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番外一 始皇元年烽烟起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3-08-22 02:49      字数:3687
  秦朝刚建立,就遭遇了一场重大考验。

  秦始皇元年,天下大旱。特别是关东地区,六月至八月乃雨。

  河水断流,草木枯黄。连咸阳城中吃水都变得困难。

  对一年两熟的地方,四月底至五月中旬灌浆,今年夏收不会颗粒无收。

  但在两年三熟到一年一熟的地方,这时候正是粮食作物继续灌溉的时候。看着田地一天一天的干裂,一年的辛苦化为灰烬,农人欲哭无泪。

  还好郑国渠完工了,解了老秦地的燃眉之急。

  南方也再次起了血包作用,为北方供血赈灾。

  嬴政回到了南秦三郡,先免了南秦三郡明年的赋税,又模仿已经追谥为秦高祖的子楚曾经的做法,让豪富之户捐粮换取爵位和入学名额。

  南秦是嬴政的根基,不能竭泽而渔。想要他们出力,自然要给他们奖赏。否则仅凭着曾经的情谊,扶苏又还没长大到能坐镇南秦的程度,南秦这块离咸阳城最远的领土可能会与秦朝离心。

  嬴政考虑,能否再建一个东都或者南都。

  咸阳城是秦人的根基,不可迁都。从周朝起,就有东西两个都城。秦朝也可以有。

  多建都城的计划在嬴政心中扎根,但现在还不是做这些事的时候。救灾赈济稳定民心才是重中之重。

  嬴政心里叹息。

  他想做的事太多了,要控制住自己拉着秦朝往前跑的冲动,真是太难了。

  但阿父、大父和曾大父连统一天下的野心都能抑制住,他必须控制住自己的野心,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

  南秦原本只需要供给秦地的粮食,现在多了中原。中原的水利设施又荒废太久,比秦地粮食缺口更大。南秦的压力十分巨大。

  若不是嬴政及时赶到南秦,用“明年免赋税”的承诺透支信用,南秦已经在有心人的挑拨下滋生不满了。

  现在看到他们的小太子变成了始皇帝回来,南秦人再次对秦朝死心塌地。

  他们很得意。我们南秦的粮南秦的水养成了始皇帝,始皇帝心里有我们!

  现在苦一点算什么?反正也饿不死,就是多在饭里加野菜而已。换得了皇帝的感激和家乡更多的入学做官名额,这笔买卖划算!

  南秦的民心稳定下来。楚地的民心居然也很平稳。

  楚地是秦灭楚时抵抗最强烈的地方。按照道理,现在秦朝出现可乘之机,他们应当立刻举起反叛的旗帜。

  但嬴政自己都没想到,楚地不仅没有反叛,还很积极地捐粮纳税。

  嬴政本来想有事不懂就问舅父。但想起舅父让他自己行走,他便改变装束,亲自走访民间,自己寻找答案。

  “当年春申君用命帮我们赈灾,之前楚王用命换楚人安稳。现在我们过得不错,怎么能辜负春申君和楚王,再生祸端?”

  有人这么说。

  “反?是跟着逼死春申君的人反,还是跟着不肯让大王下葬的人反?”

  有人这么说。

  “朱襄公对我们楚人有恩,是朱襄公保护了春申君和楚王的遗体,我们听朱襄公的。”

  有人这么说。

  嬴政走访之后,想提笔写点什么,又什么都写不出来,最终只得一声叹息。

  “抚民的事交给我。”

  他想起了舅父这句话。

  “舅父总说朕从此以后独自行走,”嬴政表情十分复杂,似欣喜似骄傲,又似恼怒,“朕哪里在独自行走?”

  舅父仍旧为他扛下了大半压力啊。

  南秦和楚地两块离咸阳最远,面积也最广阔的地方民心稳定后,其他地方就不足为惧。

  齐国也遭遇了旱灾,但他们之前不重农耕,豪富靠着商业生活很好,底层民众过得很糟糕。

  现在秦人来了给他们修了水利,分了田地,半岛靠海气候更温和湿润,又有海鱼补充食物,所以普通民众过得更好,只是豪富过得不好。

  少许豪富想要生事,正好被秦军剿了抄家赈灾,还能多给平民分些田地。

  秦国统一天下时,齐国应对最不积极,戳一下跳一下。此次齐国的豪强却是最先跳出来当排头兵的。

  当然,他们也最先迅速被剿灭。

  嬴政见到齐国豪强被杀,齐国赈济负担为之一轻后,立刻调整了原本的策略。

  他要逼反中原。

  从舅父口中,嬴政知道“祖龙死而地分”,他离世不到一年天下皆反。

  他活着的时候,那些对秦朝有反心的人都不敢轻举妄动,暗自蛰伏积聚势力。

  那么他为何不干脆在自己能控制局势的时候激发矛盾,再灭一次六国?

