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032
作者:韩金书      更新:2023-01-17 02:05      字数:7961
  “朕年少时,曾精心养过一株蹙金珠,后来被老十四撺掇着,送去了宫中太后跟前。太后那会儿喜欢侍弄花草,那牡丹在太后跟前养的也好。只是朕,很难再寻到蹙金珠了。”

  “老十四把花养坏了,随口跟朕说对不住就罢了。朕心里气他。过了那么些年,他偏又提起来这事,还说朕总是为了那花给他和太后甩脸色看,他不高兴。朕恼他口无遮拦,又曲解朕的一片心,朕才把他赶走的。”

  太后那时候喜欢侍弄花草,其实也是为着讨先帝爷的喜欢。

  那会儿宫里太皇太后还是在的,太皇太后便喜欢侍弄花草,先帝爷从小跟着太皇太后长大,便喜欢身边的人摆弄这个。

  孝懿皇后自然也会跟风。

  胤禛耳濡目染,就会了些。但他只养牡丹,单单喜欢这矜贵的蹙金珠。

  哪怕这株蹙金珠没了,他也不想再去找旁的。便是遍寻各地,心里头惦记的,还是从前的那一株。更别说新的都找不到了。

  先帝爷总说他认死理死心眼,可他觉得自己这样挺好的,也不想改。

  话匣子一旦打开了,胤禛就慢慢的把事情一点点说了。

  也许是夜色太温柔,也许是身边的小姑娘太安静,又或许是温香软玉在怀,胤禛压在心中多年的话语,有了想要出口的冲动。

  说完之后,又有点担心小姑娘会笑话他。

  “十四阿哥强取豪夺,把皇上的心爱之物借花献佛的送人,本来就是他不对。他这是自己把自己坑了。怪不得皇上。”

  年姒玉抱紧了胤禛,“皇上是个好哥哥。十四阿哥应该庆幸自个儿有皇上这样体贴的好哥哥。否则,由着他去,谁管他呢。”

  这话听着可真是舒心了。她这是一心为了自己说话的。

  胤禛心里的愧疚感也不知怎的,竟减轻了不少。

  “老九也有个好哥哥。”胤禛带着笑说。

  他下旨申斥老八老九,将两个革了爵位。老八那儿来请罪,老九也来请罪。和老八不同的是,老八那儿是老五陪着来的。

  老九请罪,老五也跟着赔罪,说自己这个哥哥没当好,才叫老九犯了错。将来一定严加管束。

  现在也不是先帝爷那时候了。老五不用跟老九太避嫌,况且老五是亲王,从前也没有掺和过兄弟们之间争斗的事情,胤禛对他的观感还是不错的。

  老九有时候也确实是能被老五约束住。

  宫里有个宜太妃不消停,可他们兄弟轻易也见不着宜太妃,两边联合不起来,宫里的当家人也换了,胤禛骂也骂了,罚也罚了,愿意给老五这个面子。

  把老九交给老五严加管束去了。

  老八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他手段最多,胤禛现在是盯上他了。

  胤禛自己想了一回,就没再开口,结果半晌没听见人回话,垂眸一瞧,小姑娘竟抱着他睡着了。

  她还是那样,手脚都紧紧缠着他,软软的身子也贴着他,弄得胤禛一点睡意都没有,火气又撩起来,却又舍不得将她再弄醒了。

  十四阿哥府上的那个侍妾,过了几日就发了急病,而后人就没了。

  这事儿十四福晋办得好,悄无声息的就处置好了。外头只知道允禩通过内务府往各处安插眼线的事,不知道允禩往允禵府上也安插了人。

  这里头牵扯旧事,最重要的是胤禛不想让人知道他们兄弟关系转变的因由,就没有公布出去。

  这冬天冷得很,风寒侵体医治无用死几个人是常有的事,没有人会在意。允禩允禟那边得了消息也安安静静的,他们现在被皇上盯着,也做不了什么。

  胤禛的态度通过允祥转达到了允禵那儿。

  他如今还能给太后写信,也能收到太后的回信。喜欢的侧福晋也被他四哥送到了身边来陪着。

  允禵心中很是感念。

  尤其允祥隔了几日再来,竟把他当初酒醉后写给赵桥的举荐信带来了。

  举荐信经历了十来年的岁月,竟还保存的十分完整。可见八阿哥是多想稳稳的拿着他这个把柄了。他是想要用这个要挟操控他一辈子的。

  可怜他自己傻,还以为八哥光风霁月,是真心想要帮他的。结果八哥九哥联手做局,把他整个给坑了,还成功让他跟四哥离了心。

  这几日他自己好好反省,发现四哥恼他是对的,他确实是有些事做的不地道。

  谁能想到,他以为的好兄弟包藏祸心,反而是那个板正的令人讨厌的四哥是真心实意的待他的呢?

