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 46 章
作者:绪澄      更新:2023-02-13 04:35      字数:5843
  木材的话,学校的资源还算丰富,江堤沿岸也有不少。

  至于够不够这一点,得取决于城墙甚至是其他建筑后续的用量。按一面城墙从lv2升至lv3就需要1000kg来看,后期的用量估计也只会越来越夸张,这片树林看似茂密,却也不一定能支撑得了。

  石料则更加难以寻找。这种资源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普遍的建材之一了,但是如果要问石料从哪里来,除了现成的建材市场,最多也只能说出采石场这个答案。

  而绝大多数的采石场,偏偏都在山上。

  “那景门镇有采石场吗?”短发女生突然提问,“他们不就在山旁边?”

  为了修栅栏,大家纷纷搬来梯子架靠在粗壮的树干上,爬上去准备用斧子砍些粗细得当的树枝下来,好做栅栏的材料。

  “不可能。”另一个女生当即否定,“人家景门山那好歹也是自然保护区,怎么会有采石场那种东西,私自开山,被抓到那还了得?”

  “可是,也不一定要到开山那种程度啊。”沈未顺手掰下一颗已经干枯的松果,随手丢掉,”他们肯定有自己采集自己用的渠道,我们建城墙用的那些,不也就是平常农村自己修个房子的量嘛。”

  上次去的景门山只是其中一个主峰,这个名字本质上是一个更宏观的概念,指的是绵延在铜江对岸的整个山脉。

  住在山脚的原住民们在生活中,如果需要木材和石料,会选择去市场上购买吗?

  当然不会。

  这意味着,他们肯定拥有自己获取木材和石头的渠道。

  苏梓临点点头:“这样吧,等景门镇的船来了之后,我们再好好问问,肯定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目前一共只有三十只鸡,加上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出生的23颗鸡蛋,最多也就是五十来只。

  围栏不用修得太大,正好松树林里石雕的周围有一片野草野花很茂盛的空地,并且就在松树林边缘,如要管理,出入也很方便。

  因此大家就决定圈起这块地来当做养鸡场。

  斧头是基建组的同学去建材城的时候顺路带回来的。包括手锯、钉锤、瓦刀、各类钳子、各类扳手等等,不知为何,甚至还有成筒的铅笔和三角尺。

  总之,这些木工瓦工的基础小工具是一应俱全。

  用斧头先砍下松树上大约一手握粗细的枝干。斧头比较锋利,而且松树这种类型的枝丫很多,不太费力就在地上堆积起了一座小山。

  “松”陈访桐扭头盯着另一颗树冠,“松鼠。”

  松树林往往阴冷又潮湿,树荫之下全是黑洞洞的一片。

  “松什么?”沈未顺着她的眼神看去,当即愣住,“啊?松鼠?”

  只见一个灰黄色的小身影正拖着蓬松的大尾巴,从几人的身边一闪而过。

  松树林有松鼠,这听上去非常合乎常理。但事实上,铜艺的松树林里别说是松鼠了,似乎连小鸟都很少出没。

  它似乎察觉到了这一股股灼热的视线,扭扭屁股,反而朝着众人的方向转了过来。

  “吱吱。”松鼠眨眨黑亮的小眼睛叫了两声,双手捧起一颗大松果,露出大门牙大快朵颐起来。

  总体来说姿态就是非常优哉游哉。

  结果没啃两口,它突然又站起身,一动不动地盯着一个方向,好像察觉到了什么一般抽动着湿润的鼻子,浑身的毛发纷纷蓬起来。

  沈未连忙抱住头:“不好,它是不是要因为我们误闯家园而攻击我们了?”

  苏梓临提醒:“你好歹也有它十个大,别怕。”

  “吱吱吱”它说。

  “你想要什么?”陈访桐问,“松果还是斧子?”

  “我不觉得它会想要斧子吧。”旁边的女生小声道。

  然而,并没有回应这个问题,松鼠眨眨眼睛,把手中的美食果断地丢了出去,在空中形成了一个优美的抛物线。

  “砰。”

  松果直直栽进了层层落叶中。

  它也转过身子,在枝繁叶茂的树荫里迅速消失了。

  “这算什么?”沈未放开护住脑袋的头,松了一口气,“这就走了?”

