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拐子村十五
作者:冬月大猫      更新:2023-01-24 01:30      字数:3023
  零几年的时候,网络购物已经兴起,但与之相关的法律尚未完善,网络交易缺乏管理。

  赵婉儿毫不费力地买到了足够使用的黄体酮。

  她把光明私塾的事务全部打包,交给了李书文,接着自己带着团队回了崁梁村。

  说是团队,其实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专门来保护赵婉儿,镇压崁梁村当地人的,

  一切的非常手段,都是为了迅速地完成计划。

  回村时迎接赵婉儿的是黑亮和胡蝶,

  因为女儿出息,黑亮已经提前过上了老太爷的生活。

  赵婉儿每个月都打钱回来,两老口什么都不做了,只自己种了点菜,其余时候就在村里和大家唠嗑。

  算一算,黑亮和胡蝶从原主去读大学,到现在赵婉儿回来,快有十年没见面了。

  在赵婉儿看来,两位老人比上辈子看上去还年轻了

  些,她心里也没有什么物是人非的感觉。

  但在黑亮和胡蝶看来,女儿已经大变样。

  人长变了,气质也变了。

  胡蝶的眼泪在看见赵婉儿时就下来了,黑亮眼里也满是慈爱之意。

  “你现在忙不忙啊?回来会不会耽误你的事?”

  “现在知道回来了?一年到头不见人,我看你就是把崁梁村忘了。”

  胡蝶和黑亮的话一起响起。

  语气不同,但都能听出二人对赵婉儿回来的欣喜。

  赵婉儿挽上胡蝶的胳膊,道:“事情都解决完了,我这次回来不就走了。”

  胡蝶一听,不是高兴,反而一脸的不同意。

  她说,“你的事业就不管了?看了我们二老赶紧走。”

  黑亮一张黑红的脸却有了笑意,“不走了,那就好,那就好。”

  赵婉儿知道胡蝶在担心什么,但现在黑亮还在,她

  也不方便和胡蝶明说。

  本来赵婉儿打算和胡蝶解释,但回来要安排带回来的团队,还要收拾东西,考察田地,赵婉儿实在抽不出时间,忙到后来她就给忙忘了。

  前后折腾了一个月,赵婉儿跑遍了崁梁村附近的田地,初步规划出农业基地的雏形。

  改变崁梁村,第一步是发展农业。

  至于改种什么,赵婉儿早就定好了目标。

  她要种的是崁梁村的特色,血葱。

  就第一次她躲避强哥,借口去张老头哪里换的东西,血葱。

  血葱和普通葱有点类似,但周身是红的,味道更呛人。

  崁梁村的人都说,血葱有壮阳的功效。

  赵婉儿中意的就是这个特殊功效。

  到时候找专家鉴定,拿着鉴定报告,打打广告,把血葱推出去,初步改变崁梁村的经济状态。

  想法很美好,但赵婉儿现在面临的状况是,她该如

  何说服崁梁村的人,把土地租给她,让他们不种粮食,改种血葱?

  换了其他人可能很头疼。

  毕竟能留在崁梁村,一辈子种地不出村的人,他们的眼界可想而知。

  你去租地,不同意不说,指不定坐地起价,胡搅蛮缠。

  好在赵婉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盈利,加上自己有钱,所以赵婉儿打算拿钱来砸。

  她给李书文打了电话,叫他准备流动资金,顺便雇几个人过来。

  发展崁梁村,赵婉儿基本倒贴,这也是她努力发展光明私塾的原因。

  她需要钱啊,发展崁梁村需要光明私塾给这里输血啊。

  有钱一切都好做。

  赵婉儿买的的粮食很快就被运了上来。

  好几车粮食,够崁梁村的人吃一年了。

  大家早就知道,黑亮家那个有出息的闺女回来了。

  可她见天地到处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不过碍于她带回来的人,崁梁村的人也不敢说什么。

  今天,黑亮家闺女把大家叫到村里的广场来,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赵婉儿依旧是站在一张桌子上,下面是崁梁村的人。

