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 章
作者:容姝姑娘      更新:2023-01-16 07:38      字数:3431
  宋玉安想搞一批机器回来, 但满洲里得靠运气,还是港城最合适, 只要有钱, 什么都能搞到。

  但他不知道那边现在用不用人民币,黄金古董那边肯定是有市场的。但他不想把这些东西流通出去,还是英租界呢。这些都是瑰宝,后世不少富豪花大把的钱拍卖回来捐给国家,就是为了传承。

  最合适的就是珍珠翡翠了,宋玉安把眼光放到了中缅边境。

  西南边境腾冲县,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地方,四十年代之前, 世界百强的企业大多在这里开设有铺面, 就是为了腾冲翡翠而来。

  但在日本侵略华国以后, 腾冲曾经被日军占领了两年,这期间, 他们无恶不作,所有的外企都关门大吉了。

  一直到解放军收复了腾冲, 企业家们又回到了这个小县城, 但是这个小县城再不复先前的繁华, 它变得满目疮痍, 什么都毁了。

  企业家们最终放弃了这里, 腾冲渐渐荒凉下来。十年浩劫里,玉石交易被扣上了资本主义的毒瘤,除了地下黑市, 没有人敢进行玉石交易。甚至还要把家里的翡翠埋起来,或是扔了。

  而那些精湛的雕刻技艺,就只有在国立美术厂这样的地方才能流传。有些老人家做了一辈子这样的雕刻,舍不得放弃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在家里雕石头,雕完了再砸了,周而复始。

  改革开放以后,市场逐渐复苏,百废待兴。偶尔也有外来的客人来进行翡翠交易,但地方税收政策处于新旧替换的混乱期,市场缺乏集中处理,种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导致翡翠贸易很不平衡。价格相差极大。

  一块同样的石头,遇上一个家里不愁吃穿屯着货的,可能要你几千上万,遇上一个缅甸那边偷跑过来家里没米下过的,可能十斤米就换来了。

  宋玉安绕着腾冲城住了一圈,最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小卡车放出来,开着进城在倒闭了的美术厂附近找了一家客栈,这是本地人开的,院子很宽敞,可以停车,老板是个黝黑魁梧的汉子,操着一口不熟练的普通话。

  “你喊我巴三,有哪样事情都可以来问我。”

  宋玉安给了一笔钱,吃住都在巴三这里,巴三冲着院子里喊了一声,叫他媳妇给宋玉安炒几个菜,自己坐在桌边和宋玉安聊起天来。

  宋玉安照旧掏出一包烟递了过去,先是和巴三打听赶集的情况。

  “五天一个街,后天就赶街了,你想买什么都可以去看看,卖石头的人特别多。”

  巴三是土生土长的腾冲人,小时候亲眼见过腾冲的辉煌。也见过不少像宋玉安这样的外地人,在腾冲,只有玉石能把这些外地人吸引过来。

  “就是想找个生意做做,听说这边玉石多,过来考察考察看能不能做,现在石头价格怎么样?”

  “现在来的外国人少,老板们给不上什么价,石头价格比四十年前贱多了,你要做也是可以做的,不过石头这东西也不好说。稳扎稳打的买卖,能挣钱,但不能暴富,不少人做着做着就迷上了赌石头。一刀穷一刀富,一刀披抹布,一夜暴富的有,倾家荡产的更多。”

  “我就是想做点买卖,收些雕刻好的工艺品,收些开出来的,边角料也要,最后再收批石头去给别人赌。”

  “兄弟这买卖看着不小啊?”巴三试探的说了一句。

  “还行,家里除了我都是当兵的,全家挣钱就我一个闲人,老祖宗偏疼给了些产业,这不是被他们嘲笑多了想自己活出个人样来嘛。”

  宋玉安满嘴胡咧咧,不过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财力。

  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客栈老板的人脉,在这样的地方开客栈,很多根本挣的就不是房钱,而是靠着给黑市的各大老板物色合作对象来拿提成的。

  这中间的水也很深,做黑市的老板有几个是手头干净的,会不会被对方宰,就看你有没有那个能力。要么自身硬,要么特别有钱让人舍不得一刀切。

  那种拿着一笔钱准备来一夜暴富的,若是听了他们的话,十个里有八个都会被宰。

  宋玉安亮出来的两个信息,有出身,有钱。能找到什么样的合作伙伴就看巴三认识些什么人。

  宋玉安也不着急,第二天又跑到县城里去逛,买了不少边角料的玉石回来,这些都是百姓们从花坛,菜地,盖房子基地里挖出来的,在这里一抓一大把,现在不值钱。

  吃中午饭的时候,宋玉安和巴三打听雕刻的手艺人。

  “我一直对这种这方面很感兴趣,到了新的地方,听说有做这行的,都想去拜访拜访,这些年也收藏了不少东西。”