  “一看就是那种故事的开头。”陈访桐笃定道,“我们破坏了它们的家园,它们今晚会来复仇的。”

  “松松鼠的复仇??”沈未倒吸一口冷空气。

  “它只是看了我们一眼,也没做出什么表示生气的举动,别想那么多了。”苏梓临说,“我们还要修围栏呢,时间不等人。”

  闻言,大家也只好继续砍起树枝来。

  片刻后,苏梓临又看向松鼠消失的方向,默默道:

  “算了,今晚要不还是摘点上好的大松果放在宿舍窗台上吧。”

  一小时的劳作后,修围栏的树枝已经收集得差不多了。

  大家回到地面,开始进一步修剪起来。

  用手锯锯掉两端不要的部分,再用小刀削掉多余的分叉和枝叶,大体上修出一个粗细比较均匀的笔直的木棍形状,长度大约在一米五的样子。

  接着,木棍斜约30度插在泥土里20厘米,另一根则与之相对,在交叉点用铁丝牢牢栓紧,并且保证空隙要小于家鸡的体型,以免它们出逃。

  这样不断反复,形成数个牢固的三角形,熟练了之后,手便快了许多。这种围栏的做法一般都是用非常细的竹竿来制作的,替换成松树枝,无形中稳固性大大提升。

  由于还是抱有想散养的野心,于是并没有圈住太大的地,只是正正好好可以让家鸡们在这里睡觉。

  并且在靠近外部边缘的地方留出了大约两个身位的空格,用塞满了杂草的麻袋堵住,方便人进出。

  当然了,主要还是因为不会做门。

  两小时后,铜艺首家颇具规模的养鸡场终于宣告成立。

  虽然围栏歪歪扭扭,但是还算牢固。

  只要能关住鸡不让它们乱跑,丑点也不算什么。

  接着,大家又摘了树叶,准备了肉丁和牙签,如法炮制了在余巧曼那儿学到的妙计,将还在树林里到处撒野的家鸡们一个个逮回了围栏,包括它们的草窝和鸡蛋。

  三十只,一只不少。

  挨个摘掉绿色小面罩之后,三十只鸡在狭小的空间里晕晕乎乎,如梦初醒般面面相觑。

  看那些迷茫的小豆眼,意思大概就是:“你怎么也进来了?”

  “如果我们要散养的话,是不是得培养学习型条件反射了?”沈未说,“得让它们知道这个围栏里面就是吃饭的地方。”

  短发女生赞同道:“我记得一般农村家里都是会用敲锣之类的方法叫山上的鸡回来吃饭的,那我们也得用某种特定的声音,来让它们明白这种声音和回家吃饭之间的联系。”

  理论是这个理论。

  它们自从被从山上带到学校里以来,还没有特地喂过食,虽然在松树林里啄来啄去,但是事实上也吃不到什么能饱腹的食物,这会儿也都饿的够呛,正是培养习惯的好时机。

  于是从食堂用盆取回了一些小白菜和菠菜——准确的说,是取回了几棵,毕竟大小摆在那里,拿多了,这些鸡也吃不完。

  “咯咯哒——!”

  “咯咯、咯咯”

  嗅到了空气中菜叶的香气,它们纷纷躁动起来,一个个扭着屁股冲到了围栏前。

  那两只带头打架的大公鸡,更是飞驰在队伍前列,就差扑腾翅膀原地起飞了。

  “就是现在!”沈未说,“快,食物已经到位了,我们用什么声音?”

  “拍手?”一个女生建议道。

  “不对不对,这个声音太普遍了,不好辨认。”另一个女生反驳。

  “那怎么办?学鸡叫?”

  “哪有学鸡叫让鸡回来吃饭的?学的不像它们害怕,学得太像它们分不出来可怎么办。”

  “那就唱歌算了。”沈未说,“你们谁来点个嘹亮的曲子,大家都会唱的那种?”

