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
作者:池陌      更新:2023-01-03 03:59      字数:4423
  按照原主的记忆,农村办酒席也有礼钱的,一块两块,关系再好点就五块,大体能够持平,运气好还能赚一些。

  家里肉和菜都备的差不多了,不够的甄臻从空间里拿,倒也勉强能把席面撑起来,不过她白白为便宜儿子出了这么多钱,以后得把他当生产队的驴用起来才行。

  天渐渐冷了,甄臻从空间里掏出一件黑色羊毛衫,一个米色的羽绒背心套在棉袄里,又贴了一些暖宝宝在里头,才不会太冷。

  一场雨下来,树叶落得精光,山上一片凋零,村里人都躲在家里猫冬了。

  前些日子甄臻和大丫捡了不少栗子和花生,眼下无事可做,正好窝在房里围炉煮茶。

  农村的煤炉子一个,栗子划个十字和花生一起放上烤架,橘子连皮烤,再用火钳子插一根玉米,偶尔会把玉米换成红薯,把橙子碾碎搞个果茶。

  甄臻喜欢烤但吃得不多,大丫却更喜欢吃,祖孙俩搭配下来,竟都十分满意。

  过了腊月二十,村里陆续有人上门帮忙,焦蕙兰还做了一屋子的粗粮饼子。

  她擦擦手,望着外头,“娘,这都二十三了,大国二勇都没回来。”

  “急什么!”甄臻头也不抬。

  焦蕙兰心说她也不想急,可她听说矸石山离最近的小河都有一里路,也就是说兄弟俩挑两桶水来回要走二里路,天寒地冻,手得在水里淘煤炭,来回扒拉,只怕那手都不能看了。

  其实大国倒没什么,无非是吃点苦,可那二勇是新郎啊!!

  明天都要结婚的人了,今天还没回来,万一赶不上迎亲怎么办?

  听焦蕙兰这么一说,甄臻笑了笑,“赶不回来就赶不回来,多大点事,看把你给急的!谁规定结婚一定要新郎到场的?就算没有他,咱们该吃吃该喝喝,该迎亲就去迎亲,一点不差事!”

  焦蕙兰听呆了,娘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却又好像哪里不对。

  腊月二十四一早上,孟大国和孟二勇还没回来,焦蕙兰一夜没睡好,真是愁坏了。

  “娘,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大川也急上了,“这都要去迎亲了,新郎还没回来,这可怎么办才好!”

  甄臻还算淡定,“大国办事稳重,肯定是有什么事耽搁了,我猜他们一定在赶回来的路上,大川你有车,能不能麻烦你骑过去迎迎他们?”

  大川借了一辆28大杠来帮忙迎亲,闻言直点头,“甄大娘,我这就去。”

  甄臻这才想起来还有个事没办。

  “蕙兰,有个事交代你去办。你爷爷奶奶,还有大房一家子我都忘了请了,这事说起来是娘不对,二勇结婚是大事,你爹在天之灵也不希望我们老死不往来,娘想让你走一趟把他们给请来。”

  焦蕙兰没想到她会说出这一番话,心说娘真是不一样了,要是搁以前,只要娘能吃饱,是肯定要把他们骂的狗血淋头的,现在竟然能主动求和。

  其实昨晚她也在琢磨这事,她觉得娘应该去请人来做客,却又不敢说出来。

  眼下听甄臻这么说,从心底松了口气。

  “娘,我这就去!”焦蕙兰笑容满面。

  天才亮,村里陆续就有人往孟家赶,这都是来帮忙办酒席的,农村的风俗就这样,谁家办喜事丧事,村里人都要帮忙忙活。

  孟老太坐在床边气上了,“钱给了,台阶也给了,这小蹄子都不知道派个儿子上门说和,这是真不打算叫我们去!”

  孟老太爹也不痛快,孟二勇好歹也是他孙子,哪有孙子结婚,爷爷不去的?

  说出去让村里人笑话!

  孟老爹抽着烟袋,“行了!她不来找你就不去了?那是我孙子结婚,我去吃席还不应该?再说你还给了二十块钱呢!谁不去你都该去!”

  孟老太一想确实啊,她是花了钱的,凭什么要看甄桂芝脸色?

