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二合一
作者:元元彬      更新:2023-03-07 16:58      字数:6530
  (一)顾家往事

  “你姓顾?”汤县令突然开口向面前的顾青彦问道。

  周围的人都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县令大人为何要这么问,就连顾青彦自己都有些莫名其妙,只说,“是的,我姓顾。”

  汤县令点点头,那应该就是了,他接着问道,“顾绍安是你何人?”

  顾青彦一惊,“乃是家父。”

  汤县令虽然之前已经猜到了,但此刻听到确认仍然是一阵惊喜,连忙问道,“你怎么到此了?你父亲他可同来了?”

  随即意识到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周围好多人看着,于是转头就对随行的下属们说道,“我和这小顾夫子有些旧识,你们就别跟着了,让我们单独说说话。”

  转头又对顾青彦说,“你们现在住在何处,我们过去细说。”

  顾青彦听到这话,心中也颇是好奇,想知道这是何人,竟然知道自己的父亲,并且看着不像有恶意的样子,于是带着汤县令就向自家的房屋走去。

  其余人自然识趣地没有跟上,心里则在嘀咕,这顾夫子竟然和县令大人是旧识,尤其刘村长,没想到还会发生这一遭,一时也不知道这对他们村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你们就住在这儿?”汤县令见着眼前两间简陋的茅草屋,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你父亲可在里面?”

  顾青彦此时已经知道这汤县令原来是父亲的旧友,曾经还受过父亲的资助和恩惠,原本一直有在通信的,但后面因为汤县令来了庆国后才无奈断了联系。

  他小时候甚至还见过汤县令,那时候汤县令上京赶考,就是借住在顾府的,只是他还太小忘记了。

  如今因为他和他父亲长得颇为相像,加上又说姓顾,汤县令这才认出了人来。

  此时见这汤县令还以为他父亲也在,满心高兴地想着要见到老友了,顾青彦一时竟然有些不忍说实话,不过都快到院门口了,还是说道,“汤伯父,我父亲已经去世了。”

  “啊?”汤县令不由得止住脚步,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我们虽然断了几年书信,但我知道你父亲身体可是好好的,怎么会,怎么会?”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只见那一抹温和从眼前少年的眉宇间流失,他的眼神一下子变得凌厉起来,隐隐透着一抹憎恶,“父亲他为奸人所害,污蔑他叛国谋逆,被狗皇帝下令斩杀了!”

  已经过了近半年,再说出来,他心里的恨意还是无法平息,想他也只是十几岁的少年郎,父母早亡,相依为命的父亲忽然被抓被斩,而他来不及反应又被迫逃离,此时心态没有崩溃已经算是他坚强了。

  听了这话,汤县令更是震惊得瞪大了眼睛,“这这这,怎么可能,你父亲最是正直和忠君爱国的,怎么可能会叛国谋逆?”

  他和顾父同乡,当年一起考中举人,自己蹉跎后一直不得进,但顾父则顺利考中进士,还一路官运畅通,心里多是对朝廷和皇帝的感激,怎么可能去叛国,他怎么都是不信的,完全说不通啊,他叛国为个啥呢。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顾青彦说道。

  其余的他也不想多说,左右不过是官场站队倾轧那些。

  这几年他父亲看不惯几个皇子斗来斗去,完全不顾下面百姓的死活,很是谏言了好几次,不知道就得罪了谁,竟然陷害他叛国谋逆,老皇帝竟然那么昏庸,都没有细查竟然就定罪判了,一个品官员就如此轻易被斩杀了,多么讽刺啊。

  “能臣良将纷纷被害,庸碌无能之辈窃居高位,那大金已是亡国之相!”他叱道。

  其实他很聪慧,刚考中秀才那年便看出了这一点,那时他就劝父亲激流勇退,却被一心忠君报国的父亲斥了一顿,没想到几年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

  汤县令见他神色有些不好,连忙稳住自己的心神,拉着人进了屋子里,也不嫌条件简陋,就在床沿上坐下,安慰道,“你父亲,这也算是以身证道了,我多年前就和他说过要小心说话小心行事,是他自己不愿的,想必他也知道危险,只是忍不住为国为民多说一些,好在你还好好活着,也算是对他最大的安慰了。”

  顾青彦此时神色已经恢复如常,平静地说道,“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父亲是为了维护正义之道而死,虽然我不认同他所求之道,但我尊重他的选择。”

  听到这话,汤县令不由得点点头,赞赏地看着眼前才十六七岁的少年,见他眉眼间已经颇有些坚毅,遭此大变,还能有如此心境,属实是难得,可见绍安兄把孩子的确教得很好。

  随即想到刚才县丞所说的,他不由得赞叹道,“刚夸你写得一手好字,我还不信,但现在我信了,因为你父亲也是一手字写得非常好,我还笑说过他能次次考中多半是因为这手好字。”

  顾青彦这时候才想起来确实有个汤伯父一直和父亲通信,此时听到他说起父亲以前的事情,一时觉得颇为亲切。

  汤县令随即又问道,“你怎么没去你外祖家?反而来了庆国这里?”

