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是个权臣(八)
作者:苏小凉      更新:2023-01-03 06:06      字数:3411
  刘家在宜都城中, 算得上是大户人家了。

  刘侍郎的祖父是大学士,虽说父亲官职不高, 但几个兄弟都很有出息,分家后各自立府,相互帮持走动的也频繁。

  刘侍郎的妻子杨氏是宜都城外士族大户人家出来的, 家底殷实,与刘侍郎门当户对。

  如此结合下,生下的子女, 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长子已经在朝为官, 娶妻生子。唯一的女儿模样出众, 从小培养, 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到了待嫁之年,有的是上门来求娶的。

  家世好, 自身条件又高的, 不愁嫁不出去,择婿上自然要挑剔些。

  在刘韵芸十三岁时,夫妻俩就开始物色起来,哪家的公子品行端正才貌出众?哪家的家世优渥背景雄厚?或是公爵侯爷家的子弟?或是刚刚考中为官的有为青年?

  这一选, 夫妻俩都没瞧中。

  家世好的, 难免懈怠。家世好又上进,全全符合的,人家也能往更好的选,那还有公爵侯府家的闺中小姐呢。那些家境普通, 但自身条件好的,却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盯着嫁女的又不止他家,每当他们看中一个,不等去问就已经定下亲事了。

  于是,这就有了底不成高不就的尴尬局面。

  时间一晃一年过去,春闱揭榜后,在机缘巧合下,刘侍郎得知了山林书院出来的赵析远。

  起初看他春闱成绩不错,别人说起评价又不错,刘侍郎就决定瞧一瞧,等殿试过后,赵析远名次靠前,直接入了李太傅门下被收关门弟子,刘侍郎这才开始深入了解。

  这一了解,他越瞧越满意。

  家境贫寒,但祖上是徽州有名的大户,只不过后来家道中落,样貌出众,与女儿很是般配。

  为人上进,品性端正,重孝道。不论是书院内的老师还是他的同窗,对其的评价都很高,肯吃苦,才识过人,若非知其家境,看气度丝毫不输那些世家公子。

  早在他留意时李太傅就对他倍加赞赏,殿试后直接收作自己的学生,未来一定是前途无量的。

  若非李太傅就只有一个儿子,这样的女婿人选还轮不到他来挑。

  刘侍郎瞧着满意了,便与夫人提及,杨氏最初还瞧不上,可深入了解后,觉得很不错,将来的作为可以弥补家境上的不足,最重要的是女儿嫁过去不会受委屈,岳丈家的帮持会让他更加敬重刘家,从而待自己女儿好。

  之后试探女儿口风时,得知她对有过两面之缘的赵析远印象不错,刘夫人便催着丈夫去讲这事儿给办妥了,免得叫哪家公爵侯爷家先瞧上,像之前那样又给截胡了。

  赵析远入翰林院时,刘侍郎就不时的开始接触他,与李太傅这儿也探过口风,在隐晦提了差不多大半年后,便与赵析远直言不讳,想让他娶女儿。

  赵析远告知的也直接,他暂未有成亲的打算,很快告假回乡祭祖。

  对刘家来说这件事儿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了,只等祭祖回来,直接请李太傅做个主,家中父母早逝可不就得让老师做主,他没这打算,早晚也得成亲。可谁知,两个多月后赵析远回宜都,竟成了亲带了夫人!

  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也让刘家在这件事上丢了脸面。

  虽说当初婚事没有明确定下,可刘侍郎提起赵析远的次数那么多,明眼人都觉得肯定是要结亲的。

  因为这事,刘家心中堵得慌,刘韵芸还因此病了好几日。本就心高气傲的刘夫人杨氏,自然也咽不下这口气。他赵析远再能,也是高攀了刘家,他们瞧上他那是他的福气。可他倒好,回去就娶了个乡下村妇回来,这是要告诉别人,刘家大小姐还不如一个村妇?

  凉亭内,系统将刘家因为这事的心里路程给宋乔乔讲述了一遍,宋乔乔倍感无语:赵析远不是拒绝他们了么?虽然她不了解原定要娶刘小姐,一路平步青云的赵析远,为何会改主意选择困难模式,回去娶她。

  可这么听下来,赵析远也没糊弄他们啊:我怎么觉着刘夫人的语气,像是我的不是?

  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因为你的出现,刘小姐没能嫁给赵析远。

  宋乔乔看向刘夫人身边的刘小姐,不得不承认,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她都输了。何娇娘唯一赢的地方可能就是比她早十几年认识了赵析远。

  但这就够了啊,宋乔乔脸上维持着笑意,对上她们的目光微微颔首,没有躲闪。

  赵析远娶她才不亏!

