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第 105 章
作者:春山犹枝      更新:2022-03-16 06:06      字数:6925
  沈鱼觉着自己脑子挺好使的, 不过还是把鱼吃了。

  他爸给夹完鱼那个紧张的表情,生怕他不吃或者怎样,看着怪让人心酸的。

  沈鱼两辈子都没正经跟父母相处过, 对爷爷奶奶, 他还有以前应对邻居老人家的经验,对他爸,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相处。

  所以从接到沈家人起,看起来他应对得体, 跟奶奶亲亲热热, 也讨其他人喜欢。

  可实际上从头到尾,他没跟沈安民说几句话,连眼神对上的情况都少。

  见他把鱼吃了, 沈安民顿时一副开心的表情,又把鱼身两边细长的一条无骨肉挑给沈鱼,吭吭哧哧道:“你念书, 费、费脑子, 多补补……”

  他想说,老家河里也有鱼, 他抓鱼很厉害,要是猫儿喜欢吃……算了, 这城里日子这么好,什么吃不到呢?

  他儿子这么出息, 留在城里好。

  沈鱼垂着头, 他能感受到这个男人压抑着的某些情绪, 这让他有些无措。

  不正常的家庭环境让他缺乏处理这种情况的经验,他知道自己该有所表示,或者说点儿什么。

  但他不知道说什么, 最后只轻声说了一句:“谢谢爸,你也吃。”

  “诶,诶!”沈安民高兴地应了一声,立刻开吃。

  考虑到沈家人的需求,沈鱼没有弄那些花里胡哨的菜色,都是扎扎实实的家常硬菜。

  从沈老爷子动第一筷子起,就意味着其他人可以开吃了,根本不用沈鱼招待,每桌都吃得热火朝天。

  最先被吃空的菜是东坡肉,原因无他,这道菜是纯肉,而且能看见被炖煮得油汪汪颤巍巍五花肉上的肥肉块儿。

  东坡肉因为时间充足的蒸制,肥肉里面的油脂完全渗透,瘦肉也细嫩鲜香,空口吃都不腻。

  你一筷子我一筷子,都朝着这盆子肉动手,就连虎妞这个小不点儿,连吃好几块还舍不得停嘴,这真的是她吃过最好吃的肉肉!

  肉吃光了,盆里还剩下浓稠的汤汁,这可是肉汁!