  好在,这次不一样了。

  赵婉儿拿着大喇叭,道:“乡亲们,我赵婉儿有出息了,现在回来带大家发财。”

  连开场白也像得过分。

  接下来,赵婉儿详细解释了自己的计划。

  她说,村里的血葱在外面是很珍贵的。

  如果大家信得过她,就把地租给她,全部用来种血葱,等卖了钱,再给他们分红。

  但没人理赵婉儿。

  老头老太太在下面说着闲话,年轻人则一脸不耐,他们地里还有活呢。

  这时候赵婉儿之前准备的粮食派上了用场。

  “为了表示诚意。”赵婉儿拿着大喇叭,把大家的说话声都给压了下去,“我先租一年,一年里,我会把粮食运上来,保证物美价廉,大家可以拿着出租土地的钱买粮食。”

  依旧没人理赵婉儿。

  谁在乎那个,谁家还没囤着粮食似的。

  就知道这些人没那么容易糊弄。

  “大米五角钱一斤,一个人可以买八百斤,足够大家吃到明年收粮食的时候。”

  这话抛出来总算有了水花。

  现在市面上的大米都是一块多一斤,赵婉儿这是半价卖的。

  有便宜不占王八蛋啊。

  “谁知道你这米是什么米!”

  下面有人质疑。

  赵婉儿松了一口气。

  有人应声就好,就怕没人理这件事。

  她笑着说道:“大家都是老农民,谁还能骗过你们?我运来的大米你们可以现场检验,都是今年的新米。”

  崁梁村的人开始窃窃私语,似乎在考虑要不要接受赵婉儿的意见。

  五角钱一斤的大米,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把地租出去,有钱拿,再拿钱买赵婉儿运来的便宜大米,一来一去之间,他们不仅能赚钱,而且下面这一年,他们都能歇着了。

  “你租一年地给多少钱?”终于有人问到了这个问题。

  赵婉儿拿着大喇叭,“一亩地一年给两千。”

  一亩地不管是种什么,亩产也就那么点。

  农民,除了下苦力气,还要施肥除草,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卖出去。

  在其他地方种水稻,亩产1200斤左右,辛苦一

  年有个4000左右的毛利润,更别说在这山咔咔里种的不是水稻,而其他东西。

  因此赵婉儿这一亩地一年给两千,真的是血亏,根本不能回本。

  有聪明的人算了一笔账,算完当场就说,“租!”

  能不租吗?

  不租那是傻子!

  一家有个四亩地,一年就有八千。

  再花点钱买粮食,什么都不做就能挣好几千了。

  倒贴式租地,倒贴试卖粮,以后说不定还要倒贴卖菜,防止他们反悔。

  赵婉儿觉得自己真是从未这么好心过。

  三天里,每次赵婉儿和村民签合同时都会想,好在,以后都会让他们还回来。

  下午,广场上摆了桌椅子,赵婉儿坐椅子上,等人来签合同。

  今天来的是个老太太,头发梳得非常齐整,眼神混浊,但是不是露出奸诈的光。

  “租地人姓名。”

  “李桩。”

  “租几亩?”

  “六亩。”

  …

  合同都是印好的,添几个字和按个手印的事。

  赵婉儿三下五除二的把事情解决好,指了指后面,“买粮食在哪里。”

  说完她就打算开始和老太太后面的那个男人说话,把他的合同签下来。

  结果老太太硬是不走,就挡在赵婉儿面前。

  赵婉儿有些不悦,“婶子,签完合同就可以走了,想买粮食在后面。”

  赵婉儿语气还算和缓。

  “哦,哦,我知道。”老太太眼露精光,“你是黑亮家闺女啊,我和你爹都是老熟人了。这么多年没见,你都长这么大了。”

  赵婉儿觉得这话题有点不对了。

  “婶子,你能先让让吗?你没事,我还有事。”赵婉儿觉得老太太不对,语气有些冲了。

  老人脸上露出不喜来,但还是勉强笑了笑,伸出手,似乎想拉住赵婉儿以示亲热,赵婉儿想也没想,躲开了。

  “黑亮家闺女啊。”老人更不满意了,但依旧说道,“听你爹说,你这是还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