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038
作者:韩金书      更新:2023-01-17 02:05      字数:7941
  胤禛的儿女没有先帝爷跟前那样多。

  女儿比儿子还要少些。

  大格格是懋嫔所生,胤禛还未登基时就出嫁抚蒙了。是先帝爷指婚的。

  二格格是李氏所生,只比大格格小了一点,也是胤禛还未登基时就出嫁了。

  胤禛顾念孩子,大格格是他的第一个女儿,不得已抚蒙了。这二格格这里就有些舍不得了。

  二格格要出嫁的那会儿,先帝爷正巧没什么精神,要去忙着别的事情,眼睛还没盯在公主郡主格格们的身上。

  胤禛就抢了个巧儿,把二格格的婚事定下了。先帝爷也没说什么,他的第二个女儿便不曾抚蒙。留在了京城。

  如今他登基了,三公主到了当嫁之年,十五岁的三公主,没有别的出路,唯一的一条路,依旧还是作为帝女去抚蒙。

  宫里的公主还是太少了,四格格还小,没法子去抚蒙。

  三公主一个也是不够的,胤禛只能将兄弟们的女儿接进宫中几个,养在宫中,将来也是要嫁到蒙古去的。

  自己的女儿不得已抚蒙,胤禛这心里头多少还是有些难受的。兄弟们那里,要接侄女进宫来,他也不曾逼迫,只是稍稍露了个意思,倒是有人要抢着来。

  到底还是有人和他想的不一样,觉得抚蒙是荣耀。原本只是郡主的格格们能做公主,自然也是莫大的荣光。

  最后也只接了三个小姑娘进宫。

  废太子侧福晋所出的女儿,老十三嫡福晋所出的女儿,还有老十六家嫡出的长女。

  都入夜了,懋嫔还带着三公主来请安,胤禛当然知道,她是为了女儿抚蒙的事。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懋嫔所出的两个格格,都要去抚蒙。

  懋嫔是个安静的性子,在他身边这么多年了,作为头一个在他身边陪伴的女人,又是当初太后头一个指给他的人,如今胤禛竟有些记不清懋嫔的模样长相了。

  他当然是许久没有去见过懋嫔。

  常见三公主,但没有要去见懋嫔的想法。可纵然他怜惜自己的女儿,也还是没有办法。把懋嫔的两个格格都送去抚蒙,也是情势所迫。

  大公主在那边过的不是很好,他当初虽是亲王,但亲王之女抚蒙,他也是给自己的女儿做足了姿态排场的。

  能做的能给的他都给了,甚至让大公主带了一队护卫去喀尔喀,登基之后,立刻就晋封大格格为和硕公主,给了她应有的尊贵。

  在府里尚未出嫁时,也让人教导大格格,不单单只是礼仪。这大清的公主们去抚蒙,那群草原上的王爷世子们如狼似虎,公主们规规矩矩的,怎么能辖制的住他们呢?恐怕连自保都难。

  胤禛管不了旁人如何,他是要让大格格在喀尔喀立足的。找了人将那边的情形都跟大格格说了,教导大格格该如何去做,甚至给大格格带了两个蒙古嬷嬷去。

  可大格格还是没有立起来。她的性子跟懋嫔太像了,说好听点是安静,说的难听点,就跟个木头似的。

  从前在府里,格格也是许养自己的孩子的。大格格和三格格都是一直养在宋氏身边的。

  大格格被教养成了这个性子,胤禛费了好大的心思也改不过来。三格格年纪小些,大约还好一点。也是胤禛很关注那边的情形,大格格倒是没被人欺负。

  大格格自己没立起来,却因为那个性子,将自己折腾病了,如今年轻轻轻的就缠绵病榻,很是不好的样子。若非胤禛派了人去给她瞧病,只怕大格格都难熬下去。

  但就是这样,大格格要是再不改,往后的事也难说。

  隆科多说的没错,懋嫔瞧着是带着三公主来请安的,实际上还是为了抚蒙的事。

  但这事没得商量,三公主去抚蒙是定了的。至多,至多胤禛能让她们亲姐妹近一点,三公主嫁过去,自己若能立得住,就能照顾照顾自己的亲姐姐。

  胤禛不会在养心殿见懋嫔。也不想跟懋嫔在养心殿谈这个。

  自入宫后,三公主就一直住在阿哥所公主们自己的院落里,与淑慎和惠端柔住在一起,听说公主们相处的还不错。

  但懋嫔见公主就少了。胤禛许她们母女今夜在一处,也是怜惜三公主。

  虽定了抚蒙的事,但出嫁不是即刻的事,还可以再等等,也不急在这一时。

  懋嫔虽走了,胤禛却没了谈兴,瞧着小花盆出神片刻,抬抬手,叫隆科多去了。

  胤禛忽想有个人能陪陪自己。

  就叫苏培盛:“去翊坤宫请年嫔来。”