  沈安兴把馒头掰开,蘸着汤汁吃,香得连吃两个大馒头。

  沈家人十二点多下的火车,没来得及吃午饭,顶多啃两口家里带的干饼。

  这种天气,没水干啃饼子,实在咽不下去,都没怎么吃。

  所以一个个都饿着,加上都是能吃的人,饭菜还这么好,几块东坡肉可不管事。

  于是吃完了东坡肉,又朝着其他菜下筷子。

  番茄炖牛腩和土豆烧鸡不相上下的受欢迎,像沈家姑姑婶婶,都比较喜欢吃西红柿炖牛腩,觉得这个菜味道怪好的,西红柿酸酸甜甜开胃得很,那个牛腩肉,也嫩乎乎的,特别适口。

  鸡肉嘛,有骨头,不过相比其他,吃着更有嚼头,有一种实在感。

  里头加了干辣椒段,青红椒提色,口感微辣。

  配菜除了土豆,还有魔芋片、香菇等等。

  餐桌上最让他们感到熟悉的,反而是大白菜焖肉,这道菜在乡下也常见。

  主要是白菜常见,家家户户菜地里都种的有,冬天杀了年猪家里有肉了,就多掺一点儿大白菜,焖肉吃。

  不过他们家那大白菜焖肉,白菜和肉的比例是九比一,或者八比二,这就算很有油水的菜色了。

  一些穷还舍不得吃的人家,要是做一回白菜焖肉,那真就是一锅白菜里头薄薄的几片肉,就算个荤菜了。

  可现在桌子上这盆白菜焖肉就很不像话,大肉片卷着白菜,一眼扫过去,叫白菜焖肉都不合适了,得叫肉焖白菜。

  放这么多肉,能不好吃吗?不可能的。

  白菜清爽,因为跟肉一起焖煮久了,浸透了肉味儿,比单吃肉还香,沈鱼就挺喜欢吃白菜焖肉里面的大白菜。

  他中午吃饱了午饭,现在还没有太饿,而且天热,不太有胃口。

  不过不吃也不像话,爷奶该担心了。

  就盛了大半碗米饭,连着汤汁舀上几大勺西红柿炖牛腩,拌米饭吃。

  番茄牛腩的汤汁包裹着每一粒米,西红柿独有的酸味中和了肉类的油腻,又打开了味觉,拌饭吃超级香。

  虎妞猛吃一气后,终于有心思看看其他人,首先看得就是沈鱼。

  看见他拿那个西红柿炖嫩嫩的肉拌饭,连忙也盛了一碗米,让她妈给她舀西红柿炖牛腩拌饭。

  拌匀之后尝一口,小姑娘眼睛瞪大了,又吃了一大口,才激动地说:“妈,这个好好吃,拌米饭超级好吃!”

  猫儿哥哥好厉害,连吃饭都比她会吃。

  于是其他人也纷纷试了拌饭,果然香得不行。

  沈鱼吃了两个半碗的西红柿牛腩拌饭,又夹了一些土豆烧鸡里面的配菜吃,还吃了一些鱼。

  沈奶奶要他吃鸡腿,被沈鱼拒绝了,夹了个鸡翅,说自己更喜欢吃这个。

  虽然搞不明白,那么多肉的鸡腿不吃,啃鸡翅膀上那点儿肉有啥意思,但是孙子爱吃这个,沈奶奶就把两个鸡翅膀都给沈鱼了。

  两位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来岁了,虽说身体还算健朗,但牙口到底不如年轻人。

  不过他们胃口好,平时在乡下也是能做能吃,今天吃了一些东坡肉、牛腩、还有白菜焖肉里面的肉片。

  后来上的蒸蛋,一人吃了一大碗,都说这个点了香油的鸡蛋好香,嫩乎乎滑溜溜,舌头动一下就滑进喉咙里去了。

  虽说乡下农户自己养的有鸡,按理说不会缺鸡蛋,实际上一家子那么多人,老人家总想着,给年纪小的孙儿孙女补一补,给干了重活的儿子补一补,给刚生完孩子的儿媳妇补一补。

  补来补去,反而是老两口鸡蛋吃的最少。

  除了这些,沈爷爷还吃了三个大馒头,真的是大馒头,比成年男□□头还要大,沈奶奶吃了两个。

  还喝了一碗冬瓜排骨汤,一边喝一边夸,说这个汤不知道怎么煮的,看着清水一样,喝起来鲜得要掉舌头。

  里面冬瓜也好吃,边缘被煮得都快化了,用不着牙齿,舌头一抿就在嘴里化开了。

  沈鱼也舀了碗汤慢慢喝,按理说饭前喝汤对胃好,不过大家都想先吃饭,他就没在这时候扫兴。

  相比而言,沈鱼饭量连沈奶奶都比不上。

  不对,连虎妞都比不上,虎妞还比他多吃一个大馒头。

  沈奶奶从汤锅了舀了两块排骨给沈鱼,忍不住念叨:“这名字起着了,真是个猫儿胃口。”

  沈鱼:“……”

  不,奶奶你误会了,我平时也很能吃的好吧。虽然比不上堂哥他们,但肯定比虎妞吃得多!

  不过他不敢说,担心奶奶会反口来一句:“那你吃了我看看。”

  他是真吃不下了,中午午饭吃得饱,下午没怎么动弹,确实不太饿。

  他们这一桌有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吃得还算慢的,其他桌都已经吃得差不多了。

  桌上几个菜都被清扫一空,红烧鱼因为有刺,一开始不太受重视,但鱼肉也是肉,剩下是不可能的,一样被吃了个干净。

  沈爷爷挑人,除了女眷和小孩子,都是捡壮实的挑,自然也能吃,一个个都是大肚汉。

  沈鱼让准备的饭食虽然菜色不多,但份量绝对足够,依旧被吃个一干二净。

  饱餐一顿,沈家人都满足不已。

  沈鱼想了想,让他们坐着歇会儿,去蛋糕店后厨装了一些蛋糕回来。

  今天晚饭吃的早,不晓得晚上会不会饿,炸鸡之类的炸物晚上吃不太好消化,吃点儿松软的小蛋糕小面包倒是不错。

  至于晚上吃甜食容易发胖?完全不用考虑这个问题,这年头胖点儿怎么了,那叫有福气!

