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结局(上)
作者:九斛珠      更新:2022-03-16 22:07      字数:3615
  楚氏心里藏着个秘密, 一个除她之外, 任何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二十余年之前,她还只是个县令家里的娇小姐,出身不算高,却也丰衣足食,没吃过苦头。父亲兄弟待她都不错,十三四岁的时候给定了门亲事, 对方是她父亲的门生, 白净腼腆的读书人, 性子温柔, 待她很好。

  可惜, 没等到她出阁, 便遭遇了魏建。

  人的命数, 有时是很奇怪的。她的容貌在遂州其实不算特别出挑,只算上乘。那个年纪的姑娘家,只消别长得歪瓜劣枣,稍加打扮都能见人。更何况她自幼娇养, 十指纤纤, 白嫩的面容被绫罗钗簪装点, 便成了盛夏绽放的花。原本盛装去会情郎, 却不想,撞上了骑马射猎的魏建。

  那场倒霉的偶遇, 楚氏至今都追悔莫及。

  刚夺得兵权、拿到西平王的爵位, 魏建那时春风得意、风流骄横, 瞧上了妙龄美貌的姑娘,不顾她已定了婚约,愣是仗势求娶,威逼利诱。

  楚氏的父亲是穷秀才出身,那书生也没家世,哪里敌得过魏建的威逼?

  楚氏怕连累家人和情郎,含泪嫁了。

  可惜魏建这狗贼就是个人面兽心的混账,虽封了她侧妃之位,却也是贪一时新鲜,隔三差五地便弄些女人到身边,或是府里有姿色的丫鬟,或是下属送来的美姬,半点也不挑食。楚氏那时还年轻,少女心事付于情郎,碰上那么个到处留种的浪荡子,岂不恶心?

  初嫁的那阵子她顾忌着家人,只能强行忍耐,不敢触魏建之逆鳞。

  然而时日久了,泥人也能激起性子。楚氏是被强行抢去,封了个侧妃的位子,已不可能出府。终日苦闷,又暗含怒气,有回出城踏青,偶遇昔日的情郎,当即勾起伤心事来。郊外人稀,春光媚照,跟随她的几位仆妇丫鬟都是亲信,楚氏随便寻个由头支开,跟他叙旧。

  起初,她只想叙旧。

  然而郎情妾意被生生拆散,她垂泪诉苦,他心疼安抚,岂能真的不为所动?更何况,魏建换女人比衣裳还勤快,身边侍妾如云,她被强抢过去,凭什么就该守身如玉,割断前情?浓浓春意里,七分缠绵轻易,三分怨恨赌气,楚氏对着丰神俊朗的情郎,终是没忍住。

  郊野欢好,仓促而情浓,愈发食髓知味。

  楚氏回去后,称病闭门数日不肯见魏建,又怕这回珠胎暗结,被人察觉后连累旁人,几回挣扎,终是狠下心,去魏建那里走了一趟。再后来,她查出了身孕,郎中推算的日子恰是她跟情郎私会的时候,楚氏怕露端倪,当场便纠正了时日,推到魏建留宿的那晚。

  郎中本就是凭脉象推算,两三日的差别并不精确,听王妃如此说,自然改口。

  消息报到魏建那里,皆大欢喜,丫鬟仆妇也被瞒得死紧,无人知道内情。

  楚氏安心养胎,借此躲开魏建的恩宠。

  等魏天泽出生时,魏建身边的女人明争暗斗,花开花落,已将她排挤到远处。

  楚氏也不争不抢,索性求得允准,带魏天泽住到别苑。因怕魏天泽长大后模样肖似生父,招来麻烦,便寻个由头,请父亲费心安排,劝情郎往别处谋仕途,从此天涯相隔。只是没想到,魏建竟狠毒到那地步,仗着膝下儿女众多,将自幼搬出府外的魏天泽当成了棋子,送到齐州去受苦。

  楚氏失宠已久,更不知丈夫的狼子野心,得知实情时,孩子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剩下的十几年,她在王府苦熬,活得如同死人。

  直到魏天泽归来,母子团聚,才算守得云开见月明。他的眉眼也颇有几分昔日情郎的模样,提醒楚氏那些早就被众人忘却的尘封旧事。只是彼时魏天泽势单力孤,有求于魏建,楚氏怕说出实情,魏天泽露出端倪后会引来灾祸,便瞒得死紧。

  如今,却是无须顾虑了。

  她的儿子受了十多年的苦,手腕、才能、城府,皆远胜于养在魏建膝下的诸子。

  这一年养精蓄锐,羽翼渐丰,他已不是当初落败逃回的弃子。

  楚氏借着满室烛光,将旧事说与他听。

  ……

  横跨二十年的事,楚氏徐徐说罢,向来沉静的脸上,藏着压抑隐藏了半辈子的恨意。

  “他不是你的生父,他软禁我,胁迫你,利用你,禽兽不如!”

  屋外天寒地冻,夜风吹得窗牖轻响。

  魏天泽站在桌边,神情身姿皆已僵硬。

  幼年时对父亲的敬仰在他长大懂事,明白魏建的心狠之后,早已消磨殆尽——虎毒尚且不食子,比起傅德明兄弟的子侄的用心教导,魏建将骨肉当棋子,简直冷血!

