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第 149 章
作者:春山犹枝      更新:2022-03-16 06:08      字数:7045
  沈鱼不知道的是, 他们兄妹三人走出邮局之后,有个工作人员盯着他们的背影看了好久,看得其他同事都觉得奇怪了。

  “小芳, 看啥呢?”邮局的吕大姐忙完手上的活, 看见年轻的同事何小芳盯着大门口看,不由问道。

  何小芳神情恍惚似有心事,含糊其辞:“没啥……”

  一个挎着邮包正在装信的男同志,有些酸溜溜道:“现在的年轻人,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打个电话打那么长时间,哪有那么多话好说。”

  他进来装信就在打电话,他都快装完了, 这人还在打。

  吕大姐翻了个白眼:“你管人家打不打电话,又没用你的钱。”

  “小芳,刚那后生, 不是咱本地的吧, 我就没见过听说过谁家有这么精神的小伙子。”吕大姐好奇地问。

  何小芳点头道:“电话是往首都打的,听口音也不像咱本地人。”

  吕大姐咂咂嘴, 忍不住又说一遍:“长得真俊,不知道谁家的亲戚。”

  何小芳犹豫了一会儿, 等刚才那个说酸话的邮递员离开之后,才凑到吕大姐身边, 神秘兮兮道:“吕姐, 我可能晓得那是谁家亲戚。”

  吕大姐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说得是谁, 被勾起好奇心:“谁家的?你认识?”

  何小芳说:“你还记得去年咱邮局有个老爷子打电话,说他孙儿给能给介绍工作,去城里当工人, 一招招五十个不?”

  吕大姐当即道:“这咋可能不记得。”

  那天她和何小芳还把这事当笑话讲给其他同事听,结果让领导给听见了,领导还批评她们,说发现骗子应该及时上报,免得害了当地老百姓。

  没想到,招工这事竟然是真的!

  谁家还没几个在村里住的亲戚,如果说一开始还心存疑虑,过年的时候有些女工舍不得加班费留在工厂加班,还有一部分回来过年,手里拿的钱总是真的。

  她们还讲了在工厂做工的经历,把人都给听傻了,后来再有招工信息,她们这些有正式工作的人都有些心动。

  一个月一百多块钱呢,她们在邮局工作,算好单位了,一个月也才四五十块钱。

  要不是舍不得铁饭碗,非得去试一试。

  现在虽然不招工了,但这事实在让她们印象深刻,吕大姐不可能不记得。

  “咋?刚那俊后生,是沈家亲戚?”吕大姐不由问。

  因为招工的事,沈家可出大名了,听说还有镇上领导去慰问过,不知道说了什么,后来又没声了。

  何小芳用力点头,咽了口口水,一脸挣扎:“大姐,我觉得,刚那个好像就是沈家那个出息的孙子。”

  沈老爷子打电话的时候是她帮着拨的,后来她们当笑话说,她还记得沈家的孩子好像叫猫儿?

  刚才那个小女孩儿,喊的就是“猫儿哥哥”!

  吕大姐傻了:“真的啊?”

  她见到沈家的凤凰儿了?

  “真的!”何小芳把自己的推论告诉她,盯着吕大姐等她说话:“你觉得是不是?”

  吕大姐一抚掌:“哎呀你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是,咱这乡下地方,哪有那样的俊的后生。”

  好听的话她说不出来,总之就是跟镇上那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不一样。

  吕大姐好后悔:“早知道刚才应该多看几眼。”

  她一把年纪了,虽然觉得人家年轻人长得俊,怕把人家看不好意思了,就忙自己工作去了,谁想到竟然是这么个人物。

  “还有个事……”

  何小芳吭吭哧哧,把吕大姐急坏了:“啥事你倒是说啊!”

  何小芳说:“吕姐,你跟李校长是亲戚是吧?”

  镇上一共就两所学校,小学校长姓窦,李校长自然是镇中校长,随便问镇上哪个,哪个都知道。

  “是啊,他老婆是我表姐,咋地了?”

  “好事啊!”何小芳高兴道:“刚才沈家那位,说要给学校捐钱。”

  “真的?”