  带着家人回小院安置,大家刚经历远途旅行,下午还好好活动了一番,这大夏天的,身上难免粘腻,就想好好洗洗。

  沈鱼细心,提前让人送了洗漱用具过来。

  不过两个院子只有一个院有水井,郊区这边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自来水,没水井的只能去外面公用水龙头接水。

  二十多号人要洗漱,挤在一起打水烧水,可不得忙活。

  沈奶奶见屋子里人来人往乱糟糟的,吵得很,就劝沈鱼回去休息。

  沈鱼没有急着走,陪着爷奶,还有长辈们说了会儿话,大家对他的情况很感兴趣,但分寸还是有的,没问什么,你怎么挣钱,有多少家底这种。

  爷奶爸爸,更多的关注的还是他的生活和学业。

  听说他考了第一名,都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儿夸他,都说他聪明,有出息。

  沈奶奶这会儿终于对梁凤霞有了一丝丝好感,最起码,她把那会读书的脑子传给她家猫儿了。

  沈家这么多孩子,以前也有往学校送的,可都是不开窍的榆木疙瘩,让他们爬树下河,干啥都行,就是读书不行。

  至于为什么不是沈安民遗传的?沈奶奶就是脸皮再厚,也没脸说自己这个儿子有聪明的脑子能遗传给儿子。

  她看着沈鱼,越看越喜欢。

  她家猫儿可真是会长,哪哪都挑着父母优点来。

  长得这么俊,爹妈哪好看他就继承哪一部分。

  遗传了亲妈的好脑子,一点儿没遗传她那脾气和品行,反而像他爸一样温顺和善。

  沈鱼对沈家的亲戚们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爷奶很疼他,爸爸很在乎他。

  比较亲近的亲戚,亲二伯四叔,还有两个姑姑,态度都很好。

  谈话间一点儿没有那种“我们来给你撑腰了所以你欠了我们”的感觉,没有,甚至还觉得刚才那顿饭吃得太好,太破费了。

  沈鱼这人吃软不吃硬,沈家人对他客气,他当然会回报更多。

  当然,对梁凤霞那种人,他软硬不吃。

  聊了会天儿,二伯母烧好了热水喊奶奶去洗澡,沈鱼就先告辞了。

  临走前叮嘱道:“还记得路吧?有什么事就来找我,明早我来接你们,咱们去城里逛逛。”

  他住哪儿领着堂哥们来回走了几遍,不远,几分钟的路程,都已经记熟了。

  “诶诶,记得,咱们这么多人,能有啥事。”

  她瞪了一眼听见可以去城里逛街,一脸兴奋的小辈们,跟沈鱼说:“逛啥逛啊,这屋子住着还得掏钱,咱老家又不是没房子,还吃你的喝你的,咱猫儿才多大,你们一个个多大了?!”

  “横竖事儿也办完了,明个儿咱收拾收拾就回去,是吧老爷子?”

  沈爷爷点头:“是这个理儿。”

  住房子还花钱,多心疼人啊!

  “等明儿个咱走了,猫儿你赶紧把这房子退了。”沈奶奶说。

  其他人虽然遗憾,但没人敢反驳已经做下决定的两老。

  再说,来这一趟,见到了省城长啥样,涨了见识,还吃了那么丰盛的一餐,也很值了。

  沈鱼哭笑不得:“来都来了,怎么能不好好逛一逛就走。”

  他从沈奶奶的想法出发,给她算账:“才来一天就走,来回车费都没赚回来,亏不亏?”

  说到车费,沈奶奶更心疼了,两百块钱啊,一下子就都给出去了。

  回去还得两百,虽然沈鱼信里说了他出钱,可她孙儿的钱也是钱,该心疼还是心疼!