  “我娘已经去世那么多年,外租父和外祖母也都已经过世,便和外祖家已经少了联系,加上当时情况紧急,又听说南边正在遭灾,就一路向北,来到了此处。”顾青彦解释道。

  听说当时还有人追杀,汤县令恨恨地骂道,“那些个祸害!害国害民!竟然如此心狠手辣,谁挡了他们的路竟然要人性命,还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

  他也没想到短短几年,大金的官场就已经混乱成这样,不过其实他离开时候已经有预兆了,选官用官不看真才实学,全靠行贿受贿和谄媚,这才逼得满腔抱负的他不得不离开。

  他拉回思绪,继续关心地问道,“我记得年前你便考中了秀才,你父亲还特意在写给我的信中提到了这事。”

  顾青彦点点头。

  “那为什么不透露你是有功名的,庆国如今正是缺人才的,你这秀才身份去县衙谋个职位是肯定能谋到的,说不定我们就能提早见到了,不过现在也不迟,看你想不想去县衙,你可以来我手下先做个事,或者想去别的县我也有几个好友可以去打听打听。”

  顾青彦摇摇头。

  “也是,你父亲说你聪慧不输他当年,当年十四岁便考中秀才,要是没有生变,估计现在已经考上举人了,在庆国,如今举人便可直接选官,要不你还是继续读书吧,考个举人甚至进士,今后的更高,如今小小年纪就去做事确实有几分不足不美。”汤县令颇有耐心地说道。

  顾青彦再摇摇头,放慢语速认真的说道,“我已经很久没看书了,无心再科考,只想在这乡村里做个夫子,能养活自己便行。”

  他虽然想通了父亲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但免不了自己心性有些受到影响,有些心灰意懒起来,在他看来,官场处处是纷争和尔虞我诈,他不想参与其中。

  “年纪轻轻怎么可以说这种话?”汤县令板起脸来训斥道。

  这一声骂惊了顾青彦一下,不过他并没有生气,因为父亲也如此训斥过他,当时他见父亲整日为官场之事愁苦,也曾说过类似自己不再科考的话,父亲便训斥他。

  只是如今他心意已决,不再想科考或为官之事,因此这训斥也没有动摇了他。

  汤县令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想他年纪轻轻便遭此人生大变故,一时想岔了也是自然的,又放缓了语气说道,“你如今休息一下也好,调整一下心态,乡试在后年,你若想通了,再来准备也还来得及,今年县里应该会重启县学,到时候你若想通了想继续入学,尽管来找我,你本身就有秀才的功名,进县学是没问题的。”

  说着他打量一下四周环境,又在身上掏了半天,只找出来一块碎银子,塞给了顾青彦,“我身上没带甚么财物,就这个你先拿着,等回去后我再送一些过来,你怎么说也是京城长大,你父亲虽然为官清廉,但好歹品大员,你如今这里也太艰苦了。”

  顾青彦拒绝道,“我现在做夫子能养活自己,不差钱的,不需要您的接济,如果实在过不下去,定会来开口的。”

  汤县令见他坚决,便也没有再勉强,“你这学堂开得挺好的,有教无类,也算是造福一方了,你能安心在此处教学,算是解了我的大烦恼了,只是你年纪轻轻便囿于此,我到底于心不忍,庆国如今和大金完全不一样,玄明帝是一代明君,希望你还是尽快想通。”

  两人又是细说了一番,直到外出摘野菜的瑛娘回来,这才一起回到了学堂处。

  此时刘村长他们还等在那外面,见二人回来,顿时一喜,迎了上去。

  “这小顾夫子,是我一老友的儿子,没想到竟然来了我们永安县,还当上了夫子。”汤县令笑着解释道。

  众人连连说竟然有这等缘分。

  顾夫子去上课了,学生已经自学够久了,他要进去再上课教学了。

  汤县令则又在刘村长的带领下,把这处祠堂改造的学堂好好逛了一圈,见此处位于村子中间,地势平坦,周围还有好大一块空地,思索一番后便说道,“你们村附近还有后坡村、向前村两个村,我们上次去走访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有学龄幼童,只是暂时没地方去上学。”

  “县衙出钱帮你们把这处学堂拓宽,把学堂规模扩大,再找人和你们顾夫子配合,一起开一个乡学,刘村长你看可不可行?”

