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第一百九十六章番外(三) ……
作者:洛水伽楠      更新:2023-04-04 14:40      字数:3954
  公公婆婆和林月他们来后,杨君苏并没有多少时间陪他们。温明知做为向导带着他们和三个孩子去附近游玩了几次。

  北宁县虽然贫穷落后,但自然风光挺好,山川俊秀,河流纵横,峡谷幽深。大家一边游玩一边拍照。

  温明知骄傲地指着远处的层层叠叠的梯田,骄傲地说道:“君苏说了,以后这些都是旅游景点,你们看到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没?那是君苏让修的,修了路以后,出入方便多了。再往前有一座正在建造的小型水电站,也是君苏让修的,建成以后,附近的村庄就可以通电了;前面那道大峡谷看到没有,苏苏说要在上面架一座桥……”

  温明知哪数家珍,一样一样地说着。

  温念初和杨于飞也是一脸与有荣焉。

  温阳秋和于凤华林月三人看着这一切,脸上同样流露出骄傲的表情。

  林月说道:“君苏是我们大家的榜样,两年前袁记者发的那篇文章我也看到了,我还在班上的学生看了呢,班上的女生说以后也要像她样。”

  于凤华也笑着接道:“可不是嘛,那段时间,总有人跟我聊这些,说你儿媳妇真厉害。”

  一聊起这个,温阳秋也显得神采飞扬,“大家还羡慕我们老俩口,说儿媳妇这么有本事,却这么谦虚孝顺,还在采访中提起我们,说感谢我们。哎哟,我们其实也没做什么,有啥可感谢的。”

  林月笑道:“致远说爷爷和他的战友们也看到了,直夸君苏有能力会说话,必然前途远大。那些人还夸爷爷有福气,听说那几天胃口都变好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得越发起劲。新闻也好,报道也罢,是需要时间发酵的,当年杨君苏走得太急,还没到等到发酵的时间,人就离开了。没看到后面的盛况。

  温明知听着他们夸杨君苏,比夸自己都高兴。

  两个孩子也是,一边听一边发问。

  “三伯母,大家没有夸我吗?我也接受采访了?”

  林月想了一会儿,说道:“肯定夸了,说你聪明聪慧,将来肯定跟你妈一样是社会的栋梁。”

  温念初笑容灿烂:“嘿,我就知道他们会这么说。”

  说完,她侧肩撞了一下身边的妞妞:“妞妞,以后你在外面跟人比姐姐时别忘了这一条。”

  妞妞甜甜地笑道:“好的姐姐,你是我的骄傲。”

  温念初满意地点点头。

  妞妞怕杨于飞难过,又补充了一句:“飞飞哥哥,你也很厉害哟。”

  温明知惊讶道:“妞妞的嘴好甜,比我三哥强太多了。”

  于凤华和温阳秋也一起夸道:“确实,妞妞的性格挺好,都是小月教得好,不愧是当大学老师的。”

  大家互夸互赞,气氛相当融洽。

  于凤华心疼地感慨道:“要是君苏也跟咱们一起就好了,大家都觉得她风光无比,可是没几个人能看到她的苦和累。”

  温明知道:“苏苏确实很累,这一大摊子事都是她在管着,有些人又不让她省心……”温明知不好多说,赶紧就此打住。

  大家心里自然明白,谁也没有多问。

  温阳秋林月他们四个在北宁县住了半个多月,林月还要带着女儿回娘家住一阵,温阳秋则想着回去弄他的饭馆,大家便决定一起回去。

  他们一说要走,温明知和两个孩子自然是依依不舍。

  于凤华和温阳秋也不舍得孩子,便安慰两人道:“明年暑假让你爸送你俩回老家,到时咱家的饭馆也开起来了,你们可以天天下馆子。”

  一听说可以天天下馆子,温念初激动坏了:“爷爷奶奶,到时我一定会回去,要是爸爸没空,我们可以自己坐火车回去。”

  林月连忙说道:“那可不行,你们太小了,万一碰上人贩子可就完了。”

  温念初自信地说道:“没事,我聪明得很,要是碰上人贩子我就把他们弄进警察局里。”

  温明知严肃地说道:“念初,不能过度自信。你毕竟是个孩子,要是坏人把你捆上绳子堵住嘴或是下了安眠药,你叫不了人又跑不了怎么办?要是把你们拐到偏远山区怎么办?”

  温念初一看爸爸这么严肃,吐了下舌头,说道:“好的爸爸,我知道了,我会小心的。”

  接着,温阳秋和于凤华也教育了温念初几句。

  路上,于凤华趁着念初跟妞妞在前面追蝴蝶,赶紧对温明知说道:“明知,我算是看出来了。飞飞这孩子大体的性格随你,从小就比较懂事安静,但又比你有心眼胆子大,这孩子我们不担心;可是念初就不一样了,这孩子怎么说呢?她身上既有君苏的志气和聪慧,还跟你姐有点像,有点虎和莽。你们俩以后注意些,好好管管。这孩子呀,就跟小树似的,该剪枝就剪枝,不然等到大了就晚了。”

  温明知点头:“我跟君苏也注意到了。这孩子的性格比较鲜明,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我们会正确地引导她的。”

  林月却安慰道:“三婶,我觉得你们不必过于担心。念初的性格挺好的,开朗热情、聪明伶俐、能说会道。要说缺点,别说是孩子,我们哪个大人是完美的?对于缺点尽量引导就是。”

  温阳秋也劝,于凤华笑道:“你们说得有道理,可能是我关心则乱吧。说实话我对这俩孩子对比静宜和明知都上心。”

  四个人离开北宁那天,妞妞左手拉着温念初,右手拉着杨于飞,忍不住掉起了金豆子,抽抽噎噎地说道:“姐姐,哥哥,你们要说话算话,明年暑假要来看我,我攒了好多小人书,到时咱们一起看。”

  温念初拍拍她的肩膀安抚道:“你放心吧,我这人是很守信用的,我说去就一定会去。”

  “嗯嗯。”

  杨于飞看向温明知,“爸爸,你是大人,你也会守信用的是吧?”

