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秋后烤红薯 二更合一,262万营养液……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3-06-25 23:45      字数:7019
  嬴小政被朱襄叫回来的时候,心里已经打好了训斥舅父不顾安全的草稿。

  结果一回来,就被朱襄训了一下午,他完全无法还嘴。

  你舅父还是你舅父。

  嬴小政两眼无神,白眼翻得眼珠子都看不见了。

  但无论嬴小政做出再不礼貌的表情,朱襄仍旧念叨个不停,从夜晚渡过长江到骑马追到淮水,朱襄把每一件事都拿出来反复念。

  朱襄得知嬴小政来战场后,吓得两眼一黑。

  我家外甥才多少岁?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上战场?

  李牧!!!

  李牧已经跑回了战船上假装自己还没回吴郡。

  他站在船头,背着手长叹。

  他没想到项燕的军队居然会溃散得如此快,自己带着嬴小政冲过头了。如果朱襄得知,恐怕这顿揍是难免了。

  当军队溃败之后,人数越多,反而逃窜的速度越快。这时候只需要极少的人,就能追着他们赶。

  不过也只能追赶而言,想要吃掉溃兵还是很难。

  只是像赶羊一样追赶,溃兵不会造成危险;若是想要吞掉对方,对方就会奋起反抗,那时就是“穷寇莫追”了。

  追寇的底线就是淮水。当溃兵到了淮水,前路被断,就变成了“穷寇”。

  李牧算得很准,即给了楚国以极大打击,项燕此战之后肯定会被楚王冷落,又给嬴小政刷足了战功。

  不过足岁十四岁的太子政,亲自率领一万大军追击楚国十万大军,跨越半个楚国腹地,到达淮水才撤兵。秦国宗室子弟有这样的壮举,足以封君了。

  但李牧知道,自己算得再准,朱襄都是“不听不听”,然后气得把他揍一顿。

  “唉。”李牧再次长叹,思考自己要不调转船头继续回南越得了。

  逃避。

  朱襄现在的心情与李牧猜测的一样。

  当他得知李牧一直扮作侍卫陪在嬴小政身边,待嬴小政回来的时候才离开,就知道李牧有信心保护嬴小政的安全。

  但万一呢!

  朱襄气得手抖个不停,眼前又是一黑。

  正在表演翻白眼行为艺术的嬴小政吓得从椅子上蹦起来,赶紧给舅父拍背顺气。

  “水!拿温水来!”嬴小政焦急道,“舅父,喝一口,缓口气。别生气别生气,没有下次,我不会再上战场了。”

  嬴小政过了一次当将军的瘾后,就息了上战场的心思。

  他知道自己的安全最重要,身为太子没必要去立什么军功。这次只是碰上了,就顺手收割一点战功。

  “我其实也不想,但老师说这个机会非常好,我就去了。那时我总不能不听将军的话。”嬴小政为了安抚舅父,立刻把李牧“卖掉”,“舅父,等见到老师,你好好骂他,真的太危险了!”

  朱襄差点被水呛到。

  他无语地瞥了一眼嬴小政一样。

  嬴小政满脸无辜。

  朱襄头有点疼,不知道是气的还是郁闷的。

  是他养孩子的方式有问题吗?当他不知道嬴小政的性情,李牧撑死了也只有五分错,绝对是嬴小政非得上战场,李牧才给他想办法。

  就像是我向李牧求助……

  朱襄心里对李牧的气突然很憋屈的消失了。

  确实是自己养孩子的方式有问题,他家政儿脾气怎么和他一样?

  这么一想,倒是李牧很无辜。

  “罢了,没受伤就好,没有下次。”朱襄道,“我就罢了,顶多骂你一顿。你想好怎么向你舅母交代吗?”

  嬴小政脸色一白。

  他结结巴巴道:“舅父,你说我给桂花糕改个什么名字?”

  朱襄疑惑:“什么?”