  年姒玉来的挺快的。

  如今时辰也有些晚了,胤禛以为小姑娘随意些就会过来,结果她穿着珍珠金的鲜亮宫装一露面,胤禛就瞧见了她旗头戴着的流苏上轻轻摇动的那个琉璃小兔子。

  胤禛不由就勾了勾唇角,还是这样爱打扮,一点都不肯将就的。

  却偏偏就是好看。瞧着她笑吟吟的模样,胤禛竟也跟着心情好了许多。

  年姒玉带了个食盒来,精巧的大三层,在胤禛跟前慢慢摆开。

  一个一口的芙蓉皮小烧麦,一小碗排骨小藕汤,还有鲜鲜糯糯的金黄豆皮。

  漂漂亮亮的放在胤禛面前,特别的勾人食欲。

  胤禛正是晚膳将就用了,这会儿正是饿了的时候,瞧她这样体贴,也不客气,直接就拿过来慢慢吃起来。

  年姒玉就含了笑,去看她的小花盆。

  胤禛吃完几个小烧麦,瞧她那样认真,自己这儿还要把场子找回来:“朕肯定能种出来的。你等着。相信朕。”

  年姒玉笑得眉眼弯弯的:“嗯。嫔妾最相信皇上了。”

  小花盆先前放在她跟前的时候,天天被她抱着晒太阳,一点动静都没有。

  才放在这儿小半月的功夫,年姒玉就总能感觉到她的种子有种热乎乎的暖流在身上激荡。

  有几回来养心殿用膳,她都能闻到这种子更香了。

  眼下,这种子香香的,暖暖的,热热的,年姒玉有预感,她的小种子快要发芽了。

  这可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啊。

  看来把小种子给胤禛养,是对的。

  便是他上了心,小种子才能快快的发芽。

  年姒玉还陪着胤禛吃了几个小烧麦,然后吃了一小块豆皮。

  胤禛知道她爱吃那个上头的金黄蛋皮,就把蛋皮都给年姒玉吃了,年姒玉笑嘻嘻的望着胤禛,说多谢皇上。

  胤禛也跟着笑,同小姑娘一块吃东西就是高兴。

  苏培盛本来还发愁的,隆科多大人走的时候,皇上板着脸特别的不高兴,御前的人都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叫万岁爷又恼了。

  结果年嫔娘娘一来,皇上就笑了。两个人你一口我一口的甜甜蜜蜜吃东西,苏培盛这个从小就做太监的人,竟瞧的眼热,竟还心生羡慕了。

  年嫔娘娘真是个可心的人,也难怪他们万岁爷待年嫔这样放不下了。

  “今夜别回去了。就宿在养心殿。”胤禛拉着年姒玉的手,舍不得人走。

  年姒玉笑着坐回他怀里:“好呀。”

