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戏班子
作者:伊带水      更新:2023-05-29 14:04      字数:3506
  “大格格?”幼蓁一听这个称谓,当即惊得坐起,怀里才睡过去的小家伙皱着小眉头唔唔两声。

  幼蓁忙又哄了两句,岁岁很快再次睡熟,幼蓁将她放到摇篮床里,嘱咐奶嬷嬷们细心看着,转而跟着宜春走出房门。

  “可知大格格所来为何?只有她一人?”幼蓁边往正厅走,边问道。

  宜春摇摇头:“大格格未曾明说,身边只有两个丫鬟,二格格没来。”

  寻常来栖梧院,这姐妹俩都是结伴而行的,今日大格格孤身前来,倒是有些蹊跷了。

  幼蓁进了正厅,小丫鬟为她掀帘,抬眸便瞧见大格格姿态端正地坐在圈背木椅上,手边案几上摆着点心和茶水,看样子没怎么动。

  注意到幼蓁进来,大格格立即起身,向她请安:“见过福晋。”

  幼蓁走至上首,示意她坐下,手里接过宜春递上来的茶碗,浅浅抿了一口。

  急慌慌的一路走过来,倒是将她折腾得有些累。

  大格格见状说道:“这几日疏忽,未曾向福晋问安,也许久未见三妹妹了。”

  幼蓁放下茶碗,笑道:“你来的不巧了,她才睡下,不好抱出来,等会带你去瞧瞧。”

  大格格浅笑着应声。

  幼蓁忽地觉着有些不自在,她见到大格格,就不由得想起这几日的事情,但只能藏在心底,不能言说。

  她只能道:“你今日得了闲,正好去看看你额娘,她总是提起你。”

  幼蓁知道,四爷给大格格和二格格也找了女先生,课业上自然比不过阿哥们繁重,但也是每日进书房,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俱是要学的。

  自从大格格和二格格从后院搬出,宋格格见到她们的机会就少了。

  大格格应了声是,又道:“听说前几日额娘来找了福晋,额娘虽不曾与我提起,但我也能猜出额娘的来意。”

  大格格主动提起此事,幼蓁倒是不好避开了,瞧大格格的神色,便知她已经知晓内情,只是幼蓁不明白,大格格自己是如何想的,今日又为何来找她。

  她听得大格格道:“福晋,无论额娘说了什么,还请福晋都不要当真。我的婚事怎好让额娘安排,还是听凭阿玛和皇玛法做主。”

  幼蓁不禁一怔,倏地掀起眼帘,头一回这般认真地看着大格格。

  十二岁的小姑娘,正是花苞一般的年纪,大格格眉眼处生得与宋格格肖似,细眉长眸,肌肤白皙,但气质截然不同,她向来姿态娴静举止淑雅,带着书卷气,安静又温和。

  幼蓁开口道:“若是等皇上做主,你许是要被送去……”

  她尚未说完,大格格一脸泰然:“我都明白。只是若我不去,便是二妹妹,她素来体弱多病,自然去不了蒙古,还是让我这个做姐姐的去吧。”

  幼蓁嗓子涩涩的,说不出话来。

  二格格身子弱,但大格格也好不到哪儿去。皇上的女儿下嫁蒙古,还能在京城修建公主府,但宗室格格嫁过去,恐怕一生也回不了一次京城。

  幼蓁垂下眸,只能道:“你再好好想想吧。”

  大格格已是下定决心,听见幼蓁的话,不在意地笑了笑,又提起岁岁,幼蓁带她去后头看了小家伙片刻,大格格才告辞离开。

  再过几日碰上宋格格,幼蓁将皇贵妃的话搬出来,宋格格虽心有不甘,但只能按捺住,没有再提。

  大格格的事情,幼蓁还未想好如何与四爷说,转眼手头又添了一件大事——德妃的生辰就在三月十九,幼蓁得备好当日的贺礼,费点心思找些新奇的玩意儿。

  她连着几日情绪不高,又被琐事烦扰,身边人也跟着不敢高声说话。

  这一日,幼蓁在一阵晃晃悠悠中醒来,睁开眼,瞧见的却不是自己熟悉的流苏床帐,而是轻微摇晃的马车顶。

  她一激灵,坐起身来,旁边宜春立即道:“福晋醒了。”

  有人拧了湿帕子伺候她洗漱,幼蓁晕乎片刻,才看清自己身在何处。

  她昨夜明明歇在栖梧院,今早却在一辆马车中醒来,身上衣裳已穿戴整齐。这马车幼蓁认识,就是她寻常出行所坐的那辆,宜春和念夏分坐两侧,脸上分毫惊慌不见。

  “这是去哪儿?”幼蓁迷糊着问道。

  宜春笑着不说话,念夏道:“奴才们可不知道,是主子爷吩咐的,奴才们只负责将福晋带出府,其余的全听主子爷吩咐。”

  她摇头晃脑的,说话没个正经,幼蓁嗔她一眼,自己掀了帘子往外瞧。

  走的是出城的路,马车外有府上侍卫护送,幼蓁瞧见熟悉的印记,稍稍放下心来。

  马车行了约莫半个时辰,最终在一处别院门口停下。

  宜春扶着幼蓁下了马车,幼蓁看见眼前陌生的院落,心里疑惑更甚,接着便注意到门口的苏培盛。

  苏培盛早已等候许久,这会儿瞧见幼蓁,立即笑着迎上来:“奴才给福晋请安,还请福晋随奴才进去,主子爷在里头等您呢。”