  ……

  最终嬴小政没有给桂花糕改名。他强词夺理,自己没有亲手上阵杀敌,只是跟在队伍里骑马跑。

  连兵刃都没有见血,怎么能叫亲自上战场?

  朱襄给了嬴小政一个难以言喻的眼神,让嬴小政自己给雪姬解释去,自己绝对不帮他。

  他真不想看到未来的始皇帝为了桂花糕斤斤计较。

  不过也可能是未来的秦二世。

  朱襄腹诽了一下嬴小政之后,把太子外甥丢一旁,全身心投身战后重建中。

  嬴小政拿出了“狡辩自己没上战场”和“以后吃加了糖桂花的糯米糕”两种方案,然后帮朱襄管理广陵城,把李斯扔回吴郡帮舅母的忙。

  “等我晚点回去,舅母说不定就忘记这件事了。”嬴小政很乐观。

  朱襄立刻在保平安的家书中写信告状。

  雪姬回信说知道了,然后把朱襄和嬴小政一同骂了一顿。

  她重点骂了朱襄,说嬴小政这德性和朱襄一模一样,都是朱襄教得不好。

  子不教父之过,朱襄担全责!

  朱襄看着雪姬写来的书信想了想,当即给子楚的战报中增了一笔。

  夏同!看你生的什么儿子!子不教父之过!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懂不懂!如果政儿有什么好歹,都是你的错!

  嬴小政伸长脖子,探头看了一眼舅父写给君父的信,艰难地忍住笑,默默把脑袋缩了回来。

  冒险这件事上他虽然有错,但老师、舅父和君父难道错不比自己大吗?

  哈哈哈哈哈。

  嬴小政虽然没有笑出声,朱襄还是看到了这小子脸上嚣张的笑意。

  朱襄用毛笔杆戳了一下嬴小政的额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该不会真的是自己教育问题吧?

  但政儿都十四岁了,还能扳回谦谦君子……算了,还是现在政儿好,他无法想象自家外甥成为谦谦君子的可怕模样。

  李牧磨磨蹭蹭,终于来挨揍的时候,广陵人已经收拾好战场,将全部精力投入秋耕。

  因为只两日便打退了楚军,广陵城中的粮食还剩不少,不需要吴郡支援,抠抠索索也能用到年底收获。

  长三角现在的水热条件,若再种一季大豆什么的,都能一年三收了。

  朱襄原本是打算从吴郡运点粮食来,让广陵人在战后过个稍稍富裕一点的年,但被广陵士人和庶民中的宿老代表婉拒了。

  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已经是秦人,需要受秦国庇佑。有过一次“背叛”后,广陵人急需向秦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以换取秦国的保护。

  特别是他们曾经对长平君不敬,长平君却留下来带他们御敌,若他们再继续扒拉着长平君要好处,别说秦王和秦太子心里不满,他们广陵人恐怕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都不好了。

  广陵人有这样的志气,朱襄很支持。

  人有时候就需要在心底憋这一口气,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广陵城守住之后,有逃跑的士人想要回来。

  他们本来放弃了田地和房屋,现在见广陵城无事,不仅想要把田地和房屋拿回来,还想找朱襄讨要房屋被拆的损失。

  朱襄可不会惯着他们。白纸黑字留了凭证,你们以为凭借耍赖就有用吗?真当我脾气是泥捏的?

  朱襄铆足了劲要当面骂这些人,但他连这些人的面都没见到,声称要讨要放弃财产的人,就被一群广陵农人拿着锄头和草叉赶走了。

  回来可以。

  广陵城中也有人送走了自己的家人,现在城守住了,欢迎大家回来。

  但已经放弃的财产,一寸布都不能要。这是你们逃离广陵城的代价。

  还想逼迫朱襄公?你是想死吗!

