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融入林家的一天
作者:卌玖      更新:2023-01-31 23:56      字数:2750
  从京城到江南已经半个月,贾琏逐渐适应江南的气候,却还没适应江南的忙碌。

  以前在京城每回有什么事都是他去办,但也不影响他寻欢作乐。可到了江南大部分事都是林如海亲自去办,只有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交给他,他反倒没有时间出去消遣。

  早起用过饭,他坐在小书房已经一个多时辰,面前纸张上却只有不到半页。

  门口传来吱呀声,春兰捧着两匹布进来:“这是太太刚给的,夏日穿正好。明儿早上给爷重新量身,日就能赶出来,爷可有空?”

  “有空,明日你领人过来就是。”贾琏头都没抬,持笔盯着桌上,有气无力。

  春兰转身将布料放在凳子上,打开靠墙的柜子检查里面备用衣物、手巾等物,见没有受潮损坏又关上柜门,重新捧起布出去。

  过了约莫半炷香时间,房门再次被推开,兴儿端着凉茶进来:“二爷,这策论您从昨晚就开始写,到现在一页都没有,若是林姑爷问起可怎么回?”

  “这不是正在写,你催什么?”焦头烂额的时候最烦有人催,贾琏抬头瞪他一眼,再低头看见桌上白纸,又泄气。“夏日官盐受潮有损,本就是常态,姑丈却叫我写策论,我哪里写得出来?”

  策论,讨论政治针砭时弊,或向朝廷谏言献策的才叫策论。贾琏虽是荣国府继承人,可并未有官职在身,更没有谏言献策的资格,哪里写过这东西?若让他写京城权贵,他倒能长篇大论。

  越着急越写不出来,干脆伸手将纸笔都推出去。

  兴儿眼珠子一转:“二爷,方才我见春兰出去,不如叫她跟姑太太说说?”

  “姑太太?呵。”贾琏往椅子靠背一仰。“姑母将春兰安排在秋兰园,一是为方便她随时掌握秋兰园的情况,二才是为了服侍我。你叫春兰去替我说话,明儿姑母就把你打出去。”

  这一点丝毫不用怀疑,林家只有贾敏这个当家主母,说一不二。再加上她本身姓贾,是贾琏的正经长辈,管教起来没有丝毫顾忌。

  兴儿缩缩脖子:“那怎么办,从前在家两位老爷都没写过什么策论,您才来半个月,林姑爷已经给您布置了三篇,写得不好还要重写,比书生做功课还忙。”

  我怎么知道能怎么办?

  贾琏心里暗骂回应,烦躁地将兴儿赶出去,盯着纸咬着笔,硬着头皮磕磕绊绊写下几页,绞尽脑汁才算勉强写成。然后小心收起这来之不易的成果,等晚上林如海回来还要给他过目。

  简单吃两块点心换了衣裳到门口,旺儿已经套好车:“二爷,方才林老爷派人来传话,说今日不用您去衙门,叫您去城东将给哥儿、姐儿请的先生接来。”

  “接先生?衙门今儿有事?”

  “听说是新到的盐数不对,林老爷不得空。”

  林家重视儿女教育,请先生又是重中之重,能让林如海放弃亲自前去必有要紧事。贾琏本想关心一下,但他刚写完策论听见盐就头疼,赶紧闭嘴。

  上车坐好,才问:“请的是哪家先生?”

  同旺儿一起的还有林安,林安道:“是黄家的老爷子。这黄家人虽有才名,子孙却多不入仕,想必二爷没听过。”

  黄家?还真听过。

  贾琏原本靠坐着,一骨碌坐直:“姑丈把黄宗羲请来了?”

