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 43 章
作者:池陌      更新:2023-01-31 10:05      字数:6239
  焦蕙兰最近闻到荤腥就难受,猪肚鸡是无福消受了,她虽然馋却也没办法,只能捏了几根青菜和干籽乌,想烧个汤喝。

  甄臻直摇头,“好歹加两个鸡蛋,怀孕辛苦,可别亏待了自己。”

  焦蕙兰还是农村人的土思想,俭省惯了,鸡蛋想省下来给孩子吃。

  这籽乌还是娘不知从哪弄来的,农村人哪里吃的着这个?再加两个鸡蛋那就太不像话了。

  大丫从鸡窝掏来两个鸡蛋。

  “阿奶,给!”

  甄臻接过鸡蛋打在汤里,一个搅碎了蛋花,一个做成水煮荷包蛋。

  鸡蛋一打,这汤就香了,甄臻还给她切了延吉辣白菜和咸鸭蛋,就着香喷喷的豆沙馒头,那叫一个香!

  焦蕙兰只好一脸幸福地享受婆婆的疼爱了。

  陶爱红撇撇嘴,她就说婆婆偏心吧?这不年不节的,有必要加两个鸡蛋吗?就不晓得把那两个鸡蛋挪挪地儿,往她碗里放放?

  退一步说,不给她吃鸡蛋,客气一下总行的吧?

  想当初她怀孕时一天也才一个鸡蛋,婆婆怎么对大嫂那么好,对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呢?

  陶爱红不承认自己这是嫉妒上了,不过这孟大国不仅床上厉害,生孩子也丝毫不落后,这次又让大房抢先了。

  孟大国知道消息后自然高兴。

  在农村生不出儿子,那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孟家一个远亲生了四个女儿,没儿子,只能从外面抱养了一个男孩当儿子,说是要这男孩传宗接代。

  农村人就这想法,有个儿子才算有后,闺女养的再好以后都是要嫁人的。

  孟大国在他娘的改造下,已经慢慢脱离旧思想了,却还是希望焦蕙兰能生个儿子,否则等大丫二丫嫁人了,家里就剩下他和焦蕙兰了,逢年过节那感觉也太落寞了。

  孟二勇却是一愣,他觉得二丫出生才没多久呢,家里的孩子跟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可苦了他娘了。

  焦蕙兰这一胎反应比较大,经常孕吐,吃不好睡不好的,人憔悴了不少。

  甄臻就不让她干任何家务了。

  焦蕙兰就没见过婆婆这样宠儿媳的,怀个孕而已,又不是什么大事,现下农村女人怀孩子那真跟母鸡下蛋一样常见。

  也就她婆婆把她当宝一样疼着。

  焦蕙兰心里也是很甜蜜的,可就是觉得内疚,她以前哪里舍得让婆婆做家务?现在婆婆不仅要做饭,还要带孩子,真是遭了大罪了!

  一大早,甄臻把大丫从床上提溜起来,又张罗着给二丫穿衣服。

  孟招弟背着一捆柴从外头进来,累得一头是汗。

  “婶奶奶,柴砍好了,水缸也灌满了,鸡和猪都喂过了,菜园子也浇过水了,我再帮你把家里的衣服给洗了。”

  孟招弟端着甄臻的脏衣服出去了。

  甄臻给二丫和三娃蒸了鸡蛋羹,用奶粉泡了奶馒头碎,还配着八宝粥。

  二丫和三娃在她的培养下都可以自主进食。

  尤其是二丫,别看年纪小,筷子用得贼溜,吃饭已经不需要甄臻费心了。

  “阿奶,我看着二丫和三娃,你去忙吧!”大丫人小鬼大说。

  甄臻可自豪了,“谁都没有我大孙女能干。”

  大丫得意地哼哼:“能干的阿奶生出能干的孙女!”

  这丫头说话可真疼人,小脸蛋也肉嘟嘟的,扎着两个小揪揪,像个年画娃娃!

  甄臻也是越来越喜欢她了,不过还是交代了一句:

  “不可以喂弟弟妹妹吃别的东西,尤其是花生米和瓜子。”

  “知道的,阿奶,我会保护好弟弟妹妹的。”

  甄臻从来都是一碗水端平,对三个孩子没有一点偏心,真要偏心那也是偏心大丫,所以大丫从来不嫉妒弟弟妹妹,三个孩子的感情那是相当好的。

  让大丫看孩子她也是放心的,农村像大丫这么大的孩子都能下地赚工分了。

  甄臻走到外头,瞥了眼干净整洁的院子,心说这个孟招弟真不是一般的能干。

  这才八点多,她把家里所有农活都干完了,就是焦蕙兰也不敢这么利索的。

  其实孟招弟也才十三周岁呢,放在后世才上初中,正是叛逆的年纪,可她的青春期都耗在了农活里。

  甄臻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觉得这孩子实在不容易,可仔细一想,这年头谁家的孩子不是这样?

