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 第 258 章 *张怀民到底睡没睡?……
作者:菖蒲君君      更新:2023-10-12 09:46      字数:3440
  写下这篇《为兄轼下狱上书》的苏辙,此时也并非是什么高官。

  这篇上书被宋神宗看到后,不仅没有因此感怀。相反,还将苏辙贬去做筠州酒监,并且五年内不得升调。

  乌台诗案并没有因此停下。

  对苏轼的讨伐也不止于此。

  他曾经写下的诗篇,被人从四面八方搜集而来,送至御史台。

  苏轼更是被通宵审讯。

  姜烟只是在幻境里都难以忍受。

  那些搜寻来的大多诗篇,苏轼都承认了对新政的不满。

  这一百多天的审讯中,苏轼也几次差点承受不住。

  更是在狱中写下了两首留给苏辙,堪称遗言的诀别诗。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1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2

  宋朝立国百年,因诗作文字而身处死牢的,苏轼是第一人。

  当看一个人不对的时候,那个人连呼吸都是错的。

  姜烟看着在监狱中瘦得锁骨突出,衣袍愈发宽大的苏轼,几次启唇都不知道说什么。

  又能说什么?

  宋神宗因苏轼承认对新政和对朝廷的讽刺,几次大怒要将苏轼治死罪。

  不少与苏轼政见相同的官员与变法派的官员都上书神宗,劝谏宋神宗不要杀了苏轼。

  而这其中最为讽刺的是,往日那些与苏轼书信来往,互为知己的那些人,竟然没有一个为苏轼求情。

  反倒是湖州、杭州和徐州的百姓为苏轼做道场,期盼他能安然无恙。

  曹太后、宰相吴充也曾出面为苏轼求情。

  最后,是在王安石从金陵快马加鞭上书的奏本里,一句“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的质问下,这由苏轼起,牵连了数十人,苏轼更是几次在死亡边缘徘徊的乌台诗案宣告结束。

  苏轼离开大狱的那天,阳光很好。

  苏辙站在监牢门口焦急的等着苏轼出来。

  一见面,苏轼刚要说话,就被大步上前的苏辙捂住了嘴。

  “你能不能……”苏辙看着苏轼,好半天又松开了手,扶着他走出去:“这些日子如何?维康这些天来为你四处奔波,我前些日子赶来,看见那孩子都瘦的不行。”

  说完,苏辙又看看兄长。

  从前好吃鲈鱼甜食,吃得心宽体胖,虽衣衫能掩住几分富态,却看起来并不痴肥。

  比起如今这风一吹,衣袍下好似只有一把骨头的样子也好得多。

  苏辙说不出话来。一旁的苏迈赶忙上前搀扶苏轼,看了一眼苏辙,又开始交代这小半年来发生的事情。

  “王诜大人因不及时交出与您的书信还泄密通知,加之与公主的事情,被削除了官职和爵位。王巩大人被贬去贬到宾州……”苏迈说着,又看了眼苏辙。

  乌台诗案至此落幕,司马光、黄庭坚、张方平等人都是罚铜为惩处。

  但王诜、王巩和苏辙,才是被牵连的人中,惩处最为严重的三人。

  姜烟见苏轼神态落寞,只握着苏辙的手不放,小声说:“王诜宠妾灭妻……”

  可说到一半,又说不下去了。

  不管是因为什么,乌台诗案总归是因他而起,也拖累了不少人。

  无论是否是苏轼有意,结果如此,姜烟说再多的借口也是无济于事。

  “无妨。”苏轼长长叹气,被许久不曾打理的胡须遮掩的唇角带着些许淡笑:“能活着就好。”

  大家都能活着,这便好了。

  只是苏轼也没有机会休息,他虽出狱,却被贬为黄州团练使。

  黄州不算什么苦寒之地,但团练使的职位却是毫无实权。

  姜烟听苏辙解释了团练使的职位和日常要做的事情后,好半天憋出一句:“那这跟保安队队长有什么区别?”

  只是保安只负责一个小区,团练使的范围稍稍大那么些而已。

  也难怪自乌台诗案后,苏轼对仕途便是心灰意冷。

  兄弟二人分别,苏轼去黄州,苏辙回筠州。

  姜烟原以为会看见一个黯然神伤去黄州的苏轼,可走到半路,他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坐在船上垂钓?”姜烟见他还是喜欢坐在船尾,也跟着坐过来,再看那条被水流拖着的鱼线,这能钓鱼?

  “钓不钓得到,看老天,看鱼儿赏不赏脸!”苏轼打理了胡须,看起来清爽了不少,只是双颊凹陷。

  虽不至于形销骨立,却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一百零三天里受的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起来的。

  待到黄州,苏轼倒是去领了团练使的职位,随后就带着家人在黄州住下,还在城东找了一片坡地开垦。

  “原来,这就是‘东坡先生’的由来?”姜烟指着那片坡地,肩上扛着锄头,满脸震惊。

  她一直以为“东坡”有什么深奥的寓意。

  结果,就是城东的一块坡地?