  “二爷莫要说笑,咱们老爷哪有那么大体面?这位黄先生和那位倒是同族,不过是晚辈。”

  “那也了不得,姑丈果真疼爱表弟、表妹。”

  那可是黄家,听闻皇上想要编撰史书,专门派人去请过,可去了好几趟也没请到,最终只请到个弟子进京。

  莫非当初皇上命人请黄宗羲,就是派林姑父去的?从前只知道林姑父被从京中派出来兼任巡盐,如今看来,他比众人想象的还要得圣心。不过想想也对,林姑父是探花郎,读书人之间交流更容易。

  按捺住心中震动,贾琏忍不住胡思乱想。

  外面林安还在说话:“原本老爷请了个叫贾雨村的进士,不过这个进士官场失意,言辞间难免透露出抑郁不得志,大姑娘不喜欢他长吁短叹伤春悲秋的做派,老爷这才改请黄家。”

  “‘昔孟母,择邻处’,何况请先生?我这大表妹倒是个有主见的。”贾琏随口称赞,知道林安这是在借机告诉他有贾雨村这么个人,若是被找上门也好应对。

  说话间就到城东,在略有些偏远的地理位置停车,下车就看见个二进宅院。

  在门前通报姓名后,有小厮领路进来。里面不算宽敞奢华,一草一木却各有章法。贾琏明白黄家底蕴深厚,不敢端着京城公子姿态,只用林如海内侄的身份自称,到书房前客套问好。

  “林家已经为先生准备了落脚处,可惜姑丈实在脱不开身,只好命我前来。还请先生移驾,改日姑丈定亲自致歉。”

  话音落下,书房内室走出个四十来岁长须男子,墨色长袍衬着清瘦身材,确是读书人的气韵:“无妨,我与林探花乃是旧相识,不必拘于俗礼。”

  听到“林探花”这个称呼,贾琏庆幸自己猜对,言辞更加客气:“晚辈失礼。外面已经备好马车,先生可还要收拾什么东西?”

  “不必了,走吧。”

  黄先生迈下台阶,贾琏亲自引路将其扶上马车。

  到了林家,因为林如海不在贾敏不好单独见外客,仍旧是贾琏引着他到住处安顿好。

  是从林家前院单开出来的小院,出入方便,有课的时候他就在林家住着,没课休息时可在林家,也可回城东宅院去。

  来回忙碌一番就到下午,等安顿好先生时候已经不早。外面有几个来江南后认识的别家公子相约饮酒,贾琏一一回绝,想着林如海回来必定宴请致歉,又叫春兰给贾敏传话,里外提早准备。

  果然到傍晚林如海回来,亲自登门致歉。贾琏只来得及喝碗茶就继续跟着去,晚宴也要陪坐,听两个文化人云来曰去,他只觉得云山雾罩。

  好不容易饭后回到秋兰园,各处都已经点上灯。

  兴儿从外面探头进来:“二爷,您的策论可要送过去?”

  “姑丈今儿怕是没精神,明日吧。”躲得过今日躲不过明日,而且若真如旺儿所说近日盐数对不上,这篇过了也还有下一篇。

  自小没有被贾赦教导管束过,如今倒体验了一把做儿子的感觉。

  贾琏感慨万分,看还不到睡觉的时辰,索性研墨给贾政写家信。

  虽然还没下笔,但他已经能够想象到,当贾政看到他在江南的经历,必定会说“运气甚佳,务必勤勉刻学”。他在这里愁得抓头发,那边贾政怕是还羡慕呢。

  如若可以,他倒想和贾政换换。

  胡思乱想完毕,还是要老老实实写信报平安。不过写家信比写策论容易许多,只用一刻钟左右就洋洋洒洒写出两大篇。

  也不必用蜡油密封,明日叫春兰给贾敏送过去,自然会随着其他家信或节礼送回京城。若有正经事,贾敏会将信给林如海,连同正经书信一并加急送去。

  想一想没有别的事遗漏,贾琏才叫兴儿进来,在他的服侍下洗漱收拾。

  等到吹灯上榻,看着黑黢黢的屋顶,他脑子里还在回放早上勉强完成的策论。

  里面有几处写的仓促,若是林姑父问起来,可要小心作答。还有今日没去衙门,明日去了若是说到盐数,要怎么说……

  想着想着翻个身,不知什么时候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