  不过沈鱼说得也有道理,花那么多钱,屁股都没坐热就回去,路费就亏了!

  沈鱼见老太太意动,再接再厉:“而且我这房费,人家都是一个月起租,没有只租一天的,你们不住了也不给退钱。”

  沈奶奶急得拍大腿:“还有这样的?不能退?”

  沈鱼点头:“不能退。”

  退啥啊,一个小院整租十几块钱一个月,他租两个还没花到三十块钱。

  租房子的钱已经给了,而且不能退,沈奶奶彻底打消了明天就走的心思。

  这房子这么大,猫儿有自己的房,没人住岂不是白亏钱?不行,得把房租住回来。

  可是她们带的钱,不知道够不够吃一个月,而且地里还有活儿呢。

  沈奶奶觉得这可太难了,当着沈鱼的面,她不好表现出来,孙儿花钱给她老婆子租这么好的房子住,要是还有抱怨,就真是坏老太婆了。

  她琢磨着,回头跟老头子商量一下,看看这事咋办。

  定好了明天见面,沈鱼就先回家了。

  因为担心他,沈桥今天提前下班,六七点钟就回来了。

  见他安然无恙,沈桥松了口气:“今天在家怎么样?”

  “特别有意思,我要跟你好好讲一讲!”沈鱼兴冲冲道:“对了,你还没吃饭吧,先给你弄点吃的。”

  他去给沈桥做晚饭,沈桥在一边打下手,顺便听沈鱼讲今天的经过。

  他讲沈家人如何痛揍肖家人,讲梁凤霞等人有多惨,说得眉飞色舞,显然心情很好。

  沈桥听着也不由舒展眉眼,那些讨厌的人再也不能来骚扰他们,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但他还记得,当初沈鱼受到他爸爸的信,听说已经多了个继母时的失落,有些担心沈家人会伤他的心。

  然而沈鱼很快就说到沈家人:“我爷爷奶奶都挺好的,大家都很好,比我想象得好很多很多。”

  要说每个都喜欢他喜欢的不得了,一点儿小心思都没有,那不至于。

  不过都算得上品行端正,有那个态度,沈鱼就知足了。

  “你爸爸……”

  “你是想问我继母吧?”沈鱼释然道:“她没来,其实人家也不一定就是坏人,我觉得我爸不至于那么倒霉,婚姻上连续跌跟头吧。”

  只要不是那种黑心眼的,有点儿小心思就有呗,从他婶婶无意间透出来的意思里,那个继母是个勤快的,对他爸也上心,这就够了。

  沈桥点点头,不再多问,把这个话题跳过。

  “明天要我跟你一起吗?那么多人你一个人照看不过来吧。”人太多了,万一迷路了不好找。

  “没事,明天我把四娃带上,这孩子挺机灵的。”

  沈桥每次听见他说这个是孩子那个是小朋友,就想笑,明明他自己也没有多大,比吴四娃也就大三四岁。

  “你笑什么?”沈鱼敏锐地察觉到,沈桥很有可能在笑他。

  “没什么,对了,你刚才说,你奶奶喊你猫儿?”

  这是沈鱼讲他奶的时候说的,他奶一口一个“我们猫儿真出息”,学给沈桥听的时候没注意。

  还有奶奶说他猫一样的胃,他也跟沈桥讲了,同时郁闷道:“我明明很能吃,才不像猫。”

  讲道理,虽然觉得这个小名一点儿气势都没有,而且很不合理。

  他堂妹叫虎妞,他这个当哥哥的,竟然叫猫儿,像话吗?

  可是老人家就是爱这么喊,沈鱼又不能不让叫,好像嫌弃这小名似的。

  往好处想,最起码,比他大名还强一点儿,猫能吃鱼啊!

  沈鱼好不容易自我安慰好了,偏偏沈桥哪壶不开提哪壶。

  他幽幽看着沈桥:“你想说什么?”

