口……

  等到橡胶研究出来,安装到两轮车上;蒸汽动力系统研制出来,弘晙阿哥的游乐场基本完工……大机器不光是用于家庭的风扇,取暖等等,公用的小娃娃游乐场,还用在各地修建中的铁路、大船、作坊……

  弘晙阿哥在外面过了重阳节,腊月节,冬至节……康熙五十三年的春节,康熙五十四年的元宵节、百花节、清明节……终于到了回京的时候。

  他九叔要跟去出洋,一家三口赶在大船出港之前,回到京城给九阿哥胤禟送行。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3

  -1722:29:00~2020-03-1815:39:0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小小燕子飞啊飞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水凉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eyka20瓶;緋羽☆、小小燕子飞啊飞10瓶;雪4瓶;手可摘星辰、霞霓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