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 48 章
作者:狐珠子      更新:2023-01-16 10:50      字数:3851
  第四十七章

  萧长风在裴家住了一个晚上, 裴静姝让他找的压水井没有找到, 这倒也没什么奇怪的, 毕竟这个特殊的年代, 人们被限制得太多了。也许等政策放宽之后,打压水井的会出现吧!

  不过萧长风倒是给她带来了不少书籍和报纸, 书籍都是一些中外名著,报纸就很有时代气息了,其中有一张报纸还刊登了关于她的报道, 是上次李光采访她的内容。

  “你看看, 你做过的英勇事情已经上了头版,真是让人羡慕。”萧长风拿着那张报纸从头看了个遍。

  裴静姝浅笑道:“你上次也帮我抓住了那个小偷,追回了我的财产损失。”

  “我那哪能跟你这种比, 你看你都上报纸了。”

  裴静姝笑着说道:“你想上报纸何其简单,正好我还认识那个记者,我帮你推荐。”

  “哈哈!这样刻意为之就失去意义了。”萧长风摇头说道。

  裴静姝把书籍和报纸收好, 又问他:“这些一共花了多少钱?”

  “不用花钱,是我捡来的,还有你要的书单在这里。”

  “那便谢过了。”裴静姝接过书单, 粗略扫了一眼,现在的书可真少, 也没有那么五花八门,实用的居多。报纸上有许多关于知青下乡的文学作品, 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既然萧长风不要钱, 裴静姝就送了他一些风吹排骨和一罐肉酱作为回礼。

  “你以后还要些什么东西尽管给我说, 我这里不收钱,你只需要做了好东西记得给我尝鲜就行。”萧长风非常豪爽地说道。

  裴静姝想了想,“你既然这么说,那我就不客气了,下次帮我带两斤棉花来,我用新菜品给你换。”

  “怎么新菜品?”萧长风凑过去问。

  裴静姝狡黠一眨眼,“我现在还没做出来,做出来你就知道了。”

  那双漂亮的桃花眼眉眼弯弯,带着几分得意的笑意,看得萧长风一时失了神。

  而那撩拨人心的人却抱着书籍潇洒地转过头,走进卧室里去了。

  萧长风摸了摸下巴,随后带了一点自嘲地笑了笑:萧长风啊萧长风,这次你完了。

  裴静姝在地里种了几批棉花,这些棉花已经全部收在家中,可是这些棉花却又不能直接用来盖在身上,还需要做成棉花被才行。

  她就这么让人来家里弹棉花,别人肯定会好奇这些棉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眼下只能利用萧长风这个碍眼法了。毕竟上次萧长风轻轻松松就给她弄来五十斤白糖,这是可是让承山大队不少人都开了眼界,大家都在纷纷八卦萧长风的身世背景。

  其实萧长风是作者笔下都一个bug,毕竟是绝对男主,总是与众不同,能够独立在这个时代规则之外。

  两斤棉花对萧长风来说只是小case,他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的日子还算平静,有燕丽和窦涛两个帮手,裴静姝轻松了许多,但家里每顿的饭量也是惊人。

  窦涛每顿都能吃上三四碗,而且他吃得很快,像是怕有人跟他抢一样,喜欢计较的杨孟英对他颇有怨言,说他喜欢偷奸耍滑,每顿吃饭又抢得最多。

  杨孟英就对窦晓霞旁敲侧击地说:“你侄儿来了这么久,你娘家人那边肯定也担心吧?”

  “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们都知道窦涛是来了我们这边,又不是去别处。”窦晓霞也装作自己听不懂。

  “你娘家那边还真是放得下心,以前我们家穷的时候,他们怎么没说把人送过来帮我们做事?”杨孟英直言。

  窦晓霞就不再说话了,当自己是哑巴。

  裴静姝也发现窦涛喜欢偷懒,尤其是和燕丽一起做事的时候,燕丽那女孩子老实,又不会多说话,只埋头干事儿。不仅如此,窦涛这小伙子还特别心机,裴静姝和杨孟英等人在的时候,他表现得特别好,背了她们就开始偷懒。

  早饭过后,大人们出去挣工分了,家里就剩燕丽、窦涛和裴静姝。

  裴静姝看窦涛拿着菜刀和燕丽坐在地上一起宰猪草,便说道:“燕丽,今后你不用宰猪草了,我们今后的事情要分工一下,你负责洗衣服、扫地和屋内的卫生;窦涛,你就负责宰猪草,煮猪草喂猪和担水。”

  燕丽非常高兴地应下,窦涛一听裴静姝这样说,心中难免觉得裴静姝偏心。为什么燕丽做的活就是那么轻松,他要做的就是一些辛苦活。

  不过他也没有办法,现在这里裴静姝最大,人人都听裴静姝的话。而且裴静姝家里的伙食真的开得很好,比他们家过年吃的还要好,窦涛也想一直留在这里,每天不仅能吃饱,还有肉有糖。

  以前他和燕丽一起宰猪草,倒是没觉得有多难,今天自己一个人做,很快便腰酸背痛。裴静姝家里虽然养的是两只小猪仔,但后面还有很大一群鸡,那些鸡喂的也是红薯米糠玉米粉等,这些全部都要放到锅里煮一共要煮两大锅,煮完之后再倒在猪圈和鸡舍。

  窦涛实在想不明白,干嘛把那些猪和鸡喂得那么好?他们窦家的猪都是喂的野草,裴静姝这边却喂粮食蔬菜;那些鸡就更不用说了,别的人家全部都是放养在外面,让它们自己去找虫子吃,裴静说却要把粮食煮熟给它们吃,也难怪别人说裴静姝家的牲畜吃得比人还好。

