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拐子村一
作者:冬月大猫      更新:2023-01-24 01:30      字数:3447
  起起伏伏的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

  深沟里飘上来几缕烟,代表着村落。

  在高原上望去,烟与烟很近,实际上,村落与村落间隔着数座起伏的土丘,走到天黑也不一定能见到人烟。

  孤零零的,贫穷,落后的山村,滋生着黑暗与罪恶。

  崁梁村,是这片贫穷土地上的人口大户。

  和其他村子相比,即便他们土地少,女人少,穷得一年到头鞋都没有一双,但崁梁村的男人到了年纪总有女人。

  还是年轻的女人。

  大家心知肚明,却不挑破,毕竟那个村子不是这样?

  外面的人都叫他们拐子村。

  可不买女人回来,难不成让村里的男人打光棍吗?

  那可是绝后的大事,那家人愿意?

  他们还说,现在的女人都往城里跑,村里没女人了,城里人把他们女人抢了,所以他们要把女人抢回来

  。

  一个女人,看年纪或者样貌,五千到三万不等,攒一攒,一家人攒个二十年,崁梁村的男人总能买起一个带子宫,能生孩子的女人。

  原主她娘就是一个她爹在二十七年前,花了两万买下来的女人。

  村里花两万买女人的不多,毕竟女人嘛,能生孩子能上床就好。

  灯一关,谁也看不清,所以买那么漂亮的做什么?

  漂亮了,心气高了,不服管教可怎么办哦。

  原主的爹叫黑亮,人如其名,皮肤黑亮。

  他觉得自己做的最大的事就是买了原主她娘胡蝶。

  胡蝶生得好看啊,当时是80年代,胡蝶读了中学,穿着小西装,踩着一双高跟鞋,被人捆着卖到了崁梁村。

  皮肤白皙,眼睛水灵灵的,嘴被胶布绑了,呜呜叫,黑亮一眼就相中了,拿着两万把她买下了。

  胡蝶被关了半年,她拿着剪刀,说黑亮上床她就自杀,黑亮喜欢她,没强来。

  在一天晚上,村里人在黑亮他家喝多了,胡蝶跑了。

  黑亮他家的狗叫了,胡蝶没跑出去。

  当天晚上,胡蝶被崁梁村的人抓住了,就在院里被扒了裤子,还被老老少少借着醉酒摸了一通。

  胡蝶被拖回房间,双腿被两个人掰开,在村人的围观下,黑亮把她给强了。

  胡蝶浑浑噩噩过了一个月,期间黑亮没有放过她。

  后来她发现怀孕了,她偷偷问村里的婆子,想把孩子打掉,被黑亮知道了,锁屋里去了。

  后来原主出生了,是个女孩。

  原主三岁时,胡蝶被磋磨成了一个普通农妇。

  背着篓子挖土豆,黑红的脸,因长期爬坡,过度用力形成的o形的腿。

  她去村长家唠嗑,看到了电话。

  偷偷拨通了家里的电话,胡蝶等到了自己父母。

  在记者的长枪短炮下,有个读书人像救世主一样,志得意满,把胡蝶带了出去。

  胡蝶抛家弃女,回城里了。

  记者大肆报道,读书人被塑造成英雄,到处说胡蝶的事。

  胡蝶没在城里活下去。

  她受不了流言蜚语,还有,她想自己的孩子。

  所以,她最后跑回了崁梁村,甘愿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在拐子村的沉默的农妇。

  用黑亮的话来说,胡蝶回来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了,可在村里传了一两个月。

  后来大概是苍天突然长了眼,黑亮在一次劳作中滚下高坡,伤了命根子,除了原主,无后了。

  这也是原主是个女孩,却能不被村里男人占便宜,没有十二三来了初潮就被拉去其他家做媳妇的原因。

  黑亮还得靠她招婿,传宗接代。

  至此,原主的生活基调确定。

  一个靠买卖妇女延续下来的村落,一个被买来,被村子和流言摧毁了的母亲,还有一个买人口的愚昧父亲。

  而她自己,一个因为罪恶和父亲的不幸勉强在拐子村苟活的女孩。

  原主的名字是母亲取的,因为母亲读过中学,所以不是麻子小花什么的。

  她叫赵婉儿,有名有姓。

  后来还在母亲的坚持下读了书,最后有幸和村里的极个别男孩一样,成了千禧年的大学生。

  千禧年的大学生,长得白净漂亮,多么可观的前景

  。

  胡蝶在原主出来读书的时候告诉她,不要回去,把山村扔在记忆深处,全当她无父无母,没有来处。

  胡蝶甚至不打听原主的学校和读书的城市,她要原主彻底远离崁梁村。

  和她一样,依靠读书从村里出来的人,都是男孩。

  有些男的继承了他们祖辈的陋习,拿打量货物的眼光打量女人,读过书的他们还能为自己披上一层伪善的外衣。

  有些男人,选择了沉默,选择远离那片罪恶的土地,在城市里,在光明下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哪怕他们中的有些人,他们的母亲,就是被买回来的货物。