  有人的宗族留在了广陵城,想借此串联一下。但这个时候的人虽然只重门户私利,却又矛盾的心存侠气。

  做这种事的人,无一例外被宗族分家,严重的连牌位都从祖祠里丢了出来,还有人拿着剑要砍死他们。

  蒙恬本来在一旁看好戏,看到剑都拔出来了,赶紧劝架。

  秦人在战场之外的地方都挺温顺,少有打架斗殴。这样一言不合就拔剑互砍,给了秦国小将蒙恬一点小小的彪悍楚人震撼。

  蒙恬与朱襄并肩作战后,对朱襄的态度随意许多,终于像个晚辈了。

  蒙恬拉着朱襄吐槽此事,朱襄笑道:“在商鞅变法之前,秦人也这样,甚至比其他六国更加彪悍。他们只是在忍耐,并非被磨去了血性。若遇到不平事,他们也是会重新拾起血性。”

  刘邦就是被老秦人给抬上皇位。

  汉朝建立后,刘邦晚年都在平叛,相当于又灭了一次六国,重新统一天下。

  跟着刘邦再次扫平六国的,也是老秦人。

  “不要因为他们温良就忽视他们心底的火,否则等火烧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朱襄道。

  嬴小政知道舅父这句话是说给自己听的。

  他想起梦境中另一个自己的记忆。

  那时候秦人心底的火烧起来了吗?

  明明是另一个世界的事,嬴小政心底却泛起真实的苦涩,好像他真的经历过似的。

  他晃了晃脑袋,把自己心中的异样晃掉,转移话题:“老师来了,舅父不去迎接?”

  朱襄从桌子下面拖出一根手臂粗的木棍。

  嬴小政:“……”

  蒙恬道:“我还有事!”溜了溜了!

  李牧知道朱襄不会来迎接他,但他没想到,自己见到朱襄的时候,朱襄举起那么大一根木棍。

  这木棍要是砸下来,就算是他也得躺一月。

  李牧转身就跑。

  朱襄追在李牧身后,把木棍举得老高。

  李牧的副将嘴张得特别大。

  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我是不是不应该跟着将军来拜见长平君和太子。

  韩非脚步挪动到嬴小政身边。

  嬴小政从袖口摸出一把炒南瓜子,分给韩非一半,然后嘎吱嘎吱嗑瓜子。

  已经用毅力克服了大半结巴的韩非又重新变回了结巴:“太子,这、这,不劝?”

  嬴小政吐出瓜子壳:“舅父就吓唬吓唬,他怎么可能真的把木棒砸下去?”

  韩非道:“那、那武成君为何跑?”

  嬴小政用疑惑的目光看着韩非:“当然要跑,不然舅父怎么消气?”

  他继续嘎吱嘎吱嗑瓜子。

  韩非看着嬴小政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忍不住劝诫道:“太子,此事错,更多在你。你应该劝。”

  小暴君嬴小政根本不理睬韩非的劝诫,道:“舅母说了,子不教,父之过;弟子不教,老师之过。我没错。”

  韩非:“……”

  吴郡夫人!你不能这样宠溺孩子啊!你家孩子是未来的秦王!秦王怎么能被这么娇纵!他将来不知道对错该如何是好?!

  韩非决定,回吴郡后一定要好好劝劝吴郡夫人,不能这么溺爱太子!

  嬴小政看了一眼韩非手中的瓜子:“不吃吗?不吃还我。”

  韩非立刻开始嗑瓜子。

  韩非非常爱嗑南瓜子,经常一边看书一边嗑。好久没有嗑瓜子了,他正想得慌。

  李牧通过长达一刻钟的逃跑,终于把朱襄遛得消了气。

  快没气了。

  朱襄把木棍一丢,扶着膝盖喘着气骂道:“你至少让我打到一下啊!”

  李牧慢悠悠走回来:“你现在捡起木棍打我一下?”

  “算了。”朱襄一屁股坐在地上,擦了擦跑出来的汗,“你怎么想的,居然带着政儿跑淮水去了。”

  李牧跟着朱襄坐在地上,盘着腿道:“既然很安全,为何不能去?”