  “嘹亮的曲子?”苏梓临思考道,“还得大家都会唱,这个条件是不是有点苛刻?”

  陈访桐:“校歌。”

  大家:“”

  短发女生当即扔出一大片翠绿的小白菜叶,正声开嗓:

  “冰雪融化的年月,远在千秋之前——

  大江汇聚的原野,充盈我辈胸襟——

  啊,铜洲之滨,山高水长,性灵泉源——

  啊,铜江之水,巧手妙眼,立艺立言——”

  在这样的歌声下,鸡群们吃得比谁都欢,画面极其诡异。

  一曲唱罢,菜叶也喂完了。

  “?”沈未怀疑道,“你们是大学生还是我们是大学生?”

  “咯咯咯!”鸡们快活回应。

  相信这样培养下去,以后只要一开口唱校歌,它们就会以无比热烈又虔诚的姿态,向歌声的方向一步一磕头。

  养鸡场算是初步竣工了。学校里的人数已经上百,这么多鸡自然是供应不了足够的蛋白质,只能让它们先随缘生长,好歹可以收获一点鸡蛋,有总比没有好。

  家禽乃至牲畜,这种时候要想在学校里成规模的养殖起来,难度仍然过大。

  接下来,三人又往池塘的方向跑了一趟。学校里最大的湖泊文泽湖养起这些鱼来恐怕很困难,到时候想要捞鱼都没处找,便先选定了面积较小的池塘作为鱼塘。

  这些池塘原本是配合假山的园林建筑一景,就在花园旁边。在护城河的植物堤坝解锁之前,里面全部都是死水,淤积了许多杂物和营养过剩的水生植物。

  现在校内水流与铜江贯通了之后,池塘焕然一新,水质更是尤其适合养鱼。

  “这里啊,这个池子里有草鱼、鲤鱼、泥鳅、鲫鱼、花鲢、白鲢和黑壳虾。”

  陆朝南心不在焉地介绍道,好像课堂上老师逼迫让给全班同学点名的课代表。

  “那这个呢?”苏梓临看向相邻的另一个池塘,两个池子大小几乎相等,距离也很近。

  陆朝南扫了一眼:“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就说,绝对不能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养。”那个男生依旧没有放弃这个问题,“这么多种类,万一打起来了可怎么办?”

  “是吗。”陆朝南回答,“那就过两天等他们把池子打通了,让鱼自己选行不行?”

  “如果鱼能聪明到自己选的话,那还叫鱼吗?”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说,野外的鱼都是野人帮他们决定是长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的?”

  “”

  “啊?”尹赫在一边努力理清逻辑,“野人?这个架是怎么吵到野人的话题上来的?”

  陆朝南抬手打断:“别插嘴,我还有道理没有跟他说完。”

  “?你说就你说,凶我干什么”

  郁黎怜爱地揉揉他的脑袋表示同情,又看向三人:“等他们吵完了,一起去吃饭?”

  虽然有些小争端,但是看起来,他们这边也圆满完成了安置鱼苗的工作。

  鱼塘也算是正式投入运营了。

  但是和养鸡场的问题一样,目前的规模只能算试水,要想和现在的蔬菜一样变成提供食物的中流砥柱,仍然是天方夜谭。

  天色逐渐暗下来,校园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往宿舍楼的方向汇集。

  又到一天完工的时候了。

  现在的物资票券暂时还是局限在粮票和蔬菜票上,规格则是完成一天的工作分量,分别得到一张粮票和一张蔬菜票,再根据当天大棚的收获情况,来决定要不要用蔬菜作为奖金。

  不过,自从大家把午晚饭的期望放在食堂之后,这两种票券突然就失去了原本兑换的作用,反而变成了一种饭票,只要在午饭和晚饭的饭点进入食堂,把一天获得的票券交给蔡叔和食堂组的同学,就能尽情享用校园大饭堂的快乐。

  粮食种子尚要等老刘从景门镇运过来,学校又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大米的储量不敢随意挥霍。