  幼蓁瞧他一眼,苏培盛只笑得谄媚,却是半点口风不露,幼蓁猜不出四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提裙跟上。

  这别院修建得格外精致幽静,幼蓁随苏培盛一路走过好几个院落,穿过长长的连廊,眼前猛然出现一片宽阔碧绿的湖泊。

  没有渡湖,苏培盛将她领到一座水榭前,为幼蓁推开门。

  他手掌往里送了送,小声道:“福晋,主子爷就在上头呢。”

  幼蓁满头雾水地进去,这水榭分上下两层,一楼无人,幼蓁只好踩着嘎吱嘎吱的楼梯上去。

  转过楼梯,迎面一座四扇青玉屏风,屏风后隐约可见坐着两个男子在谈话,一人身形十分熟悉,另一人被挡住大半,看不真切。

  幼蓁绕过屏风,瞧见四爷和十三爷,二人相对而坐,身前是一张木几,上面摆着四样点心和茶水。

  两人身后不远处是一张矮榻,临窗而放,两边墙上挂着四五张名家书画。

  原是十三爷,幼蓁心想,难怪方才觉得熟悉。

  四爷今日一身雪青色长袍,腰间束白玉带,手腕上一串十八子佛珠,不似平日官服加身,显得温和几分。

  幼蓁一进来,四爷便停了话头,朝她望来,招了招手:“过来。”

  幼蓁小步挪过去,被四爷手心攥住,拉到身边坐下。

  十三爷笑着起身,喊了句四嫂,又道:“四嫂来了,那弟弟就先走一步,改日再找四哥议事。”

  四爷摆摆手让他离开,十三爷半点不含糊,大步下了楼。

  “怎么就把十三爷赶走了?”幼蓁问道。

  “他在这儿碍事。”四爷道。

  幼蓁听不明白,还要再问时,四爷按了按她手心,示意她往外瞧。

  这水榭临水而建,此时幼蓁正对的窗户大开,能瞧见不远处另搭了几座台子,此时上头人影绰绰。

  “那些是……?”

  “近日有几个江南戏班子来了京城,十三最爱凑热闹,将他们请进府里唱几天,正好带你来他这别院听一听。”四爷道。

  “原来是十三爷的别院,我还想怎得没见过呢。”幼蓁恍然大悟,四爷手里的庄子和别院都是她在管,没有她不知道的,方才她还想着怎么突然又多了个别院。

  窗外那戏台子上已经开演,婉转绵长的乐声顺着湖面和微风传来,这戏台搭建得极有学问,虽然离得不近,但是听得十分清晰,幼蓁不禁入了迷。

  四爷对这些不感兴趣,抬手喂幼蓁吃下几块糕点,又喂她喝下几口茶。

  幼蓁只顾着听戏,嘴里不自觉跟着哼唱。待两折戏毕,戏台上的人收拾着下去,幼蓁尚觉意犹未尽,抱住四爷道:“表哥,这戏班子唱的好,过几日咱们也请他们进府一回,好不好?”

  四爷皱起眉,故作不允的样子,道:“咱们府里没建戏台,恐有不便。”

  “那就建一个吧,建一个吧……”幼蓁扬起小脸,杏眸巴巴地朝四爷撒娇,语气极为可怜,“我喜欢听嘛,表哥你就应了吧。”

  四爷盯着她看了片刻,才勉强点了点头。

  幼蓁立即就高兴了,道:“我记得咱们府上,西北角还是空着的,就建在那里。这样过节时也能请戏班子进府,还能带岁岁一道。”

  小家伙最喜欢听叮呤咣啷的响声,想来也是会喜欢听戏的。

  四爷见幼蓁杏眸笑得弯弯,神情也跟着软和下来。

  这几日幼蓁心绪不佳,四爷全然看在眼里,难得今日休沐,他立即向十三借这别院一用,这戏班子初至京城,十三还没来得及听上一回,就被四爷借走了。

  如今瞧见幼蓁重又喜笑颜开,四爷觉着这番工夫总算没有白费,十三这个弟弟还算有些用处。

  “表哥,你说我们都出府了,岁岁一人在府里,会不会哭啊?”幼蓁这时才突然想起女儿,“咱们应该将她带过来的。”

  “有嬷嬷们看着,无妨。”四爷回道。

  见不到额娘,那小家伙是肯定会哭的,但这话四爷可不会说,否则幼蓁根本待不住。

  好不容易让她开心些,四爷可不想那小家伙过来添麻烦。

  “来,”四爷拉着幼蓁起身,“带你去逛逛这园子。十三旁的先不说,只这玩乐一道上,一般人可比不上他。”

  这别院附近还有集市与商铺,过两条街便是琉璃厂,这几日出了不少新物件。

  四爷早已让苏培盛四处打听过,安排好今日的行程,准备带着幼蓁好好散心,哪里容得幼蓁想起岁岁,若是带着那小家伙,怕是能哭得天翻地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