  朱襄伸手拿起木棒,在李牧肩膀上敲了一下:“闭嘴。”

  李牧叹气。你让我回答,又让我闭嘴,真是难伺候。

  秋日渐凉,虽日头正当空也不晒。朱襄让人在地上铺了布,拿了糕点水果和茶水来,就这么席地而坐聊起来。

  嬴小政想拖个蒲团一起聊,被朱襄催着去干活。

  现在不仅秋耕事忙,广陵人还要求全面进行秦律改造,落实秦律对庶民和兵卒的分田授爵工作,朱襄这个暂代的广陵县令事太多。现在事都是嬴小政的了。

  嬴小政叹着气,拉着韩非一同去干活,让舅父和老师慢慢聊。

  李牧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补充了一下水分,道:“你看上去还不错。”

  李牧说得没头没尾,但朱襄知道李牧在说什么。

  “守城第一日时我夜不能寐,第二日却已经麻木。”朱襄平静道,“人的适应力很快。”

  李牧道:“你不会再有守城的机会。”

  朱襄听着李牧充满自信的语气,苦笑道:“以后都是秦国打别人,不会轮到秦国守城了是吗?”

  李牧道:“是。”

  朱襄举起茶杯,敬茶道:“武成君都如此说了,肯定如此。”

  他没想到,会有他去守城的一日。

  正如他没想到项燕和南楚君会做得如此绝。

  不过坚壁清野本就是世间常态,甚至是后续两千年战争的常态,是他自己没往那方面想而已。

  朱襄道:“仗打完后,我在谷仓里睡了一晚,第二天就好了。”

  李牧苦笑:“真有你的风格。”

  朱襄笑道:“人要往前看,往前走,已经过去的事就没必要再自怨自艾,除了折腾自己折腾身边人,没有人任何用处。”

  就算那一瞬间情绪崩溃,但下一瞬间就该收拾好心情,继续往前走。

  “所以你放心,我不会有事。”朱襄道,“现在我还有很多事要忙,也没空去自怨自艾。说来你是准备在广陵城这里修筑舟师港口吗?”

  李牧道:“是。海船不能入江,江船难以入海。广陵这一片地正好有江也有海,可以将舟师战船都集中在这里。”

  朱襄问道:“不怕被人一把火烧了?”

  李牧笑道:“我要修筑的不是码头,是你曾经说过的军港。秦军会驻扎在港口附近训练和屯田,若楚人能把整个军港烧掉,那就是秦国舟师全军覆没了。你的人借给我。”

  朱襄道:“焦匀他们吗?说什么借,都是秦人,你本来就能调动。”

  李牧不置可否,道:“现在广陵城是江水北岸唯一一座大城,不愿意北迁的楚人可能都会来寻你。”

  对普通人而言,沿着长江东去走陆路,比跨越长江容易得多。广陵城会成为他们唯一的栖身之地。

  朱襄半开玩笑道:“来,想来多少就来多少。你对长三角的耕种潜力一无所知。”

  虽然现在长江三角洲还很小,后世国际大都市上海大部分土地还在海里养鱼,但这个时代的人也不多啊,七国加起来也就两千多万。广陵城收留的流民,撑死了也就不到十数万,朱襄有信心。

  李牧疑惑:“什么长三角?”

  朱襄想起这时候长江还只叫“江水”,道:“你看这条江水这么长,叫长江如何?长三角就是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形成的三角洲。”

  朱襄嘴里经常蹦出奇怪的名字,李牧没有在意,继续道:“等广陵城的军港建好之后,我就沿着江水西上,将原本码头城池重建。”

  朱襄笑道:“以广陵城养长江北岸?你对我还真有信心。来,我给你吃个好东西。”

  他说话的时候,仆人端上来一盘烤红薯。

  李牧见朱襄时隔多年,又拿出了全新的作物,脸上露出怀念的神色。

  “这是什么?”李牧学着朱襄,徒手将烤红薯掰开,香甜的气息涌出,让他喉头一动。

  “红薯。这种红薯很甜,适合烤着吃。”朱襄道,“产量很高,不挑地,适合山间种植和救荒。”

  李牧吹了吹红薯,咬了一口金黄色的红薯肉,眼睛一亮:“好甜,好吃!这和土豆一样?”

