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当明星(十一)
作者:八步莲心      更新:2022-03-17 15:07      字数:3470
  可自从穿越后, 凌丽对职业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在以前几个世界, 还没这种感觉。但在这个世界, 感觉就有所不同了。

  教师这个职业,永远都清贫。

  所以自古就有“穷教书的”这样的说法。

  她来这个世界也一样。

  原主做教师基本是没有任何存款的。

  还好有父母留下的房子,还有国家因为她父母发给她的抚恤金,她才能把日子过得不错。

  若是像现代那样还要租房子, 又没有额外的抚恤金, 只怕她也就能刚好养活自己温饱了。

  所以, 论起钱,这工作确实没什么可取的。

  但在这段时间里, 她却过得无比轻松愉悦。

  孩子天性单纯, 又充满童稚, 跟他们在一起,感觉不到任何压力, 只有单纯的快乐。

  单这份心境,就是再多钱都换不来的。

  说实话, 她之所以辞职演戏, 完全是为了完成原主的心愿。

  就她自己而言,还是很喜欢教师这个行业的。

  只是可惜,自己现在演的戏,只有成年人看。小孩子却是很少看的。

  不然让他们在影视剧中能看到自己的作品, 也是不错的。

  这一世她是肯定要当演员完成任务的。

  如果能让孩子们看到老师演的戏,也算是个乐趣。

  孩子看的戏……

  唔。

  在她记忆里,还真有几部。

  不过, 一般都是动画片。

  而且基本都是上海美术制片厂拍的。

  总是,专业性很强。不可能由她来拍。

  真人版的适合孩子看的影视剧……

  她突然还真想起一部,叫《东方小故事》。

  小时候看过的,印象很深,主要讲的是古代和现代的一些名人故事,以古代为主,以给孩子们传播优良道德和正能量,激励孩子们勤奋读书、仁义明理。

  是一部非常不错的正能量系列剧。

  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很深。

  以至于到了后来,凌丽有时候有懈怠,还会翻出来看看。

  小时候父母亲也经常带她收看,以激励她勤奋成才。

  她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激励人勤奋上进的。

  比如《孟母断杼》,讲的就是孟母为了告诉孩子,做事就像织布,不能中途割断,不然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才用梭子割断布匹。

  比如《凿壁偷光》,讲的就是匡衡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点不起灯熬夜读书,只能在墙上凿了个洞,借与自己一墙之隔的邻居家的光,来熬夜读书。最终学有所成。

  再比如《圆木警枕》,讲的就是司马光为了有更多的时间读书,防止自己贪睡浪费时光,特地用一段圆木作为枕头。这样晚上就睡不踏实,不可能深睡。而圆滚滚的木头一不小心就会滑走,自己的脑袋就会磕着床,自然也就醒了。醒了就可以看书了。这样一来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

  还有《东坡三养》的故事,倡导节俭人生,说道,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少费以养财。

  ……

  可以说,这些正能量在凌丽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只教她勤奋、教她坚持,还教她修身养性的心态。

  的确,后来的她,勤奋好学,又克己少欲,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好。

  也不知是不是《东坡三养》之类的故事在她的内心扎根太深,以至于她一辈子都没什么,活得很淡然,小小年纪起,心态就跟上了年纪的老人差不多。

  既不爱吃、又不讲穿,其余的一应消费尽是没有。所有的钱除了基本生活开支,就是拿去理财。

  她攒钱很快,跟这习惯也分不开。

  她倒是真的“养”了心。

  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少费以养财。她倒是样样都做到了。

  ——对事业没什么野心,唯一工作的动力就是赚钱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从来吃得不多,在人人胃病的年代,她的胃可是独树一帜的好,别说是胃了,所有五脏六腑都很健康,因为她活得极为节制。而五脏六腑的损伤,除了先天性的,基本都是后天不节制造成的。

  至于“少费”,则更不用说了。她虽然赚得多,从大学就开始带家教挣钱,但花的却是少之又少。即便是后来混到白领阶层,也是除了必须要买的行头,其他一应不买。

  别人都以为她是品味好,所以只买质量好的经典款。谁想得到,她只是因为经典款在任何场合都能穿。而质量佳,当然一方面是匹配自己公司的身份,另一方面是对皮肤好些,三来也是因为更耐穿,一件经典款高质量衣服,穿个十来年不是问题。

