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
作者:狐珠子      更新:2023-01-16 10:53      字数:3616
  第一一三章

  王四是上尧镇的小贩子,王家在上尧还是有些根基,要是放在以前,那绝对是大户人家。王家家族庞大,族里也出了两个厉害角色,其余人也跟着受益,这王四在上尧经常做一些倒卖的事,也没人管得了他。

  从去年年末起,上尧那边也经常有农民担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卖,什么柚子糖、凉粉、蛋糕、月饼等,这王四起初没怎么在意,以为这些东西都卖不了多久,那些农民家里一个个都一穷二白的。

  没想这些东西一年到头都有人卖,王四看利润还不错,就是不打听这些东西的来处。只不过王四的名声不太好,也没有人给他说实话,直到最近才打听出这些东西都来自于这个叫金沟村的地方。

  恰逢最近又快要到中秋节了,听说去年很多人在中秋节都赚了不少钱,这王四今年就跑到这边来,想找裴静姝把货买断。这个王四做事喜欢虚造声势,今天还带来了不少亲戚。

  顾大娘正在门口翘首以盼,听媒婆徐大娘说村口有一群人朝这边赶过来,还以为是窦家的人来了,不料来的人她一个都不认识。

  “大娘,裴静姝是哪一户人家呀?”走在前头的男人问道。

  那顾大娘听到这话,脸上的喜色顿时减少一半,在这种好日子,她也不想跟人争论,免得给自己招来晦气。不过要让她给裴静姝送生意过去,那是门儿都没有。

  顾大娘就指着对面那座荒山,“你翻过那座山头,山脚下就是。”

  “不是说在你们这个村吗?”有人质疑道。

  “谁给你说是我们这个村的?那裴静姝早就搬走了,你问错人了吧?难不成我一个老太婆还骗你们!”

  “大娘,我们没有这个意思,原来是搬走了呀。”其中一个年长的说着,一群人就照着顾大娘指的那座山头走去。

  杨孟英和窦晓霞过来的时候,却没见着刚才那群人,心中还有些纳闷儿,就问裴静姝:“刚才不是有一群人过来找你吗?怎么却不见人?”

  “谁来找我?”

  “一群人呀,少说都有10个。”杨孟英说道,“难道你没遇见?”

  “我刚才一直在院子里洗衣服,也没见有人到我们这边来,你们怕不是弄错了哟。”罗小慧也接过话说。

  杨孟英:“我又没有耳聋眼花,哪里可能看错,你嫂嫂也看见了。”

  窦晓霞道:“可能是付三嫂弄混了吧?她可能听错了。”

  杨孟英想应是这样,也就没往心里去了,又对裴静姝道:“长风从城里带回来的布料就是比我们乡下的好,你看看这色泽就跟活灵活现似的,我们乡下的布料都是灰仆仆的,一点都不耐看。”

  罗小慧笑道:“你这一件衣服抵我们乡下几件衣服了,这能比吗?所以人家才说一分钱一分货。萧长风的眼光果然好,给你们说的这两个款式可真好看,穿在身上可洋气了。”

  裴静姝淡然撇了一眼,没做评价。

  农村婚嫁,男方应有迎亲队伍,女方也该有送亲队伍,无论迎亲还是送亲,都应该是人越多越好,都图个热闹喜庆。不过顾大娘嫁女,过来送亲的邻里却不多,在这人口众多的农村,算是比较冷清的了。

  可能大家也不想和邻居闹得太不愉快,所以一户就出了那么一两个人当代表。到了九点,窦家的人还没有到来,顾大娘那边破破烂烂的,板凳也没有几条,大家就跑到裴静姝这边的院子来坐。

  见了杨孟英和窦晓霞身上的新衣服,不少人都艳羡不已。

  “原来这就是的确良,摸着的质感就跟我们的衣服不一样,这得多少钱一寸呀?”

  “这布料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我三妹想买一块,排了几个月的队,还是没有买到。”刘二娘就说。

  金沟村的人都知道刘二娘的妹妹嫁得好,老公在城里可是拿铁饭碗的,刘三妹都买不到的布,现在杨孟英竟然穿在身上了,杨孟英更觉得萧长风给自己带来的这种的确良是个好东西,心里可别提多美了。

  “难怪长风那天给我说这种布不好买。”杨孟英又说道。

  大家听说刘三妹都买不到的确良,也就没再打听了。其实乡下人还是不太舍得花太多的钱在穿上,按照他们的观念来说,有衣服穿不会冻死就是好日子。

  年轻些的虽然也喜欢穿漂亮的新衣服,但是价钱太贵的话还是承担不起,而按照现在的习俗,家里的钱基本上都是在长者的手上保管着,年轻人不当家。上了年纪的大人用钱都十分节约,也是现在能找到赚钱门路,他们才肯拿些钱出来用,但要是让他们一下拿太多,他们就未必肯了。

  杨孟英身上的的确良她们买不起,众人又开始讨论窦晓霞身上的风衣,窦晓霞本来就长得高挑,穿风衣最适合不过了。大家以前没觉得窦晓霞有多好看,这次看她穿着风衣,身材高挑凹凸有致,倒也瞧出些韵味儿来了。

