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邈邈一黍      更新:2023-01-30 05:02      字数:5434
  “该不会是出事儿了吧?”林二少有些担心,否则也不会让孕妇和孩子出来卖茶叶蛋。

  不管是原身记忆里的林家人,还是他接触到的林家人,都不是什么极品人家。

  林父林母或许偏心,那也是偏心大孙子,苛待了谁,也不会苛待大孙子。

  以姜露看年代文的经验,《重回奋斗年代》这本书整体基调都是平淡的,算不上爽文,但女主也不会有什么波折,重生之后肯定是顺风顺水,因为现在的网文不是十几年前了,不流行虐女主。

  不过,她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把这个无比真实的世界当作一本书来看,就算是一本书,对照组都变了,或许剧情也不会再按照书里的走。

  “回去打听一下吧,现在就别上前打招呼了。”

  不光不能上前打招呼,还得躲着点人,别被女主和女主儿子发现。

  身为对照组,还是离女主远些为好,而且换作她是顾青,也不愿意蓬头垢面的和妯娌见面。

  躲着吧,茶叶蛋也甭买了,总不能不买自家的,买别家的。

  “去刚刚卖煮花生的摊子上再买两斤毛豆吧。”

  两个人‘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自以为动作小心,顾青和林博远又都忙着卖东西,应当……不会发现他们。

  “妈,小叔和小婶走了。”林博远小声道,他刚刚都准备好跟小叔小婶打招呼了。

  “我也看见了。”

  顾青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腰,早知道不该怀这一胎的,太耽误事儿了。

  小叔子和妯娌刚走过来,还没停下嘀咕的时候,她就已经发现了。

  那么鲜亮的黄毛衣,在夜里都很醒目,穿着皮夹克的小叔子就更醒目了。

  人呐,一辈子不管遇到什么沟沟坎坎,只要有本事,总能出人头地。

  小叔子和妯娌刚回城时,她还替俩人可惜,没有像上辈子一样考上大学,连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有。

  可人家两口子的却硬生生把日子过出来了。

  整个林家,现在应该就只有她自己知道,小叔子一家不是靠亲家养着,人家两口子本事大着呢。

  她知道这事儿也没多久,之前前后楼住着,也没怎么瞧见过这两口子,一直到上周,出来摆夜摊儿卖茶叶蛋的时候,碰到了小叔子一家从外头回来。

  她打眼一瞧就知道,光是三个人身上的衣服皮鞋,加起来就不止一百块。

  再说,谁会把手里的钱都花在衣服鞋子上,能花一百就说明手里起码得有四五百。

  别看姜叔住着干部楼,但工资是很少的,比不上干部,也比不了车间里的工人,一个整天看仓库的人公司这些年就没涨过。

  所以就算是姜叔疼闺女,也不可能花这么多钱买衣服买鞋。

  顾青的工作已经卖出去了,除了饭点摆摊卖茶叶蛋,其他时间都很自由。

  所以大清早她偷偷跟在这一家三口后面,亲眼瞧见了妯娌在故宫城墙下摆摊给人拍照片,小叔子和侄女身后跟着五六个外国人,用外语叽里咕噜不知道在说什么,她估摸着应该是在当导游赚美元。

  这两个生意好啊,比她摆摊卖茶叶蛋赚多了,可却都是她干不了的。

  她说不了外语,也不会用照相机。

  顾青一直都知道这几年会有很多人富起来,哪怕她是重生的,也比不过那些人。

  家里头没权没势没门路,她也不会什么做饭的秘方,上辈子也没学什么手艺,哪怕是重生,也只能先赚辛苦钱,才能去屯房子赚大钱。

  但和很多人比起来,和她上辈子比起来,现在的她已经强很多了。

  顾青还是知足的,在发现小叔子一家做生意之前。

  但知道了小叔子赚美元、妯娌拍一张照片就收三块钱之后,顾青整个人开始焦躁起来。

  她赚的还是太少了。

  姜露会拍照,林向北会外语,连年年那么个小姑娘都会外语能赚钱。

  她没什么手艺,但是能吃苦,二房一家三口齐上阵,大房人更多。

  林向南一身的精力没地方用,公公婆婆也都还年轻,她的两个儿子也都比年年大。

  之前还在跟公婆怄气的顾青,重掌财政大权,婆婆负责在家里煮茶叶蛋,公公好面子,去远一些的地方摆摊卖茶叶蛋,丈夫嘴笨,把胖乎乎的小儿子带过去表演吃茶叶蛋当活广告,也摆一处摊子。