  那封举荐信,叫允禵亲手给撕了。

  他又另交给允祥一封折子,允祥问他,他说:“弟弟这些年实在不像话,该正式求四哥个原谅。这是我的罪己折。我得给四哥请罪。”

  差事他如今是不敢求了,就希望自个儿醒悟的不算太晚。

  允祥拍拍他的肩膀:“十四弟,四哥他很惦记你的。来时,他就跟我嘱咐了,要让你回京去。他如今在朝中,很艰难。你是知道的,独我一个,也很难应付。四哥需要你,你真心改过,四哥最欢迎了。待你回京,他还有差事要教给你呢。”

  允禵眼睛酸酸的,又有点想哭了:“我怕我做不好。”

  允祥大笑:“昔日的大将军王可不好说这个话啊。十四弟,你去西北历练这么些年了,这中间你和四哥有误会,如今澄清了,这是好事。四哥很看重你的才干,你回京后好好干,莫辜负了四哥对你的期望。西北那边,你是回不去了,但在京中,在四哥身边,还有你大展拳脚的好时候。”

  多年积压在心中的委屈愤恨,都因为允祥这一笑湮灭了。

  男子汉大丈夫,说不哭就不哭。

  允祥允禵俩兄弟在景陵把酒言欢,好好喝了一顿,允祥才带着允禵的折子回京去了。

  胤禛收到允祥带回来的折子,看了又看,半晌默然,心里有点难受,可更多的是欣慰高兴。

  老十四在西北历练多年,锋芒毕露。那会儿年羹尧还在四川的时候,就说过老十四过于锋锐了。

  可老十四那会儿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又那般得先帝爷的看重,他在军事上也确实是很有才干的,先帝爷也是慧眼如炬,将老十四送到了最能发挥他才干的地方。

  但老十四从没受挫过,那骨子里还是轻飘飘的。要不然胤禛每回见着他,也不会总打击他数落他。胤禛是想要他再稳重些的。

  这会儿瞧了他的折子,再去瞧老十四这个弟弟,是受挫过后的样子。原本想着兄弟俩的关系再难转圜,不知道想什么法子才好。

  如今倒是有了赵全这档子事,竟意外把陈年老疙瘩给解开了。老十四能想通,还愿意亲近他这个四哥,甚至还能这样反省自己,胤禛真是心绪起伏,想都想不到的好事啊。

  就连太后那儿,如今和他的关系,竟也慢慢缓和了些。

  从前那些年,何曾见过这样和颜悦色的事情呢?