  “裴大嫂这一身衣服也很好看,你这人高,穿什么都好,不像我们长得矮的,穿什么都像一个矮冬瓜。”丁大嫂就羡慕道。

  窦晓霞很少被人这么夸,再加上她今天穿着新衣服,也倍有自信,就说道:“长得矮小点也省布料,这次长风过来,你让他给你们看一下,他上次画了许多衣服款式,每件都很好看。尤其是给珊珊画的那几件,我看了都很心动,可惜我没有女儿,不然准给她做一件。”

  “小孩子制那么多衣服做什么?捡点旧衣服穿就好了,小孩子个子窜得快,那衣服穿一两年就没法穿了,太浪费钱。也就只有裴静姝这样的才敢那么做,我们要是这么给小孩子打扮,那可又是一笔大花费。”

  不过看了杨孟英和窦晓霞这两身新衣服,大家也很想让萧长风给自己看看,萧长风是从城里来的,见多识广,身上穿的衣服洋气又新潮。这马上就是中秋佳节了,大部分的出嫁女子都会在这个节日回娘家一趟,到时候穿一身洋气的新衣服回去,脸上也有光。

  大家正在院子里聊着,一群人朝他们这边走了过来。

  这群人正好就是刚才被顾大娘故意指错路的王家人,他们翻了一座山,那山下哪里有什么人家,后面找人问了一下,才知道被耍了,又只好折回来。

  从上尧到金沟村这边也要走两个多小时,这群人走了半天路,眼瞧着到了目的地,又被人这样耍,心中肯定不爽。不过想着这次是来找裴静姝拿货的,他们也只好忍下这口气,不想节外生枝。

  “裴静姝家是不是这里呀?”王四扯着嗓门问道。

  “这位大哥,你真的是来找裴静姝的呀?快坐,裴静姝就在屋里,你们找她什么事呀?”杨孟英问道。

  “我来找她谈点事,我们今天走了两三个小时,一路才问到这里。刚才走到你们门口,还被你们隔壁的一个老太婆给忽悠了,她精神好像不太正常,像个疯子似的,给我们指对面那座山,害得我们多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王四说起那顾大娘,简直咬牙切齿。

  “唉哟!是不是那户人家的?”杨孟英指了指顾大娘那边。

  “可不就是。”王四气道,“快帮我们把裴静姝叫出来,这次我们是买谈到买卖的。”

  杨孟英看这人说话有些自大,不过想着对方可能有些家底,来了十多个汉子,不太好惹,就进屋去叫裴静姝。

  裴静姝走出来看一眼,其实他刚才在厨房的时候也听到了这外面的对话,“找我什么事?”

  “听说你这里又在做月饼卖了,我们特地来买,我们要买的数量有些多,这次就拿四五千个吧!你看价格能不能适当少一点?哦,你这里现在能够拿出多少货来?要是没有那么多,我们也可以在这里等到下午。”王四开门见山就说道。

  “很抱歉,我这里现在没货。”

  “怎么会没货呢?我们千里迢迢赶过来,就是过来买月饼的。”那王四显然不肯相信,他站在这院子里,都闻到了裴静姝厨房里的月饼香味儿。

  王四昨天才刚刚吃过,记得这个味道,他今天才特地赶过来。说起那些农民,一个个也特别鸡贼,他让他们卖给他,那些一个比一个要价高,问他们是从哪里弄来卖的,却没有一个人肯开口说实话。

  今天他们费了这么多精力才找到这个地方,怎么能就这么空手回去?那不是打他王四的脸么?

  “就是,我们都已经听说了,你们这里九号会大量发货。”又有人说。

  “我们这里确实九号发货,但必须得提前交定金,提前七天预定好数量,而且我这里给不了你那么多货。”裴静姝说道,虽然知道这群人是远道而来的,但他们的口气太颐指气使,裴静姝并不喜欢与这类人打交道,而且也怕他们惹事,到时候引火到她头上。

  “你卖个东西,哪里来那么多规矩?我看你是个女的,才跟你客客气气地谈。我们是上尧镇的王家人,我家叔叔是镇上一把手,我今天也是诚心诚意而来,你让我们这样白走一趟,你说这像个话吗?”王四把自己的家世搬出来,要是眼前这个裴静姝识相,那一切都好商量。

  “我们来你这里一趟也不容易,你今天就把手上这些货卖给我们,然后再做他们的,反正他们离你这里也比较近,来往也方便,他们的量少,迟两天拿回去也没事儿。”

  “就是。说实在的,你们这种私下买卖已经是很危险的行为,大家一起发财,我们也不说你什么……”

  裴静姝听了之后就笑了,“我倒是很想知道,我们农民做点小吃换点家庭开销,怎么就危险了?街上还有那么多卖竹篓竹筐椅桌的,难不成这也是犯法的?你们不用说这些来恐吓我,我今天要是为你们坏了规矩,就等于是我自己砸了我自己的信用,我也没脸见这些信任我的乡亲。”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