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
作者:春山犹枝      更新:2022-03-16 06:08      字数:6964
  丰南省地处华国腹地, 不南不北,非要说,勉强偏北一点儿。

  七月上旬, 秧苗已经下地, 上半年最忙的时候就这么过去了,剩下的收苞米收花生、锄草施肥等农活虽然也辛苦,却比前段时间顶着大太阳抢种插秧轻省多了。

  活计不那么忙,家里人口多劳力多的, 比如沈家, 人多活干得快,地里事儿忙完了,就能歇歇喘口气儿。

  下午六七点, 村里人大都吃过晚饭,趁着太阳落山晚风徐徐这会儿,得闲的都拎着凳子拿着大蒲扇, 要么去村口的老槐树下面, 要么去沈家大门口。

  村口那老槐树是村里老人小孩儿习惯的纳凉聊天的地方,沈家大门口是因为沈家新修的小楼房外头, 用水泥平了个水泥场子。

  瞧瞧,多阔气, 别人家建房子都舍不得用水泥,他们家倒好, 直接用水泥平了个场子出来。

  村里有些人酸是酸, 但不得不说, 人家这水泥场子得用啊!

  农民家里要储粮,不管是晒稻谷、晒玉米还是晒辣椒萝卜蔬菜干,后者还好, 前者都需要合适的场地。

  以前大家都用村里的大稻场,没包产到户的时候还不觉得,那会儿都是集体的,现在各家晒各家的,稻场只有那么大,谁先谁后,没少为这个扯皮。

  别个家里晒稻子,只能去村里的大稻场,虽然特意平整过,但再怎么收拾,也是泥巴地,灰多,打稻子的时候更是容易扬灰。

  沈家就方便了,直接往自家门口一铺,不用跟任何人抢地方。水泥的地面,特意清扫过一遍,甚至提前用水泼过,怎么着也比泥巴地灰土少一些。

  而且还方便照看,一旦变天要下雨,直接往自家抢收也容易得很。

  关系亲近的人家,还会来沈家借场地,关系不好还轮不着呢。

  不过现在村里出去了好些姑娘妇人们,去明珠市的服装厂打工,一个月几十块钱,就算寄一半回来,这么大半年下来,也有几百块钱。

  不说盖个沈家那样的小楼,把家里的泥坯房修整修整,盖个砖瓦房还是能考虑下的。

  有那么些家里条件比较宽裕的,眼馋沈家的小楼,沈家的水泥稻场,都指望着再攒点钱儿,自家也修一个,那才叫美呢。

  不过现在这个愿望暂时没办法达成,沈家那房子上上下下,花了小一千块,哪个舍得。

  家里女儿/媳妇儿在外头赚钱也不容易,家里人还要过日子,不能为了住好房子,把家底儿全搭进去,砖瓦房也很好,比泥坯房茅草房好多了。

  话说回来,现在沈家在上坎子村,在附近几个村子里,都是鼎鼎有名的。

  自家富裕,还能拉拔乡邻,谁家不领他们家的情,就算家里没有工人的,也愿意捧着,万一以后再有好几回,自家就能赶上了呢。

  所以晚上沈家人在自家门口纳凉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人过来。

  夏天天黑的晚,六七点钟天光尚且大亮,有些老头,吃完饭放下碗就往沈家门口跑。

  为啥?沈家有沈鱼给他爷寄回来的收音机、象棋。

  不管是听听收音机,还是杀两盘,对娱乐活动贫乏的老爷子们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娱乐项目。

  沈奶奶就跟几个关系好的老姐妹,坐在大槐树下拉家常,其实也没多少新鲜事,但每天晚上这样说上两句,等天黑了再回家,一天就算完完整整过去了。

  村里老人聚在这,小娃娃们就也跟着过来了,捉迷藏不爱在这玩儿,太空旷了,没有合适躲藏的地方。

  但是要玩“抓鬼子”“木头人”等等游戏,又十分合适了。

  乡下娃夏天少有穿鞋的,尤其是男娃,都是光着脚跑,别处没收拾过的泥巴地,跑着跑着踩树枝上,踩石头上,脚划破都不少见。

  沈家那水泥场子就不一样了,他们家每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灰尘渣子,谁看见谁顺手就给扫了。