  温明知笑着胡噜一下他的脑袋,说道:“放心吧,明年一定会带你们回去。”

  杨君苏今天要跟一帮专家去山里视察,没时间来送他们,就让人送来了两箱子特产。

  送走四人,热闹喧嚣的家里冷清不少,温念初和杨于飞的情绪明显不高。

  温明知答应晚上给他们做好吃的,明天带他们去水库钓鱼,两人才露出些笑容。

  杨君苏深夜才回来,一脸的疲倦。温明知赶紧去给她准备洗澡水和晚饭。

  杨君苏洗完澡,坐在桌边吃面,一边吃一边问道:“孩子都睡了?”

  “睡了。”

  温明知站在杨君苏身后,给她捏肩,杨君苏轻呼出声:“好酸。”

  温明知心疼地说道:“你这个县长当得可真累,又是上山又是下矿的。”

  杨君苏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必须得深入了解本地的实际情况才能对症下药。可不能跟某些人似的,坐在办公室里根据一些半真半假的数据拍脑门做决定,那是不负责任。”

  杨君苏忍不住感慨,以前只知道从商不易,商场如战场,人心险恶,市场瞬息万变,一不小心就赔得倾家荡产。现在嘛,她却觉得政界比商场更艰难,那是在泥潭上走钢丝。

  杨君苏不能跟温明知说太多工作上的事,两人的交流主要在家庭和孩子上。

  温明知向杨君苏委婉转达了母亲的意思,“咱妈有些担心念初的性格,说这孩子是不是自信得过头了?”

  杨君苏说道:“念初今年十一了,算是青少年了。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一般会特别自以为是,会有一种睥睨一切的傲气和自恋。”

  温明知想了一会儿,说道:“好像是。”

  杨君苏说:“等过了这个时期,一切都会慢慢好转,她会逐步认清自己的位置和能力。”

  根据杨君苏的经验,青春期跟孕期似的,每个人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严重有的轻微。她当初属于严重的那一挂,念初可能就随她。不过话虽如此,对于孩子还是需要正确地引导。教育两个即将步入青春中二期的孩子,那可是一项挑战。

  杨君苏的努力没有白费,她在任的三年,北宁县社会治安良好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百姓对她称赞有加,上级领导对她十分满意,同僚对她敬爱有加。

  杨君苏有招采访的体制,再加上女县长又很有噱头,哪怕她两年她比以前低调谨慎,但仍有不少记者打电话来要求采访她。

  全部拒绝不合适,但都接受采访又不合适。

  杨君苏最终选择接受《西河》杂志社的采访。

  采访她的记者姓王,四十多岁,人很严肃板正。采访一开始,杨君苏又听到了那个她一直逃脱不掉的永远的问题:“请问您是怎么平衡工作和家庭的?”

  杨君苏脸上挂着职业性的微笑,把上次回答袁洛的那个旧答案再加深一下:“每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我能有今天,全靠我丈夫和公公婆婆以及他们全家的支持。新时代的男人跟旧时代不一样了,他们更伟大无私包容开放。男人在进步,我们女同志也不能原地踏步,我们新时代的女人要勇于承担辛苦的工作和社会责任,敢于挑大梁,要为男同志打出一片天地。”

  王记者眉头微蹙,挤出一丝严肃的职业笑容,接着采访:“杨县长,你因为工作忙碌无法亲自照顾孩子,做为一个母亲,你会不会感到愧疚?”

  杨君苏:你想让我愧疚?不好意思,我就是不愧疚。

  她一脸为难地答道:“王记者,我不是不愧疚,我是不敢愧疚啊。要是连我这样的人都愧疚了,你让那些为了工作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的男同志们怎么办?不光他们,就连为了治水而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都得灵魂愧疚。你这文章一发出来,全国上下一片愧疚,影响面会不会太大了?”

  王记者:“……”他工作多年,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也从来没遇到过杨君苏这样的被采访者。

  杨君苏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王同志,以后采访女同志时要一视同仁,你怎样采访男同志就怎样采访女同志,你能做到吗?”

  王记者怔了一会儿,只好答道:“杨县长,我明白了。”

  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终于结束了。

  两人同时松了一口气,愉快地告辞。

  王记者的那篇文章写得中规中钜,虽则如此,杨君苏别具一格的发言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宋要武看到后特意打来电话:“小杨,你干得不错,你变成熟稳重了。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杨君苏笑道:“宋大姐,多谢您的引导和栽培,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

  宋要武朗声笑道:“小杨,现在的你可以挑起更重的担子了,你好好干。”

  杨君苏放下电话,面露微笑,更重的担子,她早就准备好了。:,,