  六阿哥和四格格身边有人照应,她很放心。

  养心殿暖阁这儿,后宫嫔妃们也并非来不得。

  皇上要是不想去后宫,叫了嫔妃们前来侍寝便是了。不过胤禛素来没这个心思,别说嫔妃们,就连皇后都没留宿过。

  年姒玉是头一个睡在暖阁里的。

  两个人梳洗过后,都进了床帐,胤禛抱着年姒玉在怀里,年姒玉瞧着他似乎还没有什么睡意,就软软的和他说着话。

  说六阿哥和四格格的周岁宴打算如何如何办,打算请些什么人进宫来。

  六阿哥和四格格的周岁宴就在年节底下,胤禛交给了皇后统筹,具体的事就让年姒玉看着办了。叫跟皇后商量着来,年姒玉倒也跟皇后办的有模有样的。

  原本年姒玉还以为皇后会跟她为难。结果皇后竟一点为难的意思都没有,说起六阿哥和四格格的周岁宴倒还挺和气的,也很好说话,一点没有故意要卡着的意思。

  年姒玉也晓得如今皇后的心思怕都不在她身上了,这年后的秀女阅选,听说皇后着紧得很,大概是还想挑几个秀女进宫来和她作对的。

  皇后难得安静不出手了,年姒玉也就高高兴兴的为六阿哥和四格格预备周岁宴了。

  尽管胤禛掩饰的很好,可年姒玉还是在进来的时候就瞧见了胤禛深深拧过的眉头。

  胤禛生的极好看,面貌英俊威武,这些年从亲王做到皇帝,自然是积威甚重。

  他待旁人都是板着脸,唯独待她,面目温柔,那眉心的印记,年姒玉就总能瞧见几分。

  如今小种子快要发芽了,她也能从那儿感受到一些胤禛的低落情绪。

  胤禛将来在她身上用的心越多,这两心同在一处,她自然能感知到更多。

  眼下拿着六阿哥和四格格的事出来与他说,又挑了些孩子们的趣事和他讲,就是想让他高兴些。

  那些惹他不快的事,若胤禛愿意讲,她就听着。若他不讲,她自然是想要他暂且放下忧愁,能高高兴兴的睡会儿。

  小姑娘的这些小心思,说实在的,胤禛一开始是没有注意到的。

  瞧着她说起六阿哥和四格格周岁宴筹办的事,那亮晶晶的眼眸,还有说起皇后没有为难她的那个小得意的模样,胤禛以为,她心里高兴,喜欢和他说这些事。

  后来瞧见,小姑娘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还拽着他的衣袖说话,胤禛忽然就悟了。

  她这是以为自己不高兴了,所以跟他说些六阿哥和四格格的趣事,逗着他开心的?

  胤禛在心里笑得不行,又禁不住觉得心里热乎乎的,一时情肠暖热,那翻江倒海的心思好似熨帖得很。

  她明明泼辣得很,体贴他却有着这样弯弯绕绕的小心思,真是可爱。

  “既累了,就睡吧。”胤禛笑着揉了揉年姒玉的脑袋。

  迷蒙困意在她漂亮的眼睛里闪过,她还有点呆呆的。半晌哦了一声,又抓着他的手腕仔细打量他,瞧了半晌,跟小猫儿似的往他的怀里钻了钻。

  含糊不清地说:“皇上也睡吧。”

  这是瞧见他笑了,所以放心了?胤禛暗笑。

  要说困了,也是真困了。却也不是立刻就能睡着的。

  年姒玉正在放纵困意席卷她的意识,迷迷糊糊里听见抱着她的胤禛来了一句:“三公主要抚蒙了。朕是想起大公主在喀尔喀病着,一时心里有些感触。懋嫔先前带着三公主来养心殿请安,朕没有见她们。只让三公主去咸福宫陪着懋嫔了。”

  胤禛这么几句话说出来,年姒玉的困意就全跑了,人也清醒过来了。

  她隐隐约约感觉到,胤禛作为一个父亲,低落的、矛盾的心情。

  胤禛这个人,心软又重情,若是叫他舒心了,别说一辈子,几辈子也愿意在一块儿。可若是伤了他的心,那这心软就不会再有了。必定会远离,再喜欢,这心也就慢慢的淡了。

  他身边的这些人,不都是例子么?

  可他待孩子们,却又是极好的。为父之心,在几个孩子身上,都是一样的。

  外头都说他待儿子们刻薄,可那些人也不想一想,若将二阿哥三阿哥放到外头去住着,没有他在眼皮子底下看着,就二阿哥三阿哥那个性子,还不叫他们那几个如狼似虎的叔叔们给算计了?

  胤禛是爱护儿子们,偏那些人,一刻也等不得,登基还不满一年的时间,手上还没得到差事,就叫嚣着不满意,说他刻薄儿子怠慢兄弟,几乎人人都这样说,人人都曲解他的用心。

  他怎能不低落伤心呢?

  公主们抚蒙的事,也是没有办法。

  年姒玉忖度着,胤禛这儿怕是也想起了年纪还小的四格格。等四格格长大了,这抚蒙的事怕也不一定就要去。但眼下,宋氏的三公主,还有淑慎和惠端柔几位公主,那抚蒙是一定的了。

  还有先前的那个和硕恪靖公主,怕也叫胤禛挂了心的。

  年姒玉抱着胤禛的腰,脸蛋贴着他的胸膛,声音轻轻的:“皇上还是下旨,给和硕恪靖公主进封了吧。公主在喀尔喀也不容易的。皇上别卡着她的位分了。固伦公主,能助公主更好的立住脚跟。”

  胤禛惊讶,瞧着怀里的小姑娘:“可郭太嫔——”

  年姒玉轻轻在胤禛胸膛上蹭了蹭:“郭太嫔是有错,可公主是无辜的。嫔妾这儿养着四格格,虽不是亲生的,可四格格也是喊嫔妾一声姨母的。由己及人,四格格还小,嫔妾却不想为难了公主。”

  “郭太嫔那儿,总有另外的法子。公主们却都是为了大清去抚蒙的,嫔妾不能拖了皇上的后腿。”

  胤禛听她的话,也没原谅郭太嫔的意思,便似笑非笑道:“你倒是大度。”

  年姒玉却不肯认这个,嘟囔着说:“嫔妾不是大度。嫔妾是记挂皇上。嫔妾不想皇上为此事烦忧费心。哪怕有一点点能够让皇上抒怀高兴的,嫔妾都可以让步。”

  说来说去,就一个念头。都是为了他。

  胤禛瞧她这样,心道,这真是太可心了。就这样娇滴滴的小姑娘这么体贴着人,哪能不感动呢?