  她想沉默,可把崁梁村抛在记忆深处,对一切的黑暗与罪恶视而不见,她做不到。

  她想揭露,却缺乏勇气。

  她想改变,却缺乏实力。

  她想毁灭,却缺乏决心。

  她只能选择逃避。

  最后在不到三十岁的年纪,郁郁而终。

  她始终不敢把自己的出生地说出来,不敢讨论自己的父母,她把一切遮掩好,却欺骗不了自己的心。

  那颗受过教育的心,里面充满愧疚与不安。

  所以有了赵婉儿的到来。

  她的愿望与自己的人生无关,而关乎她的出生地。

  如何对待那处充满罪恶的土地?

  如何将她的愧疚妥善安置?

  在她短短的一生里,她找不出解决的办法。

  城市里,人流攒动。

  一个大学生正在购买特产。

  这是赵婉儿。

  她过来的时候原主已经大三了。

  三年没回家。

  而现在,赵婉儿要回去。

  原主生于82年,现在是03年,才二十一岁。零几年,正是国家经济腾飞,互联网发展的好时候。

  用后世的话来说,风口上,你放只猪它都能飞。

  原主若是想要功成名就,对赵婉儿而言,并不是难事。

  提着烟酒,赵婉儿叹了一声。

  原主想解决那个拐子村,但她自己就出生在哪里。

  她深知村落的黑暗和罪恶,也懂那些村民的愚昧。

  她的母亲更是其中的受害者。

  她知道,那是一个外人走三天三夜也走不出的村落,是当地警察都视而不见的村子,是受害者的父母找来后,会被村民用锤子斧头砸出去的村落。

  想救人,谈何容易,想改变,更是天方夜谭。

  赵婉儿觉得麻烦,但隐约间,她又觉得,自己该试试。

  她甚至抱着,自己一次不成功,就再来一次的想法。

  赵婉儿把购买的特产都装进了行李箱。

  放寒假了,她要回去。

  三年里,原主没有给父母打过一个电话。

  资料上填的电话号码是错的,因为她牢记母亲的话,要把崁梁村遗忘。

  大学学费,她都是靠平时打工挣出来的。

  这次回去,她还需要找一些借口。

  最后拉上行李箱的拉链,赵婉儿深吸一口气——不回崁梁村,又怎么解决崁梁村的问题。

  即便她已经从原主记忆里得知,那是一个怎样恶心的地方。

  原主读书的地方离家很远。

  赵婉儿在火车上坐了两天一夜,下了火车又在旅店

  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她搭最早的客车,从城市一路回到了一个偏远小县。

  一路上,道路从平整的柏油路变成坑洼的年久失修的水泥路。

  到了县上已经下午了。

  赵婉儿没有继续走,因为想回村还要离开县城,离开县城后还要走一个下午才能到家。

  现在是冬天,一下午的时间,显而易见,不够赵婉儿到崁梁村。

  她等到了第二天天明,上了一辆面包车。

  师傅问她去哪里。

  赵婉儿说了崁梁村下的一个小镇。

  面包车上的都是当地人,对那片地方知道得不少。

  有人看戏一样看赵婉儿,有人眼神游移。

  最后,那面包车师傅不知是不是看多了这种事,又见赵婉儿白白嫩嫩的,叹了一声,委婉说道:“闺女,没什么必要的事,不要去了,哪里不太平。”

  车上有人不高兴地呛声,“师傅,你这话说得,不讲规矩,我们那附近,怎么就不太平了。”

  师傅没应声了。

  村与村相护,下面靠着城镇的村子为高原上的村子通风报信,早就不是稀奇事。

  他这话确实坏规矩了,真要说透了,他以后就不能在这条线上跑了。

  师傅叭叭抽着烟,一踩油门,把一车人带向了那个偏僻的小镇。

  下车时,师傅看着赵婉儿,只能在心里祝这闺女好运。

  赵婉儿拉着行李箱,利落地下车。

  她冲师傅道谢。

  接着拐向另一个方向。

  到了一个小路口,赵婉儿已经察觉到了不少偷窥的,不怀好意的视线。

  她到了一个人面前,高声道:“叔,我是山上崁梁村黑亮家的闺女,赵婉儿。”

  村里人的女儿报出身份,免得被人误抓,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规则。

  赵婉儿听到了惋惜声,隐约还有人说,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