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
作者:容姝姑娘      更新:2023-01-16 07:37      字数:3649
  “你说你要转到湖东村来上学?不行, 你现在都高二了,正是关键的时期,怎么能贸然转学!”

  宁胜美是不同意的,叶宁耀上的是部队子女学校,他以后的路线早就规划好了,考军校, 参军。部队子女学校里的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的路线,他在学校里可以提早接触、发展人脉,因为这个时候的感情最纯粹。

  更何况中学生,不说贸然转学可以会拖累学业, 就说这个年纪的孩子还在叛逆期,性格不定。她和叶维国都不可能来看着他,万一到时候学坏了可怎么办?

  叶维国倒是没有宁胜美反应那么大,自己的孩子自己知道,兄弟两都早熟,对于自己要什么未来做什么一直清清楚楚,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做一个决定。

  “先听听孩子怎么想的。”

  叶宁耀才开始说今天的事情,他一回来就请宝珠给他批卷子,结果一百分的卷面,得了平均八十多分。他询问后得知, 在姑姑的班上, 九十分以上的就有六个。

  叶宁耀当即有些不敢相信,但姑姑的本子上记得清清楚楚的,他把姑姑的本子翻了个遍, 发现这几个学生一开学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优秀的,最早的那份卷子,叶宁耀平均分也是八十多分,但他们没有一个上了八十分的。

  姑姑也证实了这点,这些学生确实进步很大。

  这代表什么?代表姑姑这个学校的老师确实厉害。

  这世界上可能真的有那种哪怕课堂上睡觉,只要平时看看书也能考第一的天才,但是叶宁耀知道自己不是,他能每次保持年级前十的成绩,都是他平时努力学习得来的。

  从初中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在十点以前睡过觉,对于他这样的学生来说,老师真的很关键。他想考军校,想考最好的专业,要让上面重视,他现在这个成绩显然让他对自己不太满意。

  姑姑给他讲题讲得比他们语文老师好,让他对那些老教授更期待。

  至于人脉,他和大院里的小伙伴从小一起长大,又做了那么多年的同学,以后还要一起进军营的,哪里会因为分开一年半载的就淡化了,要是真淡化了,那么只能说明这段友情本来就不坚固,以后也不到不到守望同盟。

  他就算转过来上学,也是借读生,不会转学籍,完全不影响他考军校,母亲担心的问题都不会发生。

  至于叛逆期的事情,他觉得那完全是想多了,他什么时候叛逆过?叛逆的明明就是叶康平那小子好不好,就前几天,还和他诉苦说三婶不爱他了,更爱弟弟。

  当时就被他教训了一顿,这小混蛋也不想想。康健的身体是个什么情况,大小伙子了,不说帮妈妈分担一些,居然还和一个小屁孩吃醋,可不就是找打么!

  听完叶宁耀的说法,叶维国是支持的,在他眼里,他的妹妹最好,他的妹妹天下第一厉害!既然孩子也和他一个意见,那把孩子送回老家上学,完全没有问题啊!

  至于妻子所担心的教育问题,那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你看看大宝二宝,这两个孩子完完全全在农村长大的,怎么样?不比咱大院里许多孩子差,我告诉你,别看人家说,老儿子大孙子老人家的命根子,以为是孙子咱爸就会溺爱,咱爸要真管起孩子来,绝对比你下得去手。

  你看看我们叶家这么一大家子,有没有出过一个孬货,那都是咱爸管的好。”

  这可不是瞎说,不管是大宝二宝还是聪聪灵灵,调皮一些没事,但真要做了什么坏事,第一个收拾他们的就是平时疼人得不行的叶卫军。

  宁胜美有些动摇,但并没有完全被丈夫说服,大儿子已经进了军营,现在就小儿子在她身边,一旦上了大学,小儿子也会离开,就这一两年了,她实在是舍不得把儿子送过来,但如果真的对孩子的成绩有好处,她也不会阻拦。

  这一晚上,宁胜美都没有睡好。

  第二天,宝珠带着几个孩子去了教师宿舍楼,有几位教授的亲人都在受苦的日子了没了,所以哪怕是过年,他们依旧留在了学校。其中就有一位高二数学老师。

  进了门,宝珠先把礼物递过去,和教授说了是带孩子过来请教授批试卷,讲题。这还是宝珠第一次麻烦他,提着上百块钱的礼物,对方还是她外甥,老教授也同意了,拿过叶宁耀的试卷看起来。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叶宁耀总算知道了教授比大专毕业的老师牛在哪里,平时上课老师讲题,他有一些部分会听不懂,但是教授上课,不仅能听懂,还会主动帮他发散思维,从这个题衍生出那个题,叶宁耀是听得意犹未尽。

  宁胜美看着孩子的状态,终于松了口。

  可这一松口就不得了了,叶康平不干了!