  朱襄道:“差不多,不过土豆能做主粮,这个不可以,只能当一盘菜。”

  他说了红薯的优劣处。

  “农人很聪明,他们会在种植后自己选择适合的作物。我只需要把这种作物推广出去就行了。”朱襄道,“吴城的酒楼里可以上红薯相关的菜肴。”

  秦国腹地重农抑商十分严重,食肆管理很严格。但吴郡不一样,商业气息十分浓厚,已经出现了多座私人食肆,还有人买酒。

  因为吴郡粮食产量充足,朱襄没有禁止卖酒,只是对卖酒征收高额的税,以割豪商们的钱包。

  李牧三下两下吃完烤红薯后,用清水洗了一下手,道:“你把红薯的习性说明白些。”

  朱襄详细解释了红薯生长的环境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牧道:“正适合南越。”

  朱襄笑道:“对。”

  南越多山地,水热条件好,后世也是红薯种植的大区。

  李牧道:“有了红薯,南越那片地也不算完全没有用处了。”

  李牧现在只是抢东西,没有真正攻城略地,因为用不上。

  除了几片小小的平原能建立城池,其他地方对秦国根本没用,占了也不能发展。

  李牧在南越练兵的时候,最主要做的事就是画地图,看哪里能修建城池。

  之后若是秦王要攻打百越,基本就是只管理城池,其他大片山地,秦国想管也管不了。

  其实一千多年后也是如此。

  那时虽然广东虽然已经是行省,但基本政令不出广州城。

  在南方大片地区都是如此,甚至四川也只是管理成都平原这一块,大部分山区地方都是真空地带。

  秦国想要占领百越,就首先要选好能管理的城池的地方,然后将自己的势力“钉”在这座城池里,就能达到统治的效果。

  如果有了红薯,就算平地很少的百越之地也能依托种植红薯养活人口,让秦国在平地上建立的城池能够持续存在。

  朱襄听着李牧一条一条说起自己对百越的规划,一边点头附和,一边给李牧倒水。

  李牧不仅有将才,也是相才。

  朱襄想,如果蔡泽实在是受不了太忙碌,非要回去养老,就把李牧推上去当秦相。

  至于蔺礼,嗯,他只能当个丞相。

  不过等政儿当秦王后,恐怕也不会再设立相国了。

  他们这群老东西还是乖乖退居二线,把未来给韩非和李斯这样的年轻人吧。

  明明比李斯和韩非大不了多少的朱襄,已经考虑退休的事。

  即使他离退休还早。

  ……

  长平君率领两万守军大败项燕率领的南楚国十万大军的事,十几日后传遍了七国。

  举世震惊。

  项燕和南楚国发兵十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广陵城秦军已经撤走一半,号称只剩下五千,其余都是广陵城现抓的壮丁。

  所以传到七国人耳中,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以十倍兵力猛攻广陵城,却在围城第二日就被长平君击溃。

  得到战报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

  若是长平君带着两万人守住了广陵城,等到了李牧的回援,这还能理解。

  但这是击溃啊!大胜啊!广陵城的守军直接从城门里冲出来,把楚国大军都赶到淮水了!

  这是人能干的事吗!

  虽然后来他们得知广陵守军就追了不到百里,剩下那一长段路是秦太子率领吴郡援军追的——秦太子本来是驰援广陵城,结果渡过长江后一看,项燕都已经被击溃了,便初生牛犊不怕虎,一路追到了淮水。

  秦王子楚脸色黝黑,连发三道诏令,让秦太子政滚回咸阳挨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