  小娃娃们在这玩闹,还有爷奶看着,家长都能安心几分。

  但村口老槐树还是有市场的,有些老人不爱热闹,不会下棋,就喜欢在老地方待待,吹着凉风,慢悠悠聊两句。

  要是有村里人从外头回来,他们一眼就能看见,笑呵呵打两声招呼,很是亲切。

  哪怕是不认识的人——这种情况少,老人们也会热情地打招呼,问路的给指路,探亲的给帮忙打听,古道热肠。

  可要是来的是辆车……老人们就傻眼了。

  “是不是找沈家的?”

  他们只能这么想,谁让这一年来,只有沈家最出风头。

  老人喊了两个小孩儿去沈家喊人,不管是不是找他们家的,这会儿他家门口人多,多喊几个来不碍事。

  卡车在村口停下了,后车厢跳下来个年轻后生,脸白生生的,细皮嫩肉,俊得很,对着几个老人也很恭敬。

  “请问老人家,沈家怎么走?”沈鱼客客气气地问,还有几分不好意思,说来他也是这个村子里的人,回自个儿家还要问路。

  原主留下的记忆里倒是有上坎子村的一些信息,但他离开村子那会儿年纪小,记忆不是很深刻。

  这么些年,村子变化还挺大的,蒙头蒙脑瞎撞,还不如张嘴问人。

  几个老人对视一眼,嘿,说着了,果然是来找老沈家的。

  “顺着这条路走,看见那个正在盖的房子往右手拐……”老人操着乡音,很详细地给沈鱼指了一遍。

  沈鱼听完道了声谢,刚想回车上去,老人把他喊住了:“娃儿,里头路就窄了,你这车开不进去!”

  “啊?”沈鱼呆了呆,后车厢没下来的男人探头道:“咋办?电视机给你先搬下来?”

  “搬下来吧,麻烦您了。”说着上去搭把手,两人一起从后车厢抬出个大箱子。

  老人不认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是电视机,但他们听见了!

  其实呀,他们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电视机是啥,根本就没见过,有的隐隐听人提起过,说县里头有卖,要多少多少钱,只知道贵得吓人,还要票。

  正巧,被他们派去叫人的小孩带着一群人过来了,不光有沈家人,还有一起跟来看热闹的。

  晚饭吃完了,正闲着没事干,这种热闹当然要凑一凑。

  年轻人眼神好,当初去过兴城的,沈鱼二爷爷家的一个堂哥,老远看见沈鱼那张特别显眼的脸,立刻大叫道:“二爷爷,是猫儿!猫儿回来了!”

  “啥?我猫儿回来了?”沈奶奶本来摇着蒲扇,慢悠悠走在后面,一听说是沈鱼回来了,跑得飞快。

  “奶,您慢点儿!”沈鱼都给吓着了,连忙迎上去搀她。

  “诶,真是我猫儿。”老太太拉着沈鱼不撒手,高兴的合不拢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老槐树下的老人们见这竟然就是传说中的沈猫儿,一个接一个,不绝口的夸赞。

  “沈老二,福气啊,孙儿这么出息,以后享福喽……”

  “这娃长得真俊,跟画儿似的。”

  “大妹子,你家猫儿,可是给买了大电视哩!”

  什么?电视?!

  村里人听傻了,有人晕乎乎道:“大伟说在县里头见到的那个电视机,卖多少钱来着?”

  “九百九十八!”

  “老天爷,一栋小楼啊!”