  因此今天的主食,蔡叔便很痛快地直接换成了土豆。

  又糯又粉的土豆泥,用适当的盐和胡椒调味,还加入了少许芝士,一口下去,满满都是土豆清甜又不乏鲜味的满足感。

  包裹满鲜嫩蔬菜的土豆饼外表用油炸得金黄酥脆,掰开来,便露出切得齐齐整整的各色蔬菜丁。

  大棚蔬菜爽口鲜嫩,加上被煮透了的粉状土豆,口感既粉糯又生脆,两种味道交织在舌尖,蘸上熬出来的浓稠番茄汁,一口接一口,一块又圆又厚的饼便不知不觉吞进肚子。

  “食物目前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苏梓临用勺子戳土豆饼,“虽然可能会艰苦一点,但是供这么多人过冬没问题。”

  陈访桐咽下一大口土豆饼,吸吸鼻子闭目道:“这个我能再吃一年。”

  “虽然我们在说的问题不是这个,但是我也是。”沈未连忙点头。

  “城墙的话,也只能先尽全力升级了。”郁黎点头,“木材能先用学校的就先用,至于石料,几天之后向景门镇打探打探吧。”

  陆朝南蹙眉:“可是如果真的是丧尸潮,他们从景门镇攻来学校,镇上的人要怎么办?”

  “我觉得,这取决于丧尸潮究竟是哪一种类型。”苏梓临说,“如果是像游戏里的那样,恐怕它们会直接放弃路途中的其他目标,直接攻击我们这些所谓的[内测用户]所在的区域。但是如果这只是app给出的一种预警的话,镇上的人就危在旦夕了,必要的时候,还是得开放学校让他们来避难。”

  “但是这么大的动静,时间离首届排位赛越近,丧尸不可能一点异常都没有。”

  沈未咬着叉子,“我们有那么高的电视塔,还有望远镜,不如明天去顶上试试看,视野够不够观测到景门镇的丧尸动向?”

  大家纷纷点头。

  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封锁期第一天时,三人用望远镜就能在宿舍七楼清晰地看到环山公路。

  那么当高度达到电视信号塔那么高时,能看到景门镇也说不定。

  土豆果然是怎么做都好吃,一顿晚饭便在这样的讨论中满足进肚。

  大家在宿舍楼的小喷泉前各自打道回府。

  坐电梯上楼前,三人不忘抹黑从松树林里捡了几颗大松果带回宿舍。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万一真是松鼠的复仇,第二天醒来看见它在阳台上随意涂抹排泄物之类的也不好受,还是先主动认错比较好。

  回到宿舍,手机当即弹出消息提示。

  [您有待解锁的成就]

  [功能性空间已升级]

  首先是温室大棚。经过今天的劳作之后,便顺利填满了lv2剩下来的空隙。

  [0号温室大棚已升至三阶]

  [lv2→lv3]

  [lv3:14/1000]

  [生长空间加成:

  成熟效率+60%(↑10%)

  作物收获+100%

  作物回收+120%]

  刚要质疑为什么好不容易升到lv3,却只扣扣巴巴地给出仅10%的成熟效率加成,小农场简笔画的界面突然弹出了一个新选项:

  [在用户的温室大棚等级提高至3阶后,将获得一次加成模式解锁机会,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

  [请选择您想增加的加成模式:

  粮食作物,油类作物,纤维作物,糖料作物,饲料作物]

  [当前已拥有:蔬菜]

  “只能选一个?”陈访桐蹙眉。

  “怎么办,粮食也要种,榨油作物也要种,就连纤维作物,我们还有从老刘那里订的棉花种子呢。”沈未慌乱道,“粮食不敢不选,油现在又缺,这可怎么选?”

  “既然有选择,就说明每种模式的加成手段肯定不一样,至少跟我们现在用的蔬菜模式不会完全一样。”

  苏梓临凑近屏幕,只见每种模式的文字右上角,都有一个不拿放大镜都看不清的小小放大镜符号:

  “等等,这里是不是还能点开看更详细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