  “好。那就依了你。朕明日就下旨,晋封恪靖公主为固伦公主。”

  胤禛把小姑娘压在身子底下的时候还在想,人到盛年,这把子力气一点也没浪费,全用在她身上了。

  她今夜跟小猫儿似的,他稍重些,她就抓人,胤禛也不管她,反而觉得这样还挺有滋有味的。

  如今两个人是越发的合拍了,得趣的很,胤禛满眼里都是她,要起来就没个节制了。

  沉浸在□□中的两个人压根没有注意到,放在床头的小花盆里,那精心培育的小土堆有了明显松动的迹象,底下那个小小的种子发芽了。

  小小的枝丫舒舒服服的伸展开来,一点一点顶开身上的土,想要钻出来,钻到外面去自由的呼吸。

  三公主自从入宫后,就没有再在咸福宫她额娘身边过过夜了。

  她也只能隔几日到她额娘这里来请安,略坐坐就要回去,母女俩能说上几句话,但时间不长,也说不到哪儿去。

  今夜是皇阿玛恩典,才许她在咸福宫过夜,她也知道,是为着她要抚蒙的意思,皇阿玛是想叫她多陪陪额娘,和额娘多说说话。

  三公主更知道,她额娘今日去养心殿请安,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才带着她去的。

  她额娘一向都是个那样守规矩的人,就连大姐姐当初要定了去抚蒙的时候,她额娘都不曾说过半句话。

  如今却也和大姐姐那时候不一样了。阿玛成了皇上,额娘成了懋嫔,可对于她抚蒙的事,额娘还是说不得半句话,皇阿玛甚至没有给额娘说话的机会。

  额娘想求情,想把她留在京城。

  而皇阿玛不见她们,意思也很明白。抚蒙的事情已定,不会做任何的更改。

  三公主和小时候一样睡在宋氏身边。她如今大了,在阿哥所里和公主们住在一起,跟着学规矩学礼仪,还学着皇阿玛要求的蒙古那些部落的事情。

  皇阿玛的意思,是她们这些公主将来抚蒙,都比照着大公主的规矩来,都要给嬷嬷给护卫,都会给能让她们安身立命的资本,然后,她们之后的日子,就由她们自己经营了。

  三公主不想像她大姐姐那样,明明手上有可用的东西,却还是没能立起来,还把自己折腾病了。

  既然抚蒙已是板上钉钉的事,那干脆就丢了这个心,一心一意的为将来谋划好了。

  三公主握着宋氏的手,说:“额娘,皇阿玛待儿臣,还是很好的。抚蒙的事是定了,额娘也不用为儿臣再费心思了,免得皇阿玛不快,倒牵累了额娘。”

  “儿臣同端柔和惠她们不同,儿臣是真正的帝女。儿臣会想法子离大姐姐近一些,也会写信劝慰大姐姐振作起来。儿臣抚蒙后,也会好好经营自己的势力。公主们去抚蒙,也不是去受欺负的。额娘看恪靖姑姑不就做的很好么?儿臣要像她一样。”

  “儿臣做好了,也能为额娘争气的。”

  宋氏素来知道,她这个小女儿和大女儿不一样。

  大女儿那会儿养的战战兢兢的。在李氏跟前讨生活,还要讨好福晋,这日子太难过了。她只能教养大女儿守规矩。

  到了小女儿这儿,她的日子好过些了。李氏失宠,年氏得宠。年氏不像李氏那样难缠,小女儿的心气自然就养的高了些。十年光阴,小女儿作为万岁爷那会儿的最小的小格格,自然也是得了些万岁爷的喜欢的。

  可再喜欢,不还是要抚蒙么?

  宋氏最怨的,就是她两个女儿都抚蒙了。李氏的二格格,却留在了京中。

  李氏甚至想,等四格格长大了,年氏留下的血脉,又是小格格,怕万岁爷也舍不得送去抚蒙吧?