  裴静姝除了收购蔬菜粮食之外,也在收购鸡鸭,不过现在的农村养鸡的比较多,养鸭的非常少,她到现在才总共收了两只鸭,大大小小的鸡却有很大一群了。

  最近的日子平静了许多,杀了猪之后,裴静姝这边的伙食顿时上升了一个档次,几乎天天都有肉吃。一道最为简单的酥肉煮青菜,他们能把汤汁全部喝掉。

  腊月初八的晚上,众人在裴静姝家中忙活了一个夜晚,直到凌晨才把那些订单全部做好。现在接近年关,那些饼子蛋糕糖果越来越好卖,裴静姝这边的工作量一次比一次重,不过大家都干劲十足,没有丝毫抱怨。

  裴静姝留众人一起吃完宵夜再走,她在菜板上用擀面棒把揉好的面团展开,切成一条条细细的面条。

  锅里的水已经开了,满满一筲箕面条倒入一锅沸腾的水中,灶台周围围了一圈人,都在等着今天早上的美味儿。

  其实这个地方并不怎么产小麦,大部分家庭每年收割的小麦都不多,所以会做面条的人也少。当地的小麦要不就是像稻米一样直接蒸来吃,要么就是磨成面粉像吃糯米一样做成麦粑。

  而要吃面条,只有在专门的面条厂才可以用小麦或者面粉换晒干的细面。当然,那些国营饭店倒是有直接用面粉揉成的面条,不过要吃那玩意儿得要粮票,乡下人是吃不起的。

  大家看着裴静姝有条不紊地煮面条,眼睛都快掉进锅里面去了。

  裴静姝打开放肉酱的罐子,在每个碗里舀了一勺肉酱,又放了一块新鲜猪油,倒上一些酱油和盐,喜欢吃辣味儿的就再加一勺辣椒。等到锅里的水再次沸腾,她再在每个碗里舀一勺面汤,把一旁已经洗干净的青菜叶子放入锅中烫熟。

  “静姝真是手巧,无论做什么都有模有样,不像我们这些粗人,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做来才好吃,只要煮熟就行,哪像她这么讲究,我看那些下馆子的也不过如此。”罗九娘笑盈盈地说道。

  “她也是藏得住,学了这些本领,我们也不知道。不过幸好她藏得住,不然可就要便宜某些幺蛾子了!”杨孟英阴阳怪气地说。

  这幺蛾子当然就是指顾大娘和顾老二那两房人。

  罗九娘感慨道:“静姝是个聪明人,不像我这种天生愚笨的。”

  她是一个人生活,老公死得早,在罗家那边也很受排挤,很能体会杨孟英那番话。

  裴静姝没插嘴,她不喜欢和别人说这些,她现在有新房子住,有一个金手指农场,手上也有钱,能够为自己做主,她不需要去理会别人的看法。只要不触犯她的底线,她都乐得当个空气人。

  她把煮好的面条和青菜夹到碗中,“面条好了,要加姜蒜葱的自己去加。”

  热气腾腾的面条带着青菜和面粉的清香,还有肉酱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我活了这六七十年,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面条,我的老婆子现在吃了静姝做的这些东西,就算这样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何婆婆感慨地说。

  她又想起家中的儿子,不知道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活,心中又是一阵酸楚。

  她吃了一口后,不好意思地说道:“静姝,你给我装的这一碗太多了,我怕是吃不完,你再给我一只粗碗,我分一些起来,给阿江他爸带回去。他最近晚上都睡得不太好,半夜要起来一趟。”

  她知道在裴静姝这里,别人吃不完的东西大半都会倒给猪吃,何婆婆经常看她倒掉顾珊珊没吃完的饭菜,心疼过好几次。

  “何婆婆只管吃就是,吃不完放在那里,我拿去喂猪。锅里面还有不少面条,我给他重新捞一碗,一会儿你给他带回去。”裴静姝说。

  何婆婆的心思,她怎么会猜不出来?虽说何婆婆年纪大了,看上去很沧桑,但她的胃口一直很不错,跟杨孟英不相上下。也许经历过饥荒年代的人都特别能吃,总想着把过去没有吃的那些补起来。

  何婆婆赶紧阻止道:“怎么好意思,不用重新捞了,我这里给他分就够了。”

  最后裴静姝给何婆婆捞了满满一大碗,又给她加了很大一勺肉酱,放了猪油和酱油,让她端回去给儿子和孙子吃。

  何婆婆对她谢了又谢,高高兴兴端着面条回家去,众人也吃得一身暖和,从裴静姝家里走出来时也丝毫不觉得冷。

  罗九娘走在回去的路上,想着自己远嫁的女儿,不免一发伤感。她女儿嫁的那个夫家也不好,男人嗜酒如命,吃了酒又喜欢打人。

  可是这年头的女人就是这样,要是嫁得不好,一辈子就毁了。她以前也动过让她女儿回来的心思,可是她女儿回来又能怎样?生产队已经没有她女儿的立足之地,自留地没了,也无法在生产队里分得一杯羹。

  罗九娘自己在罗家都备受排挤,活得辛苦,要是她家小慧回来,只怕更是会被别人视为眼中钉。

  最近裴静姝又再找一个帮工的想法,罗九娘也想去看看自己女儿,问问她的想法。要是实在过不下去,还是回来吧!受人白眼和排挤,也总比那酒疯子男人把她打死强啊!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