  她招呼道:“老大!老大媳妇!那边结婚,你们俩过去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

  孟大嫂就等孟老太发话呢,这种日子不去真不合适,再说俩家虽然吵过架,闹过矛盾,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村里住着,真不去要被多少人看笑话?

  孟老大也同意娘的话,老二光荣牺牲了,怎么着他这个当哥哥的都该照顾着一点。

  孟老大两儿一女,也是当爷爷的人了,等把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带齐了,已经半个小时后了。

  刚走到家门口,就见大着肚子的焦蕙兰往这边走。

  “阿爷,阿奶,叔婶,”焦蕙兰一一问好,又和几个小辈打了招呼,“今天二勇结婚,我娘让我来请你们去吃席。”

  孟老太和孟老大几人面面相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甄桂芝那恶婆娘会主动来请他们?该不会有诈吧?

  焦蕙兰笑着招呼小辈,“走!去看新娘子,找新娘子要糖吃!”

  村里人对孟老太和甄桂芝的恩怨心知肚明,孟老太带着一家子刚走到门口,就有人过来拉家常说和。

  孟老太寒暄几句进了厨房。

  “娘。”甄臻笑笑。

  孟老太怪里怪气地应了句,上次听她一声娘就破费了二十块,这次不知道要付出什么代价。

  虽然厨房摆满了菜,可孟老太是一点不相信甄桂芝真能备好酒席。

  这小浪蹄子也就会吃喝玩乐,往脸上抹擦脸油,买衣服买鞋子舍得,买点米给家里却跟要命似的,孟老太怀疑自己那二十块钱都被甄桂芝给花了。

  “你个败家娘们!我倒要看看你备了什么菜!”

  她不放心,撩起盖着菜的蒸笼布,这么一大盆应该不是萝卜就是红薯吧?要么是白菜?

  谁知竟然是满满一大盆肉,再掀起一盆是满满的鱼。这一屋子竟然都是鸡鸭鱼肉!

  孟老太沉默了。

  果然是败家娘们,谁家酒席用这么好的肉?没看外面一个人出礼,来了十几个孩子,这办下来肯定亏得裤衩都不剩了。

  办酒席是村里的大事,李德成一早就给她划了一块地,就在孟家门口的树林旁,张翠花家左边。

  李德成组织村里人搭好挡风棚子,各家搬来能用的桌椅,茶壶杯子木桶,东拼西凑好歹把东西凑齐了。

  原本是打算焦蕙兰掌勺的,可甄臻怕把她给累着,就请了隔壁村有名的大厨。

  孟老太见她站在门口,没好气地问:“等谁呢?脖子伸得跟大鹅似的。”

  “没什么,现在万事俱备,就只却新郎了。”甄臻笑。

  “缺谁!”孟老太叫出鹅叫,听说孟二勇到现在还没回来,差点两眼一黑摔过去。

  眼见着吉时要到了,孟二勇终于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中现身了,甄臻原以为看到的是一个难民,谁知孟二勇皮肤洗得干干净净,甚至还抹了头油,再细看,是刚洗了头发结冰了。

  “兔崽子,死哪去了,到现在才回来!”甄臻真情实感开骂了。

  孟大国冲他笑,“娘,早上就回来了,寻思着身上太脏了,就借了澡票,和二勇一起去澡堂洗了个澡,搓了背。二勇一冬天没洗澡,身上那叫一个脏!这不,搓灰耽误太久了,差点误了时间。”

  孟二勇:“……”

  孟二勇结婚心情还是不错的,换上大川给他借的衣服,外头套着军大衣,胸口别着一朵小红书。

  “娘,我这大衣是不是有点脏?”

  甄臻瞧了瞧,“嗯,丝毫没影响你的帅气!”

  孟二勇喜滋滋的,“娘你说真的?”

  “那还有假?你快到村口去接新娘子吧!家里酒席都备好了,娘一定会帮你办一个终身难忘的婚礼。”

  按照习俗由小学校长骑自行车去接新娘回来,新郎只要在村口等着就行。

  孟二勇听到娘这么说,心头一热,莫名又想起爹来。

  他对爹的印象不深,他相信在这一点上兄弟三人是一样的。

  那个爹啊!只存在在别人口中!大家都说他爹能干厉害!在部队里有职位,说他爹是人民英雄!可对于他们兄弟三人来说,爹是一年才见一次面的陌生人。

  虽然一年才见一次面,可如今再也见不到面又是不一样的感受。

  男人似乎只有到成家那一刻,肩膀才能宽厚起来。

  孟二勇拍拍娘的肩膀走了。

  厨师需要人摘菜,村里来帮忙的婶子都找不到人,孟大嫂坐过去,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帮忙。

  孟老大在外头帮忙记账,夫妻俩默默帮衬着,看起来挺实在的。

  甄臻第一次见了这么多亲戚,累得够呛,好在新娘子进门,外头热闹起来。

  陶爱红穿着甄臻做的红棉袄,人还算精神,就是脸抹的跟红屁股似的。

  哎!又多了一个儿媳!