  太后什么都知道了,大约也是心疼,心疼小儿子,也心疼大儿子,对他如今也是很关心的。还往翊坤宫那儿送了好几回的赏。有赏年嫔的,也有赏给六阿哥和四格格的东西。

  胤禛就想,这些事,倒真的是托了年嫔进宫的福了。

  就这么着,大半夜的,翊坤宫再一次迎来了漏夜前来的皇上。

  本来宫里没这样的事情,皇上要往后宫来,会提前通知,去哪宫便是哪宫的娘娘预备伺候着。

  胤禛是一登基没在宫里住几日就往园子里去住着的,陪着皇贵妃养身体,结果没养些时日皇贵妃就没了。

  再回了宫,胤禛也不往后宫来。

  年嫔进宫后,胤禛就只往翊坤宫来。

  这大半夜还要过来的事,叫身边伺候的奴才们跟着震惊了一回,心里都想着年嫔娘娘可真是得了大宠了。

  苏培盛这心里头直呼厉害。他是服气了。万岁爷爱往这儿来,他跟着就是了。

  而翊坤宫里,有了上一回的经验。姚黄就总命人在院里屋里留几盏灯。

  果不其然这就用上了。胤禛来的时候,还是不叫人声张,姚黄领着奴才们跪了一地,胤禛抬抬手叫起,他就顺着光去了年姒玉的屋子。

  年姒玉这回是在熟睡中被吻醒的。

  她没做梦,睡得好着呢。结果却被热情的胤禛折腾醒了。

  床帐里的动静还挺大的,苏培盛有经验,姚黄既请他,他就笑吟吟的去茶水房歇脚去了。

  万岁爷夜里过来的时候心情不错,这一起了兴致,怕是不叫三回水不肯歇的。

  苏培盛正好借这个时候稍稍歇一歇。等叫了三回水,他再过去守着伺候着。万岁爷不尽了兴,也是不会叫人进去伺候的。

  年姒玉被胤禛拥在怀里,歇了一回他又来。

  她倒是才缓过劲来。

  心想这都是什么毛病。喜欢大半夜的到她翊坤宫来。才晚膳时一起用了,说有要事要处置,急匆匆走了的人,这大半夜的又悄无声息的来闹她。

  先前姚黄还说,夜里要警醒些,说不准皇上还会过来。

  年姒玉还觉得不可能。哪知这人精神这样好,跟小伙子似的。闹过一回还真有第二回。

  这回又是怎么了?值得他大半夜的跑来扰人清梦。这样激动兴奋,年姒玉猜想,这莫不是又跟十四阿哥有关么?

  年姒玉也没问,只单单应付他。

  前两回就着胤禛的意思,随着他折腾。第三回她自己倒是有点意思了。

  兴子被勾起来,她也缠上去,这回就闹的有点久了。结束的时候胤禛松快舒服的不得了,抱着她在怀里不肯放开,眉目舒展,还亲自弄了热帕子给她擦身。

  年姒玉扶着小腰,身上软软的不想动,由着胤禛去了。

  稍微收拾妥当了些,她就被胤禛抱在怀里,趴在他胸口,年姒玉就听见胤禛说:“老十四要回京了。”

  哦。瞧瞧,她就知道是这样。

  兄弟俩这么多年都对上,也还真是叫八阿哥挑拨着了,不曾好好的沟通交流过。

  两方都有意,胤禛这回就想让老十四进宫,兄弟俩一起好好说说话。

  他轻轻摩挲着年姒玉细嫩的肩头,说:“朕打算请老十三和老十四一道聚聚,家常小宴。叫他们的福晋都进宫来说说话。到时候,你也去。”

  “嫔妾也去?”年姒玉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事。

  她想了想问,“只有嫔妾么?”

  胤禛点点头:“是。只你陪着朕一道。老十四的事情,你也是有功的。太后说了,指名叫你去。这回就不带孩子们了。以后老十四常在京中,孩子们也会多聚聚的。”

  孩子聚聚这个事,年姒玉无可无不可。她又没孩子。

  六阿哥和四格格现下还小得很,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孩子都大了,与六阿哥和四格格也玩不到一处去。

  他们自然跟弘昀弘时弘历弘昼更熟悉些。

  这几年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府上还没有小孩子出生,不过,照着两兄弟留京的趋势来瞧,日后两府上,必定是会有小阿哥小格格出生的。

  到得那时,或许能和六阿哥四格格玩到一处去。

  胤禛与允祥允禵聚宴的事情,也没有瞒着,随着允禵的回京,宫里预备起来,允禵带着福晋进宫几回,外头的人就跟着知道了。

  这位十四阿哥与皇上到底是亲兄弟啊,这反省的折子送上去,瞧着就又好起来了。

  既然关系破冰,那有差事自然是早晚的事。没瞧见太后那儿都抬抬手,对着皇上的态度都和缓下来了么。

  只是外头的人都在猜测,不知道兄弟俩是因着什么关系竟能好起来的。

  甚至还有人往八贝子九阿哥那里打听,还有人往十阿哥那儿打听的。毕竟十四阿哥回京,往宫里去的频繁,可没瞧见十四阿哥去见一回昔日的好兄弟们。

  这瞧着,倒是和往日的好兄弟们划清界限了?

  可任凭他们怎么打听,八贝子九阿哥被禁在府里,十阿哥那儿也不愿意见人,这内情就是打听不到的。

  聪明的人就知道了,这朝中怕是要变天了。管他们怎么闹翻的,重要的是皇上瞧着就是要重要十四阿哥的意思,他们这些人,就得往十四阿哥跟前多走走了,说不定还能捞着什么差事呢?

  一时十四阿哥府上,访客激增。可十四阿哥深居简出,没有要见客的意思。

  这头年姒玉跟着胤禛在云巧轩用宴。

  胤禛倒是把宴上的膳食也交给年姒玉操持了。说是用宴的都是一家人,不拘什么精巧出众,最要紧的是味道要好,要贴心,要家常,要让老十四老十三还有太后都高兴。

  年姒玉也不费心,转头就把差事交给了桂陵。把胤禛的要求跟桂陵说了一遍。

  叫桂陵头疼去吧。她又不会做饭,她只会吃,不过她也特意嘱咐了桂陵,拿手的手艺到时候还是可以拿出来待客的。

  这桂陵简直喜疯了。

  皇上不用御膳房的人,特意将这事儿交给年嫔主子。

  年嫔主子转头就把这事儿交给了他,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若把这事儿办妥当了,那年嫔主子在太后在怡亲王在十四阿哥跟前露脸了,他们伺候的奴才们也脸上有光不是?