  刘村长自然无不同意,这乡学能开在自村,那是再好不过了。

  而另一边,刚说着不差钱的顾夫子,很快就体会到囊中羞涩的滋味了。

  ——————

  (二)全村修路

  不日,县衙便拉了现成的修路队过来给前坡村修学堂,在原有两大开间的基础上,又拓宽了一倍,一下子变成了四个大开间,能够容纳上百人,整栋建筑在这村里更是显加气派了。

  专门对接那两个村的衙役走访回来,得知另外两个村小孩要稍微少一些,不过想上学的加起来也有五十来人了。

  只是这么多学生,已经抵得上一个私塾的规模了,顾夫子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县衙于是又找了两个衙役来给他打下手,所以他实际上升职当了堂长或校长了。

  只不过是一个乡村小学堂的校长,学生男女老少都有,还层次不清,有的初识得几个字,有的一个都不识。

  不像之前的私塾,需要考核一番后才入学分班,如今只能按照年龄分成四个班,每个班如何排课,如何统一进度,如何和两个衙役分工合作,可把小顾校长好一阵忙活,好一段时间才把这间乡学初步推上正轨。

  只是如今四个班的学生都颇为害怕顾夫子,就连王青花都忍不住觉得他有点严肃吓人了。

  殊不知其实是年轻的顾夫子,害怕镇不住场子,天天特意板着脸。

  而学堂刚修完,刘村长就浩浩荡荡地开始在村里修路了,他觉得随着学堂的开办,村里汇聚的人会越来越多,而他们村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镇子,顿时建设本村的积极性大涨。

  趁着最近农闲,赶紧组织了村里人先把这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修好,全村二十八户人家,每户都要出力。

  “为啥那韩家只要出一个人,我家却要出个?”村里的孟大娘不服气地说道。

  她家是这前坡村的土著,本就不满这些外地人,对这刘村长也是颇为不服气,奈何她们本村的土著实在太少,一共就只有四户人家,只能任由这些外地人在前坡村做大,满腹的不满无处发泄。

  刘村长见这站起来说话的又是那孟家的老娘们儿,也是生气,总是给他乱子,番五次就他们几家意见多,当即就沉着脸说道,“你家一共十五口人走这路,人家就口人,怎么不该你家出得多?”

  孟大娘还是不服气,“那我家还在村头,她家在村尾呢!她家走的长,我家走得短!”

  “你家不进村中间去了,你家不上山了?都不要走路的嘛!”刘村长怼了回去。

  孟大娘一时无话可说,最近她家可没走进去上山去找野菜之类的,去河里洗衣服也得往里面走,虽说住在村头,也确实是不断需要进去村里的,转头见众人都一脸不赞同的神色看着她,又实在说不出辩驳的理了,这才悻悻地住嘴。

  刘村长见她坐下,又苦口婆心地对着众人说道,“已经尽量公正了,根据各家各户人口的多少定的劳力数量,大家齐心协力把这路修好,方便我们自己走,再有那外村的来我们这里,大家也都面上有光不是?”

  此话一出,不少人赞同,如今她们可都是知道隔壁两个村的娃都要来他们村上学,自然是高兴自己村发展得好,走出去也有光不是,今后嫁女儿说媳妇都是有面子,一时间便都没有意见,同意了刘村长的安排。

  而像韩家这样,哪怕只要出一个劳力,也拿不出来人手,因为韩大弟最近在衙门忙上忙下忙的很,其余顾家、张家等也都出不起,刘村长便定了一日出35文即可,补贴给村里其他人。