  “真的,这有什么好说假话的。”何小芳曾经也是镇中的学生,对老校长心怀感激。

  “我亲耳听见的,说要给学校捐钱,他那妹子,还说让他捐粉笔,捐十一盒。”何小芳说。

  “那可真不错。”吕大姐高兴道。

  两人都不觉得捐十一盒粉笔少了或者怎么样,不要钱的还嫌弃啥啊?十一盒粉笔加起来也要将近十块钱,她们好几天工资呢。

  镇子小,住的近,亲戚们之间串门,溜个弯就到了。

  下班之后,吕大姐想起今天听到的消息,吃完饭就溜达到她表姐家去了。

  李校长家饭晚一点儿,这会儿还正在吃,校长老婆看见妹子过来,还挺高兴,连忙招呼她,问她吃饭没,没吃一起吃点儿。

  “吃过了吃过了,姐你别忙,我今儿听了个好消息,来跟姐夫说说。”

  李校长是个清瘦的中年人,听见姨妹子这么说,不由问:“啥好消息?”

  “有人要给你们学校捐粉笔!”

  李校长笑起来:“又遇到好心人了。”

  确实是个好消息,他们学校的教学用品,课桌板凳、书本、教案本、粉笔、黑板擦等等,上头会拨一部分物资下来。

  但是这些东西不可能永远不损耗,坏了想再申请新的,那就难了。

  桌椅坏了修修还能将就着用,黑板擦用不了了,裁点儿碎布当抹布一样能擦黑板,就是得勤换洗。

  粉笔就真没办法了,老师要上课,不可能不用粉笔,这个是怎么都省不了的。每学期发下来的根本不够用,为这个事,他不知道往县里跑了多少回。

  多跑几次,批几盒,能支持一段时间,用完了他再去跑。

  偶尔有人往学校捐粉笔,大家伙儿都高兴,哪有嫌粉笔多的。

  校长媳妇儿也知道自家男人的烦心事,跟着高兴:“娟儿,晓得捐多少盒不?”

  李校长皱眉道:“问这个干啥,人家有这个心,哪怕只给几根,我也高兴。”

  “这回可不少嘞!”吕娟忙道:“应该有十一盒,我觉着,搞不好还能更多。”

  沈家那孩子,打个电话就扔了十几块钱,够买二十多盒粉笔了,一看就是不缺钱的,说不定会给凑个整数。

  “真好。”校长媳妇笑开了花。

  李校长也觉得是好事,这还没开学,下学期多十几盒粉笔储备,一个班能分半盒呢。

  “娟儿,谢你跑这一趟,这事儿咱先别往外头说了,万一人家有难处不想捐了,闹得不好看。”李校长到底想得多些,叮嘱了一句。

  “欸,晓得!”吕娟先应下来,然后跟表姐表姐夫讲起这回的捐款人,她觉得这次捐款,黄不了!

  这是后话,沈鱼怎么也想不到和虎妞两句闲谈会传得这么广。

  出了邮局,他们直奔供销社,镇上还有一些其他商店,开店的一般都是自家临街的房子,一半住一半开辟出来当店铺。

  卖吃食早点的也有,小摊子更多。

  据虎妞说,学校门口就有卖包子馒头油条,卖煮鸡蛋,卖麦芽糖的小摊子。

  说着说着就流口水了,不知道在馋什么。

  进了供销社,沈鱼履行承诺:“想要什么自己去拿,我请客。”

  虎妞欢呼一声,直奔卖糖的柜台,被沈鱼一把薅住后领:“不给你买糖,换牙忘记了?”

  虎妞:“……”噘嘴。

  “你怎么不动?”沈鱼催促董三林,这两人一人太积极,一人站着不动,真有意思。

  “我不要。”董三林尴尬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他哪好意思让沈鱼给他花钱买东西。

  “必须要,我说话算话,你是不是不给我面子?”