  要知道他平时在学校可是叶宁耀的小跟班,只要放学,走哪里跟哪里的那种,现在叶宁耀要留下来,他自然也要留下来。

  这孩子熊,还执拗,闹起来还真叫人头疼的,不过连叶宁耀都对宝珠的学校信服,叶安国自然是跟着哥哥的路线走,很快就答应了,甚至他还想把叶康健也留下来。

  他哪里会看不出父母想湖东村,可他也知道他们放心不下康健,康健回北京,他们还是会跟着去。

  “康健今年五岁,快上小学了,他几个哥哥都在这里,留在这里也有伴,孩子不在身边,你也能养养身体。”

  看妻子不同意,叶安国又劝了起来。

  “没错,要是康健留下来的话,我们老两口就不上北京了,留在这里给你们带孩子。你要是想孩子了,就回来住几天。”

  故土难离,三叔和三婶更喜欢湖东村的生活,特别是三叔,两个哥哥都在这里呢,他哪有不牵挂的。

  连小康健脸上也露出期待的神色来,他已经懂事了,自然知道哥哥要留下来,表哥他们也在这里,回了家可就没伴了,他还是很想留下来的

  “可是这里没有医院,如果孩子病了怎么办,就怕送出去不及时。”

  叶安国皱眉,这也是个大问题。

  “村里的李医生可是首都来的,听说首都医院来请了几次她都不愿意回去,明天把健健带过去给李医生看看,这孩子现在也病的没以前厉害了,要问题不大,就留下来。”

  三婶对李寒梅可是信服得很,这医生救了多少湖东村的人呢,特别是怀孕的。

  “咱们村水泥路马上就修通了,二哥抽个时间学学开车,我再弄辆车放家里,要有啥事开车出去也方便。”家里老人孩子多,确实要考虑医疗的问题。

  宋玉安想也不想的说道。

  叶安国和他打交道不多,见妹夫把买辆车说得和买瓶酱油差不多,再想想自己给孩子看病还要靠着父母资助,心里有些郁闷。

  不过要叫他脱了这身军装下海,他还真舍不得。

  叶维国和宁胜美倒是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李寒梅给孩子看过以后,表示这孩子问题不大,这两年养得差不多了。

  “北京的气候没有这里舒服,冬天太冷,夏天太热,你们把孩子留在这里,对孩子是有帮助的。”

  既然李医生这么说,康彩萍索性也就答应了。

  “老三家的回去以后也别想着找工作,我和你爸还活着呢,家里饿不死,先把身子好好养养。”

  三婶叮嘱道,虽说这几年他们帮着带孩子,但夜里是康彩萍自己照顾的,小孩子晚上容易哭,大人哪里得休息,这样养身子又怎么能养得好。

  若不是她知道这个儿媳妇是个敏感性子,离开老三太久怕思虑过重,都想叫儿媳妇也回来住几年。

  但婆婆和妈到底是不一样的,隔了一层,就怕好心也变成坏事。

  宋玉安看着村里的卫生所。

  这卫生所还是以前的旧房子,各地平反以后,李寒梅的一个师兄来找她,知道她不回去以后,也留了下来。两人结婚以后,收了三个徒弟带在身边教些简单的医术。

  湖东村人就这么多,宋玉安没办法把在这里审批弄一家大医院,那是浪费,但是给李寒梅多审批些药下来还是可以的,看来下次得和何耀宗提一提。

  宋玉安以为,今年叶家兄弟都回来了,算是一个大团圆了,却没想到接下来还有两个惊喜等着他。

  年二十八,宋玉美一家居然来了湖东村。

  “前几年就想来了,可我婆婆一直病得厉害,去年老人家走了,我们就想着来看看爸。”宋玉美这两年过得不错,顶了父亲的工作以后家庭宽裕了不少,父亲还时不时的给她寄钱寄东西。

  “来就来,还买这些做什么,有这钱留着给我外孙外孙女好好补补。”

  宋衍见了女婿苏则手上提着东西,皱眉说道。

  苏则嘿嘿笑笑不说话,他长得不好看,黑瘦,比宋玉美还矮了一些,但人委实是不错的。

  当初为了娶宋玉美过门,不仅花完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了好大一笔外债。丈母娘收了彩礼一分陪嫁没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宁愿自己饿着也要叫宋玉美吃饱。

  后来母亲生病,他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愣是没埋怨过宋玉美一分。宋衍对这个女婿还是满意的。

  所以在玉美婆婆常年卧床吃药以后,经常补贴闺女。现在看着,两个孩子终于有了些肉,不像上次见,面黄肌瘦的。

  虽然是亲姐弟,但宋玉安和宋玉美这两年其实没怎么联系,倒是玉梅玉竹和大姐写信多些,宋玉美如今见了弟弟能有这份家业,心里也是为他高兴的。

  两个孩子一个十二岁,一个九岁,第一次来农村,虽然乖乖站着不懂,眼睛却忍不住好奇的张望。

  聪聪觉得他们这样子有些辣眼睛,和姑姑问过好以后就带着哥哥姐姐进屋玩玩具了。

  “别理那些大人了,一个个傻乎乎的,待在外面说话多冷啊!”去我房间,烧着火盆呢,可暖和了,还有玩具玩啊,你们喜欢什么汽车还是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