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作者:容姝姑娘      更新:2023-01-16 07:38      字数:3344
  一群长辈们先走了,宋玉安和宝珠却要晚两天再回去,前面就说了,宋玉安和宝珠准备宴请老师同学,说一说招聘的事情。

  诚然,京大毕业的学生不会缺少工作,但宋玉安有钱啊,他工资开得高啊,京大不可能所有人都清风明月,不喜铜臭。

  “王老师有空可以去明珠镇走走,我们那边现在发展得很好,路全修通了,山清水秀,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有水果吃,还有抗浪鱼和金线鲃,又鲜美又养生。”

  宝珠的班主任叫王恩源,五十多岁,一个睿智博学男人,出版过不少书籍,海外翻译了十几种语言的就超过五本。

  宝珠上学那会儿积极上进,踏实努力,人漂亮还懂礼貌,大部分老师都喜欢她,王恩源把她当弟子来教。

  所以后来宝珠不考研不留校不留京,坚持要回湖东村教书,王恩源是又难过又欣慰。

  难过是因为这么优秀的人才却要去山村里做一个小学老师,一辈子埋没了。

  欣慰是因为他没有看错叶宝珠这个孩子,她不忘本,品行优良。

  宝珠的第一批学生,那个清秀少年拿着信找到他的时候,王恩源就知道这孩子心里也憋着一股气呢,想要做大做强给他们看。

  等第二天明珠中学出名了,没人知道他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是他想岔了,优秀的孩子不管在哪里都是优秀的。

  所以一听说宝珠要请客,王教授不光自己来,还把当年带过宝珠的老师一个不落的全部叫来了。

  “年轻人,你这莫不是在挖墙脚?”

  宋玉安他一点都不陌生,宝珠上学那会儿,经常看见这小伙子去接人,有时候自己去,有时候带着两个娃,去早了就坐在石桌子边上等,勾得一些靠窗的女学生不好好听课,眼巴巴的去看。

  要是逢年过节的宋玉安在北京,还会跟着宝珠去给他送年礼,青菜水果熏兔啥的,说是自产的,王恩源也没有拒绝。

  “教授您真聪明,一眼就看穿了我的意图。”宋玉安笑着承认。

  “你这胃口可真不小啊,挖走了学生又来挖老师,就不怕李校长过来找你打架?”

  王恩源可是李校长三顾茅庐才请过来的,恢复高考以后,好多家学校都想叫他去任教呢。

  “那我可不敢和他打,他是长辈,他要打我,我也得受着。要是受一顿打就能挖到像您这样的顶级人才,那我就是听他受打也愿意啊。”

  王教授被宋玉安逗得呵呵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他还年轻,正是为国效力的时候,自然不会离开京大。

  宋玉安也没提,他这会儿也没想着能挖到人,是真心实意请这些老师去玩。

  说不定他们去了以后喜欢上湖东村的环境,退休以后愿意去养老呢?

  要知道在教育这个行业,退休了不等于就休息了,退休之后返聘的教师不少。

  和一桌老师都打了招呼,周围的同学早就忍不住了。

  米多多结婚那天拿了宋玉安招聘宣传的同学,回家以后还真的跟家里人商量,亲戚邻居关系亲密的也通知了,别说,这一宣传,动心的还真的不少。

  主要还是福利问题,来参加婚礼的大部分是京城人,或是留在京城发展的,家里多少职工家庭。

  这两年国企倒闭的倒闭,裁减的裁减,就算是还好好上班的,每个月就几十块钱的死工资。

  住房更是最头疼的问题,有的夫妻结婚十几年都轮不到分房,一家五六口,七八口挤在十几平米的单间里,想过次夫妻生活都得挑着没人的时候,有时候一两个月都没一次机会。

  更有甚至,事情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人回来了,不上不下的吊着都是小事,这叫长辈和孩子堵在被窝里,那多丢人啊!

  但有什么办法,资源有限,人多房少,分不上就是分不上。

  所以对于年轻的小夫妻来说,宋玉安条款里对于双职工提供夫妻宿舍这一条比什么都吸引他们。

  唯一的缺点就是工作地点在夏市,没有京城这么繁华,可京城就是过于繁华,房价一年比一年还高。以他们的工资,一辈子都买不起,等厂里分房,有些人从二十岁等到三十岁,孩子都会打酱油了都等不到。