  沈鱼脸色一沉,把董三林吓住了,结结巴巴道:“没、没有,没不给你面、面子……”

  “那你还站着干什么?”沈鱼凶巴巴道。

  路过的客人看稀奇一样多看了他们几眼,长见识了,还有非要请客买东西的人。

  董三林磨磨蹭蹭去拿了一本作业本:“我、我要这个行不……”

  沈鱼扫了一眼,就是普普通通的作业本。

  “这个多少钱?”沈鱼问售货员。

  “一毛钱。”

  沈鱼:“……”

  扭头问董三林:“咱们家几个在上学的?”

  董三林老老实实算了一遍:“二伯家的桃丫、四叔家的壮壮,虎妞、庆山哥家的小涛,还有我,没了。”

  沈壮是虎妞的亲哥哥,十一岁,去他外婆家走亲戚了,至于为什么没带虎妞,奶奶没跟沈鱼说。

  但听老太太话音,沈鱼大概知道一点儿,无非是虎妞外婆重男轻女,更喜欢外孙,虎妞在上坎子村当着女大王呢,才不去受气。

  四叔沈安兴是几个兄弟中,除了沈鱼他爸孩子最少的,一儿一女,生完虎妞没多久,计划生育成了基本国策,抓得特别严,想生都不能生。

  也就是说,沈家现在在读书的孩子有五个。

  沈鱼探头看了眼:“你们都用这种作业本吗?”

  售货员看沈鱼衣服虽然简单,但很是光鲜,手腕上还带着手表,连忙道:“我们这还有更好的本子,你看这种,这种硬壳笔记本多大气。”

  沈鱼不为所动,作业本用那么厚的干什么,不过当笔记本的话,倒是可以。

  “用得上吗?”

  董三林头都差点儿摇下来了:“用不上!”

  “不记笔记?”

  “记……”声音弱弱的:“可以自己买大纸裁着用。”

  他说的大纸沈鱼也看见了,老大一张的粗糙黄纸,还能摸到里面没有磨碎的稻草梗。

  这个便宜,两分钱能买特别大一张,反正笔记本不用交给老师,自己裁个本子用线一缝也能用。

  有些家里很穷的学生,作业本都是这种纸做的。

  沈鱼表情一言难尽,家里应该不至于穷困到这个地步吧?

  扫了眼表情窘迫的少年,沈鱼有点儿懂了,这孩子性格谨小慎微,大概不想多花钱,一直克扣自己。

  要沈鱼说,真没必要,他怀疑他爸那个粗心眼,根本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这个作业本……先拿五十本吧。”五个孩子,一人十本,一科一本,不知道够不够用一个学期。

  “多少?”售货员想揉耳朵。

  “五十本。”沈鱼重复了一遍。

  董三林急了:“用不了这么多……”

  “又不是给你一个人买的。”沈鱼一句话把他堵了回去,给他买的他能拦,给其他人买的能说什么。

  售货员数了五十本作业本给他,还好心用草绳给他捆了起来,沈鱼付了钱,转手塞给董三林:“帮我拎着。”

  真便宜啊,五十本作业本才五块钱。

  董三林连忙抱在怀里,不敢拎,怕绳子把本子勒破了。

  买完本子,看见虎妞趴在柜台上眼巴巴看着,沈鱼走过去,一看,乐了。

  不给她买糖,这孩子就盯着人家卖点心的看。

  “想吃?”沈鱼好笑道。

  虎妞乖乖点头,看着怪可怜的。

  沈鱼扫了一眼,镇上供销社卖的点心不多,又是盛夏,这种东西不耐放,好些看着都不太新鲜了。

  就山楂片可能是新上的,看着还行。

  沈鱼让售货员撑了两斤山楂片,这东西不太压秤,两斤特别大一包,虎妞欢天洗地接过来。

  “这就够了?”沈鱼问。

  虎妞美滋滋点头,这么大一包山楂片,能吃多久啊!

  沈鱼好气又好笑:“你就不能跟三林子学学,买点儿学习用品?”

  虎妞眼珠子转了转,拉着沈鱼就走:“哥,你来。”

  沈鱼跟她过去,又被带到卖文具的柜台,虎妞指着一盒塑料自动铅笔问:“我能要这个不?”