  “招弟,吃饭了吗?”

  孟招弟难为情地摇摇头,甄臻让她把衣服泡着,给她盛了一碗八宝粥,又拿了两个大肉包子出来。

  孟招弟在家哪里吃过这些?

  过年时那边也吃肉,可家里十几口人,一盘子肉刚上桌就被抢光了。

  她多吃一口肉,她娘就瞪她,嫌她不懂事,不让着弟弟妹妹,久了她也就不肯伸筷子了。

  孟招弟眼睛都在发光,咬了一口,被这包子馅给香到了,几口就把一个包子吃完了,呼噜噜喝着八宝粥,吃的那叫一个香!

  甄臻直摇头,这孩子恐怕长这么大都没吃饱过。

  “两个够了吗?”

  孟招弟点头,她觉得自己的劳动不值两个包子钱,再说这八宝粥也熬得粘稠厚实,实打实的红豆红枣黑米放进去,价格肯定不低的。

  “婶奶奶,我吃饱了。”

  甄臻知道她没吃饱,却也没敢让她吃太多,饿久了的肠胃吃多了容易拉肚子。

  甄臻观察了她好些天,知道她很本分,在农村有很多像孟招弟这样的女孩,名字都是为弟弟而生的,如果能拉一把,甄臻也是愿意的。

  “招弟,你读过几年书?”

  孟招弟眨眨眼,“只读过小学,不过我自学过几年。”

  甄臻看着她,笑了笑:“招弟,你想读书吗?”

  读书?孟招弟觉得这对她来说实在太遥远了,她以前读书也不错,不过她娘说女孩子读书没用,早点结婚生子才是正道,再说现在学校都停了,她读书有什么用呢?

  “招弟,你觉得自己的名字好听吗?”

  孟招弟摇摇头,她经常被人取笑,可她娘说只有这么取名字,才能招来弟弟。

  “你看,没有文化连给自己改个像样的名字都做不到。对于大部分农村女孩而言,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我听你奶说你以前成绩很好,要是努努力,等恢复高考了,说不定能考个像样的大学。”

  就是考不上大学,考大专读技校那也是相当不错的。

  总比在农村嫁人要强吧?

  甄臻就想着孟招弟给她做工,她要付出相应的回报,只是这回报更为长远。

  孟招弟眼里闪烁着光亮,婶奶奶给她说的都是她从前不敢想的。

  “婶奶奶,我想读书!”

  “行,那你回去问问你娘,你娘同意了你就过来,我这活也不多,你可以赚完工分再过来。”

  孟招弟回去就跟张巧红说了这事。

  赚完工分再过去,孟家可一点损失都没有。

  家里粮食不够吃,孟招弟少吃一口,超娃就能多吃一口。

  白占了这么大的便宜,张巧红高兴坏了。

  “跟你婶奶奶说,明天就过去!你婶奶奶也真是的,就你那水平还想读书,笑死个人了。”

  孟招弟就不说话了。

  孟招弟第二天就过来了,甄臻先摸了个底,发现她不算笨,可就是基础太差,需要从头学起。

  不过七七年高考很简单,孟招弟要是肯学,再加上三分运气,也还是可以搏一搏的。

  要是可以,甄臻想把儿子儿媳都培养成大学生,可那几人明摆着对学习不感兴趣。

  孙子孙女又还小,她也就不白费心思了。

  孟招弟真是个能干的,甄臻把食材拿出来,指点她做菜。

  孟招弟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口水都要下来了,一边吞口水一边把菜做完了。

  晚饭有一盘卤味,卤鸭翅卤鸡爪卤猪蹄三拼在一起,这口感自然就不用说了。

  甄臻饭前捏了口卤猪蹄,差点被那香味送上天,这孟招弟哪来的好厨艺,竟然比焦蕙兰还会做饭!

  除了卤味,就是一盘胡萝卜炖排骨,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盘青菜。

  怕三个孩子吃不好,孟招弟贴了锅贴,用的是红薯面和玉米面。

  别看农村人不稀罕这个,可甄臻却觉得好吃极了,三个娃娃也喜欢这甜丝丝的面饼子。

  毕竟这种农家菜孟家是真不常吃的。

  孟大国和焦蕙兰几人下地回来,闻到这喷香的饭菜,魂都被勾走了一半。

  孟大国唏哩呼噜喝着稀饭,“娘,这卤猪蹄太好吃了!”