  甄臻忍不住一声长叹,她才25岁啊!

  到底何德何能一下子拥有两个儿媳!

  对于今天的酒席村里人都不抱一点期待,别人家要结婚,都是提前一年开始养猪,好用在酒席上,孟家倒好,说结婚就结婚了,这流言蜚语自然少不了。

  当然,大肚子结婚也不是稀罕事,主要是担心酒席吃不好。

  一早就有人说了:

  “肯定是三热俩凉菜,肉是没指望了,能做点萝卜,豆腐,白菜给你们吃,就知足吧!”

  大家都认同这话,甄桂芝那德行大家又不是不知道,匆匆忙忙办婚礼,能有什么好吃的招待大家?

  听厨师说要上菜,众人坐在那位置都没挪一下。

  直到隔壁村的李大厨端了四叠饼干糕点,再把鸡和鱼按顺序端上来,之后是四喜丸子、白菜烧肉、烧腊肠、拔丝红薯等。

  尤其那白菜烧肉的汤里飘着油花,肥腻的五花肉冒着勾人的香味,把村民的眼都看直了。

  甄桂芝这泼皮竟然备了八热五冷,这是干部家宴请的标准吧?

  且八个热菜多是硬菜,最后收场的竟然是热腾腾的饺子,可把村民们的馋虫都勾出来了!

  吃饭时简直是靠抢的,村民们吃的连新娘敬酒都顾不上,陶爱红也没想到菜色这么丰盛,肚子饿得咕咕叫,还得打起精神给人敬酒。

  宴席过半,就有人嘀咕,说只出了一块礼钱是不是太少了,按照这菜色标准,一块钱确实拿不出手。

  有人暗戳戳去找记账的,叫他加一块钱礼金。

  酒席上的饭菜一点没剩下,毫不夸张,连汤汁都没人用饼蘸着擦干净了,这可方便洗碗了。

  等人走差不多了,孟老大一家留下来帮忙收拾,棚子拆掉,桌椅用具还回去,孟大嫂帮着刷碗,再有焦蕙兰这个能干的小田螺,家里倒是很快收拾妥当了。

  陶爱红已经快饿晕了,焦蕙兰端了一盆饺子进来,她塞了一嘴,有些不好意思。

  “嫂子,谢谢你。”

  焦蕙兰朴实地笑笑,“我又没做什么,肉是娘买的,面粉也是娘买的。”

  传闻中的甄桂芝是个远近闻名的恶妇,陶爱红嫁过来前,赵英就交代她,到了婆家不能太软,太好欺负就会被甄桂芝骑在头上,得仗着肚子里的孟家长孙,好好给婆婆立规矩。

  陶爱红觉得娘的话有点道理,可这家里的东西都是婆婆买的,她吃人家喝人家的,指望人家养着,还有立场给婆婆立规矩?她哪有那本事!

  她在娘家一直吃粗粮,过年都吃不到一顿饺子,因为娘说了,他哥断了腿需要补身体,好吃的都要紧着她哥来。

  没想到孟家这么穷竟然办的起这么好的酒席,吃得起这么好的饺子。

  陶爱红吃了四十个饺子才堪堪半饱,见焦蕙兰来收拾碗,有些不好意思,“我平时食量不大,都是我这肚子里的孩子想吃。”

  焦蕙兰笑笑,“怀孕后能吃是福气,有些人家一直孕吐要六个月,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陶爱红手放在肚子上,抿抿唇,“我娘说我这肚子里的是男孩,男孩子食量大,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焦蕙兰端着盘子,神色瞬间暗淡下来,娘应该很喜欢老二媳妇吧?一进门就带了个男孙,不像她,两胎都是女儿,有了对比,娘是不是就不喜欢她和大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