  “先是录音机,又是电视机,沈家这可真是享福哩……”

  这几个月村里村里女人外出挣钱,男人想着不能光靠家里媳妇儿妹子养家,农闲的时候外出打零工,比之前富裕多了。

  可再富裕,花千把块买不知道什么玩意儿的东西,也太奢侈了。

  但这个价格放在沈鱼身上,好像又没那么奇怪了。

  明明沈鱼来的时候没有特意打扮过,随便捡了方便外出的短袖长裤板鞋,可通神的气派就是让他显得与众不同。

  听说他用一千块买个电视机,只觉得阔气,羡慕沈家运道好,有这么个出息的娃。

  要换成村里别家的,买了东西回来也要先收拾一顿,哪有这么乱花钱的,浪费!

  不说还好,一说沈老太好心痛:“你回来就回来,买那么贵的东西干啥,家里不缺吃不缺穿,日子好过着呢。”

  她到处找:“电视机在哪儿?是不是这个?”

  看见沈鱼脚边的箱子,老太太更心痛了。

  就这么个玩意儿?她在省城百货商店好像看见过电视机,那一块儿卖的东西都贵,她都不敢细看,长什么样都忘记了。

  “一千块钱呢!不值当。”沈老太太拉着沈鱼急忙问:“能退不?咱还没拆呢。”

  “老太太,这东西可不好买,孙儿孝敬您,您就收着嘛。”跟沈鱼一起下来的男人笑呵呵道:“而且,咱这电视机可不……”

  沈鱼一个眼神制止了他接下来的话,男人卡了一下,含糊道:“可不赖。”

  二十一吋的彩色大电视,不知道多抢手,九百九十八?一千九百九十八都买不下来。

  这一批分到他们店里也才几台,领导特意嘱咐留一台下来。

  他们本来还以为是给什么亲戚或者有关系的领导留的,结果今天来了这么个年轻人,直接拿条子把电视机带走了。

  不知道给他们领导看了什么,还特意让他们开车,送电视机下乡,离谱。

  他和开车过来的同事,现在还闹不明白,这年轻人什么来头。

  虽然见面不多,但沈鱼对付他奶很有一套,当即皱眉道:“奶,我这电视机退倒是能退,可只给退钱不给退券,我那券一百块钱买的呢。”

  他后面百货商店那男人,一副被噎住的表情。

  这种规格的彩电,别说加价一百,加两百三百,转手就能卖出去,买得起这个彩电的人,不会少这几百块。

  但他不敢得罪这个来历不明的年轻人,路上交谈,发现他言谈不俗,更不敢轻忽,这会儿憋着一肚子话,也只能憋着。

  果然,沈奶奶一听说退电视要亏一百块钱,立刻变了态度:“不退了,不退了!”

  沈爷爷走过来,见孙儿眉开眼笑,心里好气又好笑。

  不过想想孙儿,买点儿东西孝敬他们,还要连哄带骗,也怪不容易的。

  “爷爷。”

  沈鱼喊了人,沈爷爷点点头,问:“这位是?”

  “哦,这是市里百货商店的员工何大哥,请他来帮我们装电视。”沈鱼解释道。

  回老家,沈鱼想过开车回来,但是沈桥不放心,一个人上路太不安全了。

  凶狠的车匪路霸杀了人,往山沟里一扔,家里人连在哪儿出的事儿都不知道,到哪寻人。

  哪怕大蓝性能好,沈鱼能躲在车里,躲得了一时躲得了一世?基站还没建设好,有电话也没办法求助!

  沈桥发话,要么他送,要么他安排人送,不可能让沈鱼一个人开车回去。

  沈鱼:“我坐火车回去!”