  “排骨炖的也不错,招弟真是能干。”孟二勇也夸。

  陶爱红撇撇嘴,懒懒地夹起一块胡萝卜,心说这俩人什么意思,该不会是故意说给她听,讽刺她懒的吧?

  她懒点怎么了?

  婆婆有能耐赚钱,又给家里弄来这么多好吃的,她还不能好吃懒做享享福了?

  孟招弟有些不好意思,她在家里也是等别人吃完才上桌。

  甄臻想起当初的焦蕙兰,连忙让她坐下一起吃。

  孟招弟受宠若惊,什么菜都觉得好吃,舌头都不够吞的了!

  孟大国吃的舒坦,觉得他娘真会管家,家里人手不够用,就找来孟招弟干活。

  也不知道娘用了什么招,这孟招弟死心塌地的,就认他娘了!

  不过孟招弟能干,他们都能轻松不少。

  饭后,甄臻把他叫了过去,“蕙兰怀了孩子,你晚上就别折腾她了,让她好好歇歇。”

  孟大国脸红透了。

  他那么羞涩,甄臻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直接了,不由咳了咳:

  “娘说话直白了点,你也别怪罪。”

  孟大国哪会怪他娘啊,直摇头,“娘,您说什么我都听,您叫我做什么我都做。”

  甄臻拿这个愚孝的儿子真是没辙了,掰着腿坐在床沿上,笑道:

  “娘是想叫你多关心关心蕙兰。没事说点好听话哄哄她,蕙兰累了要知道给她捏脚捶背,有钱就给蕙兰买点衣服首饰啥的,不忙时就骑车带着蕙兰去县城看看电影,也学人家恋爱中的小情侣,浪漫浪漫!”

  娘手把手教他谈恋爱,孟大国哪有学不会的道理?

  “娘,男人给女人捏脚,这不好吧?”孟大国问。

  “怎么不好?她脚上又没毒,别以为我没看见,你农忙时都是蕙兰帮你捏脚挑水泡,怎么着,女人能伺候男人,男人就不能伺候女人了?”甄臻把他教训了一顿。

  孟大国被他娘一顿训,也知道自己不对。

  女人是最了解女人的,也许娘说的就是蕙兰的想法呢?

  晚上焦蕙兰觉得脚酸,孟大国就叫她躺在床上。

  “我给你按按!”

  焦蕙兰瞪大眼,以为自己听错了,见鬼似的盯着男人看,等孟大国脱了她的鞋她才反应过来,急忙往回缩。

  她红着脸,摸了摸头发,“大国,我脚脏,你可别摸了。”

  孟大国头一次打量媳妇的脚。

  可别说,焦蕙兰模样一般,可这脚却是长得相当不错,白嫩柔软,尺码也不大,他一掌就能包起来。

  孟大国心里荡漾,想的都是跟焦蕙兰在床上的那些招式。

  他也算无师自通的,那事没人教他,可他就是知道怎么讨女人欢心。

  不过他就像一头只知道耕地的蛮牛,从不会花言巧语。

  孟大国喃喃半天,憋出一句话:“蕙兰,你的脚真好看,改天洗干净叫我亲一口?”

  焦蕙兰脸红得跟番薯似的,觉得这男人会花言巧语了,让人招架不住。

  大丫正要起床尿尿,迷迷糊糊听了一句,揉着眼睛把脚丫往他爹脸上一摆。

  “爹,你觉得我的脚丫好不好看?”

  孟大国叫他闺女闹了个脸红,连忙带着大丫出去嘘嘘了。

  无论如何,有着婆婆的宠爱和男人的疼爱,焦蕙兰这次怀孕心情是相当不错的,出去谁都夸她气色好,有福气。

  原以为甄桂芝是个恶婆婆,到头来却成了全村儿媳羡慕的好婆婆。

  村里又被磋磨的儿媳,都暗暗羡慕焦蕙兰的福气。

  说就没见过婆婆对儿媳这么好的,生了女儿还能天天吃肉吃鸡蛋,婆婆衣食住行都给包圆了,从没叫儿媳操心一点。

  你听听这让不让人眼馋?

  孟老太听说焦蕙兰怀孕,比谁都高兴,“我瞧着那肚子比前两胎要尖,反应也不一样,应该是个男娃吧?”