  另一个时空的自己不能这样做,是因为国土面积太大,能为官吏者太少,秦朝地方政权基本处于半失控状态,能为官者皆是六国旧士人。

  他却有曾大父、大父和先父的遗泽——学宫制度。

  十几年的时间,学宫学府学院三级教学机构,足以从零开始培养出一批精通秦律、认可秦人身份的人才。所以就算多灭一些六国旧士人,地方上也不会缺人当官吏。

  但逼反也是个技术活。

  嬴政既要逼反六国旧贵,又不能失去民心。那么这个“民心”就要先解构,分出他需要的和他舍弃的。

  平民很容易争取。嬴政还要争取那些与舅父一样天真理想的士人的心。这些人,将来也会成为他完善地方统治的基石。

  嬴政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

  这次会议上,他没有让长辈来。

  张良、蒙毅、韩非、李斯,还有一个满头雾水混进来的两个人,李汨和蔺闲。

  李汨是李牧的儿子,蔺闲是蔺贽的儿子。他们都听从父辈的嘱咐,没有因为父辈是嬴政的长辈而与嬴政亲近。

  虽然嬴政见过两人几次,但两人都一直对嬴政毕恭毕敬。

  他们也准备遵从父辈的计划,将来无论是在朝还是外放,都需要藏拙,不能身居高位。

  蔺家和李家已经足够辉煌。两家人都深知过犹不及,所以下一次家族再辉煌时,当是他们孙辈,而不是父子同朝为官。

  反正等蔺贽和李牧干不动的时候,他们孙儿也都长成了。

  蔡泽也是这么想。不过蔡泽的儿子不需要蔡泽规划路线,因为他一头扎进了工匠活,根本不读书做官。

  李汨和蔺闲对视一眼。

  李汨:君上让我来送文书,然后就扣着我不准我走了,你呢?

  蔺闲:一样。

  两人头上冒出冷汗。他们感觉自己被骗了。

  蔺闲深呼吸,倒地翻滚:“啊,我中暑了。”

  李汨:“?!”

  他在蔺闲滚了两下后,才回过神,对秦始皇道:“臣把蔺詹事送去就医!”

  秦始皇站起来,走到蔺闲身边,狠狠踹了滚地的蔺闲几脚:“朕从小被蔺伯父带到大。蔺伯父都瞒不过朕,你如此浮夸,岂能骗过朕?起来,否则朕给你升官。”

  蔺闲立刻爬起来。

  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无奈道:“君上,你是知道的,我家不准我当高官。”

  秦始皇道:“你为朕做事,朕不给你奖赏,就不违背蔺伯父的意愿了。”

  他对李汨道:“你也一样。”

  蔺闲:“?!”

  李汨:“……”

  张良忍不住了:“君上,你说这话你不脸红吗?”

  嬴政疑惑:“为何要脸红?”

  蒙毅道:“为君上做事天经地义,不拿赏赐是父之命,君上此举两全其美。”

  张良瞥了蒙毅一眼:“朱襄公所说的马屁精,大概就是指蒙内吏这样的人了吧?”

  蒙毅道:“朱襄公所说的狂妄之人,肯定是指张内吏这样的人。”

  韩非看向李斯。

  李斯:“你看我做什么?”

  韩非道:“或许我们,不该出现在这里。他们真年轻啊。”

  李斯不仅很无语,心里还很焦急。

  蔡泽蔺贽李牧等人还没有退下去,他们的子辈怎么又起来了?自己好不容易才回到朝堂,怎么上有老下有小?这压力也太大了!

  “好了,说正事。”嬴政回到座椅上,让其他几人自己找位置做,开始谋划逼反中原之事。

  张良眼眸闪了闪,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痛苦压下。将被嬴政和自己等人算计的对象,也包括韩国的旧贵吧。

  韩非和李斯都不仅没有抵触,还摩拳擦掌。

  至于蒙毅,他就是一个“君上说什么都对”的马屁精。

  蔺闲和李汨再次交换眼神,都有些心悸。

  朱襄公养出来的君上,居然是这样的人?

  不知道朱襄公得知君上的计谋后,心里是什么滋味。

  ……

  正在中原之地忙碌的朱襄接到秦皇的诏令,与李冰、郑国一起去监督疏通邗沟。

  为官这么多年,朱襄再迟钝也磨炼出了一些直觉。

  他嗅到了不对劲。

  但他还是与雪姬一起抱着小扶苏,踏上了南下的路。

  成蟜向朱襄和雪姬辞别。

  回咸阳的前夕,成蟜对朱襄和雪姬透露:“接下来所有关于大兄的事都是谣言,大兄很安全,请舅父舅母不要担心。”

  雪姬不明所以,朱襄懂了。

  他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当年夏同用箭划伤自己,才让秦仁文王下定驱逐公子子傒的决心。子效父,都是夏同的错。”

  成蟜怔然。

  朱襄和雪姬带着甥孙离开,成蟜也踏上了回咸阳的路。

  回到咸阳后,成蟜将舅父的回答告知了嬴政。

  嬴政默然许久,摆了摆手让成蟜离开。

  “无论我多大年纪惹了舅父不满,舅父都只会说是阿父你的错啊。”

  嬴政独坐良久,闭眼叹息。

  ……

  秦始皇元年八月,在中原终于落雨之时,秦始皇因操劳过度病重,公子成蟜起兵逼宫。

  咸阳城中的六国旧贵相互勾连,不仅偷运消息和兵器盔甲回三晋之地,还趁着咸阳混乱逃回故地。

  不足半月,六国皆反,连刚被按下的齐国也摇旗助威。

  烽烟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