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第 246 章 *后周就算没有赵匡胤……
作者:菖蒲君君      更新:2023-08-25 12:53      字数:3657
  “跟你们说好了,那都是幻境。再真实也是幻境,记得你们的排序号码吗?一个个来,千万别着急。”

  姜烟在后院给众人对号码牌。

  “你们三个,别想作妖!”姜烟对到“三不沾”的时候,没忘记警告他们:“系统会重点监督你们三个。”

  赵佶和赵桓还有些委屈,小声的说:“姜姑娘,我们也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

  “闭嘴吧!”

  赵祯记住了自己的号码,一扭头就看见赵匡胤磨着牙的样子,赶忙上前去捂住了这两个混账玩意儿的嘴。

  没做伤天害理的事情?

  还要多伤天害理?

  不把大宋折腾完了,天地倒转都不算完是吗?

  “呃——”

  旁边的赵构刚张嘴就被赶来的赵恒伸手捂住。

  赵恒看过纪录片后,自觉后半辈子也没什么出息,可也实在是做不到像这三位一样厚脸皮。

  都这样了!还自我感觉良好呢?

  他去泰山封禅的时候都没这几个这么有自信。

  “姜姑娘放心,我们几个都会看好他们的。”赵匡胤也走了过来,几乎是磨着牙说完这句话。

  姜烟点头:“那就麻烦你们了。”

  说完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赵匡胤应了两声,一扭头抬手就在三个人脑门上拍了一下:“朕自打出生就没有在别人面前如此语气小心过,待这次幻境结束,你们就给朕滚去搬砖、送外卖、拌水泥!”

  这是赵匡胤精挑细选出来的工作。

  赵佶自认是个文化人,骄奢淫逸是吧?

  去工地拌水泥。

  画画那么厉害,拌水泥就当磨墨嘛!

  赵桓不是那么喜欢送人出去?

  那就自己去送外卖好了。

  在顾客面前必须服务到位,否则没有好评。

  赵构年轻时候也是有把子力气的,当了皇帝反倒是没那个志气了。

  那就去搬砖好了。

  他志气可能都不如工地的搬砖大哥。

  早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三人低着头哼哼唧唧,也没有说答应,但又不敢拒绝。

  他们可不想再被赵匡胤一脚踹飞。

  比起大宋之后的皇帝,赵匡胤毕竟是沙场出身,黄袍加身之后也曾亲征,更别说之前那也是战功赫赫。

  他的一脚,那是能将人骨头都给踹断的。

  这三人还能生龙活虎的站在这里,纯粹是赵匡胤不想给姜烟几人添麻烦。

  否则,早就一刀剁了他们的狗头。

  “好了!都对好了。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姜烟对了一下名单,除了宋慈不在,其他人都来了。

  她的第三次幻境,打算专门给宋慈。

  作为法医学之父,创作的《洗冤录集》更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专著。

  姜烟觉得,宋慈值得一个单独的幻境,让人仔细了解他的一生,以及法医学。

  一群人几乎是肩并肩的站成一圈,姜烟也是第一次觉得这后院太挤。

  在一声“开始!”后,众人皆是一阵晕眩。

  姜烟睁开眼睛之前,耳边就传来了马蹄声。

  还没来得及反应,衣领被人提了起来,气都没喘匀,然后就感觉一阵颠簸。

  “姜姑娘坐好了!”

  赵匡胤的声音从头顶传来,姜烟又被掐住肩膀,直接提溜着在马背上坐好。

  周围厮杀不断,鲜血四溅。

  姜烟都不知道这场仗是什么时候停歇的,被年轻的赵匡胤带回后方的时候才如释重负一般吐出一口气。

  “这是什么时候?刚才是怎么回事?”

  赵匡胤没说话,只是先给姜烟倒了杯茶。

  年轻时候的赵匡胤也只是比现代时候的模样少了几道皱纹,眉宇间更多几分锐意进取。

  有着这个年纪应该有的蓬勃朝气。

  加上没有那三个不肖子孙在旁边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他大宋之后的事情,赵匡胤脸上的笑都更明显一些。

  “我也没想到一进来便是这个时间。方才只是在想当年的事情,凑巧而已。方才是北伐最后一战,如今皇上病重,就要班师回朝了。”

  姜烟下意识点头,还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直到意识到那句“如今皇上病重”,她才猛地抬头:“柴荣?这是公元959年?”

  柴荣生前的最后一年?

  赵匡胤对上姜烟吃惊的眼神,三指捏着茶杯,眼神微动,颔首道:“不错。不过,准确的说,应当是‘郭荣’。”

  他在现代看过后世对郭荣的评价。

  不少人可惜郭荣之死,而将靖康之耻的源头指向他。

  要说他此刻心情没有一点波动,那是不可能的。

  嫉妒有,不忿有。

  但更多的,赵匡胤也是认同大半的。

  “我还以为会从你登上皇位的那天开始。”姜烟没有注意到赵匡胤的神色,还一手托腮靠在桌边说:“我还蛮想看看柴……郭荣是什么样子的。如果可以,我还想看看郭威。”

  赵匡胤坐在对面,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下皱眉,很想问问姜烟到底清不清楚,他可是大宋的皇帝。

  皇帝啊!