  普通的铅笔一毛钱一支,带橡皮的一毛五,这种自动铅笔要四毛,还得另外买笔芯,笔芯还要一毛钱。

  班里有个同学有一支自动铅笔,可牛气了,谁跟她关系好才给谁用几下。

  沈鱼扭头问默默当小跟班的董三林:“你要吗?”

  董三林连忙摇头,给出非常合理的理由:“我写字手重,用不习惯这个。”

  他听同学说过,说这个笔芯容易断,想想也是,那么细。

  “挑两支,给你桃丫姐带一支回去。”沈鱼说。

  “好!”虎妞高高兴兴挑了两支自动铅笔,沈鱼又买了一把普通的带橡皮的铅笔,花了一块五,一起塞给董三林。

  董三林已经麻木了,他劝不了沈鱼,只能当个拎东西的小跟班。

  作业本铅笔都买了,橡皮当然也少不了,沈鱼看了虎妞介绍的,她们最常用的白条橡皮,三分钱一块,一盒十二块,一摸一手渣。

  沈鱼买了十块更好一点儿的,不掉渣的橡皮,还有两块儿彩色带图案的,让虎妞给桃丫挑了一块。

  其他人为什么没有?偏心眼呗,男娃用什么彩色橡皮。

  虎妞乐得嘿嘿直笑,眼睛都快笑没了,她最喜欢跟她猫儿哥一起出来买东西了,真阔气!

  “还有想要的吗?”沈鱼笑着问。

  买了这么多东西,一张大团结破开,还剩几毛,沈鱼的购买欲空前旺盛。

  这回虎妞和董三林一起摇头,她觉得她回去得要挨抽了,不过值了!

  难得来一趟,十块钱都没花完……

  沈鱼领着他们转了一圈,发现虎妞在买皮筋的柜台停了几秒,好奇道:“你想要这个?”

  虎妞连忙道:“没有,我就是看看。”

  看看……

  这东西跟扣子针线之类的东西在一个柜台,刚才看有人买了,好像是做裤子用来当松紧带用的。

  不过虎妞想要肯定不是用来当裤腰带,小女孩要皮筋,当然是想玩跳皮筋。

  女孩子谁要是有一卷皮筋,就跟男生中谁有一个篮球一样牛气。

  都买了这么多学习用品了,买点儿玩具也没什么,沈鱼大方的让售货员截了六米皮筋,虎妞和桃丫一人三米,回去自己分。

  给妹妹买了玩具,沈鱼掉头去买了两幅牌。

  不是扑克,是一种两指宽的细长牌,本地人尤其是老人,喜欢玩这种牌,拿回去给他奶玩儿。

  去买牌的时候看见有卖手绢的,后世各种手帕纸层出不穷,几乎没人用这东西了,但现在还很常见。

  沈鱼挑了两块给虎妞,刚张嘴,小丫头抢着道:“知道知道,给桃丫姐分一块!”

  然后又给自己买了一块香皂一块肥皂,直接拿手上怪不方便的,而且还有橡皮铅笔这些零碎,董三林怀里都抱满了。

  重倒是不重,就是不好拿,怕掉。

  沈鱼想了想,有了主意:“想要新书包吗?”

  董三林表情扭曲了一瞬,连声音都大了两分:“我不要!”

  “没问你。”

  “我也不要。”虎妞大声道。

  沈鱼:“……真不要?”

  “不要。”虎妞犹豫了一下,沈鱼以为她后悔了,然而小姑娘小声问:“你还有钱买粉笔吗?要是没有,我的自动铅笔还有皮筋手绢可以不买……”

  还惦记着那十一盒粉笔呢。

  沈鱼哭笑不得,又有点儿高兴,摸摸小姑娘脑袋:“放心吧,你哥有钱。”

  虎妞放心了:“那就好,咱们快回去吧。”

  现在回去挨顿打,正好趁着屁股疼不能玩写会儿作业,然后就能喊人跳皮筋了!

  沈鱼去挑了个军绿色的手提旅行包:“你们不要我自己用。”

  把买的东西除了那一捆作业本,全扔进去,这下方便多了。

  买完提包,沈鱼终于走出了供销社大门,董三林松了口气,总算是出来了。

  还没等他这口气喘完,就听见沈鱼高兴道:“有卖冰棍的!”

