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 34 章
作者:樱笋时      更新:2023-02-14 12:46      字数:3461
  第34章

  这几天,陆青殊也不光只是重新掌握这个坤德殿内的情况,也对原主的身世有了一个了解。

  如今这个大乾王朝立国也有百余载,先帝在世之时,并无子嗣,驾崩之后一度引发了一阵朝中动荡。

  彼时,现在这个皇帝华宗珩还只是一个藩王之子,常驻京中代父处置交纳酎金等诸多要事,因为喜欢武艺,便拜在了彼时南军教头门下——这位南军教头便是原主之父,也因此与原主自幼相识。

  华宗珩一心要学武艺,原主枪法、箭法俱精,他常常借着讨教的名义与原主切磋,每每输了便会为原主带些外面少见的吃食玩具、香囊玉佩;

  而华宗珩孤身一人在京,虽说是尊贵的宗室子弟,但大乾宗室子弟茫茫多,在这京中,他一无权二势,过得其实也十分落魄,原主是个心地善良的姑娘,少不得对他多有照拂;

  二人年纪相仿,又是青春少艾,一来二去,情愫暗生。

  原主家中是这世代军户人家,她父亲颇有才干,负责教导南军子弟,但见女儿与藩王之子日渐亲密,也是不喜的,门不当户不对,结亲的话,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再者,原主的父亲陆重豪并不喜欢华宗珩为人,说好点了是沉稳持重,说难听了是城府深。

  军中多的是粗豪直率的汉子,在陆重豪看来,他只得这一个掌上明珠,自是要选个年轻有为的,将来出将拜帅为女儿搏个诰命并不难,以陆重豪在军中晋升的速度,就是女儿嫁的是勋贵人家,他也有信心能护得住女儿,何苦要去趟宗室那种浑水,将来嫁了若是在婆家吃亏,陆家都没办法打上门去。

  奈何,年少深情,并不是父母家人能劝得开的。

  原主与华宗珩二人心中坚持,纵使家人把二人分开,一个不娶,一个不嫁,这么二载下来,家中纵是铁石心肠,也不得不从了。

  便当两家定下亲事之时,宫中传来噩耗,先帝病危。

  先帝一直膝下空虚,年过四十却只得几个女儿,没有儿子,朝臣早就不满,但先帝广开后宫却也颗粒无收。

  朝臣们便催促先帝该早早考虑收几个继子,从宗室旁支之中多多考虑。

  几轮朝争,先帝便先让各地藩王、宗室旁支安排一些子弟入京,明面上说是交纳酎金有所往来,其实就是相看继子人选。

  但哪个皇帝愿意看到未来的继承人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故而,先帝对于收养继子一事一直非常不积极,只在后宫积极耕耘,朝臣再劝也是左耳进右耳出,没有想到,因为太过积极,导致身体空虚,才四十多岁便一病不起。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这其实是件极恐怖的事情,如果皇帝驾崩、后继无人,必定会引发政局动荡。

  在这个当口,朝臣入内求见病危的皇帝,都只有一个议题:速立太子。

  不管是哪个宗室子弟,请皇帝赶紧定下人选,以安天下人心。

  先帝当时已经病得糊涂了,又如何能安心考虑继任人选,华宗珩在外虽然看起来势单力孤,但如陆重豪一眼识人之明,已经看得出他颇有城府,他这几年经营,竟也早早收到消息,彼时陆重豪已从南军教头的位置升至南军左将军。

  华宗珩便对原主说,不只想许她花前月下海誓山盟,更想许她国母凤位。

  原主并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姑娘,长在京城,自然知道这种事情里面的凶险,她并没有答应,可她与这个青梅竹马的少年一同长大,哪里不知道看起来沉默的少年胸中早有一腔抱负,只等一遇风云便想腾空而跃。

  她终究去求了自己的父亲。

  陆重豪本不想答应,但是原主告诉自己的父亲,珩郎说了,纵是君临天下,亦只一心对我。

  实在耐不住女儿的哀求,陆重豪在那一日用南军的权限为华宗珩开了宫禁之门。

  陆重豪也并不知道,华宗珩一个小小的藩王之子是怎么能搞定前朝那些文臣的,最后的结果是,先帝病危、命悬一线之际,只有华宗珩被众臣捧到先帝病榻之前,火速成为了先帝养子并被当场立为太子。

  随即没过多久,先帝便驾崩,华宗珩登基,也确实如先时承诺的一样,一出国孝,便举国红妆迎娶原主。

  此时边蛮扣关,陆重豪临危受命——新君方立,也不放心将重兵交给其他人,随后,陆重豪率大军击退边蛮,论功当赏以爵位。

  朝中有文臣并不乐见这些皇亲国戚掌兵,便道以承恩公之位赏之再削其兵权,反正皇后的父亲,本来也该有承恩公之爵。

  但华宗珩对于局势却有自己的看法,边蛮此次只是击退,并没有击溃,未来还会有战事再起,他便封了陆重豪为靖国公,常驻边关;又

  封了陆重豪的兄长陆重宇为承恩公。

  一时间,陆家在京城权势赫赫。

  那恐怕是原主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少年相识的爱人成为自己的夫君,纵使是在深宫之中,她的日子也过得和普通人家的女子没有两样,甚至是更幸福一些,没有乱七八糟的通房侍妾,更没有什么侧妃,就只她一人,也没有公婆需要侍奉,先帝留下来的那些后妃皆谨守礼数,并无张扬之辈。