  家里有几个兄弟的,如果出去一两个,剩下的也能住得宽敞些。虽然有些老人家不愿意儿子离开自己,但是一提房子,他们也不敢说话了。

  今天这顿宴席,很多同学都是抱着打听的心思来的。

  不过这事情还有个前提,那就是宋玉安这单位得是真的。

  不怪他们会怀疑,这些都是坐办公室的,没有和庄稼打过交道,对于大名鼎鼎的玉安1号,他们唯一知道的就是,这是一种产量高的玉米。

  至于这个玉米是谁研究出来的,他们并不感兴趣。

  而明珠集团主要在夏市发展,离京城老远呢,他们就是吃了宋玉安做的罐头,也不知道这罐头是夏市的。

  在他们的眼里,叶宝珠的丈夫是个长得帅的乡下人,这忽然之间变成了大老板,谁都会怀疑。

  毕竟地方不在京城,这几年没少听说去沿海打工的女孩子被人控制起来强迫卖y的事情,这宋玉安,会不会是想把他们骗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大部分人都是这样,遇到莫大的机遇,既不愿意放手错过,又怕这是一个圈套而止步不前。

  看出学生们的疑惑,王恩源打算帮自己的学生一把。

  他可和这些孩子只忙工作,万事不关心不一样,大大小小的报纸,新闻,他每天必读的。

  人民日报当初只刊登了宋玉安的出身和研究历程,但科学日报上可是大肆报道的,上头有宋玉安的照片。

  再看看地址,那不就是宝珠的丈夫么,所以宋教授早就知道这个小伙子不一般。

  “你们宝珠也相处了四年,她是什么样的人还不知道吗?别的我不了解,但小宋是国家保护的科研人员,所以你们不必担心他骗你们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王教授接着把宋玉安和玉安1号,金麦1号的事情科普了。又对学生说道。

  “就算每天再忙,也要抽点时间出来看看新闻报纸,才能了解国家大事,及时做出应对。”

  学生们一个劲儿当然点头,心里却泪流满面,他们都是各单位的新星骨干,每天忙得和狗一样,下了班巴不得一睡不醒,哪里有精力去关注这些。

  知道宋玉安不是骗子,那就好办了,同学们一个个说着自己家里亲戚的条件。

  “各位先等等,你们说这么多,我也记不住,不过你们放心,前几天我就通知了人事科的几位过来,从明天开始,他们会在这个地方进行招聘。”

  宋玉安写了一个地址,是他租下来的的办公楼,以后明珠集团在京城的一个办事处,会派人过来常驻。

  招聘的事情解决了,宋玉安和宝珠也没有多待,回到了明珠镇,回来没几天,叶庆国和米多多又热热闹闹的在湖东村办了一次婚礼,因为宋玉安的关系,整个镇上的村民都来做客,外村的也不少,流水席摆了一两百桌,整个叶家忙得像陀螺。

  但是婚礼过去了也不能休息啊,果园里大批量的水果已经成熟,要摘收了。

  今年水果产量比去年翻了一倍,但罐头厂经过了几次扩建,还有饮料厂,糖果厂都需要水果,并且宋玉安已经决定再次去满洲里,所以除了宁嘉嘉和王发财一人分了一些,宋玉安并没有往外卖。

  但明珠镇的水果依旧流出去一批,今年京市那边水果忽然从四毛五涨到了一块钱一斤,而猪肉才七毛八,这个高昂价格叫不少人都看到了利益。

  宋玉安给的价格是六毛五,运输成本太大,如果给得太高,宁嘉嘉就挣不到什么钱了。

  但是在利益面前,诚信变得不值一提,有人出七毛钱来收,外面好几个村的人都把水果卖给了别人。

  宋玉安也不生气,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而且他只是想把明珠镇乃至夏市发张成种植基地,并没有打算控制它。

  只要能卖出去,不烂在地里,卖就卖吧。他们违约了,买枝苗的钱宋玉安自然不会再退给他们。

  让人欣慰的是,湖东村湖西村的居民,竟然没有一个人往外卖的,全部都卖给了宋玉安。

  大浪淘沙,之前明珠中学的事情,把重视眼前利益,对他再好也不会念人半分的那一层人都给淘汰走了。

  留下来的这些,每年跟着宋玉安种果树,种菜,闲了就去宋玉安那里打工,年年收入上万,他们自然不会为了一点利益去破坏和宋玉安的关系。

  人家给你果苗教你种植,给你枝苗嫁接,说好的卖给人家十年,你早早的就卖给别人,万一人家不收你菜了呢?

  更别提宋玉安的大棚里可全是研究人员呢,他们不傻,这些科学家研究出来好东西都是要推广的,像玉安1号和金麦1号,种了卖种子,那价格和一般的粮食可不一样。

  要是宋知青觉得你不讲诚信,到时候这种子不给你先种,那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不管村民们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宋玉安挺高兴的,他一高兴,受益的就是明珠镇的乡亲们。

  作者有话要说:甜就好,就怕你们说不甜!我家那位爱玩游戏,我也爱玩,所以我们在一起。。。。

  我去接着写下面的,昨晚娃自己爬着玩,没爬稳磕到嘴,流血了,哄了一晚上,所以没写,早上写到现在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