  她月份大了,大儿子懂事儿,跟着她也能帮帮忙。

  总之两个字——赚钱。

  林二少和姜露拎着东西到家时,祖孙俩已经回来了,正在修理收音机。

  这已经是姜父最近修的第三台收音机了。

  女儿一家之前没收入花钱又猛时,姜父想办法搞钱搞布料。

  他是服装厂的仓库看管员,要赚外快很容易,仓库里堆着的那些废布头都是没数的,拿出来就能换钱,跟他同一岗位的几个工友就有这么干的。

  但他穿过那身绿军装,不想赚这种钱,以前不赚,现在也不会赚。

  打不了零工,干不了体力活,姜父之前当的是通讯兵,多多少少学过些电路方面的知识,像电视机那种复杂的大家伙他修不了,但手电筒、收音机这些倒可以试试。

  都是熟人的东西,就算是修不好,他也能给恢复成原样,不会让人家的东西坏上加坏。

  他也不收费,女儿现在不缺钱,缺的是票。

  别看现在外头许多摆摊卖东西的,都没人管了,但卖的基本全是吃的,不是瓜果蔬菜,就是鸡鸭鱼肉蛋,卖油的都很少,毕竟私人很难自己偷偷榨油。

  想买布,买鞋子,买暖水瓶,还得要票。

  想着票据,姜父很有干头,林年年的干头就更足了,不光跟着外公学修收音机,还去书店买了几本相关的书籍。

  外公上班的时候,她在家里看书,外公休息,她就跟着打下手拆卸修理收音机。

  本来小升初之后,她就有物理课了,可现在……

  林年年已经不太记得四岁时的事情了,重新变成四岁小孩,小手小脚小个头,刷牙洗脸都需要踩着凳子。

  更重要的是,她真的一点都不想再重新上一遍幼儿园和小学,太浪费时间了。

  现在这样待在家里看书,跟着外公学习修理小家电,就挺好的,如果能再有个老师就更好了。

  外公修理小家电靠经验,不怎么看书,至于爸爸妈妈,据说是看到书就头疼,嗯……不包括小说和漫画。

  “爸,我们刚刚去买菜瞧见大嫂带着林博远在摆摊卖茶叶蛋,林家那边没发生什么事儿吧?”姜露刚进门便开口问道。

  姜父抬头先看了女婿一眼,一口一个‘林家’,就算女婿说了要入赘,就算女婿跟那边闹得不开心,但毕竟是女婿的亲爸妈亲大哥,听了能高兴吗。

  好像也没有不高兴,姜父没从女婿脸上看到不高兴的表情,小两口的脸不一样,但是脸上的表情一模一样,除了好奇还是好奇。

  “你大嫂她把工作卖了,卖了得有半个月了,不过也没听说林家出什么事儿,没人生病,婚丧嫁娶也都没有。”

  姜父和顾青都在服装厂,这事儿他算是知道的比较早的那批人,也见过顾青摆摊卖茶叶蛋,但他到现在也没闹明白具体是怎么回事儿。

  一直没跟女儿女婿说,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

  就算是分了家了,入了赘了,可女婿和林向南还是亲兄弟,顾青这份工作当初还是接的林母的班。

  女儿和女婿这段时间是赚了不少钱,可就他们一家四口人知道,其他人不知道,林家也不知道。

  在林家那儿,小两口都是没有收入的无业青年。

  顾青既然不想干了,能卖给别人为什么不能问问小林买不买,没钱他们凑钱,凑不够钱还不能按月付吗。

  姜父为这事儿没少生闷气,嘴里连着长了几天的泡,他都气成这样了,小林要知道了还不得更生气。

  姜父之前一直没说,现在说的时候,倒是心平气和多了,适时转移话题:“老家来电报,强子过两天就来,到时候去火车站接他。你刘伯伯也答应了,但也得过几天,他儿子一家这两天过来探亲,要待个四五天,正好我明天休息,咱们带礼物去你刘伯伯家看看。”

  女儿是老连长看着长大的,但小林不是,要过来工作总得让老连长过过眼,也让小刘过过眼,免得孩子在外担心老连长。

  而且请老连长出山,总得要拿出诚意来。

  姜露费劲巴拉才从原身的记忆里找到刘伯伯儿子这个人,倒不是两家关系不亲近,而是原身和刘伯伯的儿子差了十岁呢,还早早去当了兵。

  “文斌哥的孩子多大了?明天去的时候买点小孩子喜欢吃的零食?”

  “双胞胎七岁,小的四岁。”姜父说起这三个孩子跟说自家的孩子也没什么区别,“明致喜欢吃鸡,明远喜欢吃炸的麻花,明晨爱吃甜的,听你刘伯伯说,小家伙去年因为偷吃糖还挨了顿打。”

  明致,明远,明晨,刘文斌。

  很好听的名字,也很熟悉,这种熟悉感不是来自于原身的记忆,而是姜露自己的记忆,大概是曾经在哪本小说里看过吧,这四个名字听起来都很适合拿来做她已经夭折的小说男主的名字。

  烧鸡,麻花,麦乳精,半斤大白兔奶糖。

  这是一家三口穿越以来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所以都打扮的很正式。

  林二少没穿新买的皮夹克,穿了一身中山装,裁缝铺用来抵账给的中山装,他不用付布票,裁缝铺也不用付美金给他提成了,两边都很乐意。

  姜露也没穿裙子,倒不因为裙子不正式,而是没有合适的打底裤,不,是市面上根本没有紧身的打底裤,她拿小码的黑色秋裤充作打底裤,在家里穿穿也就算了,出门做客就不够正式了。

  黑色长裤,白色衬衣和红毛衣叠穿,额头前的刘海用头箍全部揽到后面,露出整个额头,原身的发质虽然需要养护,但发际线简直完美。

  林年年背带裤配毛衣,虽然是短发,但心灵手巧的妈妈还是给编了两个小辫子。

  一家人提着礼物,连楼门都不用出,直接爬上五楼,轻轻敲响右户的门。

  好漂亮的崽崽!