  只有她的女儿最命苦。小小的年纪,还要为自己,为她的亲姐姐这样筹谋。

  看那李氏的二格格,如今过的多好。四格格那儿,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就只有她的三公主,要被送到那样远的地方去,可能一辈子也见不着面了。

  宋氏抱着小女儿,说:“你放心,额娘会想法子的。让你与你大姐姐离的近些。你有志气,额娘自然高兴。但你也要好好的保护自己。额娘一辈子在府里,在宫里,都好好的守着规矩,从不敢行差踏错一步,可如今眼看着你也要去抚蒙,额娘深恨自己无能。”

  三公主眼睛都红了:“额娘,您千万不要这样说。儿臣在外好好的,额娘在宫里也能扬眉吐气。儿臣和大姐姐,会让您过的更好的。”

  三公主也恨自己为什么不是个阿哥,不然额娘膝下若能有个阿哥,何至于这样艰难呢?

  可如今想这些都无用。她是公主,也不妨碍她比阿哥更强些。她一样也能做的很好。那郭太嫔如今不也过的很好么?

  恪靖公主不得进封,那也只是暂时的。三公主瞧着她皇阿玛待公主们的这个态度,心里就知道,皇阿玛不想亏待了抚蒙的公主们。

  也许她阿玛这一代的公主们,就不至于跟先前的那些公主姑姑们似的,过早的去世了。

  宋氏咬牙道:“好孩子,你听额娘说。额娘规矩了一辈子,听话了一辈子,到如今进宫了,也还是你瞧见的这个样子。额娘不是叫你伤心,额娘是要教你个讨巧有用的法子。”

  “那郭太嫔在后宫兴风作浪,还在年嫔的事里头搅风搅雨的。你皇阿玛只是暂缓了进封的心思,这个你说对了。恪靖公主迟早要进封的。你皇阿玛应当是很欣赏恪靖公主的。”

  宋氏是最早跟着胤禛的人。

  她知道自己的性子不讨胤禛的喜欢。可要她改了性子这太难了,她天生就是这样的。

  这一来二去的,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后来有了福晋,有了李氏,有了格格们侍妾们,胤禛待她,就真的只是淡淡的了。

  但是她知道胤禛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单看皇贵妃和年嫔就知道。胤禛喜欢聪明的有手段的,有时候又不那么规矩的女人。

  她自己做不来。可她的小女儿能做到这样。

  况且胤禛也确实待三公主不错,宋氏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以小女儿的心性,未必做不到。

  宋氏教三公主:“你嫁出去后,身边附近必然也还有嫁出去的公主们。你除了要劝慰你大姐姐振作,让她成为你的助力外,你还要联络与你同在蒙古的公主们。和她们一起联合起来保护自己。然后,再建立属于你们自己的势力。要想经营生活也好,在蒙古王爷世子们那里争取利益也好,端看你们自己的意思。”

  “恪靖公主是你们的姑姑,也有同辈们,你可以做那穿针引线的丝络,将她们都串在一起。想来恪靖公主是不会看着你们不管的。”

  三公主听的心潮澎湃:“额娘,你真是太机敏了。这样一来,公主们在蒙古的境况很快就会改变,皇阿玛那里,应当是很乐意看见这个改变了。”

  宋氏道:“那是自然。不过这样的事,要慢慢的来,徐徐图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你也不能让人瞧出你的意图来,不然蒙古人会阻止你们,不会看着你们做大。你要胆大心细,小心谨慎,方能成事。”

  三公主拍着胸脯道:“额娘放心。回头儿臣探个底。会好好的琢磨如何行事的。”

  三公主看宋氏的眼睛都是亮亮的,“额娘既有这样的心胸见识,还有这样的主意,怎么还要年年依附在皇后手下呢?在这后宫之中,额娘若肯用些手段,断不会被皇后压制成这样。”

  宋氏心里苦笑:“额娘同你,情形不一样。”

  “草原上天地广阔,你会遇见很多人很多事,和在宫里和府里是全然不同的地方。那儿的人也会算计手腕,但不像在宫里这样。女子们出门就是天地,可这儿呢,拘在一个院落里,一处宫殿中,施展不开的。”

  何况,她一开始做的是皇子的格格,卑微至极。

  女儿出嫁是和硕公主,去了是正室嫡妻,自然底气十足。

  宋氏想,她从一开始,就是没有底气的啊。从她失去了那个没生下来的男胎,她就再也没有什么底气了。依附乌拉那拉氏,她尚且可以苟延残喘。

  若只有她自己,怕是早就被李氏给除掉了。

  母女俩几乎说了一夜的话,最后也不知是什么时候合衣睡去的。

  晨起用膳时,听见发出的进封恪靖公主为固伦公主的旨意,宋氏与三公主相视一笑。

  三公主想,她的皇阿玛,似乎比想象中还要更着紧她们这些抚蒙的公主们呢。

  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