  一时轰轰烈烈的修路工程就开始了,全村集齐了四五十号劳动力齐上阵。

  从主路延下来的土路,从村头一直连着后山,大约两里。

  如今可没有水泥,但修路也有固有的章法,村里出去做过县衙的修路日结工的都知道,此时就按照县衙修官道那套方法来了。

  首先便是要把坑坑洼洼的路段填平,不能随便挖了土来填,必须用熟土,所谓的熟土就是用火烧炒过一遍的,保证里面没有虫子和草根。

  路基填平了之后,按适当比例拌上石灰、石子、黄胶土、水等,用锹摊平到路面上。

  最后便是人力夯土,把土砸紧实。

  这些个石灰、石子、黄胶土都是从村外一担一担挑回来的,工程量不小,四五十号劳力日日在上面忙活。

  而这段时间,韩采薇则一直忙着观察和处理那一坑的蚯蚓。

  她特意在土坑两边留了排水透气的通道,中间则是饲养床,把发酵好的肥料倒进去,搅和得比较蓬松后便把蚯蚓倒进去了,见它们自行往蓬松土里面钻进去,便知道投种成功了。

  最近温度不够,见蚯蚓们不太活跃,她又在棚子里加了两个陶盆烧着炭火,每天通风并确保底下没有积水。

  蚯蚓喜欢安静,如果太吵了会外逃并影响它们繁殖,所以她把买回来的小圈在院子的另一个角落,圈起来养鸡屎也不会拉得到处都是,否则的话王青花估计得骂人了,因为她还是很爱干净的,现在哪怕条件简陋,小院和屋子也被她收拾得干干净净。

  五天过后,韩采薇伸手掏了一下,便在饲养床的底部发现了黏糊糊的蚯蚓粪,连忙招呼两小妹继续加饲料,让蚯蚓们继续吃,估计再过五天估计就可以收一次肥了。

  等路修到她家门口的时候,她终于收了一波肥,铲出来一大筐黑黑的蚯蚓粪,这发酵好的有机肥,看着就肥力强得很,她不由得高兴不已,大概率是成功了,只是具体肥力还得去自家菜地里试一下去。

  这时进村里的路已经修好了,十天的辛苦,大家都还是觉得值得的,只见一条两米多宽的石子路从外面一直延伸进来,人和牛走在上面都舒服多了,看着也颇为气派。

  韩采薇站在自家院门口打量这条新修好的路,也不由得承认修得还不错,虽然比不上水泥路、柏油路,但相对之前“夏天土飞扬,雨天烂泥潭”的土路,已经好太多了,不仅平整,路面还不起太多尘土,在这没有重型车上路的年代,足够用了。

  不过这路一修好,韩采薇马上发现了不和谐,那就是路两边的房子实在是太磕碜了,看她家,围起来的院子里,只两间茅草正屋和两个草棚子,实在是简陋,仿佛都已经配不上这路了。

  刘村长满意地打量修成的路之时,也发现了这一点,但这修房可不兴村里一起修了,得看各自家的财务情况和意愿了。

  刚好韩采薇如今颇有些钱,上次的老虎整卖给了府城的一家大药店,得了百两银子,王青花做主,让姐弟两平分了,因此韩采薇又得了一百五十两。

  另外一百五十两,王青花再次做主,韩大弟拿十两,其余的她保管着。

  韩大弟:……你是娘,你说了算。

  所以这天晚上,韩采薇就提议家里尽快把房子修起来。

  王青花还有点犹豫,“可是现在似乎大家都忙,请人的话工价应该不低吧?要不晚点?等秋收后大家都闲了。”

  “村里众人什么时候都忙,早修早享受,再说总不能再这茅草屋里面生孩子吧,我们多请几个人,半个月就能修好住进去,到时候就在新屋子里生。”韩采薇说道。

  她前几天看了那些工人修学堂,进程还是挺快的,毕竟如今都是平房,还是土砖和木结构为主,地基不需要打太深,她们修住宅的话,不是太豪奢的那种,最多半个月便能完工。

  “是啊是啊,我上次还和黄云帆说,我家要修房子了,到时候请他来玩呢。”韩大弟补充道。

  最终王青花还是点头同意了,虽然有点钱了,担总担心今后花钱的地方也多,不过想到这房子的确是要修的,茅草屋将就一下还可以,长住却是不行,不体面,如今儿子在外面做衙役,多少会有一些朋友结交,总不能让人家上门一看都是茅草屋吧。

  所以前坡村里,韩家率先开始了修新房。

  韩大弟自然没空主持修,王青花怀着孕又要上课也是没空,这个担子便落在了韩采薇身上。

  她也乐得有机会主持这个活儿,正好趁两人暂时没关注,悄悄塞点自己的想法进去,比如厕所和淋浴间都得按她想法好好设计打造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