  姜露看着和年年一般高的小男孩,有些后悔没拿相机上来,不拍张照片可惜了。

  小崽崽打开门,没等门外的人开口,扭头就跑,边跑边喊:“大哥二哥,有人来了!”

  等一家人进了屋,姜父和老刘举茶对饮,小林和小刘侃大山,四个小娃娃凑在一起看漫画书。

  姜露手里端着茶杯,眼睛却止不住的瞄向刘文斌和三个‘明’。

  名字好听也就算了,颜值居然也这么高,尤其是三个小娃娃,一个比一个好看。

  姜露喝口茶稳稳心神,主动起身去厨房,头一次没嫌弃炒菜时的油烟味儿,一边帮忙剥蒜,一边打探。

  “嫂子是哪里人?姓什么呀?”

  刘家嫂子的颜值也不低,不过想想也对,三个孩子都长得好看,父母肯定差不了。

  “滨海人,姓周。”

  “周……什么”

  “周海燕。”

  “那嫂子是做什么的,也是军人吗?”

  “嗯,军医。”

  “几个侄子长得可真好看。”

  “嗯。”

  “嫂子长得也好看。”

  周海燕:“……你也好看。”

  她是很好看,前世今生都好看,姜露是主角控,第二主角的名字她但或许记不住,但第一主角的名字一定记得。

  ‘刘文斌’这个名字虽然耳熟,但在她看过的所有男频小说里,没有男主角叫这个名字。

  ‘周海燕’这个名字更加大众化,但在她看过的所有女频小说里,也没有女主角叫这个名字。

  应该是她想多了,颜值高也不代表人家就是书里的主角嘛。

  昨天见到女主之后,又记起她们一家三口穿书的身份了,以至于今天有些过分敏感。

  姜露爱美,不只是爱臭美,也爱长得好看的人。

  打听完了,也没出厨房,只是离锅灶稍微远了点,剥完了蒜剥葱,话也没停。

  “滨海是好地方,海鲜丰富,海景好看,还很有发展前景。”

  她以前在滨海拍过戏,那时候滨海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她当时甚至有在滨海定居的想法。

  “京市也很好。”周海燕绷着一张脸道。

  她见过话多态度热情的人,部队许多家属都挺能聊的,但那些大嫂们聊天不是家长里短,就是询问她的工作和家庭,反正都是聊家常。

  不像公公好友的女儿小姜,总是在夸,而且还夸的这么直白。

  是,在夸晚安滨海市之后,姜露又三百六十度夸了一遍客厅的三个小侄子。

  人没什么就盼什么,年年没生下来之前,姜露盼着肚子里怀的是个女孩,长大一点可以一起穿母女装,孩子没生之前,她就已经挑了好多套的母女装。

  有了女儿之后,有时候也会想再要个儿子,当然前提是林二少能生,一人生一个才公平,反正她是不想再受生孩子的疼,不想再吃产后恢复的苦。

  没有儿子的姜露,实心实意把客厅三个高颜值小娃娃夸了一通。

  周海燕既是礼尚往来,也是实心实意:“我也想要个像你女儿一样漂亮的小姑娘。”

  从生第一胎的时候就想了,结果先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第二胎又生了个男孩,暂时还没能如愿。

  不过明晨也大了,这两年她打算再要一个,都说再一再二不再三,下回总该是个女娃娃了,她一定好好疼这个孩子,不会像她的父母一样重男轻女,她小时候没得到的,她的女儿都会有。

  姜露夸别人家孩子还只能夸相貌,换做夸自家孩子,那能夸的可就太多了。

  “这孩子打小就喜欢看书……”

  姜露是学渣,学生时代也暗恋过学习很好长得也很好的学霸,虽然长大后嫁了个学渣,但她闺女是货真价实的学霸。

  周海燕面色柔和了些,听到最后脸上甚至带了笑:“年年看着和明晨差不多大,上育红班了吗?”

  “还没有,我们不打算送她去上育红班,浪费时间不说,她学的太深了,不适合再跟四五岁的小孩一起上学。”

  如果是别人,可能会觉得对方是在说大话,但同样家有天才的周海燕很能理解:“年纪太小上小学需要和老师沟通好,小孩子聪明但是坐不住。”

  她家老二就是这样,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根本坐不住,后来跳级去了四年级的才好些,起码有个学生样子了。

  姜露不担心女儿坐不住,除了婆婆,她没见过比自家女儿更自律的,她担心的是,直接跳过小学的话,女儿会被扣上天才的帽子。

  学霸和天才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