  董三林:“?”

  “吃冰棍吗?我请你们。”话音刚落,沈鱼已经带着虎妞跑过去了,董三林只好赶紧跟上。

  两分钱的盐水冰棍,豆沙的五分,奶油雪糕要一毛钱。

  “想吃什么?”沈鱼觉得外面卖的奶油雪糕太腻,没有他自己做的好吃,拿了一根绿豆的。

  虎妞舔了舔干燥嘴唇,大夏天跑这么远来回折腾,她确实渴了。

  “我要这个!”挑了最便宜的盐水冰棍。

  “不想试试奶油雪糕?”沈鱼诱惑道。

  虎妞撇撇嘴,闻着都香,咋可能不想吃,还不是因为贵,一根雪糕能买五根冰棍!

  “给你买根雪糕,今天回去不许吃山楂片了,行不行?”沈鱼问。

  这孩子换牙,要不是没见到卖水的地方,不会给她买雪糕吃,其实盐水冰棍更解渴。

  虎妞一盘算,山楂片买回去,不会长腿跑掉,奶油雪糕可能只有这一次机会呀!

  “好,我不吃山楂片。”虎妞成功被沈鱼带跑,忘记自己本来要买盐水冰棍的。

  “两根奶油雪糕。”沈鱼掏钱,卖冰棍的大叔高兴的拿了两根雪糕分给虎妞和董三林。

  贵的雪糕不好卖,一次卖两根,人家乐意说两句好听话:“当哥的心疼弟弟妹妹,给你们买最贵的雪糕。”

  雪糕戳到面前,董三林被迫接过来,手足无措举着:“给、给你吃……”

  沈鱼正在叮嘱急忙忙撕包装的虎妞:“不许用牙咬。”

  这样应该对牙齿刺激小一点儿吧……

  虎妞诧异看他一眼,谁吃冰棍会用咬的啊,那才能咬几口,太浪费了,当然是慢慢舔着吃抿着吃。

  沈鱼三两口把自己的绿豆冰棍咬完了,把虎妞给看傻了,原来有钱人吃冰棍是这样吃的啊!

  “不吃要化了。”沈鱼不接董三林的雪糕。

  但是董三林莫名坚持,学习用品就算了,对他而言,一毛钱一根的奶油雪糕,真的是不必要的支出,他吃不起。

  沈鱼皱眉:“你非要跟我分这么清吗?虎妞是我妹妹,我给她花钱,难道你不是我弟弟?”

  董三林僵住了,好一会儿,他张了张嘴,生疏干涩的吐出几个字:“谢谢……哥……”

  “吃吧,再不吃真化了。”

  董三林低下头,藏住有些泛红的眼眶,把从来没吃过的奶油雪糕塞进嘴里,冰凉甜蜜的味道一下子弥漫整个口腔。

  雪糕确实有点儿化了,稍微一抿,奶甜味儿的雪糕就在嘴里化开。

  “三林哥,奶油雪糕真好吃,对吧?”虎妞舔得不亦乐乎,嘴巴旁边都糊了一圈。

  董三林默默点头,真好吃,特别好吃。

  “三林哥,我猫儿哥哥真好,对吧?”

  董三林偷偷看了眼旁边长身玉立的青年,轻轻嗯了一声:“对。”

  以后他要更听猫儿哥的话,长大了也挣钱给他花。

  虎妞吃完雪糕,恋恋不舍舔了舔棍子:“雪糕真好吃。”

  沈鱼托着下巴,盯着街对面还没走的卖雪糕的大叔,问:“你说,奶油雪糕这么好吃,咱奶吃过没?”

  董三林心里升起一股不好的预感。

  虎妞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话里的含义,肯定道:“没吃过,有时候卖冰棍的来村里,只有小孩子才买冰棍,没有大人会吃。”

  “哦……”

  十分钟后,回上坎子村的路上,提包和作业本被挂在车把上,董三林坐在后面,面无表情抱着一个泡沫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