  坐火车的话,他能弄到卧铺票,其实还好,不过回去要到市里转车,坐班车去县里,再想办法去乡下,一般都是腿儿着走回去。

  沈鱼不,要是开车回来,他本来准备在兴城买一台电视带过来。

  坐火车就没那么方便了,找人开了条子,在保宁市留了一台电视机,下了火车就去提货。

  他揣着沈桥的工作证,一拿出来,市百货公司的经理就给他弄了辆车送电视机,顺便把他送回来。

  打了招呼,都堵在村口也不像话,沈鱼几个堂哥一拥而上,抬着电视机回去。

  车停在这,司机得看着车,何大哥跟沈鱼去沈家安装电视。

  沈鱼带的行李,刚从车厢上拿下来,就被抢走了。

  其实里头就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个人卫生用品备了一套,还有一些零碎,一点儿都不重。

  但是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众人簇拥着沈鱼和沈家人,一起往回走。

  他给沈家其他人有准备礼物,但大夏天的,一路扛回来,太傻了,沈鱼发了邮包,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

  沈鱼已经算是经得住人目光,可村里头跟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个个目光灼灼,都不带移一下眼的。

  为啥要移,沈猫儿多俊啊!

  他们村竟然能有这么俊的娃,真够稀奇的,而且还那么出息,沈家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沈鱼虽然没回来,可村里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村里人对他多有畅想。

  现在亲眼见着,没有失望的,比他们想象中的还好,原来沈家老两口吹他们孙儿,说的竟然是实话!

  一路走到沈家,连没出来纳凉的村人都聚了过来,电视机呀!这可是从来没见识过的新鲜玩意儿,听说要一千多块呢!

  啥宝贝疙瘩啊,金子打的不成,这么贵。

  电视机抬到家里,问放哪儿。

  “放猫儿屋里!”沈奶奶立刻道。

  虽然修了新房子,还是小楼房,但沈家人口多,一人一间是不可能的。

  而且老房子也才修好没几年,空着多浪费。

  后来商量着,小楼房这边,住着沈鱼爷奶叔伯们还有他爸和继母,堂哥堂姐们小辈儿,就住老房子。

  一般人家,会把新盖的好房子给孩子住,长辈都觉得年纪大了,住哪不是住,孩子要结婚要生娃,新盖的房子结实宽敞。

  但这小楼是沈鱼指明了要孝敬他爷奶的,沈爷爷沈奶奶当然得住进来,剩下的房间说多也不多,小辈们不够分。

  而且沈鱼出钱盖的房,总不能不让他爸住,他爸住进来了,哥哥弟弟还住老房子也不好。

  最后沈老爷子拍板,长辈住新楼房,小辈住旧房,谁要是不服气,自己挣钱盖新房!

  没啥不服气的,横竖离得近,走过去不要一分钟,这样一分,小辈儿们住得也宽敞。

  尤其是那些结了婚生了娃的,终于可以让孩子单独住而不是跟父母挤一张床。

  小楼这边,特意给沈鱼留了一间屋子,沈奶奶给挑的,二楼朝向最好的一间,又宽敞又亮堂,收拾得好好的,谁都不让住,就要留着给她家猫儿。

  现在买了这么贵的电视机,放她猫儿屋里也合适,免得在外头,让人给碰坏了。

  沈鱼惊了一下:“不用了,要不然放客厅里吧,大家看电视方便。”

  放他屋里,都是来看电视机的,人来人往还有没有点儿了。

  当然,他奶是好心,这个就不用说了。

  沈奶奶不干,这么贵重的东西,放客厅里多不安全,让人抱走了怎么办?完全忽视了自家的大铁门以及身体健壮数量众多的儿孙们,真要有人偷东西偷到沈家,之前那几个偷砖的就是前车之鉴!

  最后电视放在沈家老两口屋里,老人虽然喜欢楼房,但到底年纪大了,爬上爬下不方便,住的一楼。

  好在沈家小楼房已经通了电,何大哥摆弄惯了这种电视,三两下安装好了。

  把电视上的线□□,开电视,屏幕闪了一下,突然出现画面和声音。

  “呀!”跟着挤进来看热闹的村人吓了一跳。

  “这是啥哟?”

  “是不是电影那样的?”

  “这么小的电影?”