  可一下又舒展开。

  在现代生活的这些天,赵匡胤不止一次的感觉到,皇权在现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皇帝,也不过是现代许多人脑海里一个模糊又固定的形象。

  模糊是在于,历史上的皇帝简直不要太多。

  固定则是因为,在许多人眼中,那些皇帝再有人格魅力,也比不过现代社会的好。而那些反面形象的皇帝,不是骄奢淫逸,就是残暴成性。

  “后周太祖为人谦逊节俭,作战又勇猛异常,如今还有不少人念他。”

  赵匡胤语气满是唏嘘。

  当年他便是投奔郭威帐下,也曾跟随郭威上阵杀敌。

  只是那个时候,赵匡胤还只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小兵卒。

  也是跟随郭威立下战功后,才一步步升迁,在郭荣以皇子身份为开封府尹的时候,赵匡胤看准时机,也成为了开封府马直军使,与郭荣走近。

  听赵匡胤说起这些,姜烟听得津津有味。

  “世宗为人豪爽,擅交友,且有雄心壮志,非此世俗人能及。只可惜……”

  赵匡胤倒也不是惺惺作态。

  他的确是敬重郭荣的。

  如果不是郭荣器重,他又怎么能有发挥的机会?

  郭荣的理想和计划,赵匡胤本人也是坚实的拥趸。

  只是郭荣早逝,留下的孤儿寡母,若是在其他年代,还能在文臣武将的拱卫下存续。

  可五代十国,岂是小儿能受得住的?

  两人说着话,周围的幻境也跟着变幻。

  很快从雄州转变成为澶渊,如今的河南濮阳。

  大宋的一切,也都要从这里开始。

  姜烟跟着赵匡胤往前走,远远的就能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道在说什么。

  其中一个男人被围在中间,表情很是为难。

  “如今天下未定,四方诸侯虎视眈眈。陛下留在澶渊,谁也不见,这……这如何是好?”

  “澶渊与汴京相距甚远,若是不回去,如何安人心?”

  “是啊!张大人,您肯定比我们这些人同陛下的关系更好,您去劝劝陛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宗庙为上啊张大人!”

  被围在中间的张永德被说得没办法,只得点头道:“诸位大人不要着急,我定然会将这话告知陛下。”

  “那就有劳张大人了。”

  “是啊!有劳张大人!”

  赵匡胤站在最后,也没说什么,只是朝着张永德抱拳,算是打了招呼。

  姜烟在旁边看得惊讶,这就是传说中被“点检作天子”连累了的张永德?

  “惨啊!”姜烟叹气,这好好的还什么都没发生,张永德就一头撞进了郭荣的火药桶上。

  “点检作天子这件事情是真的吗?”姜烟真的很想知道。

  感觉历朝历代都会有这样的传言。

  李世民时期还有什么“武代李兴”的传言。

  不过……

  姜烟打量着赵匡胤。

  她其实是有点怀疑赵匡胤的。

  不然,怎么就这么凑巧?

  赵匡胤只是轻笑,没有直接回答姜烟,而是说:“皇子年幼,而张永德之妻乃是晋国长公主,其又是殿前都点检,比我的威胁更大。”

  晋国长公主,是郭威的女儿。

  当年后汉隐帝想杀郭威,反被郭威借机生事,有了“清君侧”之名。恼羞成怒之下,直接将郭威和郭荣在京城的家属全都杀死。

  郭威二子一女死于后汉隐帝之手,只余养子郭荣,以及两个女儿还在身边。一个是晋国长公主,另外一个便是早夭的梁国长公主。

  而郭荣的前三子也死于此事之中,最大的四子如今年仅七岁。

  姜烟还是有些怀疑,不过赵匡胤这样的分析也没错。

  相比被郭荣一手提拔起来的赵匡胤,张永德背靠皇族,还是郭威的女婿。

  而殿前军由郭荣创立,经过选拔和训练后,战斗力远比侍卫亲军要强,地位自然也是如此。

  张永德的殿前都点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郭荣会因为病重,又担忧幼子,换下张永德,改为赵匡胤。如果忽略赵匡胤后续的陈桥兵变,这个安排并没有错。

  错的是,郭荣也忘记了,后周依然出于五代十国的动荡中。

  姜烟仗着没人看见,趴在门上细细听着。

  在听到那句“吾固知汝必为人所教,独不喻吾意哉!然观汝之穷薄,恶足当此!”后,忍不住叹气。1

  历史没有如果,这是姜烟体验最深的一个感受。

  后周就算没有赵匡胤,也会有钱匡胤、孙匡胤、李匡胤。

  郭荣做再多的准备,都难以抗拒在动荡时期,主少国疑带来的不安。

  同月,郭荣回京。解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位,由赵匡胤接任。

  后,郭荣驾崩于太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