  凉亭外,只得了宋乔乔微微颔首礼的刘夫人心中怒意更盛,挑着刺儿道:“怎么,赵夫人来宜都这么久,连人都认不齐。”

  “相公说,宜都城内的夫人们都是好相处的,让我慢慢熟悉,不必着急。”宋乔乔冲她笑着,“我这才来了两个月,往后的日子长的很。”

  刘夫人脸上神情一滞,显得有些盛气凌人,对比之下,凉亭内的宋乔乔要娇弱许多。

  费夫人连忙打圆场:“赵夫人初来乍到不相识,这位是刘夫人。”

  宋乔乔很给她面子,顺着便喊了句:“刘夫人。”

  刘夫人打量着宋乔乔,大约是想从她的装束中再挑些不是出来,可人端秀站在那儿,没什么可说的。

  于是等宋乔乔与秦夫人从凉亭出来,刘夫人问了句:“听闻赵夫人家中是务农的?”

  “是啊,我父母都是勤恳的农家人。”

  她们之中也有共识,务农的的确让她们看不起。可这场合里,她们心里这么想嘴上不能说,因为她们吃的粮食都是务农人所种。

  刘夫人明白这道理,即刻转了话锋:“所以你不识字?”

  宋乔乔心中喊了声:怎么样?我就说她一定会用识字的事来取笑我。

  系统没作声。

  宋乔乔看着附近围过来的一些人,都想看热闹呢,遂她撒起狗粮来:“小的时候相公教我认得一些,不多。现在还由相公教我,倒是学了不少。”

  其中有人听出些味儿来了,看刘夫人与刘小姐的目光里带了些意味不明,这赵夫人也不是吃素的啊。

  左一句相公,又一句相公,刘家介意什么她就说什么。

  她家务农,赵大人不介意……她不识字,赵大人也不介意……人有相公宠着,关你们什么事。

  “你不觉得这样拖累了你相公吗?”站在刘夫人身后,一直由母亲出头的刘韵芸终于忍不住问了句,连字都不识,没什么可帮衬的,她怎么这么理直气壮。

  “为何会拖累?”宋乔乔反问刘韵芸,说的极其真诚,“他还挺喜欢教我认字的。”

  人群中传来笑声,很快停息下去。人家夫妻情趣,怎么还自讨没趣。

  刘韵芸涨红着脸,眼眶微红。她还没嫁人,脸皮薄,在得到这样的答案后,她再也问不出别的了。

  宋乔乔看她快哭的样子:这刘小姐不像刘夫人啊?一个战斗力这么高。

  费夫人旁观着,也觉得这赵夫人是个妙人,可也不能任由她们这么继续下去,于是她打圆场:“为了请陈家戏班来,我可费了不少功夫,快开场了,走走,一个都别错过。”

  本想在人多时给赵夫人难堪,如今没成,刘夫人也不愿多呆,忍着脾气牵了女儿,朝着戏台子的方向走去。

  宋乔乔等了所有人去了后才慢悠悠跟过去,一旁的秦夫人劝她道:“刘夫人的话,你别放在心上。”

  宋乔乔转头看她,秦夫人忙又添了一句:“我们家,早以往也是务农的,许多都是如此。”要说那刘家,往上多数几代,那不也是务农开始的。

  说着,秦夫人扶了下腰,宋乔乔忙搀了她一把:“我没事,我父母本就是勤恳的人。他们靠着双手养大了我与两个弟弟,没让我们吃苦,我很敬重他们。”

  秦夫人见她真的不在意,这才放心。

  两个人快走到戏台时,宋乔乔想到了什么:“之前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我相公会娶刘小姐?”

  “我想赵大人并无此意,你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心中有了芥蒂。”

  宋乔乔看了她一会儿,笑了:“我不会。”

  她只是想知道这件事的改变会对赵析远造成多大的影响。这么多任务闯过来,她哪会轻易服输……

  等到了宴会结束回到家,与赵析远说起白天的事后,缠着他认字,最终又认到了榻上。

  宋乔乔刷刷的在自己‘不服输’的誓约后面加了括弧,除了这件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她还是个英雄!

  宜都城迎来第一场大雪时,宋乔乔终于“勉强”出师,基本的识得,难一些的自然得在之后慢慢学。

  恰逢天冷,东市的铺子改头换面后,开始做起了蒸糕生意。

  方子是宋乔乔几经改良,里面填着厚实的内陷。大小也是试过很多次,刚好可以用手捧着。热乎乎的刚出炉,天冷时尤其畅销。

  这段时间正好学堂放假,宋乔乔雇了两个人胸前背着箱子去叫卖,两趟下来就空了。

  几天后,宋乔乔又再出了两样新的点心,不忘让富哥往翰林院里带,正好这阵子各府衙忙碌,赵析远都是深夜才回来,好些人都尝到了富哥带去的点心。

  一转眼十二月过半,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小年时,安王府那儿冬梅宴的日子到了。

  作者有话要说:  似乎又错过了一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