  宋玉安随手拿出来一个小摆件,是一搜比核桃大些的小船,檀木刻的,镶嵌了玛瑙,上头足足雕刻了八个人,还有花鸟,个个栩栩如生。这是他在京城淘来的。

  东西一拿出来,巴三的眼睛就没离开过,实在是太精致了。

  “巧夺天工,实在是巧夺天工,

  我还没见过刻这么好的,这该是大宗师级别的作品。”

  “对,这老人家已经过世了,这是他最后一件作品,年轻的时候北方的大军阀可都供着他呢。”

  “王先生运气真好。”巴三羡慕的说。

  江湖人王鹏先生笑而不语。

  “这手艺人倒还真有几个,去年美术厂不是倒闭了吗?几位老师傅没了工作都闲在家呢,偶尔也给人做点东西贴补家用。这年头娶媳妇都要三转一响啥的,可不容易。”

  所以我才带了大批的三转一响过来啊,只要货好,别说三转一响,电视剧洗衣机都能齐活了。宋玉安在心里暗自说道。他当然知道这附近有手艺人,当初选这客栈可不就是因为它不仅够大,还靠近美术厂么。

  下午,巴三带着宋玉安去拜访了一位原美术厂的雕刻师傅。

  “生了八个娃,六个都是儿子,以前玉石生意还能做的时候,过得不错,市场停了以后,哪怕拿着国家工资也喂不了这么多娃,更别说现在失业了,上头的几个娃倒是娶了媳妇,下头还有三个儿子打光棍呢,听说最近在找人看东西,也是叫儿子逼得没办法了。”

  宋玉安明白巴三的意思,他这个向导找的算是不错的,像他说的这样的师傅,才容易买到货。

  毕竟做了一辈子雕刻大师,要说手上一点儿货没有,那谁也不信。

  宋玉安和巴三进门的时候,那边家里正闹着呢,几个小子在吵,老人家佝偻着背坐在一边抽水烟。

  宋玉安连猜带蒙的听出来一点,好像是说有个来滇省投资的日本人看中了老爷子的藏品,想要买 。

  但老爷子恨日本人,对方还把价格压的很低,所以他不想出手。

  “他这几个小子也是没办法,都有对象,谈几年了,没钱没房结婚。再拖下去就要拖黄了。”巴三在宋玉安耳朵边上偷偷说。

  他是希望宋玉安这买卖能成的,成了他才有红包拿不是。

  院子里的人见了他们,一下子停下了争吵,几个小子的眼里冒出了精光。

  “三叔,您这是?”巴三经常给客人牵线,他们是知道的。

  “这是北方来的王老板,喜过了手的摆件,我带他来你家看看。”

  宋玉安跟老先生打了个招呼,几个小子连忙跑进去倒茶,可家里也没茶,最后倒出来一辈泡了野坝子的开水。

  老人家皱着眉头把烟抽完,起身跟宋玉安说。

  “跟我进来。”

  几个小子想跟上,北老人家瞪了一眼,乖乖停下了步子。

  后院里有一张石桌,老人家指指叫宋玉安坐那里等着,他进了有一间屋,门推开的瞬间宋玉安看到了解石的家伙,应该是一间工作室。

  过了几分钟,老人步履蹒跚的抱着个木盒子出来放在石桌上,往宋玉安这边推了推,示意他打开。

  宋玉安打开看看,全是翡翠,除了几件冰种糯种的小件水头足以外,其他的只能算中上品质。

  但不论是玉佛还是玉佩,或是摆件,都刻得栩栩如生,比他手里的那搜小船差不了多少。

  “你要是能弄到缝纫机和自行车,我就卖给你。”

  西南边境,别看通了火车,可没有水路,山路崎岖,外面的货着实不好运进来。

  以前结婚,人家要的都是玉器,这几年没有老板来,自家手里的玉器都出不了手。姑娘们结婚又变成了要这些东西。

  双轨制还在混乱时期,供销社偶尔有一批还没来就被内部人员抢走了。手表倒是有人去贩回来卖,收音机偶尔也有,毕竟一个人火车上也能装下几台。

  但你总不能把自行车和缝纫机装上火车,但是在老人眼里,三转一响,这两样才是买的有价值的。

  腾冲县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城市土里都是玉,大多数是当初日本人走后填弹坑填进去的,你要是修房子打地基,外人就跑来跟着抢地里的货。

  所以大家都不想盖房子,老汉也不想,家里破是破些但住的下。因为不修房子,那就不能拒绝新房里买三转一响。

  “没问题,咱们明天就能交易,要是您手里还有货,电视机洗衣机都行。”

  老人眼里精光一闪,电视机啊,那可是稀奇货,老友家里当兵的儿子买了一台回来,可稀奇了呢!

  作者有话要说:  中秋节快乐,男主要来一次大招,这两章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