  当初埋伏在齐州,掩藏图谋、不敢跟傅家坦白,多半是为了千里相隔的亲生母亲,剩下的小半,则是身份所限。初知当日被“拐卖”的真相时,魏天泽尚未琢磨偷这背后的狠毒,因魏建那些眼线以楚氏的性命暗暗威胁,他羽翼未丰,只能被胁迫。等他年岁更长、见识更广,想要折返,已是无路可退。

  ——像是陷在泥沼里,被裹挟着深陷,无从洗清。

  更何况,这泥沼的尽头还困着他的母亲。

  魏天泽只能往前走,哪怕犹豫煎熬。

  回遂州后,留着分寸不斩尽杀绝,也是为身上流淌的一丝血脉。

  却没想到今时今日,先前牵系束缚他的一切轰然崩塌。魏天泽呆愣愣站着,拳头攥紧,好半晌,才压制住翻涌的心绪,低声道:“他知道吗?”

  “他若知道,岂会留我的性命到如今。”

  若魏建知道这女人背叛了他,定会盛怒之下杀之后快,不可能容她留在王府,锦衣玉食地供养。在魏天泽回遂州后,更不会将姜家的亲事拱手相送,而后放任魏天泽笼络羽翼,在择立太子时摇摆不定。

  魏天泽沉眉,却仍不敢置信,“母亲没算错日子?”

  “日子或许能算错,但你的容貌——”楚氏抬头,目光像是穿透他,落在另一个男人身上,带着种迷茫的温柔,“你的眉眼,跟你父亲年轻时有五分像。也幸亏当年他远走,隔了二十年,这王府里没人记得他的相貌,否则我还真怕勾起旁人的疑心。”

  “那他……还活着?”

  楚氏神情微僵,片刻后摇头,“前些年南边闹战乱,听你外祖父说,他是被乱兵杀死的。”

  那次战乱,魏天泽当然记得。

  战火燃遍数州,朝廷兵将无计可施,最后是睿王许朝宗请得傅煜出手,平息了乱事,傅煜也借着那机会扬名,将傅家的眼线安插得更远。那个时候,他刚被傅煜怀疑,留在永宁,在傅德清追击鞑靼时,带人去营救。

  若不是楚氏今日吐露实情,他恐怕永远都不知道,那时发生过什么。

  灯火静静燃烧,魏天泽如石像屹立,脸上神情变幻。

  沉默了半晌,他才道:“母亲说的事,我心里有数了。夜已深,母亲早点歇息。”说罢,转身往外走,到门口时,却听背后楚氏道:“当年的事……你别怪我。”

  回过头,就见她孤身站在桌边,身影单薄、神情有些凄惶。

  怎么会怪她呢?当年的事本就是魏建无情无义、毁人姻缘又不知善待珍惜,往后种种,更怪不到楚氏头上。魏天泽脚步稍顿,旋即折返到楚氏身边,“魏建不是生父,我很庆幸。将来若有机会,我会去南边寻到父亲的骸骨。我是母亲十月怀胎生的,血脉相连,也能辨是非,岂会怪母亲?”

  他能体谅苦衷,楚氏的忧虑便消弭殆尽。

  遂放了心,叫他往后谨慎行事。

  ……

  没了血缘牵绊,魏天泽肩上那副沉闷的重担,便烟消云散。

  魏建不仁、魏长恭不义,他行事便也无需顾忌。在魏长恭再射暗箭时,魏天泽毫无顾忌地反击了回去,其结果,便是魏长恭的重伤身亡——同样的谋算暗害,魏天泽躲得过去,他却没那本事,搬石砸脚、自取其祸,白送了性命。

  凭着在永宁的数年历练,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没留半点把柄。

  魏建得知实情后伤心震怒,纵有怀疑,也没半点实据。

  ——总归父子并无情分,疏离忌惮与利用算计交织,魏天泽不在乎添这一桩。

  而魏长恭死后,夺嫡的事也霎时明朗。

  有姜邵在建昌呼应,维系着两处的盟约,魏天泽在遂州的地位本就高于旁人。而这一年多的筹谋、安排,他凭着战场上的本事赢得几位老将的赞赏,亦凭谋算韬略笼络了不少拥趸,非但不是魏从修之流所能比,就连魏建都怀几分忌惮。

  僵持一阵后,魏建的东宫终是落在了魏天泽的手里。

  重权在握,风头正劲,魏天泽行走于遂州时,锋芒极盛。但偶尔夜深人静,独自在书房里对着偌大的山河舆图,他也会觉得迷茫——初到齐州的那几年,他有傅家众将教导,走得踏实坚定、亦朝气蓬勃。得知魏建的图谋后,他纵暗恨挣扎,却为了母亲和血缘渐渐认命。行事偶尔犹豫摇摆时,心中却明白,他脚下那条路的尽头是回到魏建麾下,别无他法。

  但如今呢?他脚下这条路该去往何处?

  数年潜藏、一朝背叛,他跟傅家的交情已然斩断,在魏建称帝后,更是情势殊异。他与魏建貌合神离,亦不可能带着魏家众将转投傅煜麾下,如今只能坐在魏家这条船上前行,尽力谋夺军权。

  从寒冬到次年开春,魏天泽在遂州经营,父子彼此倚赖又互相提防,此消彼长。

  而千里之外的京城,傅煜在肃清朝堂,将边防和别处安顿完毕后,亦将目光投向了西边。

  初登基时,朝政尚且不稳,有些兵将见魏建自立,亦蠢蠢欲动。魏建树大根深,又有地势山川之利,贸然西征耗损兵力,亦可能令后院起火。如今后患既清,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也该趁着魏家未成气候之际,腾出手荡平西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