  沈桥轻咳一声压住笑意,摸摸头:“没,就是觉得很可爱。”

  小鱼可爱,猫儿也可爱,都可爱。

  等沈桥吃完晚饭,两人坐着聊天,沈鱼跟他说起自己想法:“我觉得可以拉拔我那些沈家人一把。”

  以前是不熟悉,现在相处着还行,他那些堂兄弟们,别的不说,都还挺听话的。

  他有能力,也愿意伸手拉一把。

  当然,这只是个想法,真正会不会施行,还得再看看,横竖还有时间相处。

  “想做就去做。”沈桥一向支持他,这次也不例外。

  沈鱼不知道的是,此时正有人,打着和他相似的念头。

  沈二姑借口去打水,把她儿子曹满仓叫出来,两人找了个角落说话。

  曹满仓跟沈鱼同岁,不过比沈鱼大月份,十九岁生日已经过了有小半年,是沈鱼的表哥。

  他在来的这些人中,不算年纪最大的,但块头一定是最大的之一。

  “娘,你找我干啥?”曹满仓问。

  沈二姑拍了他一下:“你这蠢娃,找你肯定是有事。”

  曹满仓不说话了,他就是想问有啥事嘛。

  “你呀,真是脑子不开窍,卖力气的命!”沈二姑骂了一句,又笑道:“幸好咱沈家运道好,出了个有出息的娃。”

  曹满仓憨憨点头:“是啊,猫儿真有出息,自己赚那么多钱,买那么大房子,一定很好娶媳妇。”

  曹家也不富裕,因为人多没分家,曹满仓现在还跟叔伯家的堂兄弟住一间屋子,没住的地方,娶不上媳妇。

  沈二姑气得又锤他一下:“你以为猫儿跟你一样,满脑子就想着娶媳妇。”

  曹满仓更委屈了,不是你一天到晚念叨着,说我哥哥们都成家了,现在就发愁我,要是我娶了媳妇就好了。

  “你给我听着,明个儿见到猫儿,你就多往他面前凑,他要搬点儿啥,提点儿啥,别跟个木头桩子似的杵那儿,多帮帮手,听见了没?”

  曹满仓迷迷糊糊点头,这有啥好特意说的,猫儿一个读书人,粗活肯定是他们兄弟几个干,他妈不说他也会这么干的。

  “憨子!”沈二姑没好气道。

  她是不指望这个儿子能有什么大出息了,笨的很,一点儿都不像她。

  亏得她侄儿聪明,有出息,要是满仓能入了猫儿的眼,不说别的,给打个下手,卖把力气就成。

  反正都是卖力气,在城里卖力气肯定比乡下种地好。

  猫儿这孩子像她三哥,温善,肯定不会亏待她家傻儿子。

  屋里头,沈鱼二伯母,也在跟她男人说这个。

  沈安富家只有两个儿子,这次来了一个,他们夫妻俩想法跟沈二姑差不多,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儿子在沈鱼面前多讨讨好,跟着沈家最有出息的人混。

  虽说确有些小心思,但都没什么恶意,也没有觉得沈鱼出息了就必须帮他们家孩子。

  就是单纯想给孩子讨个前程,能让沈鱼看上眼是好事,看不上他们也不会有啥想法。

  乡下娃,除了一把力气,哪有什么能跟人比的。沈鱼愿意拉拔,那就是看在血脉亲缘的份上,他们得珍惜,得知足。

  第二天一早,沈桥去上班,沈鱼去爷奶那小院。

  这么多人,顿顿都在外面吃不现实,尤其是早上,这边没有早餐店,去厂区也得走个十几二十分钟。

  所以沈鱼昨天提前让人送了米面油盐过来,勤劳的姑姑婶婶们,已经和好了面在蒸馒头了。

  虽然这一片没有卖早餐的,但有一家卖豆腐,沈鱼去定了一桶豆腐脑过来,豆腐脑配馒头,也是瞒奇妙的搭配。

  吃完早饭,沈鱼带着家人们去城里逛逛,他准备给爷奶爸爸置办一些换洗的衣物,其他人一人买一身衣服鞋袜,就当这回大家出力的报酬了,回头再带点儿伴手礼回去,齐活。

  他们一行人坐上公交车的时候,殊不知,昨天肖家的那一场大戏,已经随着上工的围观群众们口口相传,传得越来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