  “电影是黑白的,这个有颜色!”

  当然有颜色,沈鱼特意买的彩电,没颜色那不让人骗了吗?

  “这就是电视机哇,能看电影!”

  “这是电视,看电视!”摆弄完的何大哥忍不住道。

  “那能看电影不?”村人连忙追问,他们不知道什么电视不电视,但是哪个村要是放电影,附近听到消息的,都会搬着凳子去看。

  何大哥:“……能。”电视上确实会播电影。

  “但也能看电视。”忍不住想解释。

  “电视是啥?”

  “你傻啊,这不就是电视机。”

  “可是看电影的,为啥要叫看电视?”

  何大哥:“……”

  他郁闷地一抹脸,跟沈鱼说:“安装好了,你会调不?”

  “会,辛苦您了。”沈鱼自家也装了个电视,年前就买了,可他和沈桥压根没怎么看过。

  他是没时间,沈桥是没兴趣。

  但怎么调台还是会的,这电视没有遥控器,是直接在电视机上旋转按钮调节。

  “那我先走了。”何大哥说,他和同事还得会市里去。

  沈鱼跟着出去:“我送送您。”

  他顺手提了自己的包,出门的时候摸了两包烟塞过去:“麻烦您和张大哥了,这么晚了陪我跑一趟。”

  给东西比直接塞钱让人容易接受多了,烟送出去,自己不抽也能送人,很合适的交际手段。

  何大哥眼角一扫,挺有名一牌子,贵,不好买!

  他心里头立刻高兴了,平白加班跑着一趟的怨气也没了。

  沈鱼送他出去一段,就回去了,整个村子就这么大,怎么走也不会走丢。

  回去的时候,大家伙儿还围着看电视机,房间就那么大,好些人挤不进去,就在沈家院子外头说话。

  看见沈鱼回来,沈奶奶立刻招呼让人给他让路,把沈鱼让进来。

  屋子里人都塞满了!

  沈鱼暗自庆幸,没有答应把电视机放他屋里,好在爷奶不在意自个儿屋里人多,这会儿大家没那么多意识,也因为是私人空间少。

  刚才他出去,沈奶奶准备自己去送的,被沈爷爷拉住了,也不让其他人去,老爷子心里清醒着呢。

  何大哥把电视打开,随便调了一个台,这个台放的是个《神探亨利》,看不明白,也听不懂,但有人影在里面动,一样看得目不转睛。

  沈鱼过去,调了几个台,听见熟悉的一声“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立刻停下手上的动作。

  “哟,这是啥,咋是个猪脑袋!猪成精了诶!”沈奶奶离得近,一抬头吓了一大跳。

  “还有个猴儿,这猴儿咋还穿衣裳呢!”

  “都会说话了,穿衣裳咋了!”

  “哇,妖精!”小孩子睁大眼睛惊叹道。

  沈鱼哭笑不得:“你们看这个吧,这个挺好看的。”

  他没怎么看电视,不知道现在流行什么,但西游记总不会出错,老少咸宜,多年后一遍遍重播,依旧有人看。

  不用他说,屋里能挤进来的已经眼睛盯着电视拔不下来了。

  就连沈鱼,原本只是调来给大家看的,慢慢也看进去了。

  他还大致给介绍了一下前情,西游记是一集一个故事,从中间看也不十分影响剧情连续性。

  先头半集还有人讨论,等新的一集开始,屋里连说话声都没了,全都沉浸在电视剧的剧情里。

  沈鱼也跟着看入迷了,两集放完,开始播放广告,大家都舍不得走,眼巴巴等着猴子还有猪妖出来继续演“电影”,这电影好看是好看,就是短了点儿。

  可惜今天已经没有了,听沈鱼这么说,叹气声此起彼伏。

  “怎么就没有了,这么好看的电影……”

  “啥时候咱乡下放大电影,也能放这个就好了。”

  “真好看!难怪电视机卖这么贵,里头电影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