  她是老思想,觉得没有男孩死了以后就没有摔盆的,跟甄臻念叨了好几次。

  甄臻听多了,也是很无奈的。

  “谁规定死了就要摔盆?谁规定女孩就不能摔盆?把这破规定改改就是了。”

  孟老太不是一般的惊讶,“你还想改规矩呢?要是男娃女娃都能摔盆,那不是得乱套?”

  这年头家家户户都是要拼儿子的。

  焦蕙兰要是生不出儿子,在村里都是抬不起头的。

  不管甄臻怎么说,孟老太都盼着焦蕙兰能生个带把的。

  甄臻跟她说不通,也就不说什么了。

  她毛线扣错了一行,正在想是哪里错了,也就没说话。

  她不说话,孟老太就琢磨自己说话是不是太重了?

  可怜见的!她没有训儿媳的意思,她天生说话语气就重,听起来跟训人似的。

  这段时间儿媳对她多好,她心里都是知道的,吃猪蹄、吃排骨、吃腊八粥都忘不了她,烙饼、包饺子、包包子,哪回没往她那送?

  人家都说她命不好,年纪不大就没了儿子,她一开始也哭过,后来瞧着儿媳对她那么好,也就放下了。

  可不要因为这点事让儿媳误会自己啊!

  孟老太调整好语气,笑容满满:

  “其实娘也喜欢女娃的,你看你,比儿子可孝顺多了!招弟大丫都是好女娃,招人疼着呢!我就是怕蕙兰她过不去自己那关,盼着你家日子过得好呢!”

  老太太这副小心翼翼的讨好模样,可把甄臻逗乐了,甄臻一笑:

  “娘你就别操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真要是闺女,那就不是大国的种了?您瞧着好了,将来我一准把我孙女都培养的棒棒的!比这村里所有男娃都强!”

  孟老太见她没生气,才放下心来,也被她这副语气也逗笑了。

  甄臻算着时间差不多了,就叫孟大国去县城把缝纫机拉了回来。

  甄臻特地叫他晚上回来,避开人群把这大家伙放到里屋去。

  焦蕙兰和陶爱红看到缝纫机眼都直了。

  村里人衣服坏的快,家里还有孩子,少不了缝缝补补的,有台缝纫机就方便多了,还可以给孩子做点夏天穿的衣服。

  焦蕙兰一直爱缝缝补补的,摸着缝纫机,有些不敢相信。

  这真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一年前家里还吃不上饭,现在就有车有房还有缝纫机了。

  陶爱红也直感叹,心说真是小瞧她婆婆了,缝纫机可是大家电,这年头谁家有台缝纫机都是了不得的,这一台机器能买县城两套房呢。

  陶爱红恨不得现在就去跟老同学炫耀,说她家买缝纫机了!

  甄臻前世也没用过缝纫机,按照说明书试了试,这东西学会后确实方便的。

  家里还有不少孩子用的布,都是甄臻叫赵美兰给她留的。

  她拿来练手,给二丫和三娃做了个吃饭的围脖,给大丫做了件罩衣,觉得技术成熟了,又给大丫二丫和自己做了成套的睡衣,上面短袖,下面短裤,穿起来凉快的很!

  家里有几块素布,甄臻一直用不上,就给孟老太和孟老太爹做了一身夏衫,可把很多年没穿过新衣服的老俩口高兴坏了,一直舍不得穿锁在箱子里。

  至于两个小媳妇,就做的是睡裙了,夏天的晚上还是睡裙凉快,甄臻要不是寡妇,肯定是要安排的。

  进入六月,坝头村的雨水多了起来,村里人都提着一口气,生怕雨太大会影响抢收。

  雨一停,李德成就组织村民开始夏收了,夏收后紧接着就要插秧种晚稻了,插秧是个良心活,技术不好的话,叫雨水一打就趴下了,还得返工补秧苗,不是一般的费事。

  李德成知道村里人的德行,特地挑了几个能干的插秧。

  孟大国和焦蕙兰都被选中了,至于孟二勇和陶爱红,那都是第一批就被刷掉的。

  插秧刚结束,家里就收到了孟华的电报。

  孟华过年前写过一封信,说是过年不回来了,这封信到了三月份才收到,好在家里人心里有数,从京城回来一路倒车,单程就要两三天,那点寒假都花在路上了,不值当。

  这次放暑假,孟华早早买了火车票,特地把班次发回来了。

  孟大国和孟二勇知道弟弟要回来,高兴坏了,特地叫李德成帮忙在红布上写了几个字,掐准时间在村口等着。

  于是,孟华阔别一年回来,远远就瞧见那村口乌泱泱一大群人,以及红布条上那几个显眼大字——

  欢迎我们村的大学生孟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