  这些年来,那些人生态度对自己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大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树木,则要从育苗抓起。

  &n

  bsp; 很多时候,小时候在心里种下的种子,长大后会生根发芽,影响人的一生。

  真算起来,确实应该多拍些弘扬正能量的适合孩子看的影视剧了。

  她反对一刀切的绑架性“传统”,却推崇真正正能量的传统文化。

  对于任何人来说,勤奋、坚持和节俭心态,都是好的。

  当然,她现在回头看,有些东西有点扯。

  也并不完全值得推广。

  比如,勤奋好学、珍惜时间肯定是好事。

  但是到“圆木警枕”的程度,就有点过分了。

  因为,睡眠是生命运行的一部分。

  只有保证了充足的睡眠,才有一个好的新陈代谢,进而有个好的身体。

  如果节约时间节约到了睡眠头上,那就真是不明智了。

  长期睡不安稳还睡眠不足,不只可能会短命,还会损伤身体、影响精力呢。

  身体不好、精力不济,就算清醒着做事,也是事倍功半。

  更何况,如果为此减了寿命,那得浪费多少做学问的时间啊。

  时间长度是四十年,和时间长度为八十年,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相对而言,凌丽宁可自己睡眠充足,然后一步一步好好做自己的事。只要精神饱满把每日的事做好,将来必定有你一番成就。

  “圆木警枕”,倒也大可不必。

  凌丽这般想着,面对采访也就这么说了。

  来采访她的记者原本以为她会说香港如何繁华,甚至会说些符合时政的场面话。

  谁知,她没怎么谈那些,而是说到了将来的打算,说想拍一些弘扬传统美德的戏,最好是能够大人孩子一起看的。到时候,父母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电影院看。

  她这个思想显然很新潮。

  这时候的电影,基本都是有点小资情调的年轻情侣们去看。

  或者电影下乡,全村老少围在堤坝或者田埂上看。

  但像现代那样,一家三口去看电影的,却是没有。

  也没有电影人考虑到这些。

  这会子凌丽突然冒出这样的观点,新闻记者们倒是惊讶,继而忍不住追问她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凌丽笑意盈盈:“因为孩子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孩子们的思想需要滋养,而我们各行各业都应该为此除一番力。尤其我们是做影视的,更应该弘扬正统思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

  她这段话说得滴水不漏,怎么听怎么对。

  所以,新闻专访里把这段话清清楚楚写了下来,一字不差发了出来。

  而她的思想境界,也就这样被全民推崇。

  这时,已经有知情人向报社反应,凌丽原本就是老师,所以才有这样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教育责任感。

  对此,记者在查证属实后,更觉可贵。

  凌丽就这样红了。

  还是正能量的红。

  甚至,相关领导人还接见了她,让她谈一谈对影视和教育的看法。

  凌丽自然不是个怯场的,当即侃侃而谈,把自己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这想法自然受到了上面的表扬。

  并且,因为她一直跟王导有合作,相关领导还直接下达指示给了华视,让华视找王导办这个事。

  王导原本就在筹备新戏,新戏的女主角还是凌丽,正待开机。

  现在接到这个指令,还真觉得不错,便把这计划纳入了日程。

  为此,他还特地来找凌丽商量。

  问凌丽对儿童教育电影的建议。

  凌丽想拍的就是《东方小故事》类型的系列剧。

  但是这时候电视剧还不普遍,拍电视剧只怕为之过早。

  就算是真实出现过的《东方小故事》,也是在九几年才出现的,所以她小时候才刚好看到。

  现在才七十年代末,连八零年代都没到,肯定是太早了。

  全国买了电视的都没多少家,就算拍了也没法推广。

  所以,还是只能拍电影。

  电影自然就不是系列电视剧,不能按系列电视剧的拍法。横竖要有个完整的电影故事。

  两人思来想去,决定用讲故事的形式来串联各个小故事。

  这样,既是一部完整的电影,又串联了各种小故事。

  而凌丽在其中饰演的,就是给大家讲故事的女教师。

  剧中,女主是一个小学教师。

  因为孩子们经常上课讲话,不认真听讲,她就给他们讲故事,本意是为了教育他们认真读书。

  那些故事,就是精选的几个历史上的名人小轶事。请牢记:玫瑰网,报错章,求书找书,请加qq群:27760020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