  如果没有这次的小产。

  但大概就是之前的日子实在太顺遂,原主没有办法接受这次的挫败,她不愿意承认,一直对她海誓山盟的男子,成为皇帝之后,为了要一个继承人,便这么轻易地撕毁了盟约。

  甚至,叫她更不堪的是,在她这个夫君的眼中,为了示好于她的家族,后妃的人选会先从她的堂妹们中选择,以示对陆家的恩宠不变。

  陆青殊却是看得清楚,如果不是原主没有亲妹妹,皇帝恐怕更想把她的亲妹妹纳入后宫,因为从头到尾,皇帝想稳住的只是陆重豪和他的麾下。

  但是站在皇帝的角度,原主入宫七年无所出,此次又小产伤了身,放在民间,也符合七出之条,他是不会觉得自己背约的,只怕反而觉得他已经情深义重。

  现在的华宗珩,已经不是登基之初那个需要借重陆家才能坐稳帝位的新帝,现在他羽翼已丰,不客气地说,除非陆家想要造反,不然,是没有反抗这个决定的余地的。

  陆青殊看着这位貌似恭敬的承恩公夫人,对方提到的这个赏荷宴,怕是早就心中盘算过,迫不及待想当真正的承恩公夫人了吧,毕竟,靠侄女得来的爵位哪有靠女儿得来的名正言顺呢?

  陆青殊便漫不经心地道:“如今陛下多次说了不可过度靡费,我身为后宫之主,自然要为天下表率,这赏荷宴是个什么章程,只怕也得问问陛下的意思。”

  承恩公夫人并不是个多么心机深沉的妇人,闻言立时笑道:“你伯父上次面圣的时候便隐约提过此事,还是陛下说金明池荷花将开,也好叫娘娘舒展一下精神哩!”

  陆青殊心中冷笑,面上却只淡淡道:“既如此,便这样吧。”

  见她神色,桐宫人立时道:“娘娘,江太医吩咐您不可太过劳累,今日既乏了,便早点歇下吧?”

  陆青殊点头,承恩公夫人便被带了下去。

  陆青殊却坐着在思索什么,她向桐宫人问道:“陛下可歇下了?”

  桐宫人一怔:“现下时辰还早,陛下当还在乾元宫批折子吧?”

  陆青殊想了想道:“往岁入夏,陛下可有什么喜欢入口的食物?”

  桐宫人低头艰难道:“娘娘都会亲自给陛下做莲子马蹄羹,道是去火又不甜腻,陛下最喜欢不过……”

  陆青殊神色间没什么变化:“既是这样,明日我到厨房,你替我做一碗,再放上几片荷花,端过去给他。”

  桐宫人有些懵,实在不知道娘娘这是什么意思。

  若是娘娘愿意忘掉过往那些海誓山盟,就此只做一个皇后,任这后宫如何风起云涌,其实也不关娘娘的事,又何必去给皇帝送什么羹汤。

  若是娘娘没有忘掉,还想修复与陛下的关系,为何又不做了亲自送过去,还叫自己来做?

  而此时华宗珩确实是在批阅奏折,偌大一个国家要打理,确实是日理万机。

  这时,孙太监来回禀:“娘娘叫人送了莲子马蹄羹来。”

  华宗珩有些意外,又有些动容,他停了手中的笔:“送进来吧。”

  只是这碗羹并不似往年的那般颜色清淡,望之清爽,反倒有些粉色花瓣漂于其上,显得颜色艳丽,华宗珩的神色不由有些复杂,但他还是拿起了汤勺,慢慢吃了起来,不知是不是他的错觉,或许是许久没有喝过,味道也与记忆中有些分别。

  他吃了一勺莲子,随即汤勺一顿。

  孙太监不由关切道:“陛下?”

  华宗珩放下了汤勺,叹了口气:“终是朕对不住她。”

  莲子没有去芯,是有心,还是无心?

  孙太监神色恭敬:“娘娘已经应了承恩公夫人,五日便举办那赏荷宴,只是……”

  华宗珩微微蹙眉,孙太监才低声说完:“娘娘说既要热闹,便不只是陆家的姊妹,京城名门淑媛俱可来赴宴。”

  华宗珩略微搅动了一下羹汤,心绪复杂,他的皇后终究是与以往不同了。

  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他吩咐道:“日后,去巡视京西大营吧,宿在营中,我要看军中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