  那翊坤宫岂不是更体面了么?

  到时候翊坤宫的膳房,不就将御膳房的风头也给盖过去了么?

  这当奴才的,哪有不想出头的。如今宫里人人都知道,翊坤宫的年嫔娘娘那是皇上心尖子上的人,为了年嫔娘娘,宫里伺候的不妥当的奴才全都换了。

  新来的这一批老实的跟什么似的,不管在哪儿伺候都谨慎小心,生怕再被赶出去。

  想来翊坤宫伺候年嫔娘娘的就更多了,桂陵再不表现的出色些,那他的差事可就保不住咯。

  如今桂陵这儿,那也是后宫里体面眼热的地方,桂陵可不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伺候着。

  皇上娘娘越是喜爱他的膳食,他越是要出众,越是要稳住。不能给年嫔主子添麻烦扯后腿。

  说是家常小宴,可等太后和允祥允禵进了云巧轩,瞧见了今日的膳食,也被这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膳食给震了震。

  这可真是用了心了。

  太后早就知道了,皇上在翊坤宫的膳食用得好。今日尝到了,着实是不错的。

  允祥上回吃过一回,心里一直惦记着,今日倒是有口福了。他和允禵两个今日都高兴,就放开肚皮吃了。

  十三十四两位福晋,也都是笑吟吟的模样,同年姒玉说话,都喊她小四嫂。

  这小宴的分量也是不轻的。

  十四阿哥回京,必有重要的差事交给他。

  兄弟俩尽释前嫌,太后也和缓高兴起来,十三阿哥都封做亲王了,十四阿哥绝不会更低。今日两府上的侧福晋都没来,太后与儿子们用宴,只叫了年嫔作陪。

  一则是年嫔出了力,二则也是太后看重年嫔。

  另外的皇后齐妃熹妃一个都没叫来,这就代表了年嫔娘娘的分量。

  这便是从前皇贵妃在的时候,都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

  说明太后心里,对年嫔是喜欢了看重了的。甚至传递了一种信号,在某些场合,皇上和太后都不想让皇后掺和,不想让皇后来,只愿意年嫔参宴。

  当然了,对外也不能这样讲。否则皇后又没犯什么大错,这样排斥就是不合规矩的。

  皇后不是前些日子称病了么?心口痛的毛病又犯了。

  太后皇上顺水推舟,就叫皇后好好养病,直接定了皇后不必来,齐妃熹妃更不必来。只叫年嫔来就行。这是决定,问都没问过她们几个。

  皇后本来是不想掺和赵全和宫里撵人的事,再加上那天晚上被年姒玉给气到了,索性就称了病,随他们闹去。

  结果竟被皇上太后以此为理由,要她好好在钟粹宫养病,不叫她去云巧轩赴宴了。

  这事闹的,皇后气狠了,摔了一整套的茶具。

  田嬷嬷赶紧叫皇后跟前的大宫女收拾了。这事可不能被人知道,这些碎片也不能被人看见,否则若有流言传去了皇上和太后那儿,对皇后不好。

  “本宫知道,就算本宫不称病,皇上和太后,也没有想叫本宫去云巧轩用宴的。”

  皇后不后悔称病,宫里撵人和赵全的事她不想掺和,不想因此得罪了太妃们。现在外头偃旗息鼓,事情都处理妥当了,她也慢慢放出风声,说自己的病快好了。

  结果皇上太后就是能无视这些暗示,直接定了不叫她去。

  皇后心里是气不过的。她就算再迟钝,现在也想明白了,琢磨出来了,太后对年嫔态度转变,又在这小宴上单单点了年嫔去。

  这些时日给翊坤宫的封赏不断,前些时日还和十四福晋在慈宁宫撞上了,这绝不是太后所说的有些投缘那么简单。

  皇上和十四阿哥之间关系恶劣到了那个地步。依着她看,是根本不可能转圜的。可大概是赵全那里查出什么来,十四阿哥府上又没了一个侍妾,八阿哥九阿哥那儿又遭到了皇上的训斥。

  这桩桩件件的事情里头,一定有什么内情,也一定是年嫔做了些什么,才会让皇上与十四阿哥之间的关系突然好了。倒是如太后所期盼的那样兄友弟恭起来了。

  年嫔到底是起了什么作用呢?