  苏轼扛着锄头就上前,力气倒是用得很大,却咬着牙才能拔出锄头。

  然后用憋着力气的声音装作轻松的样子说:“不然呢?难不成还是因为东坡肉?”

  姜烟轻哼,也学着慢慢锄地:“那也说不准。毕竟,东坡肉也是在黄州开始的。”

  再看自己握着锄头的手,忍不住叹:“我在别人的幻境里做过这些吗?苏轼简直是魔鬼!从小背课文就算了,幻境里还要帮他种地!”

  最要命的是。

  苏轼没说,姜烟自己主动去干的!

  这大概就是,人格魅力吧!

  在黄州的不仅有东坡肉,还有那个男人!

  苏轼在黄州四年后,黄州又来了一个被贬的人。

  此人心性豁达,对于被贬之事并没有多少颓丧。相反,还借着这个机会在黄州四处游历。

  苏轼得知来了位如此合他性格的人,提着刚买的酒,十分熟稔的就要与对方一起吃饭喝酒。

  倒上两杯酒,再就着一个小菜,两个人说得不亦乐乎。

  直到对方喝醉,趴在桌上不动,苏轼醉红了脸,伸手推了推对方:“梦得?梦得!醒醒,去房里休息。”

  见对方不应,苏轼又拉着他的一条胳膊:“张梦得!”

  姜烟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看这两个醉鬼好笑,盘腿坐好,说:“你们很熟吗?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你还有这么要好的一个朋友?”

  “不熟啊。”苏轼抱着酒坛子,试图将男人拉起来:“我们今天第一次见。”

  “张梦得,你起来啊!”苏轼醉眼迷离的看了看怀里的酒坛子。

  果断放下酒坛子,开始双手去拉已经喝得不省人事的男人。

  随后感叹:“张怀民,你酒量也太差了吧!”

  坐在大石头上还在惊叹苏轼交友迅速,刚见面就能跟人吃饭喝酒的姜烟听到这个名字,差点从石头上摔下来。

  “他?”

  姜烟哧溜站起,指着醉鬼一号:“张怀民?你不是叫他张梦得吗?”

  醉鬼二号苏轼也喝了不少,脸上两坨红晕,微风拂过,吹得他下巴的胡子也跟着飘逸的抖了抖。

  一字一句,透着醉意对姜烟说:“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

  可可爱爱的歪着头拍胸口:“我,苏子瞻的好友!”

  姜烟从石头下来,着急忙慌的要往外走,她得看看这里是不是承天寺,刚才进门太快她忘记看了。

  走的时候还不忘吐槽:“认识了一天就成好友了?我真是低估了你的交友极限!”

  走到门口看清楚那三个“承天寺”的大字,姜烟再回来的时候双眼放光的盯着已经醉倒的两人,盯了整整一夜!

  之后,苏轼和张怀民更是相携游览了不少地方。

  都快被苏轼踩熟了的赤壁山,更是带着张怀民去了好几次。

  “姜姑娘,你最近很不对劲!”苏轼下山的时候凑到姜烟身边,小声的说:“你最近,总是蹲在我房间门口作甚?”

  姜烟自从知道眼前这人是张怀民之后,整宿整宿的不睡觉。

  反正这里是幻境,她不睡觉影响不大。

  比起睡觉,姜烟更想去看名场面。

  “没什么,最近月色挺好的。”姜烟抬着头,笑眯眯的转身,不去看苏轼怀疑的眼神。

  只是苏轼怀疑也怀疑不出什么。

  在现代只有几天,他还没来得及看“怀民亦未寝”的视频。

  辛弃疾虽然看了,但出于礼貌,并没有告诉苏轼具体是怎么回事。

  问起来,辛弃疾也只是拿薯片应付苏轼。

  苏轼大概是不在意,也就没有多问。

  苏轼摇着头下山,口中还念:“真是不知如今的孩子都在想什么。”

  入夜。

  姜烟这一次没有蹲在房门口,而是在门口对着月光跳格子。

  跳了没几下,就听见里面传来开门的声音。

  “嚯!”苏轼拉开门,就见姜烟站在门口,吓了一跳:“你又看月亮?”

  不等姜烟说话,苏轼就自顾自的关上门,脚步匆匆的往外走:“今日这月亮是极好的,我一直记着呢!去找梦得一同赏月!”

  姜烟眼睛更亮了。

  她就要见证名场面了吗?

  张怀民到底睡没睡的百年疑问终于要解开了吗?

  “对对对,我跟您一起去。”姜烟两条腿迈得飞快,恨不得帮苏轼在腿上装俩轮子。

  赶紧的呀!

  赶紧去承天寺。

  张怀民到底睡没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