  皇后查过,什么也没查到。但是她可以肯定,年嫔一定是做了些什么的。

  可是,这事儿的内情,连皇后都查不到。这查不到,才叫人心惊啊。

  皇后原本想,年嫔进宫受宠些,这也无妨。可眼下不但是独宠,甚至讨得了太后的欢心,解决了这么大的问题。

  这样的家常小宴,一个嫔位竟能堂而皇之的去了,两个阿哥的嫡福晋,怡亲王的王妃,竟是嫔位作陪的,连齐妃熹妃都不叫跟着去。

  这就不得不叫皇后慎重了。

  这病,她不能再养下去了。

  不管好没好,她都得动起来。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年嫔独宠,看着年嫔在黄山太后跟前积攒好感。

  哪怕年嫔现在还不能生,但继续这样下去,难保她的位分不会晋。

  武嫔那里,是该动一动了。

  这宫里,怎么能只看着年嫔一个人一枝独秀呢?

  武氏悄悄来了钟粹宫。

  她心里也不大痛快。云巧轩的事,她也听说了。虽然轮不上她,可她心里还是嫉妒啊。

  明明她比年嫔早进宫两个月,可至今都没能侍寝。皇上也只是知道有她这么个人。

  可再瞧瞧人家翊坤宫,这大半夜的,皇上还跑去翊坤宫看年嫔呢。

  这人跟人比起来,简直是气死人。

  “真有此事?”皇后完全不知道这件事。

  赵全下了慎刑司,宫里碎嘴的奴才们都赶走了,新来的都老老实实的,调阅司寝册子的规矩没有了,内务府那边乖得像鹌鹑似的,没有人敢造次。

  皇后这里为了不打眼,都不曾出去打探消息,真的做了养病的架势。所以翊坤宫的事,皇后不太知道。

  齐妃熹妃那里还在被罚,两个人为了儿子都老老实实的,想必也不知道这些。

  武氏说:“是真的。”

  “嫔妾的长春宫和年嫔的翊坤宫挨着。嫔妾叫了身边的人偷偷盯着翊坤宫,听娘娘的吩咐,是日夜都盯着的。这才知晓了,皇上到了大半夜还去过翊坤宫呢。”

  “只是,嫔妾听娘娘的话,不敢做些什么,只敢偷偷盯着。翊坤宫上下守得严,也只能瞧见外头的事,再多的,嫔妾也不知道了。嫔妾听娘娘的话,这些日子也不敢走动,怕坏了娘娘的谋划。”

  这就是了。

  当初皇后把武氏送到长春宫去,为的就是这个。两个宫挨着,总能瞧见些什么。

  这不,就叫武氏的人瞧见了稀奇的事么。

  这是真稀奇,至少皇后跟着皇上这么多年,从没听过这样的事,也从没经过这样的事。

  皇后想,自己怕是想差了。

  她一心只想着皇上喜欢皇贵妃,就叫武氏学了皇贵妃的性子,想让皇上留心喜欢。

  可皇上并未动心。

  而田嬷嬷也说得对,武氏年轻,原本性子也不是那样的,学也学不像。况且要依着皇贵妃的性子,也不能主动去勾着皇上不放。

  私底下如何且不说,面上是不能这样的做派。

  这局限性就太大了。不方便武氏行动。

  现在听见武氏的话,皇后忽然就想到了,皇上这样,怕是也喜欢年嫔的泼辣霸道的性子。她原先以为皇上不会喜欢年嫔这样的,如今看来,是她想错了。

  皇上显见是喜欢的。不然怎么半夜还去翊坤宫呢?

  既这样,那原先的筹谋就行不通了。

  皇上不是个一成不变的喜好,那就好办了。

  “本宫已开始理事,你也不用这般谨慎了。”

  皇后说,“年嫔现在太得意,你就不能不动了。皇上既不对你动心,也是尊重皇贵妃的意思。你本来也不是皇贵妃那样的性子,这几日你缓着些,慢慢儿改过来,若有人问起来,就说先前是胆子小,怕行差踏错,所以才那样。现在放心了,你自己放开些,就用你自己原本的性情。”

  “年嫔是小姑娘,你也是小姑娘。行事不要像她那样霸道,你温柔小意些,可是可亲可爱的。长春宫与翊坤宫挨着,皇上常去翊坤宫,这于你是个便利。你胆子大些,多用些水磨工夫,皇上也会顺脚去长春宫的。”

  “武嫔,你可明白本宫的意思?”

  武氏忙道:“明白的。嫔妾明白。”

  皇后娘娘这是许她截人了。

  她这些时日瞧着皇上总去翊坤宫,早就眼馋了。只是皇后娘娘吩咐不能动。她才不敢动的。

  现在能动了,简直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